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简介:
数学史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数学史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史读后感 篇1
从小到大,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接触大量的数学题,对数学的历史很少提及。《数学史》,一本专门研究数学的历史,娓娓道来,满足了我的好奇,把数学的发展过程展示出来。
本书于1958年出版,作者J.F.斯科特。书中主要阐述西方数学的发展历史,但也专门用一章讲述印度和中国的数学发展。沿着时间轴,数学的发展经历了从初等到高等的过程。
上古时代的古埃及人和古巴比伦人在平时的生产劳作中运用到了数学知识。
古希腊人继承这些数学知识并不断拓展,成为数学史上一个“黄金时代”,涌现出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阿基米德,丢番图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名字。
在黑暗的中世纪,数学发展处于停滞状态,而斐波那契的出现把数学带上复兴。
文艺复兴,数学又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对解三次方程和四次方程、三角学、数学符号、记数方法的研究没有停步。“+”、“-”、“=”、“”、“”的符号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同时出了一名数学家韦达——韦达定理的发明者。
7世纪,解析几何出现、力学兴起、小数和对数发明。这些都为微积分的发明奠定了基础。牛顿和莱布尼兹两位大师的研究,在数学领域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8世纪,为完善微积分中的概念,各路数学家在数学分析方法上有所发展。欧拉、拉格朗日,柯西等大师采用极限、级数等方法让微积分更加严谨。同时,非欧几何的理论开始萌芽。
纵观全书,数学的发展是由一群人搭建起来的。前人的工作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后人在前人的工作上不断突破和创新。另外,数学中也有哲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当看到欧拉时,想到欧拉公式;看到韦达,想到韦达定理。公式很简洁,但把规律说清楚了。数学爱好者可以试着解里面的数学题,看看古人在当时是如何研究的,有的方法很笨拙,有的方法很巧妙。读完后,发现学习数学,会解几道数学题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去培养自己的思维。毕竟数学家的思维也会受到历史的局限。比如负数开根号,当时被人看来是无法接受,后来发明了虚数。
历史是在不断地前进,数学的发展亦然。想知道数学和历史的跨界,那就来看《数学史》。
数学史读后感 篇2
今年的寒假出奇的漫长,在这漫长的寒假里,我读了一本我不怎么喜欢的书——《数学史》,为什么不喜欢呢?是因为我很多不懂,但是读着读着我就喜欢上了,《数学史》记录着人类数学历史发展的进程,读了它,我有一点肤浅的体会。
体会一:数学源自于与生活的需要与发展。
书中写到:人类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具有识辨多寡的能力,从这种原始的数学到抽象的“数”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人们为了方便于生活便有了算术,于是开始用手指头去“计算”,手指头计数不够就开始用石头,结绳,刻痕去计计数。例如:古埃及的象形数字;巴比伦的楔形数字;中国的甲骨文数字;希腊的阿提卡数字;中国筹算术码等等。虽然每种数字的诞生都有不同的背景与用途,以及运算法则,但都同样在人类历史发展和数学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前进。
体会二:河谷文明和早期数学在历史的长河一样璀璨夺目。
历史学家往往把兴起于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中国和印度等地域的古文明称为“河谷文明”,早期的数学,就是在尼罗河,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黄河与长江,印度河与恒河等河谷地带首先发展起来的。埃及人留下来的两部草纸书——莱茵徳纸草书和莫斯科纸草书,还有经历几千年不倒的神秘金字塔,给后人诠释了古埃及人在代数几何的伟大成就,也给后人留下了辉煌的文化历史,而美索不达米亚在代数计算方面更是达到令人不可思议的程度。三次方程,毕达哥拉斯都是它创造的不朽的历史,在数学史上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古人云:读史使人明智。读了《数学史》让我明白: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数学史读后感 篇3
最近一段时间,我花两天时间认真阅读了《这才是好读的数学史》这本书。这使得我对数学的发展有了更多的了解。
通过这本书的内容,我了解到了数学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和一些为数学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的集体或个人。从这本书里,我知道了,数学是从古代中东地区发展起来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之后便在古希腊,印度,之后再是伊斯兰帝国成长和发扬光大,后来再在欧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本书还告诉了我,数学不是男性的天下,因为书里还提及了一些十分杰出的女性数学家,她们也为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数学史是一个庞大的内容,可以说,自从文明开始,就有了人去研究和在生活之中使用数学,数学为人们的生活带去了巨大的便利。这本书在做表述数学史这一庞大的内容时,还将其尽量简化,简化成了几个板块并且还是用十分生动的有趣的语言,但这样也有缺点,就是有很多其他的事情没有介绍到,同时对于中国的数学,作者可能是没能找到太多相关的资料,所以并没有介绍太多。
