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简介:
足球起源的年代与国度?
“世界足球起源于中国”的历史事实已得到国际足联、亚足联的正式确认,并将于2004年亚洲杯期间向全世界宣布。然而足球起源于中国历史上的何时、何地,何为足球之本源等一系列重大的学术问题,目前尚无定论。本月9日,足球起源专家论证会将在临淄举行。昨日本报独家专访了山东省齐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院长、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宣兆琦教授、研究员,听他讲述了他在足球起源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最早的文献记载是足球起源于临淄的可靠而有力的证据
宣教授说,由国家体委体育文史工作会和中园足球协会编著的《中国足球运动史》在第一章《中国古代足球的起源》中写道:“距今二千三百年前,在山东立国的齐国首都临淄城(今山东淄博市),七万户居民中有不少人爱踢球,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对此有所记述。但在当时,足球活动仅仅是民间的娱乐活动。”(《中国足球运动史》,武汉出版社1993年版。)由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的、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现代足球》,在第三章《中国足球运动》中写道:“中国古代足球起源的最早时间推断不一。但古代足球起源于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就目前史料查证,早在战国时代(公元前475--221年间)《战国策·齐策》上记载着苏秦到齐国游说时对齐宣王说:‘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蹋’是用脚踢的意思,‘鞠’则指球。”(《现代足球》,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7页)
其实,《史记》和《战国策》记载的同为一事,即苏秦为赵合纵攻秦游说齐宣王。两书所记内容相同,只是文字略异而已。《汉书·枚乘传》曰:“鞠,以韦(皮)为之。”唐颜师古《汉书注》曰:“鞠,以韦为之,中实以物,蹴蹋为戏乐也。”韦即熟牛皮,填充之物多为毛羽。《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索隐:“今之鞠戏,以皮为之,中实以毛,蹴蹋为戏。”由此可见,蹋鞠就是今之足球运动。正如《体育词典》(体育出版社)所说:“中国足球游戏早在战国时即已盛行,称为蹴鞠。其后各代继续流行,或名蹴鞠、蹴球等。”
既然如此,那么,《战国策》、《史记》关于足球盛行于临淄的描述则是最早的文献记录。如众周知,《战国策》为时人之书,《史记》成书距战国时间甚近,况且司马迁是“秉笔直书”的千古良史,故而两书所载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因而,在没有可以证明足球起源早于战国齐都临淄的新的确凿史料出现以前,足球源于战国齐都临淄几成定论。
齐国繁荣的经济为足球起源于临淄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主义原理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理,足球的产生依然离不开经济的支撑。试想,通常情况下,一个食不果腹的群体是无心亦无力于文体活动的。请看《史记·苏秦列传》关于蹋鞠记载的上文吧!司马迁这样写道:“齐地方二千馀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在此,司马迁把齐国的富庶看成了蹋鞠活动的前提,恰恰符合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精神。
纵观八百余年的历史,齐国始终是一个经济大国。当年,姜太公受封建国之时,虽然齐方圆不过百里之地,……少五谷而人民寡。然而由于姜太公采取了“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劝女工,极技巧”的大力发展经济的措施,结果,终太公一世,齐国一跃而成为东方诸侯国中的大国和富国。正如《史记·货殖列传》所说:“太公望封于营丘,地舄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工,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春秋前期,“管仲既任政相齐,……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史记管晏列传》)结果,齐国出现了“仓廪实”,“衣食足”,“工盖天下”,“器盖天下”的大好局面。战国时期,齐国更是发展为一个“膏壤二千里”,“粟如丘山”,拥有“千金之贾”,“万金之贾”,“家敦而富,志高而扬”的无此富庶的国度。以至延及西汉,当司马迁来到故齐之地时,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吾适齐,自泰山属之琅邪,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其民阔达多匿知,其天性也。以太公之圣,建国本,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不亦宜乎?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齐太公世家》)正是齐国繁荣的经济为足球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此,我们可以化用司马迁语说:“以太公之圣,建国本,桓公之盛,修善政,足球发源于此,不亦宜乎?”
