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简介:
四川话搞笑短句子有哪些?
1、毁掉一首好歌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设为起床闹铃。
2、屏幕前的姑娘我掐指一算,今年必定脱单。
3、你的每一点我都不想错过,我可否伴你一时,哪怕一刻便足矣!
4、你知不知道秋分是什么意思?是从此夜长梦多。
5、你的存活完全是上天的好生之德。
搞笑的四川方言段子有哪些?
搞笑的四川方言段子如下;
1,有个晚上成都先地震又狂风再暴雨的,超恐怖!凌晨了还满街都是人,我旁边一个男的在打电话给他朋友,说,“妈的,还整个地震套餐哦,又是地震又是风雨的!”
2,先吃点烧烤,不然遭埋起了咋撑100多个小时哇……多吃点,我们才好随时创造生命奇迹。
3,一汶川地震幸存者被俄罗斯救援队救出,记者采访他感觉怎样,幸存者说:“狗日的地震好凶噢!老子被挖出来看到外国人还以为把老子震到国外了。
4,有一个人被埋了50多个小时,被救出来时还很清醒,记者前去采访,他看到记者背着笔记本,忘了伤痛问记者,你的笔记本能上网吗?记者回答说能,他说:那你帮我看看大盘涨了没有。”
5,地震时,成都高楼四个老太太在打麻将,其中一个说:“为什么我感觉楼在晃啊?”另外一老太太起身看了看窗外:“没事没事,快出牌吧,别的楼也在晃呢。”
【四川方言】
是流行于四川、重庆(巴蜀地区)及周边省份临近地区的主要汉语言,包括汉语西南官话中源自古蜀语。四川话约有1亿6千万的使用者,数量次于日语,多于德语。
【简介】
现今四川话形成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运动时期,是由明之前流行于四川地区的蜀语和来自湖广、广东、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渐演变融合而形成的。成都话是川剧和各类曲艺的标准音,同时由于四川话内部互通度较高,各方言区交流并无障碍,因而四川话本身并没有标准音。
【历史】
四川话发源于上古时期非汉族语言的古蜀语和古巴语,迄今四川话的原始层中仍然保留了“坝”(平地)、“姐”(母亲)、“养”(您)等来自上古时期古蜀语和古巴语的词汇。之后四川话便随巴蜀地区的历史进程和移民更替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先是秦灭巴蜀后,巴蜀地区逐步形成属于汉语族但独具特色的巴蜀语。
四川哪个地方的方言爆搞笑?
答:朋友先别管 四川哪个地方的方言爆搞笑了!我给您来点四川笑爆人肚皮的笑话吧~~猫和老鼠四川方言版[超级搞笑][DAT]百看不厌,笑破肚皮 [upload=jpg]UploadFile/2005-2/200521714926110.jpg[/upload]
动画片《猫和老鼠四川方言版》面世,笑爆成都人肚皮,但有观众质疑“假老练”、“风车车”是在教下一代学坏,“后李伯清现象”再次引起争议———
美国经典动画片《猫和老鼠》经一帮四川人“做了手脚”之后,片中可爱的小猫摇身成了“假老练”,狡猾善良的小老鼠成了“风车车”,两只可爱的动物操着满口四川方言,让不少成都人笑岔了气,但这部从制作到面世总共不足2个月的“急就篇”,也惹来不少非议。
走在大街小巷,冷不防就会碰到一位漂亮小姐冲你坏坏一笑,随口冒出一句“我要你娃死得梆硬”的话来;在办公室,时常听到有人把《常回家看看》改成“找点时间,找点空闲,狐朋狗友,搓上几圈”;就连幼儿园的小朋友,也能哼上两句“小小姑娘,清早起床,提着裤子上茅房”的“粗口”。昨天,一5岁小女孩在看了这部方言动画片后,脱口把爷爷喊作“假老练”,喊奶奶“风车车”———记者的报道也就“脱口而出”。
形象之变:猫鼠摇身“小市民”
市民声音:
在原版《猫和老鼠》中,无论是猫还是老鼠,都非常单纯可爱。在这样一个童话中,不需要任何配音,通过它们夸张、可爱、调皮的形体动作和故事本身,观众就可以对影片所要表达的意思一目了然。
而在四川方言版中,猫和老鼠突然间由可爱的小动物变成了市井小民,无论是内心独白还是对话,虽让人感觉土得掉渣,但细嚼起来却缺少韵味———原来的美感破坏了。
《艳遇》片断:
画面:春天来了,花儿都开了,主角汤姆(猫)爱上了一只浑身雪白的母猫,它先是坐在窗口发呆,后来跑到母猫身边大献殷勤,结果一只单身的黑猫也搀和进来,小老鼠(杰瑞)也来捣蛋……
原配音:无
四川方言版:
风车车:假老练,陪我去耍下子嘛!