《这才是好读的数学史》这本书先是说了数学在各个古代文明中的发展,之后又讲了其中世界上有名的数学科目,并分别介绍了在这些方面出名的数学家,在后面又讲到了现代数学,通过这儿我知道了,我们现在所学的数学是非常古老的,几千年前的东西了,我们甚至连中世纪的水平都没达到,也由此可以看出数学的发展之快。数学在一次次的个性与进步当中,变得越来越深奥,难以理解。
从千年前的1+1=2再到函数,再到微积分,再到现代数学,数学也开始运用在更多地方,像航天,工程等,所以说,只有学好数学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数学史读后感 篇4
又这样过了一个月了,尽管也就那么的几节数学史的课,可是,依然让我听得津津入味。认识数学历史,重温数学的发展道路。
数学,似乎是一个枯燥的学科,但是,却是我们生活当中,最为有用的工具之一,它是物理化学生物的摇篮,是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是市场里的公平秤,是我们量化自己的必要工具。数学,就是这么的一个“工具箱”,前人用万分的努力汗水,把这个工具弄得更为人性化,更能让我们好好地使用。《数学史概论》这本书,真的让我对数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下面,我说说从《数学史概论》这本书,我又学到了什么。
古希腊第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泰勒斯,曾利用太阳影子成功地计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实际上利用的就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看吧,利用数学简单的思维,就能把本不可能完成的计算,就这样轻松解决了。在泰勒斯之后,以毕达哥拉斯为首的一批学者,对数学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发现“勾股定理”,是他们最出色的成就之一,因此直到现在,西方人仍然把勾股定理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正是这个定理,导致了无理数的发现。勾股定理,我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其中的具体的得来过程呢,从这条定理的证明,到后来导致了无理数的发现,我也相信未来,也一定有不少的理论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地被发现,被证明。在毕达哥拉斯之后,就是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是人类科学发展史上最博学的人物之一,正是他所创立的逻辑学,对古希腊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了欧几里德时代,几何学已经成为一门相当完整的学科了。欧几里德的名著《几何原本》,是世界数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时至今日,我们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平面几何,大部分知识依然来源于古老的《几何原本》。在此之前,我只知道,亚里士多德在哲学方面为世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是也不可否认,在几何方面他也对数学界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
研究数学发展历史的学科,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自然科学史研究下属的一个重要分支。数学史研究的任务在于,弄清数学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史实,再现其本来面貌,同时通过这些历史现象对数学成就、理论体系与发展模式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说明与评价,进而探究数学科学发展的.规律与文化本质。作为数学史研究的基该方法与手段,常有历史考证、数理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可以说,在数学的漫长进化过程中,几乎没有发生过彻底推翻前人建筑的情况。正是我们不断地为数学这座高楼添砖加瓦,它才能越立越高,越来越扎实,我也为可以这样学习和认识数学而感到满足!
数学史读后感 篇5
《数学史》这本书从希腊数学讲到了现代数学。我所感兴趣的部分有几个,一是关于以前的技术系统。我不知搭配人们是从何时开始计数的,但是当时的以十的幂为基数的计数系统以及六十进制的分数表示虽然不及现在的阿拉伯数字方便,但仍值得我们称赞。第二是希腊数学。虽然希腊人并不太在意应用数学,但是我觉得他们所研究的几何也是需要来源于生活的,是要从生活中去寻找,发现和提取的。也就是那个时候,欧几里得编出了影响深远的《几何原本》。我们现在所学的几何就与《几何原本》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说这么看来的话,到现在我们也不过只是学到了数学的皮毛而已,许多的知识还是希腊数学。且其中的平行公设到了十九世纪仍然被研究。所以用影响深远来描述《几何原本》,应该不为过吧。同时,他们也对Π有了一些认识。由此可见,他们不仅从生活中提炼出了数学思想,而且还在上面添加了许多华丽的色彩,使得整个数学系统更加庞大,也让数学渐渐成为我们不敢仰望的存在。最后一个令我感兴趣的部分是代数。步入初中学习后,我们开始接触代数,但读了《数学史》我才知道代数竟然是十六、十七世纪所产生的,过了几个世纪,代数又成为了让人头疼的部分。并且在那个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研究一些复杂的代数问题了。