齐国昌盛的文化为足球起源于临淄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宣教授指出,大凡一个艺术或体育品种的出现,往往受其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试想,通常情况下,一个文化贫瘠的群体是无心亦无力于足球运动的。格罗塞说:“艺术的起源,就在文化起源的地方。”(格罗塞(德)《艺术的起源》,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26页。)正是齐国昌盛的文化为足球起源于临淄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齐国向以文化昌盛著称于世。其学术、文学、宗教、语言文字等姑且勿论,单就艺术和全民性的文体活动而言,足以说明足球源于临淄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了。试以音乐为例明之。在姜太公立国之前,齐地是东夷人的家园。东夷,这个以鸟为图腾的古老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不仅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物质文化,同时也创造、发展了音乐艺术。太公立国之后,由于采取了“因其俗,简其礼”的治国方策,故而使得齐国的音乐在吸取了东夷音乐丰厚营养的前提下,继承创新,得以蓬勃发展,别开生面。终先秦之世,齐乐的发展水平在各诸侯国中一直是非常高的。此如韶乐,原为虞舜所创。《汉书礼乐志》说:“舜作《韶》”《韶》乐在齐国,一直广为流传。延至春秋,齐《韶》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提升到很高的艺术水平了,以至于孔子闻韶于齐时,发出了“尽善”、“尽美”的惊叹,出现了三月不知肉味的非常人所能理解的事象。
齐国不愧是一个音乐王国。你看,上至国君,下至四民,无不好乐。齐襄公“倡优侏儒在前,而贤大夫在后。”(《小匡》)齐桓公“县钟磬之r,陈歌舞竽瑟之乐。”(《霸形》)齐景公不但“左为倡,右为优”,而且自己还会弹琴击缶。(《晏子春秋》)齐威王赏琴,以琴音悟政理,三月而授邹忌相印。齐宣王、齐闵王父子更是爱竽如命。宣王喜合奏,闵王爱独吹,故而留下了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故事。上行下效,由于君主的喜爱,音乐之风遍吹齐国的山山水水,大街小巷。《孟子告子下》载淳于髡语说:“昔者王豹处于淇,而河西善讴;绵驹处于高唐,而齐右善歌;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列子汤问》载:“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泪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扌卞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贿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杞梁妻哭夫变国俗,韩娥鬻动雍门的效果,正反映出齐国音乐发展的适宜土壤。同理,齐国昌盛的文化也为足球起源于临淄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肥沃土壤。故而,苏秦是将足球与其他的文体活动一起来谈的,其言曰:“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在此,司马迁已经意识到各个文化要素间的互动现象和规律了。
齐国发达的科技为足球的制作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宣教授强调,足球是否起源于先秦齐都临淄,还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那就是足球的制作技术。按照古人的说法,“鞠”,“以韦为之”,“中实以毛”,就是填毛的皮球。那么,战国时的齐人能否制造出这种皮球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齐国既有毛皮之材料,还掌握了制皮之技术。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得以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也是齐国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进而成为足球故乡的重要因素。齐国因其发达的手工业,所以产生了我国第一部手工业工艺技术典籍《考士记》;因其农业生产的进步,所以产生了最早的农学专著之一《野老》;因其天文学的进步,所以产生了先秦最伟大的天文学家甘德;因其地理学的进步,所以产生了大小九洲学说;因其医药学的进步,所以产生了中医学的鼻祖扁鹊;因其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所以产生了中国第一部百科全书《管子》……而直接关乎足球制作的恐怕主要就是制皮技术和数学知识了。
关于韦革的柔治技术,《考工记鲍人》这样写道(译作白话):鲍人的事情。鲍人柔治的韦革,远看颜色要象菅茅的花一样白;走近用手握捏,要觉得很柔滑;把它卷紧,两边要齐整不斜;再看两皮相缝合的地方,一定要浅狭;察看缝合的线,一定要藏而不露。韦革要象菅茅的花一样白,在水里洗涤,动作要快,不能太久,那就会很坚牢的了。韦革要十分柔滑,涂上厚脂,那就会很柔软的了。把它拉伸开来要平直,伸展开来很平直,那是裁取的革理齐正之故。如果伸展开来歪斜而不平直,必定是一边太松,一边太紧。如果一边太松,一边太紧,那么到了使用的时候,太紧的地方一定会先断裂,不得不剪除,这样阔革只能当狭革使用了。把革卷紧而不歪斜,它的厚薄就是均匀的。看上去两皮缝合的地方浅狭,革就不易伸缩变形。细看结合韦革的缝线不露出来,韦革虽然用的破旧了,缝线也不会损伤。由此可见,齐人柔革技术之高,过程之密,要求之严,在当时可谓无与伦比的了。另外,齐人的数学知识、空气空力学知识、染色技术、缝制技术以及工具等等,足以制作出足球来的。
