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简介:
- 1、有谁知道阿里巴巴融资历史吗?
- 2、阿里巴巴股权结构图解
- 3、阿里巴巴的权益资本是哪些?
- 4、阿里资产证券化模式和次贷危机时美国的套路一样吗?
- 5、互联网巨头烧钱竞争,只是为了一个目的,我们应把资本关进笼子里
- 6、阿里巴巴为什么在国外上市
有谁知道阿里巴巴融资历史吗?
阿里巴巴是1999年9月9日注册成立,这个日子也是真好 ,5个9,中国文化好讲究个吉利数字,百年难得一见的时间点,阿里能有今日的成绩和这个时间点有关系吗?
1、第一轮融资
阿里巴巴刚刚成立后不久马云就见到了事业中第一个最重要的男人——蔡崇信 ,蔡崇信的加入阿里巴巴,任职CFO,这位律师出身的投行高管很快就施展了他的才华,1999年12月1日就获得了A轮500万美元的融资。这笔投资由高盛集团领头,其余投资机构有Fidelity Capital(富达投资)、新加坡政府 科技 发展基金、银瑞达Investor AB(这是蔡崇信的上一个老东家),蔡崇信的加入不仅给刚刚成立的阿里巴巴带来了巨额的资金,也带来了国际一流的制度,从一开始就搭建了一套国际化的资本架构,可以说:没有蔡崇信就没有今天的马云!当然反过来说 也是如此,事业就是相互彼此成就的结果!
2、第二轮融资
接下来马云遇到了他事业中第二个最重要的男人——孙正义 ,2000年12月,马云和孙正义“一见钟情”,孙正义被眼前这个长相怪异但是极富激情的男人打动了,并且领投2000万美元,马云有了这笔资金也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孙正义在以后的19年里始终和马云站在一起,无论马云作出何种抉择,他都选择相信和支持。而阿里巴巴的投资也是软银史上最成功的投资,贡献了80%的投资收益,这又是一个相互成就的故事。
这次投资有五家投资机构,领投的机构是软银中国资本、 其他的有斯道资本(富达亚洲)、银瑞达Investor AB(这家机构A轮就已经投资了的,这次再次选择跟投)、KPCB凯鹏华盈中国、JAIC日本亚洲投资。
第三轮融资
三年之后的2004年2月,阿里巴巴再次获得C轮融资 ,融资金额是1.02亿美元,领投的机构依然是软银中国资本(领投8000万美元),其他的有斯道资本(富达亚洲)、KPCB凯鹏华盈中国、GGV纪源资本。
第四轮融资
2004年12月,阿里巴巴再次获得投资,融资金额是8200万美元, 其中软银领投6000万美元,其他投资机构有凯鹏华盈、纪源资本、富达亚洲。
第五轮融资
2005年8月,阿里巴巴获得了D轮融资,马云也遇到 了他事业中最重要的第三个男人——杨致远,这位雅虎的创始人,互联网的先驱,当时正好是事业的巅峰,他的这次决定对雅虎影响深远,杨致远对雅虎做的最重要的两件事情分别是创立了雅虎、投资了阿里巴巴!
这次雅虎带来了10亿美元的资金,雅虎也把雅虎中国作为嫁妆给了阿里 巴巴(这个事件后来又牵涉到了另一位互联网大佬周鸿祎,这又是后话了),雅虎获得了阿里巴巴40%的股份,阿里巴巴用了这10亿美元的现金,为日后的战役准备了充足的弹药。如果没有这10亿美金,淘宝的免费战略就无法实施,也很难说未来就会在竞争中能够获胜!
第六次融资
2007年11月阿里巴巴终于迎来IPO,其B2B部分在香港上市 ,融资15亿美元,合计116亿港元,创下港股融资 历史 记录。这次发行价是13.5港元,5年后的2012年6月宣布以每股13.5港元私有化,15亿美元无偿使用5年,这次阿里巴巴的上市并未给二级市场的股东带来什么回报。
第七次融资
2010年3月,红杉资本战略投资阿里巴巴,具 体金额不详。
第八次融资
2011年9月,阿里巴巴获得E轮融资,融资金额16亿美元 ,投资机构主要有银湖资本、DST Global、Temasek淡马锡、云锋基金。
第九次融资
2012年8月,阿里巴巴获得Pre-IPO轮融资,融资金额为42.88亿美元 ,投资机构 有中投公司、中信资本、创业工场、Temasek淡马锡等机构(这次牵涉到回购雅虎持有的股份问题,比较复杂)。
第十次融资
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融资250亿美元, 创下当时全球IPO募资记录。
阿里巴巴 历史 共完成8轮融资(包括两次上市融资),共融资309.12亿美元。
投资机构中获利最多的是软银,软银投资阿里巴巴8000万美元,现在的市值超过1400多亿美元,获利1700多倍。软银的孙正义在公开场合表示阿里巴巴是其投资最成功的公司。
阿里巴巴截至目前公开统计的有9轮融资,共融资421亿美元!
