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简介:
- 1、延安时期我党怎样应对“本领恐慌”
- 2、延安时期的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新三民主义的践行对吗?
- 3、财务工作心得体会
- 4、求中国财务制度的演变过程 急!
- 5、延安整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6、财务会计目标的历史演变
延安时期我党怎样应对“本领恐慌”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抓全党特别是高级干部的学习,这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延安时期,面对干部队伍里的“本领恐慌”,毛泽东号召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必须加强学习,并且在不妨碍工作与战斗前提下,把学习办成一场运动。在毛泽东的直接参与和领导下,高级干部的学习运动收到了“绝大效果”,取得了丰富经验。
“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势,毛泽东指出,我们必须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必须建设新中国。而在当时,有独立工作能力的干部缺乏,成为困扰我们党的严重问题。因此,毛泽东提出要加强对干部的各种教育,尤其是整风教育和思想教育,而在各种干部中主要是高级干部的教育。毛泽东有一个基本判断:只要中央与高级干部是团结的,全党必能团结;只要共产党团结,必然无坚不破。
毛泽东在讲到学习问题的重要性时说: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共产党要领导几千万几万万人的革命,假使没有学问,是不成的。所以,高级干部加强学习,不仅是不断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增强党的团结、应对困难局面、迎接光明未来的迫切需要。
在抗日战争中我们党在抗击侵华日军的同时,还要应对两种困难,一种是反共高潮困难,另一种是我们自己的经济困难。如果高级干部的能力不提高一步,就不能顺利渡过黎明之前的黑暗。毛泽东告诫全党,无论困难局面多么严重,也不能放弃学习,要“一面战斗,一面学习,百折不回,再接再厉”。
高级干部要有远大的政治眼光与政治家的风度,学习的目的不仅要立足现实,更要放眼未来,使自己不但能治党,而且能治国。毛泽东多次讲到,要以季米特洛夫所说的四条标准(无限忠心、联系群众、有独立的工作能力和遵守纪律),来检验高级干部的学习成效。他勉励高级干部学好了以后,要把党中央的决心贯彻下去,领导人民干两个革命:一个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个是社会主义革命。
可见,毛泽东在谋划高级干部的学习运动时,是从全局高度、战略高度出发的。他明确要求,高级干部在学习运动中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作风、改变观点、改变思想方法、团结干部、团结全党。
科学的思想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看家本领”,要深入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研究当前运动的情况和趋势
毛泽东认为,高级干部不能满足于学习一般的文化知识,而是要深入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研究当前运动的情况和趋势,使自己在理论上和思想方法上得到提高。
思想理论上的坚定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前提。毛泽东指出,高级干部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列主义理论,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通过学习,要分清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和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学会用活泼的辩证法的观点,去注意一切变化。毛泽东指出,高级干部不但应当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研究广泛的真实生活和革命经验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他希望高级干部把马列主义当成革命的科学来学习,坚决纠正过去不注重领会马列主义实质而注重了解其形式、不注重应用而注重死读的错误方向,用全力使学习者由领会马列主义实质到把它具体应用于中国环境。他还认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毛泽东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必须是科学的,不是主观主义。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学习党史并不是要把每个细节问题都搞清楚,而是要把整个党的发展过程作为研究的对象。要本着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的目的,着重研究党史上的路线和政策,把过去的成功和胜利,挫折和失败弄清楚,只有这样才能启发思想,学得一种科学的方法。毛泽东亲自主持党内重要文件汇集《六大以来》的编辑工作,这是高级干部学习党史的主要材料。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和高级干部在1941年到1944年间,对于党的历史特别是党在1931年初到1934年底这个时期的历史进行了深入的学习讨论,为中共七大的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
学习党的路线时,对于历史上的思想问题要弄清楚。1942年4月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规定了整风学习的22个文件,涉及关于思想方法、党性修养等方面的理论。毛泽东要求对这些文件要熟读,要搞通,而且要表示态度,到底是赞成还是反对。通过思想方法论的学习,学会开动脑子,善于思索,养成分析的习惯,更好地把中央的部署贯彻下去。
学习的方法是“挤”和“钻”, 要注重理论和实际统一,采用“古今中外法”,着重阅读与自我反省
在紧张繁忙的战争岁月,领导干部的学习面临着诸多困难。为了更好地提高党内高级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治水平,中共中央于1941年8月决定成立中央学习组,毛泽东担任组长,指导高级干部的学习。毛泽东指出,学习的方法是“挤”和“钻”,工作忙就要挤时间,看不懂就要钻进去,求得更进一步的学问,一定要长期研究。