城市的发展与繁华为足球起源于齐都临淄提供了适宜的场所
宣教授说,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类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城市是人们从事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城市不仅是社会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而且是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异常集中的地方。正是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为足球起源于齐都临淄提供了适宜的场所。
临淄,作为齐国的国都,经过西周、春秋数百年的扩建和发展,到了战国时期,已成了无比繁华的大都市了。据考古证明,齐都临淄包括大城和小城两部分。大城南北近9华里,东西7华里余。小城嵌在大城的西南角,南北4华里余,东西近3华里。两城的总面积达60余平方公里以上。小城墙基宽一般在20至30米,最宽处达67米。大城墙基约在20米以上,最宽处达43米。据《齐城》记载,临淄有13座城门,现已探明11座城门遗址。其中小城城门5处,大城城门6处。门最宽者达17米,最窄者也有8.2米。城内道路纵横,多与城门相通。现已探明主要交通干道10条,小城内3条,大城内7条。大城中部南北干道,全长4000米,路宽20米。大城北部东西干道,全长3600米,路宽15米。大城中部东西干道,全长2500米,路宽17米左右。临淄有完整的排水系统,现已探明3条排水道和4个设计合理的排水道口。故城内还有6处治铁遗址、2处治铜遗址、2处铸币遗址、4处制骨器遗址。另外,临淄地面上尚存众多的宫殿建筑台基遗址。凡此,无不诉说着齐国的悠久历史和临淄的昔目辉煌。
在谈到临淄繁华景象时,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战国史专家杨宽先生如是说:“在各国的国都中,以齐国临淄规模最大,也最繁华。”“临淄城中最热闹的街道叫做庄,是一条直贯外城南北的‘六轨之道’。这条街道附近最热闹的市区叫做岳,在北门以内,是市肆和工商业者聚集之所。所谓‘庄岳之间’,是战国时代齐国人口最密集而繁华的地方。直到西汉初年,岳还很繁荣,称为岳市。”由此,杨宽先生情不自禁地赞叹道:“这是多么热闹的一个商业城市啊!”(《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97--98页。)正是这样一个热闹的商业城市,才有资格为足球的起源提供适宜的场所。
城市居民的增殖、市民生活的放大及齐人的生命意识是足球起源于临淄的决定性因素
关于临淄居民的数量,宣教授说,《史记·苏秦列传》中说:“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固已二十一万矣。”战国时户大小。世族豪门之家,恐怕人口要以百千计。仅以孟子的八口之家计,七八五十六万。这还是临淄的常住人口,并不包括流动人口在内。因其人口众多,故而出现了“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的景象。延至汉代,“齐临淄十万户,市租千金,人众殷富,钜于长安”,被称有汉“五都”之一。这样一个约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在当时来说,岂止“五都”之一呢?应是一个世界性的大都会。
在临淄数以十万计百万计的居民中,既有土著人,还有外来人。外来人久居不归,逐渐变为齐人。这种海纳百川的态势自姜太公时就已出现了。据史载:“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齐太公世家》)齐桓公时期,齐国继续推行“来民”、“留民”、“富民”、“教民”和“来天下之人”的政策,所以出现了天下人民归之若流水的局面。因而《汉书地理志》说:“临淄海岱之间一都会也……其中居五民。”五民者,表明临淄居民成份的复杂性。正因如此,才使得临淄人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正因如此,才使得齐文化异彩纷呈。总之,正是城市居民的增殖、市民生活的放大及齐人的生命意识是足球起源于临淄的决定性因素。
是否有关于孔子和孟子的神话传说
孔子的先知先觉
[典故]相传,孔子最得意的门生颜回有一次到街上办事,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颜回好心上前劝说道:“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不要吵啦。”买布的不服气,指着颜回的鼻子说:“是谁请你出来评理的?只有孔夫子有资格评,错与对只有他说了算!”颜回说:“好,孔夫子若评你错了怎么办?”
买布的说:“我错了就把头割下来给你。你错了呢?”颜回说:“我错了就把我的帽子输给你。”
二人找到了孔子。孔子问明了情况,对颜回笑了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哪!颜回,你输啦,把帽子取下来给人家吧!”买布的赢了帽子笑着离开了。
颜回大惭掩面辞行,孔子说:“回,听为师两句话:枯树莫藏身杀人莫用刀”。颜回行至半路大雨倾盆,猛见一枯树大洞恰容己身,忙屈身入内,此时耳边猛然孔子语:枯树莫藏身!颜回顿然离去,只听耳边一声巨响,枯树被雷火劈碎!颜回心中感激老师救命之恩。待行至家门已是半夜时分,颜回竟越墙而入,借月光颜回仿佛看到妻子床上睡有二人,颜回心头火起,暗思妻子不贤做此苟且之事抽刀破门而入,刚要砍下猛然想起来老师说:“杀人莫用刀!”便点起灯火一看才知道是妻子与其妹同卧。颜回对空礼拜再三连夜去见孔子。问孔子:“恩师,三八到底是二十三还是二十四呢?”孔子说:“你想想,我说三八二十三是对的,你输了,不过输一顶帽子,我若说三八二十四是对的,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帽子重要还是人命重要?”颜回大悟!
