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市交通局财务科科长杨芳-汝州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文章简介:

最近准备提拔一个科长?你看看李华、杨芳、刘洋怎么样?老王:我觉得李华比较

如果老王觉得李华比较好,那么应该是李华更适合升职的无论他哪方面更优秀,老王觉得合适那就是合适。

桂林有关的,作业,帮帮忙

桂林名胜古迹

甑皮岩洞穴遗址

【甑皮岩洞穴遗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桂林市南独山西南麓,距市中心约9公里。洞口向西南,高于地面约5米,洞口高8米,宽13米,洞穴分主洞、矮洞和水洞三部分,总面积约400平方米。1966年试挖,1973年对遗址主洞进行正式发掘,出土的遗迹、遗物甚为丰富,经测定距今7500~9000年,为华南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典型洞穴遗址。在洞穴中出土人骨30余具,其中较完整的有14具,葬式多为罕见的曲肢蹲葬和二次葬。二次葬中有一例"妇婴合葬"。年龄一般在40~50岁之间,其中一具超过60岁。遗址中出土大量的生产和生活用具。石器有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骨器有骨镞、骨?、骨鱼叉等,蚌器有蚌铲、蚌刀、蚌勺等,陶器有夹砂粗陶、泥质陶,器形有盆、钵、罐、碗等。遗址中出土的动物骨骼有陆栖和水生动物40余种,被命名为"甑皮岩遗址动物群"。其中哺乳动物有灵长目、偶蹄目、食肉目、啮齿目和长鼻目等5目12科25种。有水牛、猕猴、竹鼠、梅花鹿、苏门羚、椰子猫、板齿鼠和亚洲象等。在动物群鹿科中,发现新种属,定名为"秀丽漓江鹿"。遗址中出土的古植物是目前国内发现种属最多的古植物群落,以其用途归纳为食用、油料、药用、饲料四大类。甑皮岩洞穴遗址的发现,对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例证。1978年在洞口建馆陈列展出。�

秦城遗址

【秦城遗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桂林地区兴安县境内,北距桂林约40余公里,是秦始皇统一岭南的屯兵遗址。秦城遗址分"大营"和"小营"。大营北起马家渡,南至灵渠口,东濒灵渠,西临溶江,纵约6公里,横约2公里,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其间尚存马家渡、七里圩、太和堡等城垣遗址。七里圩南有一处称为"王城"的长方形土城,被视为秦兵营地指挥部,东西横距300米,南北纵距200米,城墙高2~4米,厚约6米。内城之外有外城,外城埂高、厚均约1米,尚有马厩。整个遗址,地势平坦,两边高山绵亘,四面江流环绕,地理位置十分险要,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是宿营屯兵的最佳选择。�

灵渠

【灵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桂林东北兴安县境内。开凿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初名秦凿渠,亦称零渠、?渠,又叫兴安运河。秦始皇进军岭南,因给养不继,命凿渠以通粮运。以此将长江水系的湘江同珠江水系的漓江沟通起来,不仅有航运之便,且有灌溉之利。灵渠由大小天平、铧嘴、泄水天平、南北渠、陡门、秦堤等主要工程组成。大小天平呈"人"字形,是建于湘江上的拦河滚水坝。大天平长344米,小天平长130米。坝高2~2.4米,宽17~23米。汛期洪水可从坝面流入湘江故道,平时可使渠水保持1.5米左右深度。因其可平衡水位,故称天平。铧嘴筑在大小天平之前的分水塘中,形如犁铧,使湘水"三七分派",即七分水经北渠入湘江,三分水经南渠入漓江。南北渠是沟通湘漓二江的通道,全长36.4公里,其中北渠长3.2公里,南渠长33.15公里,均宽10余米。泄水天平建于渠道上,北渠一处,南渠二处,用于二次泄洪。南北渠共建36处陡门(亦称闸门),通过启闭以调节水位,保证船只正常通航。全渠共设斗门36处。灵渠所经之处,大部分是岩溶地区,蜿蜒曲折,风光优美。灵渠设计灵巧,工艺精湛,与都江堰、郑国渠同被誉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芦笛岩、大岩壁书

