文章简介:
- 1、王小波《黄金时代》:直白的性描写背后,为何撇开双腿无罪?
- 2、王小波深受读者喜爱的著作《黄金时代》,是如何走向大众的?
- 3、王小波有哪些好书,哪些书值得读?
- 4、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到底是什么水平呢?
- 5、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应该如何赏析呢?
王小波《黄金时代》:直白的性描写背后,为何撇开双腿无罪?
对于王小波的评价,从来都是充满争议的。有人说如果王小波还在世的话,他会比莫言更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有人认为王小波的作品,不过是部黄色小说。
但不可否认的是王小波的作品,影响了无数人。记得以前读大学时,总会到图书馆找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对于涉及未深的学生来说,书中的内容充满了诱惑。
对于性的看法,王小波是直白的。在给《性社会学》一书写的书评中写道:事实上性在中国人生活里也是很重要的事,我们享受性生活的态度和外国人没有什么不同。在这个方面没必要装神弄鬼。
《黄金时代》是王小波的宠儿
1952年,王小波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他出生时,家里还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在男孩中排行老二,而《黄金时代》的主人公叫做王二,不知道是不是王小波的真实写照。
王小波曾经说过,黄金时代是他的宠儿。也许是因为这本书,改变了他的命运。前前后后,用了20年的时间才写成。
在许倬云的力荐之下,获得台湾最重要的文学奖:台湾联合报系中篇小说大奖。获得一笔25万的巨额奖金,这让他决定辞去讲师的工作,成了一名作家。
可是这本书并没有因为获奖,而大放异彩。反而在港台出版后,被贴上了黄色小说的标签,甚至还被改名为《王二风流史》,而在内地,连出版都成了问题。王小波询问原因,出版社给出的回答是:小说很精彩,但现在不敢发。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文中充斥着大量直白的性描写,直到当时的华夏出版社的部门主任赵洁平,不忍心这么一部好作品,不能出版。趁着总编辑外出期间,终于让《黄金时代》正式出版。
《黄金时代》性描写到底有多直白?
那么黄金时代,到底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呢?这可以说是一部爱情故事,但跟别人隐晦的爱情不同,主人公的爱情简单粗暴。
在《黄金时代》里有着铺天盖地的性描写。有人统计了下,和性相关的词语、行为总共出现不下百个,还有好几处直白的性描写——王小波把它称之“敦一敦我们伟大的友谊”。
故事发生在王二下放云南的日子里,那年,王二21岁时,腰伤难忍,找到美女医生陈清扬看腰病。半个小时后以后陈清扬下来找他,跟她讨论自己被人说成破鞋一事。
王二开始了他伟大友谊的论述,希望两人可以“敦一敦我们伟大的友谊”。两人就这样一来二去,搞了很多次。后来,陈清扬还陪着王二在僻静的山上住了半年多。
直到被领导发现,然后下山接受各种批斗。随后,各自散去。二十年后,他们重逢,再一次“敦起了伟大友谊”。从此,王二再没有见过她。
在《黄金时代》中不乏精彩直白的性描写,比如陈清扬被认定是破鞋的理由:
“大家都认为,结了婚的女人不偷汉,就该面色黝黑,乳房下垂;但你脸不黑且白,乳房不下垂且高耸,所以自然被认为是破鞋。”
为了证明自己不是破鞋,就要证明自己的贞洁。而这对于已婚妇女陈清扬而言,是做不到的。于是,她选择成为真正的破鞋。这时反倒周围的人,便不再认为她是破鞋。
这无疑体现出人性的矛盾与露骨,也许对于周围的人来说,陈清扬是不是破鞋并不重要,他们只是想看到陈清扬出丑。可他们没想到,陈清扬选择最直白的方式来对付人性。证明不了自己不是破鞋,那就成为真正的破鞋。
对于《黄金时代》,直白的性描写,成为本书的一大特色。但也让引起了很多争议。王小波和众多文人一样,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备受推崇。
高晓松多次在节目中流露出对王小波的崇拜,他说:
“以我有限的阅读量,王小波在我读过的白话文作家中绝对排第一,并且甩开第二名非常远,他在我心里是神一般的存在。”
冯唐,他说:
王小波作品的好处首先是有趣味。小波的文字,仿佛钻石着光,春花带露,灿烂无比,蛊惑人心。
李银河:小波是诗人,走得也像诗人。
如今很多人陷入迷茫之中,不如重读一回王小波。在这个繁杂世界中,也能拥有有趣灵魂的能力!推荐给大家超值的《时代三部曲》,里面包括王小波生前出版的所有小说:《黄金时代》《黑铁时代》《白银时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看看!