有鉴于党内学习存在的缺点,毛泽东强调要把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过去我们党有很多高级干部缺乏调查研究客观实际状况的浓厚空气,把兴趣放在脱离实际的空洞“理论”研究上,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结果只能夸夸其谈地乱说一顿和一二三四地罗列现象。毛泽东提出,要改变过去那种无组织无目的地进行理论学习的方式,在全党推行调查研究的计划,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有的放矢的态度、实事求是的态度改造我们的学习;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列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毛泽东指出,各种学习研究方法,都须采用“古今中外法”,即研究问题须收集当前的与历史的、中国的与外国的各种材料、论著,加以分析与综合。所谓古今,就是历史的发展;所谓中外,就是中国和外国,就是己方和彼方。研究中共党史,应该以中国做中心,不研究中国的特点,而去搬外国的东西,就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毛泽东批评有些人只知生吞活剥地谈外国,忘记了自己认识新鲜事物和创造新鲜事物的责任,他号召全党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
在学习运动期间,中共中央为高级干部指定了大量的必读书目和文件。毛泽东要求,在读书学文件的同时,不管是文化人还是“武化人”,都要写反省笔记,功劳再大也得写笔记,这是“伏案”的功夫,有了这步功夫,才不会夸夸其谈。而且要首长带头写,毛泽东率先垂范,撰写了五万多字的学习笔记。他还提醒高级干部,不要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了,水手是世界上游历最广的人,但单是走不写笔记,经验就总结不起来。当时,高级干部的学习笔记要指定负责人轮流修改,毛泽东就抽阅过中央党校学员的整风笔记;而且上级要看下级的笔记,必要时找下级谈话;互相借看笔记,传观最好的笔记。
学习的最大敌人是不学到底,懂一点就满足了,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延安时期的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新三民主义的践行对吗?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历史,是中共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内涵和外延既不同于中共党史,也不同于中共的政权建设史,而是中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创建史,是中共从新民主主义初级阶段走向新民主主义高级阶段的治党理政史。在这部伟大的历史画卷中,向人类社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下新民主主义模式诞生的发展历程、发展成就和发展规律。这就是由梁星亮教授主编《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研究》(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陕西人民出版社2019年出版,以下简称《局部执政研究》)一书的思想深度和学术高度。
《局部执政研究》着力演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制度逻辑
深刻理解和把握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精髓要义,按照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政党与政权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来对局部执政究竟“为何执政、为谁执政、如何执政”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思考和把握,就需要深刻把握其中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理论逻辑。任何政党想要指导伟大的革命运动,夺取革命的最后胜利,就必须要有革命理论”,同时还必须要有对“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马克思主义对于局部执政没有专门的理论思想,但对于执政中的政党和政权都有具体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一生都倡议要把无产阶级政党建立成为一个与“一切旧政党对立的特殊政党”,“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都“把组织这个政党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而且都把没有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视为巴黎公社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列宁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理论,并且不仅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而且还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掌握革命军队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在政治上领导无产阶级”,“通过无产阶级领导全体劳动群众”。