【芦笛岩、大岩壁书】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桂林市西北光明山芦笛岩、大岩内。现存壁书总计170件,其中芦笛岩77件,计南朝1件、唐代5件、宋代10件、元代1件、明代4件、民国4件,年代无考者52件。最早1件署"永明"年号,是南朝齐武帝时(483~493)的留题。其他壁书有题名、题诗、题记、题榜等,全属纪游性质。唐元和十二年(817)题名为怀信、无等、元业、惟则、惟亮等高僧,记述其游踪。另一则周禧、郭宝、孟祥等人题记,记述了营建靖江王府和王陵,派人四处采山取石的经过。此外"一洞"、"二洞"、"三洞"、"洞腹"、"笋"、"龙池"、"塔"等题字,说明了对芦笛岩考察及对钟乳石形态的理解。大岩现存壁书93件,计宋代1件、明代69件、清代7件、民国1件,年代无考者15件。年代最早是宋代元丰七年(1084)的题字。明代题记最多,内容多为反映民间疾苦和避难的纪实,其中9则反映桂林地区的天灾人祸和人民生活困苦,如"人民有难"、"田禾全不收"、"拖欠钱粮到此"等。另有15则壁书反映了当时桂林地区农民起义和明王朝镇压起义史实,如明景泰六年(1455)、七年(1456)、八年(1457)义宁等地响应侯大苟起义时,攻城夺池、杀死官吏、抢劫银库、没收官印等情况。壁书大多出自平民百姓之手,真实记录了当时历史事件片段,对研究广西历史弥足珍贵。�

木龙石塔

【木龙石塔】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桂林市叠彩山东麓的木龙渡畔岩石上。唐代喇嘛式圆形石塔。由塔座、塔身、塔刹、刹顶组成,通高4.34米。塔基须弥座由3层鼓形圆石叠成,鼓径1.4米,鼓壁有蝉翼纹和仰覆莲花纹浅浮雕。塔身形同宝瓶,四面有拱形浅龛,东西龛内刻佛像,南北龛内刻菩萨,均结跏坐于莲花形须弥座上。塔刹为12重相轮,上覆六角伞盖,盖上冠以葫芦形宝珠刹顶。六角伞形盖均有穿孔,原为悬挂铜铁风铃之用。石塔古朴雅致,与山景、江景相映成趣。�

舍利塔

【舍利塔】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桂林市民主路万寿巷开元寺遗址内。原塔建于唐显庆二年(657),现存舍利塔为明洪武十八年(1385)重建的喇嘛式砖塔。1972年整修时,于内壁发现墨书《金刚经》全文。南面门上塑有"舍利宝塔"门额,其余三门门额以汉文、梵文塑"南无阿弥陀佛"佛号。门额两旁分刻八大金刚名号,东为赤声、火神,南为净水、持炎,西为紫贤、随求,北为除灾、辟毒。现塔由塔座、塔身、顶盖组成,通高13.22米。塔基底座为正方形,各边长7米,四面有门互通。塔身为宝瓶式,立于八角形须弥座上,每面有一佛龛,南面有一入口,内置有明、清时期盛舍利的陶罐10余件。塔刹似伞盖,相轮5重,上置铜质宝珠刹顶,铸60字铭文,款为"洪武十八年十月初七日题"。�

西山摩崖造像

【西山摩崖造像】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在桂林市区西山公园内,主要分布在西峰、千山、龙头峰、立鱼峰、观音峰等处。现存佛像98龛,242尊,另有浮雕石塔1龛1座,灯龛29处,造像记、灯龛记7方。造像多为1龛3尊,也有1龛5尊、7尊、11尊者。造像最大者高1.65米,最小者仅0.05米。主要镌刻毗卢舍那和观世音菩萨像。现保存完好,确有纪年的为唐调露元年(679)镌于观音峰的李实造像,整龛利用天然山石高浮雕一佛二胁侍菩萨。中为毗卢舍那佛,佛坐高1.2米,面像丰满,鼻梁略高,两耳垂肩,衣纹纤细,清晰可见肌肤,结跏趺坐于金刚座上,身后有莲瓣形背光。两侧胁侍菩萨,头戴花冠,颈垂环佩,面长颐方,肩宽腰细,全身大部袒露,双手合十,趺坐莲花,侧身向佛。�

相思埭

【相思埭】位于桂林市临桂县境内,又名桂柳运河、南陡河、临桂运河,开凿于唐长寿元年(692)。主要工程有分水塘、滚水坝、东西渠、陡门等,全长约15公里。运河水源于临桂县泮塘村狮子岩,经分水塘分水,东经相思江汇入漓江,西经永福洛清河以达柳江。东渠全为人工开凿,西渠则以原有沟渠加以疏浚。为调节水位,减少落差,便于通航,设泥湖陡、磨盘陡等22处陡门。为便于行人往来,在渠上建良丰桥、庙门桥等10余座桥。现存陡门、石桥及碑刻文物20余处。运河所经地段为岩溶峰林地带,峰环水绕,风光明媚,一派田园风光。�

普陀山石刻

【普陀山石刻】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桂林市七星公园内普陀山,主要分布在元风洞、普陀岩、玄武阁、七星岩、弹子岩、省春岩、留春岩、冷水岩(曾公岩)、栖霞寺旧址等处。共有石刻251件。现存最早石刻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于唐大历五年(770)书刻的"逍遥楼"榜书。石刻主要内容为有关历史、园林、民族、科技、宗教、纪游诗文传说等。有关史籍的石刻有明包裕《重修广西省城碑记》,有关山水园林的有宋刘谊《曾公岩记》、梁安世《弹子岩题记》,有关科技的有梁安世《乳床赋》,记录了钟乳石的成因。宋李滋"安分身无辱,知几心自闲"的楹联,是国内现存较早的楹联实物。宋燕肃的悬针篆书题名,俞献可等人的篆书题名,柯梦得的隶书《方公祠堂迎送神曲》,清黄国材的榜书"玉笋参天"等均是书法佳作。有关宗教石刻多集中在玄武阁和栖霞寺旧址。明代殷正茂的《怀远纪事碑》、杨芳的《思明府纪事碑》、刘继文的《东兰纪事碑》等,均为研究明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起义的重要文物。�

铁封山石刻

【铁封山石刻】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在桂林市东镇路北侧的铁封山上。现存摩崖石刻6件,其中唐代1件、宋代2件、民国1件,年代无考者2件。石刻多为记事,并有图像、题榜等。最早为唐大历十二年(777)的《平蛮颂》,其颂由古文家韩云卿撰文,精于八分隶的韩秀实书写,大书法家李阳冰篆额,有"三绝碑"之誉。《平蛮颂》记载了唐大历年间桂州刺史李昌郉持节招讨"西原蛮"首领潘长安的史实。孔延之撰《痤宜贼首级记》,记载了杜杞镇压宜州区希范、蒙赶等聚众反抗地方政权的经过。余靖的《大宋平蛮碑》,记载了狄青统兵20万,镇压壮族首领侬智高起义原委和斩首2000余级的经过。这些石刻对研究广西少数民族历史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虞山石刻

【虞山石刻】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在桂林市虞山公园内的虞山及韶音洞内。现存摩崖石刻65件。相传舜帝南巡曾游此山,东晋时在山南麓建虞帝庙。其摩崖石刻多为歌颂舜帝、赞美风景、修建亭阁、保护文物等方面内容。现存最早石刻为唐建中元年(780)的《舜庙碑》,由韩云卿撰文,韩秀实隶书,李阳冰篆额,是桂林最有价值的碑刻之一。宋淳熙三年(1176)由朱熹撰文、吕胜己隶书、方士繇篆额的《静江府新作虞帝庙碑》,俗称"四夫子碑"。元至正年间刘杰撰《帝舜庙碑》、清沈秉成撰《重修虞帝庙记》等,均记载了有关虞帝庙的兴衰和教化作用。此外,宋代方信孺的《古相思曲》,明代周进隆、曹学?、谢少南,以及清代郝浴、查礼、张联桂、谢启昆、李秉绶的诗文绘画,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学、艺术价值。�

独秀峰石刻

【独秀峰石刻】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桂林市靖江王府内独秀峰东南麓读书岩周围。现存石刻136件。最早的是唐建中元年(780)郑叔齐《独秀山新开石室记》,记载了李昌郉在读书岩前修建宣尼庙和学府的经过。宋代王正功《大比宴享即席劝驾诗》,首次道出"桂林山水甲天下"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元代李震孙《广西道平蛮记》,是研究广西人民抗元斗争的重要资料。明代靖江王及宗室、僚属之间酬唱碑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藩王的历史生活。此外,黄国材的"南天一柱",张祥河的"紫袍金带",慈禧的"寿"字等均为桂林著名的石刻榜书。�

隐山石刻

【隐山石刻】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桂林市西山公园内隐山朝阳洞、北牖洞。现存石刻85件。年代最早为唐宝历元年(825)吴武陵刊刻的《李渤等隐山题记》,记载桂州刺史李渤开发隐山经过和岩穴探奇的情景。山中石刻内容多属纪游诗文和描绘隐山六洞的作品。如宋吕愿忠的《六洞》诗,李曾伯的《游隐山》,明周于德的《六洞》诗,均是写隐山六洞的诗作。李渤隐山六洞洞名榜书,理学家张?�"招隐"榜书均有史学和书法价值。清两广总督阮元65岁生日为避僚属祝寿,独游隐山,刻有《隐山铭》。此外还有清乾隆间摹刻唐吴道子"观音童子像",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南溪山石刻