投资机构中获利最多的是软银,软银投资阿里巴巴8000万美元,现在的市值超过1400多亿美元,获利1700多倍。
软银的孙正义多次公开场合表示阿里巴巴是其投资最成功的公司。
【感谢阅读!欢迎点赞+关注,我们一起聊聊 财经 背后的故事】
在港交所和美股两个地方同时上市的阿里巴巴,市值已经轻松超过腾讯成为我国互联网企业当中市值最高的,而且这个差距越来越大,未来其他企业要能超过阿里巴巴市值需需要一段时间。阿里巴巴诞生于1999年10月份,当时我国的互联网还是个萌发期,当年阿里巴巴完成了第1轮的融资,融资金额500万美元投资机构,包括高盛、新加坡tdf等。
接着2000年互联网泡沫,急用钱的阿里巴巴找到了当时的软银。马云和软银的孙正义聊了不长时间,孙正义决定领投阿里巴巴2500万美元,其他机构包括新加坡TDF、富达、汇亚基金、瑞典AB等。
2004年2月,阿里巴巴融资8200万美元,软银和新加坡TDF跟投。
第4轮融资:2005年8月,阿里巴巴融资10亿美元,雅虎,兑换阿里巴巴集团39%的普通股,并获得35%的投票权。
第5轮融资:2007年11月,阿里巴巴香港港交所上市,融资15亿美元。
第6轮融资:2011年9月,阿里巴巴融资20亿美元,主要投资机构:美国银湖、俄罗斯DST、新加坡淡马锡、中国云峰基金。
第7轮融资:2012年8月,阿里巴巴融资43亿美元,主要投资机构:中投、中信资本、博裕资本、国开金融、美国银湖、俄罗斯DST、淡马锡。
第8轮融资:2014年9月,美国上市,阿里巴巴融资220亿美元
第9轮融资:阿巴在港交所再次上市,募集880亿港币。
所以阿里巴巴 历史 共完成9轮融资(包括3次上市融资) 。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是财思,专注于 财经 领域,有自己的一些经历可以分享,如果喜欢我的回答,欢迎关注点赞。
阿里巴巴成立于1999年9月9日。注册地在开曼群岛,总部所在地在中国杭州,国际总部所在地在中国香港。截止到2019年,在20年的时间里,阿里巴巴共完成了六次融资。
阿里巴巴第一轮"融资‘’
1999年3月,以马云为首的18人团队投入50万元资金在杭州启动了阿里巴巴网站的运营。半年后,也就是1999年10月,网站会员人数达到4万人左右。在拒绝了几十家风险投资后蔡崇信的加入,帮助团队落实了股权协议,彻底将阿里巴巴变成了股份制企业。同时获得了高盛、新加坡TDF以及蔡崇信以前供职的银瑞达investor AB的500万元美金的融资。
阿里巴巴第二轮融资
进入2000年后,阿里巴巴的会员达到了10万人,遍布180个国家和地区。此时日本软银主席孙正义来到中国找投资项目,决定投资3000万美元获得阿里巴巴30%的股份。然而,马云提出2000万美金。作为条件,马云必须自己掌握阿里巴巴。在2000年1月,软银联合富达、汇亚资本、日本亚洲投资、瑞典投资、TDF等共计2500万美元入股阿里巴巴,其中软银投资额达到2000万。
阿里巴巴第三轮融资
截止到2004年,阿里巴巴已经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球最佳B2B网站,2003年并已经实现每日收入过百万的目标。此时eBay的崛起和非典的入侵逐渐开始改变人们的购物习惯,阿里巴巴抓住了这个契机,于是淘宝网正式诞生。2004年2月,阿里巴巴再次获得软银、富达投资和GGV共计8200万美金的投资,其中6000万美元单独注资淘宝,软银是最大的股东。
阿里巴巴第四轮融资
第四轮融资共涉及四项交易。第一项交易为雅虎以3.6亿美金的代价收购软银所有淘宝股权。交易二为软银将套现淘宝股权所得的3.6亿美元中,拿出一半用于接手阿里巴巴前三轮投资人所转让的2770万股阿里巴巴股票。交易三为雅虎以3.9亿美金的代价收购阿里巴巴前三轮投资人(除软银外)所持有的剩余6000万阿里巴巴股票。交易思维雅虎以2.5亿美金和从软银手上购得的淘宝股权以及雅虎中国的全部资产,换取阿里巴巴集团向雅虎增发2.016亿股股票。
阿里巴巴第五轮融资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B2B业务在香港上市。发行价13.5港币每股,开盘价30美元,涨幅达到122%,成功融资15亿美金,创下中国互联网融资之最。2012年阿里从香港退市退市价仍为13.5港元每股,此轮融资对阿里而言,就是从股民手中获得一笔价值为190亿港元的无息贷款。
阿里巴巴第六轮融资
股票代码BABA,申请时间2014年5月7日,上市时间2014年9月19日,上市地点纽交所。融资218亿美金,估值2314亿美金,发行价68美金。
阿里巴巴是地球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拥有三个主要的电子商务网站-淘宝,天猫和阿里巴巴每天吸引数千万在线用户。
阿里巴巴有多大?6.74亿活跃用户,还是7.55亿移动用户?或每年3760亿(人民币)的收入(即540亿美元)。
毫无疑问,阿里巴巴是一个巨大的电子商务成功案例,并且正在不断发展,这是一个值得讲述的故事,并且主要是由一个有远见的创始人撰写的故事,他看到了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中的机会并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
如今,阿里巴巴正在全球范围内与包括谷歌,亚马逊等竞争对手开展竞争, 从电子商务和支付系统到云服务和人工智能,阿里巴巴建立起强大的领域。
在这里,我们简要地介绍了阿里巴巴的 历史 ,并举例说明了帮助阿里巴巴迅速崛起的关键里程碑:
21世纪的 90年代,马云是第一次访问美国时被介绍认识了互联网的,几年后,他从一个投资者财团(由高盛、富达等组成)获得了 500万美元的资金 ,与其他17位联合创始人一起创立了阿里巴巴集团。
阿里巴巴在线零售平台Alibaba.com(B2B)和1688.com(B2C)的发布时间适中,互联网的繁荣才刚刚来到中国, 21世纪的曙光对阿里巴巴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阿里巴巴从软银(SoftBank)领导的投资集团那里筹集了2000万美元 ,现金充裕一年后,阿里巴巴建立了淘宝网(Taobao.com),旨在为中国做eBay在海外所做的事情。