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之前,曾经有江西(瑞金)时期、延安时期、华北(西柏坡)时期多次局部执政的实践,直到1949年进入北平,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延安时期中共在建立新型国家政权的探索中,经历了工农共和国、人民共和国、民主共和国、新三民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发展历程。在由工农共和国向人民共和国、由人民共和国向民主共和国、由民主共和国向新三民主义共和国和由新三民主义共和国向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转变中,逻辑地反映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演进。特别是由“工农共和国”转变为“人民共和国”,这个转变使苏维埃政权较之过去阶级基础更为广泛,容纳了一切赞成抗日的阶级、党派、团体、个人,有利于壮大抗日力量、缩小和孤立顽固派力量,这是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史上的一个重大转变,为苏维埃红色政权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实践逻辑。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根据主要矛盾和国内政局变化的新形势,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日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主张,开始了局部执政的新实践。这些新实践包括实行“三三制”民主政权,巩固党的民主执政基础;实行精兵简政,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推行民主选举,调动人民群众参政的积极性;实行党与非党的合作,扩展政治参与范围;推进法制化建设,提高管理国家的效能;完善民主监督体系,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开展整风运动,发扬实事求是精神等方面。其中每一方面的新实践都是中国革命的历史产物和伟大创举。
《局部执政研究》着力阐述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制度形态
延安时期,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直接使用“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的概念,并认为“没有适当形式的政权机关,就不能代表国家”。那么,如何构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党中央和毛泽东基于要将陕甘宁边区建设成为党局部执政的“试验区”、“示范区”和“新中国的雏形”的执政理念,从边区的施政纲领、政权体制、组织构建等方面采取了许许多多的制度性举措,并彰显了局部执政中的三重制度形态。
根本制度形态。延安时期,毛泽东明确指出:“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为政治革命、经济革命和文化革命奋斗的目的,就在于建立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他还把中国革命的目的比喻为“图样”,指出:“我们要建筑中国革命这个房屋,也须先有中国革命的图样。不但有一个大图样,总图样,还须有许多小图样,分图样。”到党的七大时,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直接使用“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的概念,在直接阐明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的人们联合专政”的同时,他还把新民主主义政体的组织原则称之为民主集中制,从而确认“民主集中制”即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政体。这样的国体和政体设计,都体现在《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在我们这个没有民主传统国度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样伟大的创造。”
重要制度形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民主作为中国的“头等大事”和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并在陕甘宁边区广泛地开展了伟大而深入的人民民主运动,使边区变成为了“民主的模范”、“民主的中心”,其“关键的一环”就在于建立了“三三制”。而“三三制”是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建政原则和政权制度。它的提出是既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客观要求,也是根据地政权由工农民主政权向抗日民主政权转变的现实需要,其实质是民主问题。对此,毛泽东反复强调:“必须坚决地执行‘三三制’,共产党员在政权机关中只占三分之一,吸引广大的非党人员参加政权。”因此,“三三制”政权的建立,改变了过去党的领导方面以数量代质量的状况,迫使各级党组织派出自己优秀党员去从事政权工作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而提高了从事政权工作的党员素质和工作效率,以质量代数量。
具体制度形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的伟大实践中,旗帜鲜明地把“厉行廉洁政治”“建立廉洁政府”“坚持廉洁作风”作为自己的施政纲领,制定了诸如《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条例(草案)》《陕甘宁边区政务人员公约》《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干部任免暂行条例草案》《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干部奖惩暂行条例草案》等廉政制度。通过严厉执行,严肃查处,严肃处理,做到了“不滥用职权,不假公济私,不循私情,不贪污,不受贿,不赌博,不腐化,不堕落”,党员的形象树立了,边区的巩固强化了,人民的幸福感增进了。正如《解放日报》所评论:占边区政府工作人员绝大多数的共产党员们,“积极负责,刻苦耐劳,廉洁奉公,谈不上任何私人享受。在这里找不到中国几千年来所谓官场习气与官僚生活的踪影”。
《局部执政研究》着力探究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制度属性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时,其制度的构建,自觉地将执政理念、执政方略等贯穿于执政的具体实践之中,并从思想引领中标示了制度的政治属性、价值属性和规则属性。