《数学史》向我们完整地展示了数学各个枝节细致的发展过程,这种过程被描写的也还算有趣(至少让我看得下去),虽然专业术语很多,阅读有障碍,但我不得不说,这确实是好读的数学史。
数学史读后感 篇6
《数学史》把数学几千年的发展浓缩为这本编年史中。从希腊人到哥德尔,数学一直辉煌灿烂,名人辈出,观念的潮涨潮落到处清晰可见。而且,尽管追踪的是欧洲数学的发展,但并没有忽视中国文明、印度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贡献,是一部经典的关于数学及创造这门学科的数学家们的单卷本历史著作。读了这本书,让我对数学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也让我更深层次的了解到数学的魅力和伟大,以及对前人的崇敬。
数学源于人类的生活与发展。书中说,“人类在蒙昧时代就已具有识别事物多寡的能力,从这种原始的‘数觉’到抽象的‘数’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人类为了便于生活生产的需要,开始以手指头计数,手指数不够了,开始用石头计数,结绳计数,刻痕计数。又经过几万年的发展,随着几种文明的诞生与发展,记数系统在各种文明中都有了表示方式。古埃及的象形数字,巴比伦楔形数字,中国甲骨文数字,中国筹算数码等等。
但是,为什么时至今日我们最习惯和擅长使用的是十进制计数的方式呢,难道就是因为老师们一代一代这样教出来的吗?很多人可能就是这样认为的,或者根本并未思考过。书里写到:“十进制在今天的普遍使用,只不过是解剖学上一次偶然事件的结果而已:我们中的大多数人,生来就有10个手指、10个脚趾。”经历过扳着手指头数数的过程,可能十进制早已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牢固的烙印。这就是一个知识的自然形成。
通过对书中一些知识的阅读与思考,可以感觉到许多知识并不是那些先驱者凭空乱想出来的,是根据某种需要而研究出来的规律,而且是一些自然存在的规律,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正是这些已经总结出来的规律。“坐标系”这个词,对很多人来说可能并不陌生,即使他的数学知识已经“还给老师”很多年了,他也许还知道什么是“经度纬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也许是因为后者在生活中出现的更多一些,但其实两者的实质都是一样的。一个小故事说:“笛卡尔小时候在一次晨思时看见天花板上有一只苍蝇在爬,他的头脑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如果知道苍蝇和相临两个墙壁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就能描述它在天花板上的位置与运动路线。”这个故事可能是编造的,但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知的“笛卡尔坐标系”。这样的思想广泛的应用在天文,地理,物理等许多的学科中。
我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是否思考过这个知识是由何而来的呢?是否注意到了在知识体系这张大网中,每个知识在什么位置上呢?难道我们真的可以单纯的认为每个知识都是孤立的考试对象吗?
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终也将服务生活,运用于生活。在一般人看来,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因而很多人视其为畏途,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许是由于我们的数学所教的往往是一些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数学内容,如果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内容而让数学活起来,这样也许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对数学认识的深化,让更多的学生懂得数学。
数学史读后感 篇7
《数学史》一直是我最想读的一本书教学中我越来越觉得作为一个数学教师,数学史对我们有多少重要!于是我拜读了数学史。
我知道了,数学的历史源远流长。我了解到,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中,是数学与语言、艺术以及宗教一并构成了最早的人类文明。数学是最抽象的科学,而最抽象的数学却能催生出人类文明的绚烂的花朵。这便使数学成为人类文化中最基础的工具。而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正在对科学和社会的发展提供着不可或缺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我知道了,第一次数学危机——你知道根号2吗?你知道平时的一块钱两块糖之中是怎么迸溅出无理数的火花的吗?正是他——希帕苏斯,是他首先发现了无理数,是他开始质疑藏在有理数的背后的神奇数字。从那时起无理数成为数字大家庭中的一员,推理和证明战胜了直觉和经验,一片广阔的天地出现在眼前。但是,希帕苏斯却被无情地抛进了大海。不过,历史却绝对不会忘记他,纵然海浪早已淹没了他的身躯,我们今天还保留着他的名字——希帕苏斯!