【南溪山石刻】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桂林市南溪公园内南溪山。山北的白龙洞、元岩、泗洲岩和山南的刘仙岩、穿云岩,现存石刻145件。内容包括记事、题诗、题榜、题名,还有铭文、歌诀、楹联、图画等。最早的石刻为唐宝历二年(826)李渤、李涉兄弟的《南溪诗并序》、《玄岩铭并序》,记录了李渤开发建设南溪山的经过。宋代关杞《游白龙洞记》、朱?颜与胡长卿《游白龙洞唱和诗》、黄应武《玄岩词》、谢启昆《登刘仙岩泠然阁和元人韵》等均为描写南溪山白龙洞、元岩的应景诗。刘仙岩石刻均与郡人刘仲远修道成仙、寿118岁有关。此外明李开芳题"蜕岩"榜书,清代范承勋《大空亭铭》、张遴《刘仙岩形胜全图》,均记载道教在桂林发展的历史。宋代吕谓刻《养气汤方》是桂林唯一的石刻药方,此药方经验证鉴定,确有延年益寿作用。�

叠彩山石刻及造像

【叠彩山石刻及造像】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石刻分布在桂林市叠彩公园的于越山、四望山、明月峰、仙鹤峰,以及木龙洞、临江上岩、临江下岩、瞻鹤洞等处,尤以风洞最为集中。造像主要分布在风洞两壁。现存摩崖石刻201件,其内容分别为记事、题诗、题名、题字、绘画等,现存最早的是唐会昌四年(844)元晦撰《叠彩山记》、《四望山记》和"叠彩山"、"四望山"篆书题榜。在石刻中,纪游诗占比重最大,有宋代朱?颜,明代周进隆、杨芳、刘台、傅伦,清代袁枚、张宝、女诗人严永华等声情并茂的诗篇。榜书有郭司经的"寿"、罗炳勋的"清风徐来"、刘心源的"来风",各具特色。另外,清广西巡抚谢启昆主持重修《广西通志》,暇日偕总纂胡虔、诗人朱依真同游叠彩山题名碑,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康有为来桂讲学题记碑,以及宣统三年(1911)由刘绍香、房?珊、吴仲复等人发起组织的"崇华医学会"的《崇华医学会碑记》等,极具史学价值。叠彩山摩崖造像,现存24龛98尊。据记载,唐代刻有佛像,唐武宗毁佛,佛像受到破坏,现存多属宋代作品,造型风格较为朴拙,面型削瘦,神志哀戚,衣饰厚重,莲座低矮,莲瓣肥厚,背光从唐代的莲瓣状演化为椭圆形。有明确记载最早的为宋治平元年(1064)邓山孚和志华造像。�

伏波山摩崖造像及石刻

【伏波山摩崖造像及石刻】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在桂林市区伏波公园内。现存摩崖造像45龛219尊,多为唐大中年间(847~859)复兴佛法后作品。有明确记载年代者为唐大中六年(852)宋伯康观音造像。观音头戴繁密的花冠和宝珠,胸前佩带悬铃,遍身挂缨珞,左手略举,掌心托珠,右臂下垂,手持净瓶。最具代表性的是卢舍那佛造像。造像为1龛7尊,即1佛、2弟子、2菩萨、2供养人。佛像高0.6米,面像浑圆,神态庄严,左手轻轻按膝,右手抬起作说法状,结跏趺坐仰覆莲台上,身后有火焰状背光。左右弟子迦叶、阿难,侧身合掌向佛。二胁侍菩萨戴冠佩环,一手下垂,一手抚胸。二供养人,身着俗服,双手合十。造像生动、自然,接近现实。伏波山石刻112件,其内容多为赏景题名、题记、题诗、题榜、填词、营缮记事之作,兼有绘画艺术作品。石刻主要集中在还珠洞中,少数在听涛阁一带。现存最早的为唐咸通四年(863)赵格、刘虚白题名。较著名的石刻有李师中的《蒙亭记》、黄邦彦的《重修蒙亭记》、米芾与潘景纯题名,以及方信孺刻《米芾自画像》。另有大量的应景抒情诗,如章岘、崔静还珠洞唱和诗,任续、吕愿忠还珠洞唱和诗,朱?颜还珠洞诗,梁安世试剑石词,包裕等试剑石联句等。还有宋钟传的"桂州静江军"、杜易的"正夏堂"、清林绍年的"心迹双清"等榜书。�

龙隐岩、龙隐洞摩崖石刻

【龙隐岩、龙隐洞摩崖石刻】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在桂林市区七星公园龙隐洞与龙隐岩中。现存摩崖石刻205件,计唐代1件、宋代104件、元代1件、明代40件、清代24件、民国3件、年代无考者32件。这里摩崖石刻集中,有"壁无完石"之谓,又称"桂海碑林"。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现存石刻最早的是唐代乾宁元年(894)张浚、刘崇龟的《杜鹃花唱和诗》。有关政治历史事件的石刻有宋代蔡京书刻的《元?党籍》,狄青等平侬智高班师桂林所刻的平蛮三将题名,明代庄国桢的《右江北三平寇记》、汪道昆的《平蛮碑》、杨芳的《皮林纪事碑》等。尤以《元?党籍》著称。此碑反映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新旧两党斗争史实,是目前全国反映此事件仅存完好的碑刻。有关军事的石刻有宋陈弥寿的《犒赏库记》,有关发展农业经济的石刻有李师中的《劝农事》。尤其是梅挚的《龙图梅公瘴说》,该碑以岭南的瘴气比喻官场的五毒:租赋之瘴、刑狱之瘴、饮食之瘴、货财之瘴、帷薄之瘴,是一篇抨击时弊的檄文。此外李师中、米芾、程节、章岘、方信孺、谢启昆的题诗,曾布、刘心源、康有为的题记,李世美、傅恩荣的题榜,以及清初阳刻线描《观音像》等,都是石刻中的精品佳作。�

象鼻山石刻

【象鼻山石刻】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位桂林象山公园象鼻山水月洞内外。现存石刻64件。最早为唐代元结题"水月洞"3字。石刻内容有诗词、铭文、传记、胜迹、纪游、营缮纪事等。著名的有宋张孝祥《朝阳亭记并序》和范成大《复水月洞铭》,分别刻在水月洞的南北两壁,对水月洞命名为"朝阳"、"水月"展开了未见面的文字之争。最后以"水月洞"更恰当,作为争论的终结。两件石刻,文辞书法俱佳。杜思恭的《陆游诗札》是国内不可多得的石刻手迹。宋代张维、张自明、曾宏正等人的诗词均属佳作。清舒书的《象山记》写出了象山怪异奇特的特征。清倪文蔚的《皇清中兴圣德颂》是记载镇压太平天国的难得史料。张釜、范藻等5人水月洞题名,陈畴水月洞题记,卓樗、赵繇夫等21人水月洞题名,均为书法上乘之作。�

花桥

【花桥】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桂林市七星公园内灵剑溪与小东江汇流处。创建于宋代嘉熙年间,名"嘉熙桥",初为亭式5孔石桥,元末被洪水冲塌,为避洪水,升高桥基,建为3孔亭式石桥。后又被洪水冲垮,明景泰七年(1456)桂林知府何永全重建石基木面桥。每值春深,山花怒放,木桥映衬在花团锦簇之中,更名"花桥"。嘉靖十八年(1539)大水,木桥倾圮,靖江安肃王妃徐氏,发"内帑",倡修石桥,东段为4孔水桥,西段增修7孔旱桥。旱桥桥孔由东向西渐次缩小,汛期可增大泄洪容量。历经100余年风雨,西面复倾。康熙二十年(1681)巡抚龙嘉德选石购材、择其坚者以为基,浚深以缓 涫?筑堤以当其冲,重修此桥。因东崖有小山如柱础,更名"天柱桥"。此后多有修葺。1965年经城建局拆除复原重建,面貌焕然。现全桥长134.66米,其中水桥59米,旱桥73.66米。水桥宽6.9米,旱桥宽5.3米,桥上长亭覆以硫璃碧瓦。由月牙山伴月亭览眺,桥拱倒影,如明月浮水,极为雅致。�

靖江府城池图

【靖江府城池图】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桂林市城北鹦鹉山南山腰。为抵御蒙古军队南侵,广西制置使兼知静江府李曾伯,主修桂林宋代新城,此后由广西经略使朱郋孙、赵汝霖、胡颖继修,于宋咸淳八年(1272)竣工。修竣后刻《靖江府城池图》于鹦鹉山。图高3.2米,宽3米,分城图和图记两部分。城图以混合比例尺方法对原城池作了简略描绘,重点突出新建部分,并用30多种制图符号标示山川、城池、关隘、房屋、道路,以及军营官署分布状况。图记,记于城池图上方,详细记载了4位主持人所修筑的起始地段,高广尺寸,以及工时费用等,对桂林城建、军事防务的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靖江王府及王陵