此人名叫 公冶长
原文:
世传公冶长能解百禽语云。
盖当日有一鸱来报长曰:「冶长、冶长,南有死獐,子食其肉,我食其肠。」
长往,果得獐,乃无意饲鸱肠也。鸱怨之。
居无何,鸱又来报如前,长复往望,见数人围一物而哗。长以为死獐,恐人夺之也。遥呼曰:「我击死者。」至,乃一死人,非獐也。众遂逮长见邑,宰讯之,长告其故,宰不信。
适檐前雀噪甚急,宰因问长曰:「汝如解禽言,能解此雀来噪者,为何事耶?」
长倾听良久曰:「雀云,东乡有车粟覆地,来呼众雀往啄之耳。」
宰使人廉之,果尔,遂释长系。--明.青州府志
译文:
世俗传说公冶长能听懂各种「鸟语」。有一次公冶长听到老鹰嘎嘎地叫:「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只死獐,你来吃肉,我吃肠。」公冶长跑到南山,果然找到一只獐,可是他并不想把肠子拿给老鹰吃。老鹰因此怀恨在心。过了不久,那只老鹰又像上次一样来通报,公冶长又像上次那样跑往南山去。他远远见到几个人围着一个东西,在那里议论纷纷。公冶长以为是死獐,怕被别人抢走,就老远喊着:「那是我打死的。」等他跑过来一看,竟然是一具尸体,不是獐。这些人就逮捕公冶长,扭送到官府去。县令问案情,公冶长说明来龙去脉,但县令不相信他懂鸟语。刚好这时候屋檐下的鸟雀叫声很急,县令就问公冶长:「你如果懂得鸟语,那么,你听懂这只刚飞来的鸟吱吱喳喳的,为了什么事呢?」公冶长仔细听了好一会儿之后说:「那只鸟说,东乡有一车粟米翻车,粟米撒了一地,来叫大伙儿去吃啊。」县令派人到东乡去考察,果真如此,就释放了公冶长,不监禁他了。
孔子诞生的传说2008年06月24日 星期二 12:57受人供奉了千秋万代的儒家大圣人孔子,查一查他的身世,原来并不光彩。《史记·孔子世家》云:
孔子生鱼鲁昌平分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
纥。纥与颜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晋人干宝《三日纪》亦云:
徵在(即颜氏之女,孔子之母)生孔子空桑之地,今名空窦,在鲁南山之空
窦中。
孔子之父叔梁纥六十多岁时,在空桑看上了徵在,两人“野合”便诞生了孔子。孔子出生的年代,还保存着那种男女自由性交的原始遗风,《周礼·地官·媒氏》所载:“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就是说在一年一度的中春之月的男女聚会中,男女可以自由地谈情说爱,甚至发生性关系也没人制止。孔子正是叔梁纥在自由聚会后的结晶,这种野合所生之子,在当时却得到了宗法、社会的承认,不会受到歧视。汉代画像石中就存有野合图。
孔子死后,逐渐成了世人公认的至高无上的圣人。人们对其“野合而生”的身世,总觉得有些不光彩,于是,对孔子的诞生进行了美化、神化,既是圣人,那么圣人诞生自有 檎髡祝 扒厝送跫巍妒耙偶恰肪砣 疲?