随后 又进行了另一轮融资(公司筹集了8200万美元) ,推出了即时通讯工具Aliwangwang和第三方在线支付平台Alipay,这三项业务最终将演变成电子商务,物流和金融的“ 铁三角 ”,而今天的阿里巴巴集团就是以此为基础的。
2005年阿里巴巴与雅虎(Yahoo!)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随后接手了中国业务,在随后的三年中,阿里巴巴又发起了三项成功的活动:淘宝大学(在线电子商务教育计划),Alimama(在线营销平台)和TMall(第三方品牌产品在线市场)。
成立了研发部门以加强内部创新之后,该公司在2009年庆祝成立10周年,成立了阿里云并收购了中国领先的IP提供商HiChina, 通过收购物流公司Vendio,Auctiva和One-Touch,以及Juhuasuan(团购市场),AliExpress(中国出口商的全球市场)和DianDianChong(移动社交网络应用程序)的成功收购。
到2014年,阿里巴巴在全球范围迎来未来,因为250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募股席卷了华尔街,并获得了数十亿美元的投资现金,阿里巴巴在中国首屈一指的电商公司。
阿里巴巴时间表
这是阿里巴巴 历史 上的关键日期。
1999年:公司由马云(Jack Ma)和18位合伙人在中国杭州成立。
2000年:公司从高盛( GS )筹集了2500万美元的资金,获得软银 ( SFTBY )和富达投资等。
2002年:阿里巴巴实现了有史以来的首次盈利。
2003年4月4日:阿里巴巴推出了其消费者电子商务网站淘宝,并推出了其在线支付系统支付宝。
2007年:阿里巴巴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
2009年:在成立10周年之际,阿里巴巴推出了其新的云计算平台。
2010年:雷朋在阿里巴巴的淘宝商城开设在线商店,为在华经商的美国企业开辟了一条新的获利途径。
2013年:马云卸任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他的继任者是马云亲自挑选的继任者陆俊卿。
2014年:阿里巴巴成长为最大的面向小型企业的在线商务平台同年,公司上市后,以250亿美元的IPO及 68元每股新的交易价格击败如Facebook 。
2018年:阿里巴巴淘宝网的月活跃用户达到5.8亿,同年,马云宣布将在2019年卸任阿里巴巴董事长。
2 019年,马云离开阿里巴巴,他于2019年9月辞职,到2019年6月,阿里巴巴打破了新的电子商务记录,其移动用户群已增长到11亿,而收入增长了42%。该网站目前拥有6.74亿活跃月度用户,截至2018年底占整个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60%。它在全球的员工总数已增长到86,000,该公司每年通过其菜鸟网络交付的包裹数量为5700万。
【从马云阿里巴巴融资经历,了解阿里巴巴如何成功的?】
马云草根吗?我们很多人觉得马云并不草根,反而马云实际上的家底殷实。但是,马云的阿里巴巴之路确实非常的不容易,我们知道阿里巴巴的成功确实不是一蹴而就,现在的马云虽然已经退出了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的位置,可是他的经历依然可以写一本令人惊喜的书。
融资经历,这里需要从蔡崇信开始。这里有一段描述,蔡崇信和马云在湖中划船,马云试探着问:还能和我共创电商辉煌?蔡崇信二话没说,点头答应。马云太兴奋了,毕竟蔡崇信可是耶鲁大学的博士,年薪高达七十万美元,最后加入马云的创业集团,每月只拿五百块。
可想而知,马云的成功确实是有贵人呢——阿里巴巴融资的过程: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1.1999年10月,蔡崇信帮助马云从高胜拿到了500万美元的融资。这里,蔡崇信的人脉起了关键性作用。
2.2000年,阿里巴巴迎来了软银的加入,2500万美元的优势,让阿里巴巴可以说是一飞冲天。
3.在2004年孙正义确实更聪明了,直接投入了6200万美元,特别是软银一家给出了6000万美元的投资。
4.2005年,阿里巴巴获得了雅虎10亿美元的的投资,从此淘宝,支付宝被推出。
实际上,我们完全能够知道阿里巴巴的成功确实和融资的分不开关系,如今它的优势之一,确实被融资给激发了出来。在赶上时代的同时,我们也忽略不了阿里巴巴的综合的优势,抓住了网络发展的黄金时刻,也满足了我们对于电子商务,线上支付的发展,都成就了阿里巴巴。
你们看到的都是表面上的,据小道消息:第二笔2500万美金融资,是某江找到孙正义介绍给马云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支付宝业务没有打包进入上市公司的原因。一个初创公司,2500万美金不是小数目,在那个年代,对于软银来说也是一笔大投资。融资这件事,信任建立很重要,在中国市场早期创业者中,人脉很重要。
1999年马云创建阿里巴巴时,中国只有200万互联网用户,仅仅过了6个月,数字就翻了一番,年底就达到了900万!早在马云筹划创办阿里巴巴之前,新浪、搜狐和网易就已经赢得了国外VC的青睐。可以这么说,阿里巴巴的诞生,不是在风口!
马云曾经说过: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初创公司,千万不要去做这些事情。没战略,活下来就是战略。
1999年2月21日,马云和十八“罗汉”凑够50万元创办了阿里巴巴。并且这50万元,马云不允许任何人向他们的父母、朋友借钱。当时,希望网站能坚持10个月,期望10个月之后就能吸引到投资。这其实更像一场赌博,现在大家想想,如果中途遇到任何情况,根本不用到10个月时间,阿里巴巴就会消失。
根据彭蕾的回忆,马云每次从外边回来,都会对大家说:“我又拒绝了一家VC……”有一天他说自己已经拒绝了37家VC。而近几年谜底才揭晓,原来当年马云是被37家VC给拒绝了,因为没人相信他的话!”