【靖江王府及王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府位于桂林市中心,王陵位于桂林东北尧山山麓。明洪武五年(1372)建府邸,洪武二十六年(1393)筑城墙。王城南北纵距557.5米,东西横距336米,占地面积18.7万平方米,城墙高7.92米,厚5.5米。并辟有端礼、广智、体仁、遵义4门。城门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在主轴线上建有承运门、承运殿、后宫、御园,围绕主体建筑,还建有楼堂厅馆,亭阁轩室,构成一组规模宏大、金碧辉煌的建筑群。堂有宝善、尊乐、日新,亭有清越、喜阳、望江、拱秀,台有凌虚,馆有中和,室有延生,轩有可心,所有修玄。御园中的月牙池可以泛舟。独秀峰矗立城中,峰顶建有玄武阁、观音堂、三官庙、三神祠等,尚有乐山、探奇、瞻云3处,可备凭眺。清顺治七年(1650),明降将孔有德领兵攻克桂林后,封定南王,改靖江王府为定南王府。顺治九年(1652)农民起义军李定国攻占桂林,孔有德兵败,举火自焚,历时280余年的靖江王府,付之一炬,现仅存城墙、城门及承运门、承运殿的台基、雕栏玉砌和云阶玉陛。靖江王府中曾居住过藩王14任,其中第一任朱守谦,因"好比群小"、"淫虐于市",被召还京师戒谕,死于南京,葬南京钟山之阴;第十三任朱亨嘉兵败被擒,押送福州幽死;第十四任朱亨?,在孔有德攻克桂林后,弃城而走,不知所终。其余朱赞仪、朱佐敬、朱相承、朱规裕、朱约麒、朱经扶、朱邦?、朱任昌、朱履焘、朱任晟等均在尧山建有陵墓,称"靖江王十一陵"。陵墓大小不等,布局均呈长方型,墓园有内外围墙。中轴线上依次有陵门、中门、享殿及地宫。神道对列华表、石人、石兽,多为11对,或有神道碑。墓园大的有21万平方米,小的仅占地4600平方米。除悼僖王墓坐东朝西外,其余均依山构筑,朝向各异。其中第三任靖江王朱佐敬及其妃合葬墓于1984年按明制复建陵门、中门、玉带桥、享殿和左右厢房。复建后的庄简王陵,红墙碧瓦,肃穆庄严,再现昔日王陵风貌,被辟为靖江王陵博物馆,陈列展出墓群出土文物。�

蒋翊武就义处纪念碑

【蒋翊武就义处纪念碑】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桂林市翊武路南段东侧。纪念碑为青石砌筑的塔式方锥柱形,底座为3级,高0.8米,碑身呈四方形锥柱体,高3.55米,碑顶为四角金字塔形,通高5米。碑正面阴刻孙中山楷书"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就义处"12字,其余3面按顺时针方向阴刻胡汉民所撰蒋翊武革命事略。蒋翊武追随孙中山革命,武昌起义时任总司令兼武昌防御使,后随孙中山参与讨伐袁世凯斗争。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由湘入桂,至全州黄沙河被巡防营统领秦步衢部所捕。同年9月1日解押至桂林,9日袁世凯电令处死,时年28岁。1921年孙中山来桂督师北伐,亲临就义处悼念,并立碑纪念。�

李宗仁故居及官邸

【李宗仁故居及官邸】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位于桂林市临桂县两江镇郌头村天马山北,占地5060平方米,建筑面积4309平方米。按照扩建顺序,先后建有安乐第、将军第、学馆和客厅等。故居有7个院落,13个天井,113个房间。尚有庭院、花园、果园、粮油仓、作坊、厨房、猪圈、牛栏、鱼塘、水井。各院落楼轩、廊庑、庭院相接并以月门贯通。安乐第为第一期工程,建于清末,为3开间,分上下宅。将军第为第二期扩建工程,约在20年代初,前后2进4开间。20年代后期进行第三期工程,修建了5开间学馆、3进5开间的客厅。整个大院建有高大围墙,对角设两处炮台,前院辟出花园,种有古杨、桂花、山茶、苏铁,并建有"推龙"门楼,后院水井作了细微调节。故居规模宏大,风格朴实,既有庄园气派,又有桂北民居特色。官邸位于桂林市文明路16号。坐落在杉湖之畔,为中西结合建筑。兴工于1942年,完工于1948年,历时6年。占地4321平方米,由主楼、副官楼、附楼、警卫室、花园等组成。主楼坐西向东,两层,建筑面积818平方米,内设会议厅、会客室、书房等。其拱形大门、半圆阳台、室内壁炉、浴盆是西洋风格,而歇山顶、屏风、大红窗户则是中国传统风格。完工之时,恰逢李宗仁竞选副总统成功。一年后,李宗仁代理总统。1948年4月至1949年11月,李宗仁在此接收了李任仁等人的《和平建议书》,接见广西大学的请愿学生,与白崇禧、黄旭初等8人密商拟就了《李代总统同居正、阎锡山、李文范三委员谈话记录》。1965年李宗仁归国后,曾旧地重游。�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桂林市中山北路96号(原桂北路138号)。坐东朝西,3开间2进,长方形2层中式木结构建筑,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原为黄旷达的"万祥醋"店房。1938年11月下旬李克农率工作人员到桂林,建立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租下这幢房子作办公用地。办事处楼下为警卫室、值班室、办公室、救亡室,楼上为秘书室、会议室、机要室、电台室及领导同志的住房。同年12月3日,周恩来、叶剑英抵桂,中共中央南方局暂设于此,1939年1月南方局正式在重庆建立后,在此设立南方局办事处。办事处机构设有机要室、秘书室、交际科、交通运输科、总务科、财务科、救亡室、电台室等。在郊外的路莫村、八里街、金家村、泗合别墅等地设有转运站和秘密联络点。办事处在宣传中共抗日主张,团结爱国人士,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组织输送爱国青年奔赴延安和抗日前线,联络海外爱国华侨募捐支援抗战,筹运抗日物资,护送中共领导过往人员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1941年皖南事变后,办事处被迫撤离;1944年桂林沦陷,旧址被毁;1967年复原旧址,1977年1月正式建成纪念馆;1987年增设辅助陈列室,叶剑英题写馆名。目前共展出办事处文物、照片、文献近400件(张)。�

中共桂林市城市工作委员会旧址

【中共桂林市城市工作委员会旧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桂林市七星区穿山乡江东村122号。1947年10月至1949年10月,为中共桂林市城市工作委员会机关所在地。旧址是一幢1进3开间木结构瓦房,坐东朝西,占地面积210平方米,建筑面积176平方米。正中为堂屋,后有香火堂,左右有厢房。堂屋东边第一间房为工委书记陈光卧室兼办公室,第二间和西边第一间为工作人员住房和地下印刷室。桂林市城市工委以煮盐和磨豆腐作掩护,领导桂林人民和桂北革命武装与国民党进行斗争。1948年夏在此举办过干部轮训班,1949年1月在此召开桂林、柳州、南宁、梧州4市和广西大学、桂林师范学院中共党组织负责人会议、全省城市工作会议,讨论国内外形势,确定对敌斗争的方针,研究和部署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桂林的各项任务。�

漓江

【漓江】源自兴安、资源两县交界的越城岭主峰猫儿山。上游主流称六峒河。南流至兴安县司门前附近,东纳黄柏江,西受川江,合称溶江。在溶江镇汇灵渠水,流经灵川、桂林、阳朔至平乐,长164公里,称漓江。漓江河床主要由砾石和砂石

汝州市国土资源局

汝州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伏牛、嵩山之间,东与禹州、郏县毗邻,西同汝阳、伊川接壤,南与宝丰、鲁山交界,北与登封相连。现辖15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456个行政村,总人口95.2万人。全市总面积1572.84平方公里。

余占营 党委书记、局长

王玉杰 党委副书记、副局长

王永亮 党委委员、副局长

闫俊杰 党委委员、副局长

裴军华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杨伟丽 党委委员、副局长

刘西欣 储备中心主任

张宏强 测绘局局长

孙宏伟 副主任科员

杨永华 副主任科员

余占营简介:汝州市小屯镇人,1962年出生,本科学历,198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9月,在汝州市(临汝县)中医院任办公室主任;1990年8月,任中共汝州市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正科级组织员;2000年9月,任中共汝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2003年3月,任汝州市投资公司书记、经理;2005年10月,任汝州市纸坊乡党委书记;2009年11月,任汝州市文化局党组书记、局长;2010年7月至今,任汝州市国土资源局党委书记、局长。

【机构设置】局机关内设办公室、财务科、人事科、地籍科、用地科、利用科、规划科、纪检监察室、信访科、法制科等10个科室;下属土地储备中心、测绘局、土地复垦中心、土地执法大队、地产交易中心5个二级机构;下辖临汝镇、庙下、大峪、寄料、纸坊、焦村、小屯、夏店、王寨、陵头、蟒川、温泉、尚庄、骑岭、杨楼乡15个国土资源所。全系统现有干部职工313人。其中,男职工209人,女职工104人,中共党员126名,大专以上学历274人,中级以上职称39人。

【土地资源】截至2010年底,汝州市土地总面积157181.94公顷。其中,耕地62540.35公顷,园地402.69公顷,林地13159.52公顷,草地31438.64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6938.56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640.72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7754.36公顷,其他土地21307.1公顷。