周灵王立二十一年,孔子生于鲁襄公之世。夜有二苍龙自天而下,来附徵在
之房,因梦而生夫子。有二神女,擎香露于空中而来,以沐浴徵在。天帝下奏钧天
之乐,列以颜氏之房。空中有声,言天感生圣子,做降以和乐笙镛之音,异于谷世
也。又有五老列于徵在之庭,则五星之精也。夫子未生时,有麟吐玉书于阙里人家,
云:“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故二龙绕室,五星降庭。徵在贤明,知为神异,
乃以绣绂系麟角,信宿而麟去。
孔子诞生的种种吉兆中,有一点就是孔子的诞生与沐浴有关。孔子之母颜徵在生孔子的那天夜里,梦见两条苍龙从天而降来到房中,又有两位神女手捧香露从空中冉冉而来,用香露为徵在沐浴,同时天奏仙乐,麒麟吐玉书,于是,徵在生下孔子。在人们看来,只有这些庄严神圣的吉祥征兆,才配得上孔圣人的诞生,才能淡化掉他那“野合而生”的低贱出身。有趣的是,儒家大圣人孔子的诞生,和佛家大圣人释迦牟尼的诞生颇多相似之处,释迦牟尼诞生也与沐浴有关。据敦煌本《佛本行集经》载,迦昆罗国净饭王的王后摩耶夫人在后园无忧树下生下太子(即释迦牟尼),太子诞生惊动了四方,天空中有飞天为他散花为他奏乐,又有九条龙吐水为太子沐浴。
一为儒家鼻祖,一为佛家始祖,两人诞生都有沐浴经历,孔子是其母用神女给的得露沐浴而生下的;释迦牟尼则是一生下来就有九条龙吐水为他沐浴。沐浴,成为他们诞生的特征,也使其诞生充满神秘色彩。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孙女孔德懋在《孔府内宅轶事》亦记载了孔子诞生的传说,并说:
我从很小的时候,大约三四岁吧,老年人就开始给我讲孔子和我祖先的故事。
我没有读过任何儿童读物,也没有听过任何别的故事,而我所听到的这许多有
关我的祖先们的故事,每一个都带有神秘的迷信色彩。在我印象中,孔子好像
是个介于人和神之间,是个半人半神,或者说是神仙下凡。
孔子诞生的传说,在世人中间尤其在孔府,是有口皆碑的,并成了教育启蒙子孙的经典,从孔德懋所言之中,便可深深地感受到这一点。
临淄的自然、人文景观历来被人们称颂。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八景。有明代流传至今的八景诗为人所津津乐道:“高阳馆外酒旗风, 矮矮槐阴夏日浓。秋入龙池月皎皎,春回牛山雨蒙蒙。古冢遗迹怀晏相,荒台故址吊桓公。淄江钓罢归来晚,西寺搂头听晓钟。”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是齐国故都、齐文化发祥地。于1994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于2004年被国际足联、亚足联认可为世界足球起源地。自公元前1045年姜太公封齐建国,到公元前221年秦灭齐,临淄作为春秋战国时期最富庶的强国——齐国的都城,达800年之久。齐国曾是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在东周列国中以经济最发达、政治最开明、军事最强大著称;临淄曾是春秋战国乃至西汉时期全国最大的商业都市,有“海内名都”、“东方古罗马”的美誉。在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涌现出了太公、桓公、管仲、晏婴、齐威王等著名政治家;孙武、田穰苴、孙膑、田单等著名军事家;淳于髡、邹衍、田骈、鲁仲连等著名思想家,创造了以改革、开放、务实、包容为主要特征的齐文化。现在的临淄,风光秀美,景色怡人,人文荟萃,古迹众多。有桐林(田旺)遗址、齐国故城、田齐王陵三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0多处古文化遗址、156座大型古墓,出土文物数以万计,被誉为宏大的“地下博物馆”。
八景之一:“高阳馆外酒旗风”,描写的是当年高阳城酒馆林立、酒旗猎猎的繁华景象。高阳故城位于齐国故城西北16公里,即今临淄区朱台镇南高阳村西200米处。城址南北长约750米,东西宽约650米,呈长方形,总面积约为48.75万平方米。东、西、北三面皆为平原,南临乌河。遗址今高出地面2米左右,四周残垣痕迹清晰可辨,建筑遗迹甚多,并多次发现春秋战国和汉代瓦当。1984年,该遗址被淄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阳故城与渠丘故邑同处一址,为春秋战国时齐国城邑,临淄辖四邑之一。古书中此处又称葵丘、籧丘。著名的瓜及而代典故即发生在这里。据《左传》和《史记》记载,公元前686年,齐襄公派连称、管至父去戍守葵丘,本来讲好瓜熟了就换防,结果到了轮换的时候还不见襄公派人来接替他们,于是他们就派使者去向襄公献瓜,暗示襄公要兑现诺言,结果不讲信义的襄公不但不派人接替他们,反而恶语相加,肆意侮辱。