王小波深受读者喜爱的著作《黄金时代》,是如何走向大众的?
在中国文坛,有一位作家凭借自己有趣的灵魂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绝伦的花花世界,在他的笔下,每个人物都是那么独特。他的爱人才初见他时曾笑称他的长相是种“障碍”,可他却凭借自己的幽默风趣,谱写了一曲令无数人艳羡的爱情乐章。
他与爱人之间的书信被很多年轻朋友当作表白的经典台词,他就是王小波。王小波的作品被很多年轻人所追捧,有些人更是自称为“王小波门下走狗”。但在王小波生前的时候,他的作品却少有人问津。
上个世纪末期,虽然我国已经进行了改革开放,加大了对外交流,但是人们的思想并没有那么快的被解放。而王小波在思想上堪称那个时代的“先锋者”,他崇尚自由,他歌颂人性。
在他的作品里“性”占了很大一个部分,这让当时的世人无法接受,在此之前的大部分文学作品,都把“性”看作是一种丑恶的行为,王小波的反其道而行,困难重重。
自由且积极
王小波出生在北京的一个高知家庭,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他自小就热爱文学写作。因为自小看起来呆呆的,所以家人们就叫他“傻波子”。在家里人看来,他只要健康长大就好了,并没有对他寄予多么大的希望。他们不知道,就是这个又呆又黑又傻气的小男孩将会成长为整个中国文坛独树一帜的大作家。
17岁正是一个人最意气风发,最年轻力壮的年纪。在那个激情澎湃的岁月里,王小波毅然决然的坐上开往云南的列车,走上了知青下乡的生涯。
这段下乡经历对他的写作风格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乡下的生活又苦又累,在这段时间他还得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疾病,因为生病他没有办法去下地,只能一个人静坐。孤独是诗人的灵魂,或许正是由于这段时间的孤独,他开始尝试写作。
1977年,高考恢复,已经26岁的王小波顺利考进了中国人民大学。爱好文学的他并没有选择文学专业而是选择了商品学专业。在读书的时候,他依然没有放弃文学创作,对于理科的学习更是让他形成了一种特别的逻辑思维,这在他之后的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相比于其他作家来说,他的作品没有那么多的伤春悲秋,没有那么多的悲天悯人,多的是一种冷静的批判,一种一针见血的尖锐感。同年,在《光明日报》担任编辑的李银河读到了王小波的小说《绿毛水怪》,这两个有趣的灵魂碰到了一起。
大学毕业后,王小波留在了本校任教,但是他感觉这种日复一日的教师生涯并不适合自己,于是便辞去了这份工作,在家里专心写作。在本世纪初期的时候很多所谓的文人对于王小波的作品是并不认可的,在他们看来王小波的作品流于情色。
但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王小波的创作风格是之前少有的,他不属于任何的文学流派,也不曾体现所谓的政治理念。他用自己的智慧风趣,用自己充满烟火的语言,表达着自己的思想。在所谓的“文学圈”看来王小波的这种不同让人难以接受。
荒诞且清醒
1979年王小波与李银河正式结婚,两个美好的灵魂融为一体,他们两个人相互欣赏,相互爱护,在王小波辞去教职工作时,家人都极其反对,只有李银河选择无条件的支持他。1984年李银河被公派到匹兹堡大学留学,王小波跟随她一同到了美国,在美国东亚研究中心当研究生。
两人在美国的生活十分清苦,每个月的资金来源只有李银河的400块钱奖金,王小波曾选择去餐馆给人洗盘子赚钱,但是李银河却舍不得让王小波去干这种粗活,在她看来,像王小波这种拥有宏大梦想的人就应该专心写作完成梦想,在此期间王小波写出了多篇小说的构架。
文如其人,王小波的文字也同他一样特立独行,在现在看来这是一种个性的体现,但在当时,过于的特立独行就免不了遭受抨击。《红拂夜奔》原本是一部18万字的小说,看过的编辑,无不赞叹,可是却没有人敢发表这本书,为了顺利发表王小波将18万字的小说,足足压缩了2/3,但即使这样,也没有编辑社出版这本书。
遗憾且璀璨
《黄金时代》是王小波时代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这本书历时20年才定稿,可以说这本书凝聚了王小波大半生的心血,王小波曾说这本书是自己的“宠儿”。可就是这样一部作品,也面临了无法出版的困境。
相比于内地来说,香港的对外的交流比较多,人们的思想也较为开放,因此在图书发表方面并不像当时内地那样严苛,王小波想将这本书拿到香港去发表。当时香港的编辑们看到这本书后连连称赞,但是他们却觉得《黄金时代》这个名字不够具有吸引力,于是便改名为《王二风流史》。更可笑的是,这样一部具有思想深度的作品却被划入了“黄色小说”之流,看到此情此景,王小波无疑是心痛的,但他也无可奈何。
王小波有哪些好书,哪些书值得读?