阿里巴巴的第一位财神其实是蔡崇信,蔡崇信放下七十万美元年薪的德国投资公司工作,千里迢迢来投奔马云,每月只拿五百块人民币的薪水,帮马云去注册公司。
在湖畔花园炎热的夏夜,蔡崇信挥着汗水对着白板和第一批员工讲股份讲权益,将十八份完全符合国际惯例的英文合同,叫马云和十八罗汉签字画押。如果没有蔡崇信这样的人加入,阿里巴巴会是一个家族企业,会一直以“感情”、“理想”和“义气”去维持团队。蔡崇信到来以后,将阿里巴巴做成了公司,并以正式合同的形式,将最初十八罗汉团队的利益绑到了一起。
在蔡崇信的帮助下,终于在1999年8月,一次偶然的相遇带来了阿里巴巴的第一笔“天使基金”:高盛公司开始关注阿里巴巴。
正是这个耶鲁大学毕业的资深风险投资背景的优秀职业经理人蔡崇信的投身加入,为阿里巴巴带来了高盛牵头的50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进而有机会进入孙正义的视野,为后来获得更多的投资创造了条件。
如果没有蔡崇信的加入,即使马云真的是一个优秀企业家,阿里巴巴的初始团队真的是优秀的团队,即使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真的是成功的模式(尽管这些都被事后的成功证明了),但是这种隐形优势在一般层面上是很难被发现的,更难得到应有的认同,所以初始阿里巴巴团队拿到风险投资是较难的,同年,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被雅虎最大的股东、有网络风向标之称的软银老总孙正义所注意,并最终敲定了8200万美元的投资。
紧接着,阿里巴巴2005年缺钱,软银又不能一直烧钱,于是傍了洋大款雅虎拿了10亿美金加雅虎中国,渡过了危机。但是阿里巴巴的股权被雅虎掌握了40%。靠这10亿美金,孵化了淘宝,支付宝。渡过了2008金融危机。但是,雅虎本来希望阿里能帮它运营好雅虎中国,结果阿里巴巴没怎么花心思在上面,然后雅虎在中国死了。
阿里巴巴股权结构图解
日本软银集团占比34.4%;雅虎占比22.6%;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占比8.9%;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蔡崇信占比3.6%。
阿里巴巴于2014年5月6日(美国时间)向美国证监会递交IPO(首次公开招股)申请。阿里提交的招股文件显示,日本软银持股占比34.4%,为最大股东,马云持股占比达8.9%,为最大个人股东。
招股书详细批露:日本软银集团持股797,742,980股,占比34.4%;雅虎持股523,565,416股,占比22.6%;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持有206,100,673股,占比8.9%;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蔡崇信持有83,499,896股,占比3.6%。
扩展资料
阿里巴巴提议推行的董事会结构是一种比目前美国盛行的董事会结构更为极端的形式。
在美国,为了强化企业创始人的地位,互联网企业和社交网络企业一直在采用一种双重选举机制。与合作集团类似,这类创新型企业往往会宣扬某些很有价值的价值观,而他们的董事会往往不够健全,不足以应对战略管理方面的挑战。
除此之外,另一个常见特征是这类企业可能会奉行“长期主义(long-termism)”,对资本市场的压力焦虑甚少。
不过,这其中还存在一些十分重要的区别。
对于美国高科技产业,至关重要的是人力资本。至于金融资本,除了在发放红利或收购其他企业时会把股权当作一种“货币”之外,它们几乎没什么存在的必要。那些规模最大的科技企业手中往往持有大量现金。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阿里股权结构曝光:马云持股8.9% 日本软银为最大股东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阿里巴巴双重股权结构的风险
阿里巴巴的权益资本是哪些?
国有资本,是指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投资和投资所形成的收益,以及依法认定的国家所有者权益
阿里资产证券化模式和次贷危机时美国的套路一样吗?