连称、管至父便偷偷地去投靠与襄公结怨甚深的公孙无知,三个人一起杀死了齐襄公。高阳故城,还是北魏时期贾思勰在此任高阳郡太守时撰写《齐民要术》的地方。《齐民要术》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完整系统的农学巨著。这本书是在前代农学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近400年间我国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尤其是以今淄博市为中心的齐地农业等方面的科学技术。全书内容丰富翔实,共10卷,92篇,11万多字,引用有关书籍156种,采集农谚歌谣30余条,涉及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八景之二:“矮矮槐阴夏日浓”,描写的是今临淄辛店街道办矮槐树村一棵宋代小槐树,在夏天绿树成阴,郁郁葱葱的景色。传说宋太祖赵匡胤打天下时曾率一支人马在该村古邮亭旁歇息。时值六月,天气炎热,赵匡胤将汗水浸湿的战袍脱下,蒙在邮亭不远处的一小槐树上面晾晒。战袍一时难以晾干,于是,他就在槐荫里躺下歇息。一觉睡到日薄西山,奇怪的是槐荫依旧。他的战袍乃龙袍,重如山岳,压得小槐树从此不再长高,故称 “矮槐树”,该村也因此而得名。
矮槐树邻近乌河。乌河古称耏水、干水、溡水、乌龙江,源于大武黄山之阴,全长50.5公里。村东有一跨河古桥 “溡源桥”,建于战国时期 (公元前264年),是古代鲁中地区著名的交通要道。历史上有名的齐鲁干时之战,就发生在此处。公元前686年,鲁庄公亲率军队护送公子纠回国抢国君之位。并派管仲带领军队拦截从莒国回国的小白。管仲在半道上遇见小白一行人,弯弓搭箭,射中了小白。小白惨叫一声,假装中箭。其实管仲一箭,只射中了小白的衣带钩。小白赶至齐都后,在鲍叔牙辅佐下登位,也就是齐桓公。鲍叔牙一面派仲孙湫去迎告鲁庄公,一面布置好埋伏,做好迎击鲁国的军事准备。而这边管仲回营,告诉鲁庄公和公子纠已将小白射死,这帮人便不再急着赶路,过了好几天才进入齐地。仲孙湫来见鲁庄公,说小白业已登位。鲁庄公不肯就此罢休,遂与鲍叔牙率领的齐国军队大战于乾时。结果鲁军大败,鲁庄公跳下华美的戎辂(战车),换乘轻便兵车,率败兵狼狈逃回鲁国。鲍叔牙乘胜率兵进逼鲁国,直抵曲阜。鲁庄公只好处死了公子纠,将管仲装进囚车,交给了齐国。
八景之三:“秋入龙池月皎皎”,写的是秋夜,月影倒映在名泉龙池那一汪碧水之上的皎洁美景。龙池在今临淄齐陵街道办东、西龙池村附近,已干涸。两龙池村原有著名寺院龙泉寺,昔日这里殿宇轩昂,石佛屹立,碑碣幢幢,为一方胜地。婉约派词学大家李清照之夫、曾任北宋淄州知州的著名金石学家赵明诚临景赋词曰:“原水混混,绿竹猗猗。”寺内原保存御赐石碑一座,刻于清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高2.2米,宽0.87米,厚0.23米,上刻清圣祖赐龙泉寺的李白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八景之四:“春回牛山雨蒙蒙。”,讲的是冬去春来,小雨蒙蒙,松柏吐翠、怪石嶙峋的牛山在云气蒸腾,波光潋滟之中显得格外巍峨秀丽,风光怡人。牛山位于临淄齐国故城南10里,在今临淄区齐陵镇境内,海拔174米。牛山传说得名于齐国始祖姜太公。周武王灭商之后,姜太公被封于齐地营丘。而营丘当时又为占据胶东半岛的土著部落——莱夷所觊觎许久。为了赶在当时实力强大的莱侯之前,抢占对营丘的控制权,姜太公马不停蹄,星夜兼程。由于是夜行军急行军,姜太公迷了路。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奇迹出现了。月光下不远处的一头神牛,自告奋勇为姜太公带路。这头神牛走啊走啊,一直把姜太公带到了淄河边,过了淄河就是营丘了。还没等大喜过望的姜太公表示感谢,这头乐于助人的神牛突然消失了,变成了一座巍峨秀丽的山。姜太公为了感谢这头神牛,便把这座山命名为牛山。