政治属性。毛泽东认为,“党是政治团体,不是家族或职业团体”。在他看来,中国共产党有自己的政治经济纲领。其最高的纲领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是和三民主义有区别的。而“革命的中国、抗日的中国所应该建立和决不可不建立的内部政治关系”。延安时期,党的失败和胜利,党的后退和前进,党的缩小和扩大,党的发展和巩固,都不能不联系于党同资产阶级的关系和党同武装斗争的关系。“而这种武装斗争,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土地革命斗争。”对此,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针对王明在武汉时目无中央的严重“出格”行为,毛泽东和党中央明确地提出要实现“中央集中统一全国党的领导”的目标,坚持“把民主精神与铁的纪律结合起来,与绝对服从苏维埃领导者意志的精神结合起来”,通过《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关于各级党委暂行组织机构的决定》,并将以“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和“全党服从中央”等“四个服从”为核心的党的纪律发展成为党的组织制度与工作规则。
价值属性。在革命战争年代,面对复杂艰难的形势,毛泽东强调“一切政治的关键在民众”,认为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都能克服,任何强敌都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一事无成。他还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等作为我们的出发点,并且要求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延安时期,中共先后制定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保障人权财产条例》《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等具有人民性的法规制度,保障了人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并与国统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体现了“民主中国”的价值取向。同时,中央做出的《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关于领导方法的决定》等文件制度,确保了党的政策的科学性和理论性,并使党的各项政策成为当时“中国的最革命的政策”,从而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
规则属性。马克思主义认为,党要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必须依靠集体的智慧,实行集体领导制度,不能搞个人独裁,应当“始终力求做到以原则为准绳,而不是以这个人或那个人为准绳”。延安时期,党的七大制定的《党章》明确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党章》有了灵魂,有了方向,更有了根本的遵循,是所有决定、决议、纲领、条例和规定等制度钦定的准绳和标杆。它不仅是党在政治上成熟的显著标志,而且还是党在陕甘宁边区局部执政的法典。在七大党章的正确引领下,边区政府、边区军民都有了规则意识,都有了规矩意识。总之,全区上下,做思想工作的,有政治意识;做统战工作的,有立场意识;有军事工作的,有领导意识;作干部工作的,有程序意识;做群众工作的,有服务意识;做生产工作的,有纪律意识,等等
财务工作心得体会
听老会计给你谈会计
其是我也上过大学,不是会计专业,最后不知怎么的干了会计,那阵子大学毕业生还挺受单位领导器重的。干不几天就上岗了。
我是想说阿,现在的大学生,不知道在学校都干吗了,真的还不如中专生了。自98年扩招后,真是一茬不如一茬了。这可能也不能怪他们。他们在学校可能也学不到什么东西,现在的老师也不太清楚社会上需要知道什么。
其它的我也不知道,我就说说会计这行,这行我也干了几年了,也见过些会计。为了本着为社会负责,为国家未来负责,为会计行业负责的态度,我在这里给大学生们讲讲会计。小编再送一个2018年ACCA资料包可以分享给小伙伴,戳:ACCA资料【新手指南】+讲义+解析音频
现在刚毕业的大学生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1、一窍不通型,这些人在学校就可能上网,谈恋爱了,等于啥也不知道。他倒挺谦虚,说我们在学校只是学了点皮毛,还想在实践中学习云云。其实他真的什么都不知道。
2、模棱两可型,这类人才是啥都能说出一点来,你问他会计是干吗的,他也能说出来,你问他帐怎么记,他也能马上说个差不离,可是,你让他上岗后,你不久就会发现他正在那发呆,等你来告诉他呢
3、自视人才型。这类人才,大多是学校里学的较好的,可能在学校里也考了什么注会的证什么的。他可能会给你侃侃而谈,什么会计核算,什么企业管理,什么国际接轨什么的,你让他干,他也能上岗,可是,他出的错都是致命的。而且他可能还认为自己有理。
4、基本素质型。这类人才,还是不错的,他可能还不会一些基本技巧,但,你给他一讲,他马上明白,而且能触类旁通,这种人是明白了会计的实质。属于基本素质好,只需实践的人。
我们现在的大部分会计,只是为了考证,混工作而已,这就导致了恶**循环,你考我也考,背了好多公式,条文,也不知道该往哪用。大学里也只管往脑子灌什么科目,什么报表,其实好多人出来还要重新学习。我现在就给大家简单讲讲啥是会计。
会计这学科十分简单,比搞科研,搞发明创造简单多了,因为他是一项制度型的工作,就是人家给你规定好了规则,你按这个规则来干就行,违反这个规则就是错的。而你的工作就是按照这个规则把公司的企业的经济活动记下来。这有什么神秘的啊。我们国家主要是会计环境不好,所以,你光懂这些个规则没用,不像外国,把会计制度背过就能当个ACCA什么的,在**肯定不行。你还得懂怎么偷税,怎么作假,怎么做人,这难度就大一点了。
所以,我给你说啊,现阶段会计的工作就下面几个,
1、就是记录,你想办法把你们公司的事记清楚点就行。有些会计,光想哗众取宠,把个帐搞的花里胡哨,一会这表,一会那表,其实就能唬唬外行。
2、再说高级一点的,会计除了记账,还要给单位处理点事,比如,跑跑腿,认识认识工商税务什么的。吃吃喝喝都要会。什么财务分析,报表管理,速动比率,杜邦分析什么的都是扯淡。
3、再说更高级一点,除了记账,跑腿以外,会计还要给公司融个资,谈个判什么的,一般公司都需要这个。你不信说你能融资,看有人要你没。
4、再更更高级一点,就是给别人讲课,像我这样子,为国家培养会计。
先给大家讲这些,改天再说你怎么样才能做到以上4点。
我主要给大家讲讲怎么样尽快成为一个国家,企业需要的会计,也利用这个论坛阐述一下我的观点。为会计行业做一点贡献。我也不太清楚我说的对不对,反正有好多人叫我老师,我有时候也偷偷应了。学会计xuekuaiji.com
我其实并不是反对大家学习考证什么的,毕竟现在企业都很现实,没证连让你露个脸都不行。我是说,现在这个考试,办证的风愈演愈烈,大家都说现在学校成了应试教育,教出来的学生都啥也干不了,我看这会计界,也基本是这样了,本来有个会计证就能上岗,现在非要个这师那师的,本来就跑跑银行,非得是个注会。逼的大家闭门造车。已经和实际严重脱节了,社会需要这些证,但不能考了这证还没工作吧。
我这里给大家讲的不是怎么考试,我给大家讲讲考完这证后,你要干吗。怎么样上岗对得起你这证。