套路是一样的,但模式却有不同。
套路一样,是因为都采取了高杠杆的融资,将债权产品进行了分层设计。
一、蚂蚁的产品设计
以蚂蚁借呗为例,蚂蚁借呗的日系通常在万3到万5直接,按万五计算,折算年化为18.25%。假设蚂蚁贷款10亿,再将10亿债权设计成 A、B、C三个层级做资产证券化。A级7亿资产是低风险资产,固定利率6.1%,B级资产2亿是中风险资产,固定利率7.5%,C级资产1亿是高风险资产,固定利率18%。然后,让C给B做担保,B再给A做担保。通过这种模式,亏损的时候就是先亏C,再亏B,最后才是A。因此,A、B层资产安全性就很高,而C则是高风险高收益。这样,蚂蚁就可以通过A、B层资产融来的钱再进行贷款,从而扩大杠杠提升资本收益率。
通过蚂蚁的招股书也可以看到,今年疫情影响,蚂蚁的逾期率迅速上升,最高达到3.01%。
而美国的次级债也是类似套路,通过将次级债分层,然后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赚取利差套利,最后由于利率上升与房价下跌,导致再融资出现困难,引发次贷危机。
二、底层资产不同
蚂蚁集团是通过大数据采集用户信息,分析客户还款能力,通过芝麻信用给客户评级,是纯信用贷款。而次贷则是房子的按揭贷款,只是次级抵押贷款对贷款者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要求较低。出现违约时,银行还能通过收回房产减少损失,但信用贷款则不同,只能通过催收方式收回欠款。因此,蚂蚁的方式其实风险更高,这也是监管层加强对网贷业务管理的原因 。
三、蚂蚁是银行信贷的搬运工
目前蚂蚁与约100家银行合作,为银行提供助贷服务。在这过程中,蚂蚁集团提供客户,获取利差,而风险则由银行承担。
因此,银行背负着大量的监管压力缺拿小头利润,而蚂蚁拿走大头利润,却游离在监管之外。
综上,阿里与美国次贷的资产证券化套路是相似的,但其蕴藏着更大的风险。作为吃瓜群众,最好的办法是理性消费,努力赚钱,提升自身的抗风险的能力。就比如此次疫情,有存款的家庭家里有粮,心中不慌,而负债高的家庭则雪上加霜。
是一样的,风险被买股票的股民担着,利润被蚂蚁金服的资本家收着,一旦发生风险,毁的是股民,祸害的是国家。
当年目睹香港客户在各种银行、金融机构的推销下,美国的次贷产品在香港大行其道,很多香港人迷信美国的雷曼兄弟、花旗银行、摩根、高盛和美林是守规矩的不倒翁,购买了不少他们的债券。全球各国的客户也买了不少。当美国这些越滚越大的债券引起的金融泡沫被捅破,金融危机发生了,全世界一地鸡毛。香港老百姓买的美国债券顿时成为废纸,哭天喊地也救不了市,成群结队到银行门口示威游行。幸亏中国金融有防火墙,美国的债券没有在中国内地销售,避了一难。现在香港人把美国的次贷称为祸国殃民的毒债。
蚂蚁应该研究了美国的次贷操作模式,这个模式对制造毒债的垄断资本是没有风险的,风险在买毒债的人。美国金融危机,制造毒债的美国垄断资本已经把全球的资金尽收囊中,而持有毒债的人则在市场无法兑现了。美国垄断资本尽管赚得钵满盆满,还装出一番面临破产的戏剧,捞了一把美国政府的财政补贴。蚂蚁估计中国人看不透他们搞的次贷商业模式,甚至打出帮助中小企业和个人解决融资难及金融改革的幌子招摇撞骗,虽然骗了不少老百姓,但还是没有骗到政府的监管部门。黄其帆就把蚂蚁的把戏戳破了。
薅羊毛太狠,屁大的公司市值超工商银行,还两万亿估值,让广大股民的钱进了他们的腰包,还好被高层及时制止,中国要好好管理一下那些净资产和估值严重偏差的公司。
美国的衰落就是自次贷引发金融危机开始的。
蚂蚁的问题不仅仅是小额贷高利率、高风险的问题。
传统银行吸收存款不但不能杠杆化多贷出去,反而要交10%--20%的存款准备给央行。但蚂蚁集团既不交存款准备金,还要通过杠杆效应贷出去更多的款。一旦出现风险,那就是中国版的金融危机!
就是照搬换面,给了个 科技 噱头。明明就是个放高利贷互联网公司,非给自己安一个金融 科技 公司。
踩准了政策的空子,打着改革开放旗帜,放高利贷都能堂而皇之成为中国的互联网金融 科技 。记得小时时候读的书,白毛女的父亲杨白劳就是被高利贷逼死的。
蚂蚁的这种空手套白狼的套路金融手段,是非常恶劣的。不但让商业银行陷入风险危机中,而且严重破坏市场商业环境!纯粹就是彭氏骗局。国家的执法部门应该要!进行刑事立案调查了
蚂蚁金服走的就是美国次贷危机一样的套路,根本就不是什么创新!而是在毁灭中国金融!银行的当铺思维绝对不能丢!它是老百姓血汗钱的最后屏障!
我认为这完全是两码事,从本质上和规模上讲都完全不同。
首先次贷危机由于银行和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形成的,比如资产信用较差的人从银行贷款买房,然后用房产做抵押,如果房子涨价,这种循环没有问题,房子一降价,购房者还不起贷款,就形成次贷危机,这就是当时的情形。
要形成次贷危机有两个要素,一是主流金融机构参与,二是规模足以对整体经济形成影响,一般企业掀不起这样的浪潮,最多是和向湖里扔块石头一样,起一朵浪花。
其次,阿里或者蚂蚁的资产证券化,是指把债券证券化,发行ABS(资产证券化)债券。比如消费者用花呗从天猫买东西,这样就形成消费借款,消费者收货后,阿里把资金支付给商家,这样阿里就有了一笔债券,阿里可以通过相关金融机构用这些债券抵押贷款,也可以把它变成ABS通过证券交易所销售。
阿里的这些ABS要发行必须经过证券交易所审核,达不到要求根本发行不了,你见过有几个公司能发行ABS的?再说,购买ABS的都是一些正规金融机构和投资理财公司,他们都是专业 财经 机构,有专门的风控体系,风险高了他们也不会买,阿里的ABS在他们看来不属于次级贷款,反而是优质资产,很多机构抢着买还不一定买上。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阿里的资产证券化和次贷危机根本不是一回事。昨天还引以为傲的移动支付,一夜之间不可能变成妖魔鬼怪,风物长宜放眼量, 社会 总是向前发展的。
从30亿翻成3600亿,花呗借呗的套路是怎么样的?