牛山及其周围,有丰富的齐文化遗存、人文景观和许多脍炙人口、美丽动人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牛山山顶的“景公流涕处”和位于牛山北麓的管仲墓。 景公流涕的故事见于《晏子春秋》,景公在牛山游玩时,北望齐都想到人生短暂,自己不能永享荣华富贵,便嚎啕大哭。景公的佞臣艾孔和梁丘据一见景公大哭,也虚伪的跟着大哭起来。贤相晏婴见此情景,一方面对艾孔、梁丘据的谄媚行为表示了极大地反感,另一方面告诫景公时间的流逝,生死的交替是正常的自然现象,如果贤明的太公桓公,勇武的灵公庄公都活着的话,也就没有你景公来当国君了。启发景公珍惜现在的君位,继承发扬祖先的事业,在有生之年有一番作为,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管仲墓在牛山北麓,墓高14米,东西34米,南北近14米。墓前立石碑两方,一方刻“管仲像”,一方刻“齐相管夷吾之墓”,并阴刻其简历。名相管仲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改革家,曾辅佐齐桓公姜小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完成春秋首霸伟业。目前,齐文化旅游开发重点项目——管仲纪念馆已经建成开馆,成为全国著名、海内外游客云集的旅游胜地。
牛山以其风光秀丽,文化内涵深厚吸引着古往今来的游客来此感悟自然,怀古思今,嬉戏游玩。战国时期的孟子登临此山时曾发出过“牛山之木尝美矣”的赞叹;三国时期才高八斗、七步成诗的临淄侯曹植、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清代文坛的代表人物博山人赵执信都曾在登临此山后留下了赞美牛山,慨叹历史兴亡和人生荣辱悲欢的传世佳构。每年农历三月三和九月九的牛山庙会更是远近闻名,热闹非凡。在六天的会期里,人们或游春踏青,或秋日登高,或酬神祭祖,或买卖交易,熙熙攘攘,盛况空前。
八景之五:”古冢遗迹怀晏相”,说的是人们在晏婴冢旁深切怀念”辅弱主以图强、佐景公以中兴“的贤相晏婴的动人情景。晏婴冢,今在临淄齐都镇永顺庄东南350米处,墓高11米,南北长50米,东西宽43米。墓前有明万历二十六年五月(公元1598年)钦差巡抚都察院御史应元题“齐相晏平仲之墓”石碑和清康熙五十三年重修碑共三座。晏婴(——公元前500年),字仲,谥平,又称晏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世称晏子,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 “事齐灵、庄、景公,敢于犯颜直谏,匡正国君之谬,尚节俭且能力行,身为辅宰,食不重肉,妾不衣帛;性机敏,善辞令,奉使楚国,临大节而不辱。晏子死后墓于故宅旁。”
晏子的节俭力行被后人传为千年佳话。据《晏子春秋》中记载:晏婴住的是低矮狭小的住宅,乘的是驽马破车,穿的是粗布衣服,吃的是粗米干饭就咸菜。身为大国的宰相,生活如此清苦,连国君都看不下去了,要给他换住宅、换车子、赐金银加封邑,但都被他谢绝了。晏子机警善变,足智多谋,他出使楚国不辱使命的故事,更是世代流传。
后世的人对晏子都非常崇敬。清代诗人邓性在《晏婴遗冢》一诗中这样写道:“当年清节励狐裘,讽谏功高谁能俦。咫尺计桃三士冢,累累同是古荒丘。”清代另一位诗人崔振宗在《吊晏婴冢》中也留下了这样的诗句:“匹马空郊泪欲倾,苍烟远近暗荒城。交游海内生平遍,衰草斜阳哭晏婴。”
八景之六:“荒台故址吊桓公”,描写的是后人登临桓公台,凭吊这位赫赫有名的春秋霸主的情景。桓公台位于今临淄区齐都镇长胡村东南约一公里处,是齐故城宫室建筑群中一座高台建筑的台址。据探测得知,此台地下夯土基址呈长方形。东西长86米,南北宽70米,台顶分两层,现台高14米,为齐故城的制高点。台南坡稍缓。1981年,在南坡修建了台阶百余级,通达台顶。其余三面坡度略陡。桓公台150米外,原有河沟围绕,现已淤积如平地。台四周是大片的开阔地,均属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的宫殿遗址。桓公台正南有“桓公台建筑遗址”标志石碑一座。
在桓公台东北约200米处,曾发掘清理出一个汉代建筑基址,其下层是东周时期的宫殿基址,柱础石仍完整无损;东北1000米处,现存一处6000平方米的宫阙遗址,高出地面约半米,俗称“金銮殿”。它是以桓公台为主体的建筑群的一部分,曾经在此出土了铺地花纹方砖、屋脊砖,及有树木双兽纹、树木卷云纹瓦当等。
齐桓公(?—公元前643年),名叫姜小白,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3年在位。他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政治、军事、经济改革,采取“尊王攘夷”的策略,伐戎救燕,存邢助卫,定襄王之位,迫楚订盟,建立了春秋首霸的赫赫功业。
八景之七“淄江钓罢归来晚”, 写的是在日落西山,残阳夕照,人们在淄河边钓鱼归来怡然自得、悠闲快乐的生活。