【耕地保护】市政府与15个乡镇及5个办事处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下发《关于建立国土资源执法监管长效机制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的意见》文件,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耕地保护的第一责任人。确保全市基本农田不低于52953公顷,保护率不低于88.2%,耕地保有量不少于60907.13公顷。

【土地总体利用规划修编】汝州市市级土地总体利用规划修编通过省政府批准;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通过平顶山市人民政府批准。

【土地利用管理】2010年,共供应国有建设用地10宗,面积73.4260公顷,收取土地出让金22862.9889万元。其中,以拍卖、挂牌出让方式供地8宗、51.2903公顷,收取土地出让金2286.9889万元。以划拨出让方式供地2宗、22.1357公顷。

【建设用地管理】坚持“有保有压”,做好服务保障工作。2010年,全市上报建设用地8个报件,共计261.4910公顷,保证了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地籍管理】一是做好城镇国有土地和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工作,共办理土地登记439宗,其中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12宗,面积450354.69平方米;国有个人35宗,面积6903.59平方米;办理集体个人392宗,面积59740.9平方米。二是支持企业发展。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简化办事程序,为多家企业在最短时间内办理了土地使用手续。三是制定有效措施,全面推进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2010年底,已全部完成外业调绘和内业建库工作。四是为近260人次提供了档案查询服务,既方便了群众,又使土地登记档案得到了合理利用,提高了土地登记的社会公信力。

【乡所建设】不断加大基层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力度。全市15个乡镇国土资源所已全部配齐了执法监察车辆和必需的办公设施,达到“机构设置规范,名称标识统一,办公设施完善,管理制度配套,工作纪律严明,人员素质优良,基层群众满意”规范化标准。

【信息化建设】2010年,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投资数万元资金用于改进办公网络建设。安装使用了先进的光纤设备,基本实现了局属各单位计算机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文件资料的网上传输。成立信息中心,专门负责信息的收集汇总、网站管理、电子政务以及对外信息宣传等方面的工作。加强国土资源网站建设,对门户网站汝州国土资源局网站的结构、布局及有关网页制作重新进行了设计和规划,基本实现了各类与政务管理相关的内容和信息在网上公布,提高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执法监察】2010年,坚持案件受理制度、土地动态巡查制度、严格案件办理时限,不断加大对农村宅基地、小洗煤厂、选煤厂等各类违法占地的整治力度。共出动人员4000余人次,动用大型机械60余台,拆除违法占地334宗,面积1549.41亩,建筑面积89100平方米,复耕土地580亩,拆除小洗煤厂、选煤厂67个,门面房及其他房屋162间,农宅158宗,拆除小型洗煤机67套。全年下发决定书126起,申请法院强制执行34起,移送公安29起,有效地震慑了违法占地行为。

【信访工作】2010年,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领导包案和局班子成员每日接访制度,实行重大信息报告制度、责任倒查机制和疑难案件会审制度,认真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全年受理上级转办、交办土地信访案件共计341宗,接待来访群众231人。


原文链接:https://211585.com/7337.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04 04:29:22  回复
气汤方》是桂林唯一的石刻药方,此药方经验证鉴定,确有延年益寿作用。�叠彩山石刻及造像【叠彩山石刻及造像】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石刻分布在桂林市叠彩公园的于越山、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03 23:06:08  回复
境内,北距桂林约40余公里,是秦始皇统一岭南的屯兵遗址。秦城遗址分"大营"和"小营"。大营北起马家渡,南至灵渠口,东濒灵渠,西临溶江,纵约6公里,横约2公里,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其间尚存马家渡、七里圩、太和堡等城垣遗址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04 07:36:13  回复
洗煤厂、选煤厂67个,门面房及其他房屋162间,农宅158宗,拆除小型洗煤机67套。全年下发决定书126起,申请法院强制执行34起,移送公安29起,有效地震慑了违法占地行为。【信访工作】2010年,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领导包案和局班子成员每日接访制度,实行重大信息报告制度、责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04 01:59:16  回复
加强国土资源网站建设,对门户网站汝州国土资源局网站的结构、布局及有关网页制作重新进行了设计和规划,基本实现了各类与政务管理相关的内容和信息在网上公布,提高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执法监察】2010年,坚持案件受理制度、土地动态巡查制度、严格案件办理时限,不断加大对农村宅基地、小洗煤厂、选煤厂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04 08:13:00  回复
西横距336米,占地面积18.7万平方米,城墙高7.92米,厚5.5米。并辟有端礼、广智、体仁、遵义4门。城门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在主轴线上建有承运门、承运殿、后宫、御园,围绕主体建筑,还建有楼堂厅馆,亭阁轩室,构成一组规模宏大、金碧辉煌的建筑群。堂有宝善、尊乐、日新,亭有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