第二次数学危机——知道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牛顿,曾经站在英国大主教贝克莱的前面,用颤抖的嗓音述说者自己的观点,没有人相信他,没有人支持他,即便他的观点着实是今天的正解!数学分析被建立在实数理论的严格基础之上,数学分析才真正成为数学发展的主流。
第三次数学危机——我们听过这个名字——罗素,但是紧跟在他的身后的两个字却是那么刺眼——“悖论”。“罗素悖论”的出现使数学的确定性第一次受到了挑战,彻底动摇了整个数学的基础。与此同时,歌德尔的不完全性定理却使希尔伯特雄心建立完善数学形式化体系、解决数学基础的工作完全破灭。数学似乎是再也站不起来了。是的,罗素的观点似乎真的很有道理,危机产生后,数学家纷纷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比如ZF公理系统。这一问题的解决到现在还在进行中。罗素悖论的根源在于集合论里没有对集合的限制,以至于让罗素能构造一切集合的集合这样“过大”的集合,对集合的构造的限制至今仍然是数学界里一个巨大的难题!不过,我们不能蔑视“罗素悖论”,换种说法,不正是这个“悖论”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吗?不正是这个“悖论”使我们更有创造精神吗?
我知道了,我们中国在数学上的成就也绝对不能忽视,从《九章算术》到《周髀算经》,中国传统数学源远流长,有其自身特有的思想体系与发展途径。它持续不断,长期发达,成就辉煌,呈现出鲜明的“东方数学”色彩,对于世界数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数学史读后感 篇8
在这个寒假,我阅读了一本名叫《这才是好读的数学史》这本书叫这个名字确实是名副其实,他为人们介绍了最全面的数学史,以及名人与数学之前的故事,还有各国数学的起源到发展。
数学的形状和名称以及关于计数和算数运算的基本概念似乎是人类的遗产。早在公元前500年,数学就出现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就需要一些方法来统计拖款欠税的数额等等,这时候数学就开始出现了。那时候的古埃及人用墨水在纸草上书写这种,这种材料是不易保存数千年的。大多数埃考古家挖掘的石头都是在神庙和陵墓附近,而不是在古城遗址。因此我们只能通过少量的资料来考察古埃及的数学发展史。
许多古代文化发展了各式各样的数学,但是希腊数学家们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将逻辑推理和证明摆在数学的中心位置。希腊数学传统的保持和发展一直延续到公元400年。我们了解的希腊数学最早是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可我们也只了解这一本著名的书。希腊数学的优势便是几何,尽管希腊人也研究了整数,天文学,力学。但是根据古希腊几何学史学家的说法,最早的希腊数学家是600年前的泰勒斯,毕达哥拉斯都要比他晚一个世纪,当记录历史时,泰勒斯和毕达哥拉斯都成为了远古时期的神话级人物。
又在20世纪初,希伯尔特提出了一系列重要问题,又在21世纪开始在克莱数学学院的带领下,选择7个数学课题,并且提供的100万美金来解决每一个问题数论则是另一个发展方向。正如我们的数学概念小史中解释的,费马的最后定理在1994年得到了证明。
在今天的数学中涉及了许多不同的领域,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数学,并且多看有关数学的书,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成绩突飞猛进。
数学史读后感 篇9
在任何起点上要想学好数学,我们需要先理解相关问题,然后才能赋予答案的意义
——引言
数学,似乎是一个枯燥的学科,但却是我们生活里最为有用的工具之一,它是物理化学生物的摇篮,是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是市场里的公平称,是我们量化自己的必要工具...是的,数学是一个“工具箱”!那么,前人是怎么样把这个工具弄得更为人性化,更能让我们好好地使用呢?看完《这才是好读的数学史》后,我知道了许多。
《这才是好读的数学史》介绍了数学从有记载的源头,到最初的算数,再到代数、几何等领域不断地深入化发展的历史过程。本书按照历史发展顺序,先后介绍了数学的开端,古希腊的数学,古印度的数学,古阿拉伯的数学,中世纪欧洲的数学,十五和十六世纪的代数学。
在人类对于数学漫漫求索之路上,诞生了许多古代文化,而这些古代文化发展了各种各样的数学。其中,古代伊拉克的历史跨越了数千年,它包括了许多文明,如苏美尔,巴比伦,亚述,波斯和希腊文明。所偶有这些文明都了解并使用数学,但有很多变化。在这儿不得不提到的是古希腊数学。在此之前,各个文明运用数学仅仅是用来协助、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有时不就此满足的人们也会有简单的探索,但希腊的数学家们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将逻辑推理和证明作为数学中心,也是正因如此,他们永远改变了运用数学的意义。
数学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如今的数学在生活中被广泛的运用,一起热爱数学吧!向为数学做出巨大奉献的前人们致敬!