假老练:爬开点子哈!
母猫:看啥子看,只说不练!
假老练:春春,你是我的心,你是我的肝,你是我的四分之三。
(见母猫有所动,不失时机地)假老练:春春,我愿为你做牛、做马,甚至做狗!
出现一只单身黑猫。
(头掉在垃圾桶里,边甩尾巴边感叹)黑娃儿:人过三十三,破船下陡滩,又到发情季节,我还一个人打单。
(收到风车车借母猫口吻的情书)黑娃儿:美女,我来了!一边向母猫飞奔而去。
在第2集《假老练求爱记》一节中,也出现了类似问题:“心爱的,心爱的,爱得不得了的春春,我来看你了!”假老练看到春春在窗口的影子,忘乎所以地说。
质疑:将动画片和四川方言嫁接之后,可爱的小动物变成了小市民。在这样一部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动画片上“做手脚”,是不是画蛇添足?
语言之变:粗话连篇煞风景
市民声音:原版《猫和老鼠》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整部动画片中几乎没有配音。但是在四川方言版里,猫和耗子们都特别“绕舌”而且喜欢说脏话,甚至片中的每一个动物,都是粗话连篇。“你娃”、“老子”、“让你死得梆硬”等在“假老练”和“风车车”那里简直张口就来。而还有一些话,则是地道的江湖语言。片中充满了“话把子”,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语言污染。不少孩子就是在看了这部片子后学会“老子整死你”这句话的。
《风车车与表哥》片断:
画面:小老鼠(杰瑞)被猫(汤姆)欺负得不行了,找另外的帮忙,“帮手”很快赶来,把喜欢欺负小老鼠的猫狠狠教训了一顿。猫不服气,也请了猫兄弟来帮忙,结果被老鼠打得落花流水……
原配音:无
四川方言版:
(看完风车车的控诉信)表哥:老子去好好收拾你一下!
(见到受尽委屈的风车车)表哥:我来了,打你的人还没有生出来!
(假老练被打得受不了了)表哥:我整死你!
假老练找来3只猫为自己雪耻,结果全部被“收拾”了。
(推着一车伤痕累累的猫准备当垃圾丢掉)表哥:一堆垃圾,敢跑到这提劲,收拾你!
假老练只好认输。
表哥:见你一次打你一次!
《荒岛奇遇》片断:
画面:猫(汤姆)在海边旅游,食物都吃光了,肚子饿得呱呱叫。正在吃鞋子充饥时,突然前面出现一座绿色的岛屿,猫喜出望外上了岛……
原配:无
四川方言版:
(一只绿色的小海龟出现荒岛上)假老练:还有个王八哇,肯定有王八蛋!
质疑:尽管原版的《猫和老鼠》大人小孩都爱看,但儿童仍然是这部动画片最大的观众群。通过看动画片,孩子们领略到了不少美好的东西,在童话般的美丽世界中成长。但四川版的《猫和老鼠》却不然,充斥于片中的粗话、脏话,甚至暴力语言,不仅对语言是污染,而且还会污染孩子的心灵。
市场之变:“童话”转型“铜化”?
市民声音:四川话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四川方言的天然幽默与厚重的文化感更是被全国人民所称道。但是在四川方言版《猫和老鼠》里面,却几乎听不到真正富有文化发现的经典段子,倒是把最浅俗的方言聚到了一起。
连日来,记者对成都市各大音像市场作了走访,结果发现:一度低迷的音像市场,因为这部“土得掉渣”的四川方言配音和美国知名动画片《猫和老鼠》的问世,果然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到昨日下午为止,该片的1-3集在西南书城已经断货,刚刚面世的第4集正在时代新华、西南书城等被市民疯狂抢购,而制作方,正夜以继日地制作第5—10集。在西南书城、时代新华里,每张碟子的售价为15元。偶尔在一些规模小一点的音像店,价格可以降为每张10元。
记者得知,为方言版《猫和老鼠》配音的,均为四川散打名人李伯清的旗下弟子,平均年龄30岁,李伯清担任了该片的现场指导和艺术顾问。昨日下午,记者见到了“假老练”、“风车车”、“闷墩儿”的配音演员万喜、金莉、陈利亚。
据陈利亚透露,现在10集已经面世4集,第5集可望在半月内推出。而继续推出11集、12集,甚至50集的希望目前不是很大。他们的初衷是想通过四川方言与《猫和老鼠》的嫁接,打响“方言牌”,但这样做就得“摸到石头过河”。按照预期构想,这套方言版动画片的发行量为20万套,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估计还是保守了一点”。
质疑:如果按照每张10元、发行20万套的价格计算,20万套就是2000万元;按照每张15元算,就是3000万。如此巨大的收益不可谓不丰。但我们不能只图眼前的“卖相”,去牺牲四川方言的美好形象,这样的“市场效果”的代价是不是太大了一点?