几千亿花呗借呗的钱是怎么来的,黄奇帆是这样解释的:
第一步:
蚂蚁金服首先有30多亿的资本金,通过2.3倍的拆解融资形成了90亿左右的网上小额贷款;
第二步:
利用贷款余额拿到证券市场交易所发ABS债券,90亿进去可以拿出90亿。
第三步:
这90亿拿出来以后又可以变成贷款;
第四步:
循环以上步骤,90亿循环40次后,造成用30多亿资本金发放了3600亿网上小贷,形成上百倍高杠杆。
所以,证监会当时也参与一起研究,发现蚂蚁金服也没有违反全世界证券市场发ABS的规定。因为从来没有说过发多少遍,后来经过商议决定,贷款资本金通过银贷放大2.3倍不变,与ABS环节叠加杠杆比控制在10倍左右。
什么叫ABS,或许有人还不是很清楚。
假设你有一家烧饼店,店里生意不错,所以你想开一家分店,但是手头上资金不够,想去银行贷款。可银行看不上你卖烧饼这小家小业的,不贷给你。
你想了想,自己和村里德高望重的老爷子关系很好,你就找到他,让他带头与乡亲们凑点钱给你开烧饼铺子。
人家钱也不能白给你呀,你就承诺,未来半年烧饼铺赚得钱全部分给乡亲们,为了让乡亲们更放心,你自己也得先拿出一笔钱来垫着,一起参与,并且白纸黑字和大家签字画押,打上欠条。
这种拿预期收益来募集资金的方法就叫ABS。
钱到手了,你开起了新的烧饼铺子,三个月就赚了一笔。别人一看,这能赚钱,于是你之前打的欠条都开始有人去买卖了。
这个时候,有些脑子灵活的人,学着你也搞个ABS直接去募集资金来收购你的ABS,一层套上一层,既然可以套一层,那就可以套两层,既然可以套两层,那就可以套三层......
于是开始了无限套娃。
可是,要知道外面套上再多层,最核心的,还是你的烧饼铺子,万一你的烧饼铺子不小心倒闭了,外面这些无限套娃产品就都变成了一堆废纸。
常规的ABS就像你的烧饼铺子一样,资金循环一次往往要半年到一年,一般循环三四次,底层的首次贷款已经过去两年以上了,早就收回了,加的杠杆有限,风险还处于可控范围内。
可是网络贷款的周转效率极大地加速了这个过程,一笔债券融资,一两周就循环一次,杠杆得以迅速放大。
之前马老师在外滩金融峰会上炮轰的巴塞尔协议,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明确了资本金的重要地位。根据评级决定银行面临的风险有多大,并为此准备多少的风险准备金。资本充足率仍将是国际银行业监管的重要角色。
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听起来新奇,支付宝也的确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支付方式。
但是在花呗和借呗等方面,没有改变借贷的本质。
更多问题欢迎关注尊嘉金融,港美A股0佣金~
风险警示:文中内容都有其特定立场,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尊嘉竭力但不能保证以上内容完全准确与可靠,亦不对因信赖或使用第三方信息操作而产生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互联网巨头烧钱竞争,只是为了一个目的,我们应把资本关进笼子里
最近社区团购火了,社区团购是干啥呢?其实就是卖菜这点事,社区团购要干的就是通过手机下单买菜,然后可以到小区附近的便利店去取,或者小区里兼职的可以把菜送上门,这个生意模式听起来像是疫情期间买菜不方便搞出来的,但现在不得了,在全国范围内搞的风生水起,为啥呢,因为互联网巨头掺和进来了。
到现在,基本上几大电商都开始进入这一块,然后各种补贴,各种让利,各种方便,各种好处一时间全都来了,按相关的统计,现在超过70%的社区团购团长都在三四线及以下城市。这说明一个啥问题呢,就是小城市那些以卖菜谋生的人,生活也将不可避免的受到这些互联网巨头的冲击。
有人做了个对比,同样都是互联网精英,美国的马斯克,搞的是可回收火箭,特斯拉电动车,脑机接口,想的是 探索 宇宙,改变人类。中国的精英,想的则是怎么把小城市菜贩子的生意也给抢了。这个对比说实话,有点片面,但确实也折射了一些问题,那就是国内的资本到底在追求什么?
当精英们赶上中国崛起的时代大势,他们从一开始抱着改变世界的初心出现,但是壮大起来后,往往却成了资本的打工人,只知道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在过去屡见不鲜,现在在社区团购上又开始上演,这不是第一次,肯定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自古深情留不住,总是套路得人心。我把资本在国内运作的这一套商业模式总结了一下,取了个名字叫做 “资本吃人五步法” ,大部分玩这套的企业,在五步之内就倒了,然后是一地鸡毛。少部分的走完五步之后,摇身一变,成了垄断巨头,就要开始吃人不吐骨头了。知道了这 “资本吃人五步法” ,就可以对现有的各种商业模式做个对比,看看套路玩到哪一步了。
第一步是讲一个商业故事 ,比如社区团购,买菜是刚需,市场规模几万亿,空间很大。 第二步是引入资本烧钱 ,比如这次就是几大互联网巨头都开始进入了,各种补贴烧钱,用户数据快速增长。 第三步是熬死对手 ,比如加大补贴力度,让对手跟不下去,最后退出市场竞争。 第四步是上市 ,风险投资的资本到这里就以变现了,因为这时候有了垄断地位,就可以营造一个盈利预期,然后上市,最初的风投大部分会转手退出。 第五步涨价保股价 ,新进入的资本接了盘,就会要求利润增长,才能推涨股价,才能使投资增值,所以到这里的时候,就会 拼命的压缩成本和两头涨价,追求利润最大化 。
每一次大资本看到一个机会,总是用大幅补贴来争取用户,这个时候看起来他们就像在做慈善一样,但是实际上呢,这是资本之间在拼实力,想法只有一个,就是用烧钱熬死对手,熬死之后呢,就成了一家独大,说白了就是要烧钱打造一个垄断地位,然后就可以赚取垄断暴利了。