数学史读后感 篇10
在这个寒假里,我接触到了《数学史》这本书。这本书介绍了数学从有记载的源头向最初的算术、几何、统计学、运筹学等领域不断深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如今数学的发展。
这本书分为两篇,上篇是数学简史,下篇是数学概念小史。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数学家就是费马。皮埃尔·德·费马是属于文艺复兴时期传统的人,他处于重新发掘古希腊知识的中心,但是他却问了一个希腊人没有想到过要问的问题—费马大定理。这个问题困惑了世人358年,直到1994年的9月19日安德鲁·怀尔斯才宣布解开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起源于古希腊时代,它联系着毕达哥拉斯所建立的数学的基础和现代数学中各种最复杂的思想。费马大定理的故事和数学的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对于“是什么推动着数学发展”,或者是“是什么激励着数学家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见解。费马大定理是一个充满勇气、欺诈、狡猾和悲惨的英雄传奇的核心,牵涉到数学王国中所有最伟大的英雄。巴里·梅休尔评论说,在某种意义上每个人都在研究费马问题,但只是零星地而没有把它作为目标,因为这个证明需要把现代数学的整个力量聚集起来才能完全解答。安德鲁所做的就是再一次把似乎是相隔很远的一些数学领域结合在一起。因而,他的工作似乎证明了自费马问题提出以来数学所经历的多元化过程是合理的。
读了数学史后,我认为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只有学好数学,学会应用数学,我们才能在这个正在向数字化发展的社会稳稳地站住脚跟。
世界数学史分为哪四个时期
学术界通常将数学发展划分为以下四个时期:数学形成时期、初等数学时期、变量数学时期、近现代数学时期。
一、数学形成时期;萌芽时期是最初的数学知识积累时期,是数学发展过程中的渐变阶段。这一时期的数学知识是零散的、初步的、非系统的,但是这是数学发展史的源头,为数学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是人类建立最基本的数学概念的时期。人类从数数开始逐渐建立了自然数的概念,简单的计算法,并认识了最基本最简单的几何形式,算术与几何还没有分开。
中国历史悠久,发掘出来的大量石器、陶器、青铜器、龟甲以及兽骨上面的图形和铭文表明: 几何观念远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在中国逐步形成。早在五六千年前,古中国就有了数学符号,到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刻在甲骨或陶器上的数字已十分常见。
这时,自然数记数都采用了十进位制。甲骨文中就有从一到十再到百、千、万的十三个记数单位。这说明古中国也形成了数学的基本概念。
二、初等数学时期(公元前600年至17世纪中叶);初等数学时期从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十七世纪,延续了两千多年、由于高等数学的建立而结束。
这个时期最明显的结果就是系统地创立了初等数学,也就是现在中小学课程中的算术、初等代数、初等几何(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和平面三角等内容。
初等数学时期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分成两部分,几何发展的时期(到公元二世纪)和代数优先发展时期(从二世纪到十七进纪)。又可以按照历史条件的不同把它分成“希腊时期”、“东方时期”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希腊时期正好和希腊文化普遍繁荣的时代一致。希腊是一个文明古国,但是,和四大文明古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中国相比,在文明史上,希腊文明要晚一段时间。
三、变量数学时期(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20年代);变量数学产生于17世纪,经历了两个决定性的重大步骤:第一步是解析几何的产生;第二步是微积分(Calculus),即高等数学中研究函数的微分。它是数学的一个基础学科。
内容主要包括极限、微分学、积分学、方程及其应用。微分学包括求导数的运算,是一套关于变化率的理论。它使得函数、速度、加速度和曲线的斜率等均可用一套通用的符号进行讨论。
积分学,包括求积分的运算,为定义和计算面积、体积等提供一套通用的方法。
四、近现代数学时期(19世纪20年代);现代数学。现代数学时期,大致从19世纪初开始。数学发展的现代阶段的开端,以其所有的基础。代数、几何、分析中的深刻变化为特征。近代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17世纪,数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实现了从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转折。中国近代数学的研究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才真正开始的。
扩展资料:
历史介绍:
数学史研究的任务在于,弄清数学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史实,再现其本来面貌,同时透过这些历史现象对数学成就、理论体系与发展模式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说明与评价,进而探究数学科学发展的规律与文化本质。作为数学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手段,常有历史考证、数理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
史学家的职责就是根据史料来叙述历史,求实是史学的基本准则。从17世纪始,西方历史学便形成了考据学,在中国出现更早,尤鼎盛于清代乾嘉时期,时至今日仍为历史研究之主要方法,只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考据方法在不断改进,应用范围在不断拓宽而已。
当然,应该认识到,史料存在真伪,考证过程中涉及到考证者的心理状态,这就必然影响到考证材料的取舍与考证的结果。就是说,历史考证结论的真实性是相对的。同时又应该认识到,考据也非史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数学史研究又不能为考证而考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数学史
数学起源于哪一年
数学起源于公元前4世纪。
公元前6世纪前,数学主要是关于“数”的研究。这一时期在古埃及、巴比伦、印度与中国等地区发展起来的数学,主要是计数、初等算术与算法,几何学则可以看作是应用算术。
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希腊数学的兴起,突出了对“形”的研究。数学于是成为了关于数与形的研究。
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将数学定义为“数学是量的科学。”(其中“量”的涵义是模糊的,不能单纯理解为“数量”。)直到16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将数学分为“纯粹数学”与“混合数学”。在17世纪,笛卡儿认为:“凡是以研究顺序和度量为目的科学都与数学有关。”在19世纪,根据恩格斯的论述, 数学可以定义为:“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学者们将数学简单的定义为关于“模式”的科学:“数学这个领域已被称为模式的科学, 其目的是要揭示人们从自然界和数学本身的抽象世界中所观察到的结构和对称性。”
数学是怎么演化过来的?