王小波值得读的好书有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是作家王小波创作的中篇小说,是作品系列之“时代三部曲”中的一部作品,该系列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王小波《黄金时代》的问世,实现了知青文学的突破。作品中对性爱的正面书写,对现实的批判和嘲讽,对人生存状态的反思,对人性自由和本真的彰显,迥异于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知青小说。
赏析:
小说让读者了解非性年代带给人们束缚的同时,也用稀松平常的口吻展现了人们对性的真诚渴望,竭力规劝和引导着大众对性的健康认知,这对节制原欲时期的人来讲是写实快感的还原,对现代人而言,也是—种酣畅淋漓的快感表达。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到底是什么水平呢?
"《黄金时代》是王小波的长篇小说,是 "时代三部曲 "系列作品之一,被《亚洲周刊》评选为 "20世纪中国小说100强 "之一。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在受过教育的青年文学中取得了突破。对性爱的正面描写,对现实的批判和嘲讽,对人的生存的反思,对人的自由和真实性的展示,与90年代以前的受教育青年小说不同。《黄金时代》被称为最后的伤痕文学,意味着最后的作品可以流传下来。在书中,王小波讽刺、调侃,但讨论的是严肃的人性问题。在这部作品中,主人公王二一直在努力证明自己是 "存在的",而女主人公陈清扬则一直在努力证明自己是 "无辜的"。两条主线的交织与融合,极大地提高了作者的思维和写作能力。
但在处理二者融合的过程中,王小波的初稿仍是 "表面狂欢",很不成熟。为了帮助王先生认识到文学和历史的严肃性,徐老师告诉他:"你的写作太松散了,浪费了。你应该深入思考问题,在表达形式上有节奏感,有历史感,有音乐美感"。王小波在匹兹堡大学的两年里,在徐卓云的指导下完成了《黄金时代》的第二稿。
对于一个优秀的作家来说,在他的一生中写出这样一部作品,就没有必要再写什么了。王小波在那部小说中对时间的莫名其妙的运用,让我想起一个词:潇洒自如,无拘无束。这个词用在王小波身上,用在他的小说里,是非常合适的。如果你不是一个认真的读者,你会感到迷惑。在这短短的空间里,王小波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人从最好的黄金时代到生命的最后时期。对于一部小说来说,这无疑需要超强的写作技巧和表演能力。这也是我喜欢《黄金时代》的原因之一。王小波在他有限的空间里实现了无限的可能性,使故事的发展成为必然。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应该如何赏析呢?
"黄金时代 "是我读到的王小波的第一本书。那句 "那天我21岁,在我生命的黄金时代,我有很多希望。我想爱,想吃,想在一瞬间成为天空中的半朵乌云"。谁能不爱呢?内心有多少希望和向往,有多少痴情和惆怅,那种因年轻而纯洁的美,是多么让人感动。在这个年龄段,"想爱,想吃 "可以是我们的目的,或者说仍然是我们的目的,在马斯洛对他的需求层次的最简单总结中。"想吃 "是生理需求,"想爱 "是安全需求,"想在瞬间成为天空中的半朵乌云"。王小波写的这个故事,给这个世界增添了无尽的魅力吸引。这是我们阅读小说,阅读好小说的出发点。
王小波在很多文章中说,《黄金时代》是他最满意的作品,因为他喜欢计算机编程。他的文章中有很多表述,比如中关村、微软、比尔-盖茨,当时的磁条便宜还是贵,甚至还有他对AR的看法!他说:"我不知道。前段时间我读到这篇文章时,真的很惊讶,很神奇。所以我想,如果王小波没有在45岁时离开我们,如果他能活到现在,不仅是文学的一大幸事,而且他还会在科技和互联网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可惜,历史没有假设。他用编程软件对黄金时代的章节进行了窜改和重排,仍然做出了一部好的小说,其逻辑分解和构图安排得如此精妙,仿佛魔方最后可以拼出体面之美,这就是作家的本事。因为时间太长,很多细节记不清了,但对于小说中的幽默和对作者本人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实在是拍案叫绝,书中标出了很多路数。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发布于 2022-06-29 12:19: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