从团购网站到共享单车,从打车软件到租房app,几乎都是同样的套路,这里面失败的那一方呢,无一例外都是一地鸡毛,过去好一点的是还有投资方承担损失,现在套路越来越深,都在玩空手套白狼,通过押金把用户的钱套进去,最后还是用户买单,相当于一开始占的便宜,全部都是用户自己掏的钱。
那胜出的一方呢,基本上从对手破产的那一刻起,就会宣布涨价,大多数人到最后都会发现,不但体验变差了,成本还比以前高,因为这个时候就到了资本认为可以加倍返还的时候了。现在大家可能也都感受很明显,在互联网领域,是资本化竞争最充分的市场,结果呢,经过这不到20年的发展,几个大厂开始变成巨兽,垄断格局初步成型。
而这些平台上,先通过补贴把渠道占领,然后一有了垄断优势,就向用户和商户两头加价,传统渠道被打碎,想回也回不去,但是干下去,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最后是在给平台打工。过去的补贴早晚加倍会找补回来,一有点竞争,背后的资本就会撮合合并搞个垄断托拉斯,只想躺着收钱。广大群众的财富就这么转移到了互联网资本手中,而且这个趋势越来越严重。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特别不好的影响,大树底下不长草,小的互联网企业融资发展,基本上都迈不过去巨头这道坎,要不就要收过路费,什么是过路费呢,就是互联网流量的入口都掌握在几大平台手里,要想借过,就得交钱。再要不就得出让股权让他们横插一杠子收编,现在的互联网企业已经变成了几大派系了,不投靠一派,就既没有流量也没有资金,把你逼到绝路了还是得卖身。
过去国企在关系国家命脉的领域垄断,价格调整还得搞个听证会,这些互联网平台的垄断基本上资本说了算。移动通信国家还分了三家竞争,还强制每年必须降费多少,而这些互联网平台,你去看他们的报表,哪怕市值已经几万亿了,每年利润还在以30%左右的速度增加,年年股价新高,背后都是一茬又一茬的实体在输血,这就导致了 社会 财富在向互联网精英头部集中。
垄断的没有生存压力和创新精神,创新的又没空间成长,说小点这会严重阻碍未来5G通信应用的创新落地,说大点会阻碍我们在下一场 科技 革命竞赛的竞争力。然而互联网巨头,俨然已经成了资本的寄生宿主,加固平台,扩大垄断优势,以争取利润最大化,成了他们的唯一目的。
他们的手伸的越来越长,已经伸进了两个核心领域。
在美国,一百多年前,最主要的其实也是以产业资本为主,都是在以电力为基础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通过各行各业的发展积累起来的资本,发展到后来,他们都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搞金融比搞实业来钱快,还省心省力。但是随之而来的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家都去搞金融了,谁来搞实业呢?
因为一般意义而言,实业才是创造财富的方式,而金融是优化资源配置,为实业来服务的。那么一个 社会 要持续的发展繁荣,就需要有人发展实业有人劳动才行,所以后来他们发明了一套吃人不吐骨头的办法,那就是垄断金融资源,当实体企业要发展要融资的时候,他们以资金为筹码参股入股,这样可以分红。除此之外,如果有不愿意出让股权的,还可以利用每隔十年来一次的金融危机,低价收购趁火打劫。
基本上华尔街这个套路,上百年下来,战无不胜。现在的创新企业去美国找风投,上市融资,都离不开华尔街的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否则很难有机会获得大量资金,但是一旦与他们合作,基本上就是股权不断稀释的开始,从微软到苹果,谷歌,脸书无不都是走的这么一条路,韩国的三星,台湾的台积电,基本上也是如此,我们的互联网巨头也一样,基本上最大的股东都是国外资本。
这种情况的出现不是巧合, 这是现行世界由金融资本定义好的发展模式,有一套完整的流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实体企业发展壮大,必须让金融资本分一杯羹。 中国可能只有少数几个例外,比如老干妈,比如娃哈哈,就总有人想劝他们上市,还比如华为,华为自己也说了,如果他们在美国上市,那可能就没这么多麻烦了,可偏偏是华为跟全世界哪的资本都不合作,他们号称永不上市,这简直是对全世界不分国界的资本,一种资格的侮辱。
国内的互联网资本,发展到现在不过短短二十年,其本质上跟国外的金融资本是一脉相承的。 资本的属性决定了其本能,所有的资本发展到最后必定要向金融资本靠拢,所有的金融资本发展到最后,必定会觊觎权力 。互联网资本在国内发展壮大后,现在也有明显得迹象,在往两个方向延伸,一个就是向金融资本转化,一个是大举向媒体进军。
我不太懂资本进军媒体的意图,可能是担心影响力不够大,但是我们也可以对比一下美国,这次在大选前后,可以看到媒体对于舆论的控制和影响,确实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们与美国毕竟不同,这种影响力实际上是一种,边界模糊却又危险的权力表达形式。
我们还是可以对比一下华为,华为作为国内的通信技术企业,其2019年营收8588亿元,而阿里巴巴2019财年营收3768亿元,腾讯营收为3772.亿元,华为的总收入比后两者之和还要多,但是华为没有任何涉及金融和媒体的业务,而其他的互联网巨头企业,真的是哪里有容易钱就往哪里钻,从互联网金融的小额贷,到各种时兴的概念,背后无不有他们的身影。
为什么他们可以无处不在,就是因为他们已经长成了庞然大物,垄断了信息时代的各种与信息密切相关的资源,进而以此为基础,不断向各个领域伸手,互联网大厂走过的路,寸草不生。因为他们几乎把传统产业的生态和平衡,破坏殆尽,他们用”资本吃人五步法“扫荡过后,即便失败退出了,这里也很难在建立起新的生态和平衡,而一旦成功,之后就是要求变本加厉的回报,这就是他们自诩的颠覆和创新。
互联网巨头在生活领域的创新,往往要求在监管层面给予更多的空间,他们蒙着眼睛往前狂奔的时候,口中喊着创造了互联网时代,好像他们是这个时代的王者,然而真是如此吗?