淄河又称淄水或淄江。因齐故城临近淄水,由此而得名临淄。淄河是山东重要河流之一,是淄博境内最大的河流,也是临淄人民的母亲河。淄河发源于泰沂山脉及东南部的鲁山山脉,经博山、淄川两区及青州市流入临淄区境内,再北去广饶县汇流小清河,全长122公里。临淄境内河段42.5公里,流域面积227.1平方公里,河床宽一般在500—800米,最宽1公里以上。淄河源远流长,孕育了临淄的文明。《禹贡》记载:“潍淄其道(导)。”《元和郡县志》中,亦记有大禹疏导淄河的传说。据考证距今八千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1971年,上游太河水库建成,临淄区内河段干涸。2002年9月,临淄成功建造起蓄水150万立方米的太公湖,使淄河再现清流。
淄河进入临淄境内,沿途多风景名胜。边河乡境内有临淄区最高峰、海拔509.4米的天堂寨;南王镇地段有名泉公泉峪,传说孟子当年来齐讲学,曾在此居住;齐陵街道办河段有著名的天齐渊,俗称温泉,为淄河水源之一。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在此祭祀过天主神;柳店村附近是淄河与东西古道相交之处,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古称马陉。《左传》记载:“入自丘舆,击马陉是也”。就指此地。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二月中旬,南捻军越青石关进周村,破金岭镇东去,曾在淄河店全歼驻守此地的旗兵及益都乡团;齐都镇东古城村东修真观东淄水河畔,有 “田单解裘处”;敬仲镇徐家圈村有清代武状元徐华清墓,白兔丘村有齐国上卿高傒墓。
淄河作为临淄建立和发展的历史见证,引无数文人墨客舞文弄墨,流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清朝的邓性有著名的《淄江晚钓》诗:“断岸潆洄碎石津, 波光遥映月生春。于今偶见垂钓叟,回忆当年钓渭人。”
八景之八 “西寺搂头听晓钟”,写的是每当破晓,临淄县城西部的西天寺那沉重浑厚的钟声响彻云霄,声音远达方圆十余外。据史料记载,西天寺又名三元阁,为南北朝十六国后赵皇帝石虎所建,当初名为兴国寺。到北魏时期,统治者又在寺后修建大石佛(现大石佛存于临淄石刻艺术馆中,佛身高5.6米、宽1.8米、厚1米,面庞丰满,头饰螺髻,赤足袒胸,身披通肩袈裟立于覆莲座上。雕刻手法呈现北魏风格),至宋代经过修建,该寺更名为广化寺。元代惠帝至正年间被毁。直到明代初年在光化寺旧址重新建寺,更名西寺,又名西天寺,明神宗万历年间,有太师李良监理重修的记载。该寺规模广阔,建筑宏伟。最盛时整个建筑北起石佛像,南至石塔群,跨度约三华里。其主建筑以砖石结构立于高阁之上,有大殿三座,每座各三间,分别为“天元”、 “地元”、 “人元”。这正是西天寺又称三元阁的缘由。阁下有门洞可以通过。阁旁建庙门、僧房、钟楼,与高阁浑然一体。钟楼内吊有一人多高的铁钟。早晨浑厚的钟声在辽阔的原野上飘荡。
篮球中国国家青少年队U15是什么意思
篮球中国国家青少年队U15是指篮协组织的15周岁的国家青少年篮球队。
为备战2019年亚洲U16青年篮球锦标赛,选拔优秀球员参加U16国家青年队训练营,中国篮协组建了U15男女篮,中国篮协阜新篮球学校有4名队员入选。
此次选拔,阜新篮球学校4名队员尹春文、李想、李奕龙、庄佳桥通过层层考核,最终成功入选国家U15 男篮并参加U16国家青年队训练营,阜新篮球学校也成为入选人数最多的训练单位。选拔结束后,这4名队员已经随国家U15男篮出访克罗地亚参加比赛。
这次组建U15男篮队伍,中国篮协和体育总局通过训练、比赛、测试等途径层层选拔,优中选优,最后确定16名优秀运动员入选国家少年队。
扩展资料
中国国家青年篮球队是为中国男女篮输送血液的人才库。从1977年开始,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男女篮多次获得过亚青赛的冠军,展现了中国篮球强大的实力。
更为可喜的是他们在世青赛这样的国际赛场上展现的实力,国青男篮在2010年立陶宛举行的世青赛上,获得了第七名的历史最好成绩,超越了他们的老大哥中国男篮在世界赛场上取得的成绩。
国青女篮也在世青赛获得了铜牌,这样的历史最好成绩。他们在世界面前展现自己“自信、团结、激情、拼搏向上、永不放弃的篮球精神,吸引了大批的媒体和社会关注。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阜新网--4名阜新小将入选国家U15男篮
丞相,倒追用点心好吗?_by于曦河_txt全文免费阅读
链接:
提取码: 3fhp
该小说讲述了合盛十一年,新帝登基。容州离州两州大旱,灾民遍地。中间官员中饱私囊,灾民怨声载道,已有暴民杀人闹事。荣昌东家赵晏平开仓放粮立粥铺,以工代赈,大大缓解了灾情,百姓额手称颂。
发布于 2022-07-03 19:01:34 回复
发布于 2022-07-03 16:41: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