现在啊,就算你是个注会,高会什么的,你运气好,到个什么垄断行业干个会计,平均也就万八千工资,运气在好点,你混个财务总监什么的,多给你点一年也就2,3十万,运气差的进个一般企业也就3,4千,最不济的去个什么会计师事务所,给人家抄底稿混个生活也成。可你要成为人才,成为国家的栋梁,企业的支柱,就不能简单的混,其实,你不用考这证那证的,也能成功。只要你明白会计的本质,脑子清楚,你知道机会在哪就行。当然,你有个证更好,一方面你对会计条文熟悉一些,另一方面毕竟现在的企业都不太懂人才是啥样,还是要看证的。
还有,现在的会计界,流行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把个基本的算术题搞的复杂的不行,尤其一些所谓的大公司,当然,老板们也是装装样子,但我们干会计的千万别钻到里面,以为划几个EXCEL表,搞几个公式,公司情况就分析出来了。当然了,有些财务总监什么的爱搞个这些,要不他觉得自己没价值。其实会计你要是光算算帐,写写分析什么的,真没价值,谁干都行。真的,你把公式套进去,一加减乘除不就出来了吗。可据我观察,好些人连这事都干得挺复杂的。
不扯淡了,我主要要和大家说说我干这几天会计的心得,真的,我想告诉大家,你想干会计这行,年薪拿个百八十万的,根本不难,主要要理解会计。理解了,你按这路子来,就不是个普通人了。
既然都上了首页了,那我得好好给大家讲讲,我主要是给大家讲讲这社会上的会计工作的现状。给大家提示和分享,我是通过分析这会计现状来启迪大家,让大家尽快实现会计路上的财务自由。当然,篇幅有限我也不可能说得那么全面,还望大家提示,研讨。
那位看官说了,你在这吹牛,不知道你年薪多少。你怎么就能让我们实现财务自由了。唉,我也记不清我年薪多少了,反正我一年得给国家上个几百万的税。当然,干什么工作可千万不能以财富论高低,好多人浑身都是才华,只是运气不好而已,还有,我理解的会计概念肯定也是沧海一粟,不值一提,我只是给大家讲讲我看到的,和我总结的。
不扯淡了,开始说了:我想哪说哪,也没啥条理
一般你们这考完了这证那证,都会面临职业的选择,就拿注会来说吧,一般大概会有两条路:1、去会计师事务所。2、去企事业单位
我先说说这第一条:你去了会计师事务所,一般会让你抄抄工作底稿什么的,这最辛苦了,一般给你个2,3千块,去了四大,给你高点,有个6,7千,但一般被审单位,都会给你们管个饭,报个销什么的,这样你这工资不会像企事业单位的会计,那么快花完,还有,这会计师事务所,特辛苦,让你去哪你就去哪,一住就10天半个月的,天天和数字,假帐打交道,没点耐心不行,不过,一般事务所都会给你补贴,这样你就能攒点外快。所以,现在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一般会计师的收入平均在5000到8000(大城市),四大的收入在6000到12000左右,但四大都会把人当牲口使,你不信进去试试,当然,你要是有了签字权后,情况可能会好一点,尤其是有了证券资格,但是,你这挣得虽然不是辛苦钱,你挣的可是风险钱,俗话说风险与利益同在,用这最恰当了,现在,国内这些个上市公司都是偷天换日,如假换包,但注册会计师又有哪个出了保留意见的报告。你看吧,凡是给你们事务所高额的审计费的公司,都他妈的有阴谋,你签不,不签明年就换人,你看吧,一般事务所的老板都会在利益和风险中权衡。最后,牺牲个别个会计而已。
当然,不全是这样,我是给会计们讲啊,你要是刚步入会计界,事务所是个选择,你在这可以把这会计理论好好研究研究,知道会计制度是咋回事,但最重要的是你在这可以见很多公司,认识很多行业的会计。你可别傻呼呼的天天光抄底稿,成你们所老会计的牺牲品,你要把精力投在,研究这些个企业的内控制度,业务特点上,还有和这些企业的会计交上朋友,这些个才是你的财富。你在事务所镀镀金,最好四大,待个1年半载的,就要出去了,到企业里去干了,把事务所留给老会计去吧。所以,在事务所,你们一定要努力侦查企业的精髓,学习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备后用。
关于事务所先扯这,我在这主要是要扯扯企业会计,我主要想通过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税务事项,企业运营,包装运作,几个方面谈谈现在会计们的状况。
接着上文说了:我在这必须阐述一下,我的观点,我写此文的目的是反映一下社会的会计现状,探讨一下财务技巧,还要以我之经验表达一下我的会计职业观,看对大家有用没。我主要是表达客观的事物。为照顾到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人,我把会计这事写得简单些,我这里不探讨财务理论。也不是为了抨击社会,毕竟存在就是合理的。
我先主要说说我的会计观,我觉得这很重要,其实我觉得这对每个干会计的都很重要,这是决定你在会计行业是否能出类拔萃的核心要素。现在社会在一种浮夸的作风下,有些人把会计看的很高深,比如什么资本运作阿,什么并购重组啊,搞得人都要仰视你什么的,一些干过这事的会计为了说自己NB,把这事搞的偷偷摸摸的,而另一方面呢,会计在一些公司里地位又很低下,很多人认为会计不就是记个帐,算个数吗,很多会计觉得干了这行很苦,还没公司销售一半拿得多呢,而且这工作很枯燥。还有人觉得会计就是作假,其实这都是不对的,这就是因为他们没理解会计,没有建立正确的会计职业观。下面我给你们讲讲我的理论:“相对会计论”
1、绝对不要以财富,职位论高低,其实我也知道不光会计这行业,其他的行业现在也一样,都是看谁挣得钱多谁就厉害。这是绝对不对的,这也是现在社会浮夸的根源,会计界浮夸的根源---崇富心理。其实不管你拿多少钱,你不管是财务总监,还是出纳,我知道你俩拿得钱不一样多,可这不能影响你对会计理论的理解。我给你说啊,有家大型公司的财务总监就是老板娘,他其实不懂一点会计但所有资金要从她那里签。这说明什么,什么也说明不了,你要拿她那么多工资,直接当老板娘就行。这就是很多**的会计的现状,但话说回来,毕竟他还是需要懂会计的人吗,你看,副总监就是别人了。
2、不要以公司大小论高低,尤其会计这行业,大公司,小公司都没所谓,关键是你对会计本质理解了,其实让你到哪干都行。这大,小公司并不能代表你的见识。我就不相信,你在超级大公司记一辈子三级帐,你就NB,这也就是说,为什么好多民营企业请来国际大公司的财务总监后老是水土不服,就是因为这些个财务总监光见过他们公司的帐,不能举一反三。本质上还是不懂会计。会计这东西,有很大一部分还是要看见识,让你干过了,你肯定都会。
3、平台很重要,会计主要是依托在公司经营上的一种工作(会计主体),虽然不以公司大,小论高低,但你所在的公司给你提供的空间和资源很重要,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行业的会计都干过,但你所在的这个公司的各个业务阶段对你的会计工作经验很重要。
4、会计相对论,这点很重要,是我会计理论的核心,也是我反伪学术会计的核心工具。我的意思是,在现在这个会计环境,及企业经营中,一切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我们学习的会计制度,法律条文都是绝对的,但在实践中又都是相对的,我们所运用的会计准则,经营理念是绝对的,但在各个公司的经营中又是相对的,我的意思是,没有绝对的会计,帐也没有绝对的真假之分。没有高深的会计,没有高深的道德。只有不同的企业,不同操作而已。一句话:绝对的准则,相对的会计。这点我会在具体事务中加入讨论。