从纵向划分:
1、初等数学和古代数学:这是指17世纪以前的数学。主要是古希腊时期建立的欧几里得几何学,古代中国、古印度和古巴比伦时期建立的算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发展起来的代数方程等。
2、变量数学:是指17--19世纪初建立与发展起来的数学。从17世纪上半叶开始的变量数学时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7世纪的创建阶段(英雄时代)与18世纪的发展阶段(创造时代)。
3、近代数学:是指19世纪的数学。近代数学时期的19世纪是数学的全面发展与成熟阶段,数学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数学的绝大部分分支在这一时期都已经形成,整个数学呈现现出全面繁荣的景象。
4、现代数学:是指20世纪的数学。1900年德国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D. Hilbert)在世界数学家大会上发表了一个著名演讲,提出了23个预测和知道今后数学发展的数学问题(见下),拉开了20世纪现代数学的序幕。
从横向划分:
1、基础数学(英文:Pure Mathematics)。又称为理论数学或纯粹数学,是数学的核心部分,包含代数、几何、分析三大分支,分别研究数、形和数形关系。
2、应用数学。简单地说,也即数学的应用。
3 、计算数学。研究诸如计算方法(数值分析)、数理逻辑、符号数学、计算复杂性、程序设计等方面的问题。该学科与计算机密切相关。
4、概率统计。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两大块。
5、运筹学与控制论。运筹学是利用数学方法,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解决有关人力、物资、金钱等的复杂系统的运行、组织、管理等方面所出现的问题的一门学科。 世界数学发展史
奇普,印加帝国时所使用的计数工具。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为中国古代六艺之一,亦被古希腊学者视为哲学之起点。数学的希腊语μαθηματικ�0�2�0�9(mathematikós)意思是“学问的基础”,源于μ�0�4θημα(máthema)(“科学,知识,学问”)。
数学的演进大约可以看成是抽象化的持续发展,或是题材的延展。第一个被抽象化的概念大概是数字,其对两个苹果及两个橘子之间有某样相同事物的认知是人类思想的一大突破。 除了认知到如何去数实际物质的数量,史前的人类亦了解了如何去数抽象物质的数量,如时间-日、季节和年。算术(加减乘除)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古代的石碑亦证实了当时已有几何的知识。
更进一步则需要写作或其他可记录数字的系统,如符木或于印加帝国内用来储存数据的奇普。历史上曾有过许多且分歧的记数系统。
从历史时代的一开始,数学内的主要原理是为了做税务和贸易等相关计算,为了了解数字间的关系,为了测量土地,以及为了预测天文事件而形成的。这些需要可以简单地被概括为数学对数量、结构、空间及时间方面的研究。
到了16世纪,算术、初等代数、以及三角学等初等数学已大体完备。17世纪变量概念的产生使人们开始研究变化中的量与量的互相关系和图形间的互相变换。在研究经典力学的过程中,微积分的方法被发明。随着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研究数学基础而产生的集合论和数理逻辑等也开始慢慢发展。
数学从古至今便一直不断地延展,且与科学有丰富的相互作用,并使两者都得到好处。数学在历史上有着许多的发现,并且直至今日都还不断地发现中。依据Mikhail B. Sevryuk于美国数学会通报2006年1月的期刊中所说,“存在于数学评论数据库中论文和书籍的数量自1940年(数学评论的创刊年份)现已超过了一百九十万份,而且每年还增加超过七万五千份的细目。此一学海的绝大部份为新的数学定理及其证明。”
除了《数学之美》,还有哪些有深度且通俗的
《国际数学家大会百年图史》(Albers等著,袁向东译,江苏教育出版社),
《数学无国界》(莱赫托著,王善平译,上海教育出版社)