在信息时代,我们的赶超其实就是最近这十年的事,我贴上一张股票的十年走势图,你可不必惊讶,下面的这就是中国联通的股票K线图,可以说差不多是十年如一日,维持在5块钱附近震荡。
与他相似的还有中国移动的港股股价,甚至比十年前还要低一点。然而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阿里,腾讯的股票,年复一年的创新高,这背后是什么原因呢?很多人会说,是国企的盈利能力不行。
这是只看到了问题的表面,看起来移动联通的盈利水平确实不高,支撑不了更高的股价,但本质上来说,他们与互联网巨头企业一样,甚至在移动互联网的流量上,拥有更加垄断的地位,如果他们想增加盈利,那再简单不过了,只需要提价就可以了,而且没有人可以反对,但是他们不能这么干,为什么呢?因为国家不允许。
那互联网企业控制下的各个行业,为什么快递不断在涨价?为什么外卖运费在涨价?为什么打车app在涨价?为什么他们平台上的商家服务费每年都在涨价?更重要的,为什么每次别人骂他们最后声音总是越来越小,不了了之?移动联通投入巨资建设移动通信网络,完全有实力把这些互联网巨头的流量掐掉,限速,然后让他们按照访问量交接口费,这在技术上并不难实现,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很简单, 因为他们不能与民争利,这是国家的意志。而互联网巨头利用自身的垄断地位,希望把各个行业的利润都吸干榨尽,体现的却是资本的意志。那这个时代,信息时代的建设,到底是谁在不计成本主导,谁在不计回报创造?当资本讲出一个故事,说要改变这个世界的时候,其实他们往往还漏掉了后半句,那就是最终他们改变这个世界,只是为了攫取更多的利润。
移动联通这样的国企,一旦有涨价,有任何服务不到位,马上全 社会 就各种批判接踵而至。而互联网资本主导的企业,涨价,服务不到位,却总是能变成监管太严,自由发展空间太小的问题,比如外卖送晚了,最后大多变成了顾客和外卖小哥的矛盾,却不知道30分钟时限是谁设置的。而且往往这种两种标准的批评声音,大多数时候还是来源于同一批人。
前十年,我们从国企层面让渡经营利润,从用户层面让渡隐私权利,成就了一批互联网巨头企业,终于使我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在宏观上具有了一定的领先优势,这不是哪一个企业和哪一个人创造的时代,这个时代,是由国家和人民一起创造的。 现在到了信息时代叠加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的前夜,而且外部世界还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原本指望他们壮大了能走出国门,但实际上,在国外只有华为这样的企业孤军奋战,而我们的移动互联网巨头们,却在拼命的内卷,争得头破血流。
不但如此,他们的垄断,确实已经影响到了小互联网企业的创新和成长。现在的小企业创新,很多都是只能在他们的基础上创新,这本身就失去了立足的基础,要是颠覆性的创新,往往面临着三根大棒,首先就是抄袭,抄不成就收购,收购不了就围剿,这对于创新已经是一种严重的阻碍。
当创新者变成了垄断者,往往自身就会成为创新最大的障碍,这种障碍,在时代的潮流面前,是螳臂挡车,现在,我们的反垄断指南,已经利剑出鞘。
曾经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说少年勇敢,不惧恶龙,当他怀着理想杀死恶龙之后,得到了恶龙的财宝,最后他却变成了恶龙。这个恶龙,也可以理解为资本,一个想要改变世界的人,当世界已经因你而改变时,拥有庞大的资本,最要小心,别让自己变成资本的奴隶。
资本本身只有贪婪的本能,不会有道德的自觉,就像西方曾经反过来呼吁过的一样,我们也要呼吁, 把资本关进笼子里 , 尤其是具有垄断地位的资本 。只有把它们关进笼子里,给”资本吃人五步法“划出边界,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才会有良性的竞争。
把资本关进笼子里,或许才有可能让他们回归少年的初心,继续那些曾经想要改变世界的梦想。
阿里巴巴为什么在国外上市
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对外资流入有非常严厉的管控,外国资本无法自由的随意进入中国股市,那么啊里巴巴如果想融资以上金额250亿美金的任务,在中国市场来完成将不可能。就算中国市场撑死也是无法满足融资需求的,这将直接影响啊里巴巴股票市场价格,导致啊里巴巴市值缩水,从而可以说在中国的上市直接以失败而告终。啊里巴巴如果想成功,必须绕开中国证卷市场进行融资,而前期啊里巴巴在香港提出合伙人制度,打算在中国香港融资。而香港法律法规不允许,当地政府也不同意其提出的方案,最后啊里巴巴无奈的做出了在美国纽约证卷交易所挂牌上市。而在美国上市的费用要高出香港非常多。
在美国这个老牌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对啊里巴巴来说是非常有利的。美国是一个金融体系非常完善的国家,其市场开放成都是全球性的,而中国市场开放成都是区域性的,没有可比性。美元是各个国家基础储备货币。那么在美国上市挂牌所面对的客户来说是全球,而中国只能限制与内地客户,且就算外资购买,也有审批管控,极其不方便,这样就会导致啊里巴巴吃不饱的现象出现。就因为如此在美国上市后凭借着资本的自由性,可凭全球任何客户购买,在全球资本的追捧下,啊里巴巴才能完成他们所定下的250亿美元的融资额度。也就是说只有在全球资本的追捧下才能成功完成既定目标。
发布于 2023-03-02 00:59: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