5、做一个立体思维的会计,不能用平面思维来考虑会计工作,这样你很多实务解释不了,也解决不了。也就是说不能拘泥于会计规则。这里根本不存在
所以说啊,我个人认为啊,这会计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我这里也不分什么会计财务了,都叫会计了)
1、核算型会计。这类会计的工作就是把公司的业务经营状况算清楚,然后给老板汇报。
2、管理型会计。这类会计是在核算业务的基础上注重内控制度,提高经营效率。
3、公关型会计。这类会计注重公司对外联络,税务,银行什么的。使公司少受损失。
4、运营型会计。主要负责产品项目和资金的调配,一般大型企业有
5、收入型会计。工作重点在于企业方向**的工作,比如融,投资,决策,产品开发什么的,给公司直接创效益。
原来,我也认为这些会计一个级别比一个高,但我现在不这么认为了,其实,毕竟术业有专攻,大家不分彼此,你把一项弄精了就行。只是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后几种人,挣钱多而已,但这不能代表他们有多成功。挣钱多,运气好,有人给机会而已。其实,这5种特点,你都具备了,那你肯定算懂点会计,能领导几个人了,为企业做贡献了。所以,我们作会计的要争取这5个都会,这样就能实现财务自由,还受人尊敬,也有人请你。
你看,我咋越扯越远了,我是想给大家讲点实在的。让大家看看现在的会计都在干啥。最主要是让大家知道这5种会计都怎么做到。这和我开始讲的4点都基本是相通的。
先给大家讲讲会计核算,这其实就是会计的基本工作。我给大家说啊,我理解的会计核算的实质很简单,就是把公司的经济活动说清楚这就是核算,这还不够,就是还要在不违反规则的基础上说清楚,你光说清楚了但违反了规则,谁给你签字啊,事务所的会计师只看你符合不符合会计准则,你清楚了,不符合他要求,肯定不行。其实,这也是现实中的矛盾,有很多东西实际上你要说清楚,就不符合规则了,这就需要大家用立体的思维来考虑会计.你想着办法把事情用帐本说清楚就好。
这会计核算还有一个核心就是就是让你以外的人看明白你的帐,越简单越明白就越好,也让人家审计能看明白,很多人刚做会计时就是本末倒置,故弄玄虚,把很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搞那么一堆表一堆率来给人看,其实,只有自己明白,别人问他他还显得高深的不行。这都是初学者容易犯的错。老板根本不需要你这样的人,再复杂的业务其实别人都能懂,你别用会计语言一说大家都不懂了,做会计切忌搞神秘,搞学术。你明白了这2点,再会点科目,公式,就立马能上岗。
求中国财务制度的演变过程 急!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的发展趋势
原始社会制度(远古---夏朝的建立)------奴隶制度(春秋末期)---------封建社会制度(战国的正式确立----清亡)
简述; 民族是从原始部落民族上万年的发展直至夏朝建国前是原始社会制度。而随着夏启建立中国第一个朝代时,奴隶制度也随之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并表示确立直到春秋木末期封建奴隶制度的逐步瓦解。而封建社会制度在春秋末期的缓慢建立以及在战国制度确立直到清朝的覆灭,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封建社会制度对中国历史有着重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几乎都是在封建经济最高峰时所创造出来的。封建社会制度所一直伴随的君主集权制度在封建社会达到了最高峰,同时也对中国的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1.发展历程:
战国时期初步形成:法家代表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商鞅变法建立县制,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秦朝正式建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正式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实行郡县制。
西汉巩固:汉武帝解决了王国问题,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
隋唐完善:创立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提高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北宋加强:北宋初年,“杯酒释兵权”解决兵权的问题;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和军权收归中央。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
元朝新发展: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
明清达到顶峰(衰落):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制,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
顶峰。
评价:
(一)双重作用。积极作用: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如:秦朝、清朝前期维护国家统一。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如秦朝修筑长城、隋朝开凿大运河。③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又利于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如元朝的民族融合。消极作用:①专制容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如秦朝暴政。②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束缚了文化。如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文字狱”。③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如明清时期。
2.特点:
1、夏商周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宗法制,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在王位和爵位的继承上实行世袭制;在地方管理上实行分封制;在王族内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