《蚁迹寻踪》(美国)戴维·盖尔编著,朱惠霖译;《拓扑实验》(美国)斯蒂芬·巴尔著,许明译;《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英国)A·科克肖特,F·B·沃尔特斯著,蒋声译。
湖南教育出版社所出版的“世界科普名著精选”中也包含了几部颇为精彩的数学书,有新版的《数学万花镜》 ,有再版的 《拓扑学奇趣》 ,还有新引入的 《数学巡礼》((美)伊瓦斯·彼得逊著)。这几部书均出自老翻译家裘光明先生之手。
美国数学家克莱因的 《古今数学思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世纪数学经纬》(张奠宙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一向在数学史图书出版方面用力甚勤,他们最新的奉献是《祖冲之科学著作校释》(严敦杰著)和《世界数学通史》(上、下册,梁宗巨等著)。
《数学的故事》(海南出版社),它从文化的角度讲述数学的过去和今天,插图尤为精美,适合对数学了解不多的人阅读。《数学史》(斯科特
《知无涯者》。另外两本也得到过很高评价。《美丽心灵——纳什传》已经介绍得很多了,此处就不再多留笔墨了。
此外,上海科技出版社前两年曾经出版过《希尔伯特——数学世界的亚历山大》,也是爱好数学的朋友应该关注的。
马丁·加德纳是世界著名的数学普及作家,长期主持《科学美国人》杂志的“游戏数学”专栏,其作品的特点是:用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把严肃冷峻的数学“包装”起来,寓数学于游戏、娱乐、文化甚至艺术之中,读起来令人兴趣盎然。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于1999年开始推出“加德纳趣味数学系列”,迄今已出版8种,它们是:《引人入胜的数学趣题》、《萨姆·劳埃德的数学趣题》、《萨姆·劳埃德的数学趣题续编》、《矩阵博士的魔法数》、《测试你的逻辑推理能力》、《逻辑推理新趣题》、《数学的奇妙》以及最新出版的《国内外数学趣题集锦》。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普林斯顿文库》中的《对称》(外尔著,冯承天等译)、《天遇——混沌与稳定性的起源》(迪亚库等著,王兰宇译)、《怎样解题——数学教学法的新面貌》(波利亚著,涂泓等译),无疑都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天遇》是一部同样精彩的作品,说来还有一段耐人寻味的历史。10多年前,格莱克的《混沌:开创新科学》风靡全球。格莱克是记者,强调对同代人的刻画;而著名科普作家斯图尔特的《上帝掷骰子吗》则对某些理论和历史做了艺术般的描述。《上帝》一书实在太精彩了,可《天遇》的作者还不满足,他们要把1970年代兴起的混沌学的渊源从更高层次反映出来。
斯图尔特的另一本力作是《第二重奥秘》(周仲良等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
《平面几何中的小花》(单土尊,上海教育出版社)是数论专家、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单教授最近写的一本引人入胜的小册子。它搜集了各种风格不同的平面几何问题,有历史名题,有刻在日本庙宇上的问题,也有几何专家叶中豪等的新近发现。几何问题一向是十分有趣的,但国内作品大多抄袭成风,没有新意。而单教授的书,观点较高,内容也很有新意,文笔又相当好,往往寥寥数笔,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事实上,单教授的每一本书都值得细读。读《小花》,确实觉得自己置身于一个花园之中,赏心悦目。
这本书的出版还有些背景。近几年来,国内外教育界某些人士都认为要将初中几何削减甚至砍掉,引起争议。现在国际教育界的观点已不再那么极端,他们意识到读图时代形象、直观的东西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几何在叙述上最为清晰,又最能培养对数学和逻辑推理的兴趣,所以应该重视。
另外几本书,出版稍早,也很值得一提。《跨越缺口》(保罗斯著,史树中等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心思想接近于《两种文化》,但风格很不一样。保罗斯非常善于将概率、悖论、逻辑运用到文学名著中去。《密码故事》(辛格著,朱小蓬等译,海南出版社)将一般人不敢涉足的密码学的历史讲得非常生动透彻:从古埃及的简单密码到最近20多年前才问世的著名的RSA公钥密码,其中图灵破译德国密码的故事尽管尽人皆知,但整个过程只有在此书中才能读到。辛格也是《费马大定理》一书的作者。《做数学之美妙——三次公开演讲》(兰著,李德琅译,四川大学出版社)是世界著名数学家兰对普通听众做的三次演讲,内容涉及不定方程、椭圆曲线和拓扑学这类高深的东西,但兰却讲得很通俗,很精彩,并配上有趣的图,台下听得津津有味。
李毓佩出版了“数学故事丛书”(中国少儿出版社),包括《荒岛历险》、《奇妙的数王国》、《爱克斯探长》3种。分别以历险小说、童话故事、侦探故事三种形式写作,曲折的故事加上纯正的数学知识,深受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朋友的喜欢。
数学小品创作国内也有许多优秀的作者,如张景中院士、谈祥柏教授等。今年上半年,张景中出版了“院士数学讲座专辑”(中国少儿出版社),其中包括《数学家的眼光》、《帮你学数学》、《新概念几何》3种。《数学家的眼光》尤其受到称道。书中讲解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密率、鸡兔同笼、不动点等数学问题,或者温故知新,或者巧思妙解,把简单的问题上升为有深度的数学问题,把复杂的问题又化解为容易理解的简单问题,令读者从中体会到数学家的思维方式,领悟数学的奇妙与美感。
《果戈尔数字奇遇记》(Pickover著,谈祥柏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看来只能归到另类数学书了。
在中国,最近约一两年时间内,怀尔斯用到的模形式理论受到了空前重视,成为专著中一个亮点:光北大出版社就出了五种,即陆洪文的《模形式讲义》、李文卿的《数论及其应用》、叶扬波的《模形式与迹公式》、黎景辉等的《模曲线导引》以及潘承洞兄弟的《模形式导引》(此书相对最浅)。科学出版社较早出的潘氏兄弟的《解析数论基础》、冯克勤的《代数数论》等都已重印。关于“费马大定理”的历史和怀尔斯的故事,读者可以参阅前几年国内出版的一本专门的普及读物。
《数,科学的语言》“讲数的概念的发展史...从文化的角度、思想的角度乃至哲学的角度来谈数学的发展。”(译序)
《数学:新的黄金时代》讲述了很多上世纪后半受到普遍关注的数学问题。比如素数、集合、混沌、费马大定理等等。 《计算出人意料》有关突变理论的一本书
《20世纪数学的五大指导理论》和《当代数学 为了人类心智的荣耀》以前曾经被人问过数学到底和生活有什么关系,或者现代数学有什么用,当时我完全不知怎么回答。相信这两本书可以给同样有这个问题的人一个完美的答案。
《蚁迹寻踪及其他数学探索》是《数学信使》中开设的专栏文章。每一章都是一个新奇有趣的小例子,如三角形、铺砌、由简单递归关系给出的序列的神秘性质、游戏和悖论等;
《意料之外的绞刑和其他数学娱乐》作者马丁·加德纳大家不会陌生吧,他有很多有关数学游戏的书。对于这一本,我想提的就是那个有关“意料之外的绞刑”的文章,“有一种在逻辑的推演中获得意外的惊喜”的感觉。
《数字情种》这本书第一次听说是在《中等数学》的广告上,记得以前版面上也有人介绍。埃尔德什被称为不会系鞋带的数学家,书中讲述了当代罕有的数学奇才的传奇经历。
除了上面的《数字情种——埃尔德什传》,推荐《逻辑人生——哥德尔传》理解20世纪最伟大的数理逻辑学家、不完全定理缔造者的内心世界。说起哥德尔来,大家都知道爱因斯坦,几乎没人知道哥德尔...还记得去年我指着一本书中评出的当代最有贡献的4位科学家问我同学知不知道,哥德尔很不幸是他唯一不知道的伟人。
《怎样解题——数学教学法的新面貌》波利亚太有名的著作了。内容很简单,但是思想很深邃。
《从一到无穷大》伽莫夫
宋元时代是中国数学的黄金时代?
宋元时期
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代,不论天文、地学、生物、数学、物理、化学均有突出成就...
以宋元
秦九韶
、
李冶
、
杨辉
、
朱世杰
数学四大家为代表
发布于 2023-03-13 20:47: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