2、秦国统一了六国后建立了秦朝。秦朝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期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以皇帝为中心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位不世袭,实行俸禄制度,由皇帝任免;官职有明确分工,既互相配合,又相互牵制。
3、“汉承秦制”,由汉至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受到制约而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4、明清时期,转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废丞相、设内阁和六部、增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设立和职权完全服从专制王权的需要;废行省,设三司,直接隶属中央,中央对地方控制进一步加强;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思想文化专制不断加强。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发展和加强一直在推动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从历史上可以看出,每一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尤其是皇权的加强,都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次重要发展,最终以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作为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也发展到了自身的最高点。
详解;
一、原始社会政治制度
原始社会是指170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的上百万年时期。由于人类在这个时期处于进化阶段,主要活动是找食物求生存,很少政治活动。原始社会时期分为原始群时期和氏族公社时期两个阶段。
原始群时期,人类社会组织是以血缘为纽带组成的,比较松散,他们的主要活动就是共同劳动,共同抵御猛兽和自然灾害,共同消费,生活很简单,无政治制度可言。
氏族公社时期,由于人类的进步,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逐渐开始产生具有政治性的制度。在氏族公社之母系氏族时期,政治制度特点是:妇女在公社中处于支配地位,世系从母系计算,实行共族共财制,财产由母系继承。历史发展到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政治制度有了长足的进步:男人在公社中处于支配地位,世系从父系计算,实行财产公有制,财产由父系继承。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著名的军事民主制度和禅让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也在进步,原始社会财产共有制开始被破坏,产生了私有制,从而中华民族进入了更高的一个社会时期——奴隶社会时期。
二、奴隶社会时期的政治制度
中华民族在奴隶社会时期发展了大约1000年(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1世纪),经过了夏朝和商朝两个朝代,创造了璀璨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这个时期的政治制度特点有如下几方面:
1、王位世袭制度——中国从夏朝大禹传位于子开始,就奠定了中国两千年来的政治制度的基调——王(皇)位世袭。王位世袭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古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件,他标志着氏族公社制度的瓦解,保护私有制度和剥削阶级的国家机器已经产生。
2、各具特色的政府组织形式——自从夏朝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后,国家产生了,阶级也产生了,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国家机器必然产生。夏朝和商朝的国家组织既有相同点又各有特色。王称天子,王下有百官。又有法律和刑罚,用于镇压奴隶的反抗行为。它们的不同在于百官的称呼和刑法的种类。
3、建立在相同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制度——他们有着相同的经济基础,那就是土地私有制,奴隶主统治和剥削奴隶。当奴隶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时候,由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周王朝灭亡了奴隶制的商朝,使中国历史进入到封建社会时代。
三、封建社会时代的政治制度
从周朝开始的封建社会在中国延续了3000多年,既创造过辉煌的成就,也由于其强大的保守势力,严重的阻碍了中国发展的进程,最终落后于世界,导致了百年的屈辱。在这几千年里,政治制度大同小异,一脉相承。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秦始皇式的法家政治统治——高度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周公、孔孟仁义之道的思想统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三纲五常的儒家思想。其总的特点及变化情况论述如下:
1、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虽然周朝的天子自称为王,但实际就是皇帝,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周王是最高的统治者,他既是中央机构的首领,也是诸侯的共主。他采取“分土封侯”的宗法制度和政治制度相结合的方式来统治天下。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两千年来,天子称皇帝,仍然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最大的权力,既是国家的首领,也是宗族的首领。“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2、诸侯分封制。自从周武王灭了商朝后,把全国疆域分封给兄弟儿孙和功臣开始到清朝鸦片战争为止,历朝历代的帝王为了使自己家族一统万世,都会分封自己的伯叔、兄弟、姊妹、儿孙。因为分封诸侯导致过很多的内部战争,最终使得从拥有一方统治权的诸侯被削弱为只享有衣食税收权的空爵!
3、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的中央机构制度。几千来,中国中央机构总的来说是遵行了秦始皇的三公九卿制的模式。即使是从隋唐开始及其以后的三省六部制也是遵行其道的。只是结合各自时期统治需要略有变化而已。
秦始皇时的三公:百官之首的丞相;总管军事的太尉;主管监察的御史大夫。九卿:掌管宗庙礼仪的奉常;掌管宫殿警卫的郎中令;掌管宫门屯卫的卫尉;掌管御用车马的太仆;掌管刑法的廷尉;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的典客;掌管皇族、宗室谱系名籍的宗正;掌管财政的治粟内史;掌管山海池泽税收的少府。“汉承秦制”,汉朝没有多大改动秦制。后来汉武帝改革,成立了中朝(内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东汉光武帝对三公九卿制做了大的改动,成立了尚书台,使得三公名不副实,出现了“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的情况。此后经过魏晋时期和南北朝时期,三公九卿制逐渐向三省六部制过渡,最终在隋朝形成三省六部制,并一直延续到清朝。其间虽小有改动,但是本质相同,万变不离其宗。
三省: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各省长官为丞相。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长官为尚书,副官为侍郎。三省六部之官员就如三公九卿一样掌管着全国的一切权力。
4、郡县制。郡县制开始于秦朝,是商鞅变法的成果,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从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开始,两千年来,各个朝代都遵行不悖。虽然几经变换,从郡县制——州县制、——省府县制,但是这是一脉相承的。郡县制开始于秦始皇,结束于南北朝之北周。州县制开始于隋朝,直用到清末。省、府(州)、县制开始于元朝,延续到清末。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在延续着上面的制度。
,表现并不突出,所以不涉及。
三、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儒家学术思想长期影响古代政治制度。这部分的相关知识,在《历史3(必修)》中有专门的讨论,本课也不予展开。
四、贵族特权和官僚主义
延安整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反对教条主义,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统一、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作风。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开展的整顿党的作风,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运动。
为了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纠正党内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毛泽东于1941年5月和1942年2月,分别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号召全党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同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了《关于在全党进行整顿三风学习运动的指示》,从此开始了全党范围的整风运动 。运动的宗旨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1945年4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大革命失败后党内重大历史问题作出了系统总结。通过整风运动,提高了党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全党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夺取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延安整风运动从1942年2月开始至1945年春季结束,共计3年多时间,是分两期进行的:参加整风学习的干部大体分为三部分:一是中直、军直系统;二是西北局、陕甘宁边区系统;三是中央党校系统。第一期自1942年2月至1943年7月,约1年半时间。第一期整风学习带有试点性质,参加这次整风学习的干部,共约4、5千人。
第二期自1943年7、8月间至1945年4月,近两年时间,这是延安地区和陕甘宁边区全体党员干部普遍参加整风运动的阶段。参加这一期整风学习的干部,共计1万2千余人,包括全党范围的高、中级领导干部;其中集中在中央党校的有6、7千人,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此时,中央党校是空前地扩大了,全校共分为6个学员部,参加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基本上都集中在中央党校第一部。为了加强对全党整风运动的领导,党中央决定成立总学委,毛泽东为主任委员;总学委下设分学委。
此时,中央党校由毛泽东兼任校长,彭真任常务副校长。当时延安中央党校成为全党整风运动的重点单位。
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标志着整风开始;1945年4月20日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止。
延安整风运动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党的建设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通过延安整风,使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扩展资料
整顿三风阶段:
1942年4月至1943年10月。
1942年4月3日,中宣部发出《关于在延安讨论中央决定及毛泽东同志整顿三风报告的决定》,进一步对整风运动的目的、要求、方法和步骤做出明确规定,从此开始了以整顿三风为中心内容的全党整风。
1942年4月至8月初,重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这是延安整风的中心内容。毛泽东着重指出,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42年8月至12月中旬,重点是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毛泽东认为,宗派主义是主观主义在组织关系上的一种表现,它妨碍了党内的统一和团结,必须加以反对。1942年12月中旬到1943年3月中旬,重点是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毛泽东指出,党八股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宣传工具和表现形式,因此必须反对党八股,才能使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无藏身之地,实事求是的、生动活泼的创造精神才能发扬,马克思主义才能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1943年3月中旬至10月,是总结学习阶段,各单位就自己的工作和整风学习进行总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延安整风运动
财务会计目标的历史演变
世界上财务会计目标发展的历史演变。世界上财务会计目标发展的历史进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12~15世纪地中海沿岸某些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使会计逐渐由单式簿记阶段发展到复式簿记阶段。考察当时的会计环境,可以将会计目标概括为:(1)为商人提供其所拥有的财产所进行的交易及其损益的信息;(2)为经济往来各方提供债权、债务方面的信息。
第二,18世纪六十年代至19世纪所进行的产业革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到机器大工业时代,并引起了生产组织和经营形式的重大变革。在此期间,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企业的最基本经济组织形式。在这类公司里,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分离。这一会计环境的变化也相应引起了这一历史时期会计目标的变化,形成了新的会计目标:(1)为公司所有者提供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评价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2)为公司经营者提供经营管理所需要的信息;(3)为债权人提供公司偿债能力等方面的信息。
第三,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委托与受托关系不仅进一步复杂化,并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会计除实现上述目标外,还为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利益关系人提供各种不同的信息。在现代,财务会计目标在西方国家上最早以书面形式被明确提出,应当是在1973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特鲁布拉德报告》,它提出四个问题:谁需要财务报表?需要财务报表的人要求什么信息?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所要求的信息,会计人员能提供多少?为了提供信息使用者要求的信息,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财务报表框架?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在借鉴西方优秀会计文化的基础上,也开始关注会计目标,但至今仍未形成一个明确、统一的认识。只是在1992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了会计信息“应当满足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这一规范隐含了中国对财务会计目标的界定。
发布于 2022-07-01 19:05:25 回复
发布于 2022-07-02 00:20:12 回复
发布于 2022-07-01 22:51: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