现在看来,有关“侵权”的质疑还未完全烟消云散,说四川话的“猫”和“老鼠”还真不可高枕无忧———若打起版权官司来,可就不好说是赚是赔了。 回答完毕
要一些四川方言笑话
麻雀和乌鸦一起摆龙门阵。
麻雀说:你是啥子鸟哦?
乌鸦说:我是凤凰噻!
麻雀:哪有你龟儿子这么黑的凤凰哦?
乌鸦:你晓得个铲铲,老子是烧锅炉的凤凰噻。
四川方言是指代四川人说的土话,宋以前的四川方言和元代至今的四川方言有明显不同,依据宋代文献显示,当时的学者把四川方言与西北方言合称为“西语”,属同一方音语系。
上古时期,四川盆地中存在蜀族与巴族两个非华夏族的民族以及蜀国与巴国两个独立的国家,其不仅拥有各自独立的语言:古蜀语以及古巴语,还拥有被概称为“巴蜀图语”的独立的文字系统。古巴蜀语与当时的华夏语截然不同,与现今羌语、嘉戎语、彝语、纳西语和土家语等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
前316年,秦国相继灭掉巴蜀两国,逐步将中原华夏族的制度、政令推行到巴蜀地区,并开始大量的向巴蜀地区移民,巴蜀地区出现了古巴蜀语和华夏语并存并用、相互渗透的局面。之后随着秦汉时期大量的中原汉人迁徙入川,与四川地区原有的蜀族、巴族融合形成了具有巴蜀特色的汉族族群,并且在西汉末年形成了具有较为统一特色的巴蜀语。
《文选》卷四载左思《蜀都赋》刘逵注引《地理志》中记载:“蜀人始通中国,言语颇与华同”,同时根据扬雄《方言》中的记载,当时梁益地区(即巴蜀地区)的方言与秦晋方言已经较为接近,表明此时的巴蜀语已经属于汉语的一个分支。
西汉末形成的巴蜀语作为上古时期汉语族的一个独立分支,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声调与词汇两方面。在声调方面,陆法言《切韵序》有“秦陇则去声为入,梁益由平声似去”的记载。同时黄鉴《杨文公谈苑》中称:“今之姓胥、姓雍者,皆平声。春秋胥臣、汉雍齿旨是也。
蜀中作上声、去声呼之,盖蜀人率以平为去。”这说明此时巴蜀语声调具有自身特色。而词汇方面,此时巴蜀语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吸收了来自非汉语的古巴蜀语的词汇。
扬雄《方言》以及其他一些历史文献中都记载了大量四川地区的特殊词汇,来自古巴蜀语的词汇包括“坝”(平地)、“姐”(母亲)、“不律”(笔)、“养”(您)、“曲鲙”(蚯蚓)、“阿婸”(我)等,其中“坝”、“姐”、“养”至今仍保存于四川方言之中。
通江小学生写了一篇四川方言作文
四川通江方言
本人闲着没事,因曾看了一篇关于四川方言的搞笑文章,突发奇想,决定小试牛刀,编一则我的家乡(四川通江)的一些方言,望多多捧场,欢迎转载!
(本文需用四川话念读,越重越好!)
痛(青痛)
苦(昂苦)
紧(邦紧)
甜(敏甜)
臭(庞臭)
哭(亲叫唤)
笑(些起)
笑得合不拢嘴(些起你那五花二)
得意(幺豁)
虚荣(亲施)
活该(该背时)
树根(隔兜)
冬天烤火的房间(火姥屋)
鹅卵石(广兜石)
斧子(开山子)
吃饭(胀饭)
拳头(坨姥儿)
强迫(鼓捣)
倔强的孩子(姑鲁子)
鼻屎(鼻甲子)
鼻涕(青鼻子)
牙齿(牙巴)
汗毛(苦发子)
膝盖(咳细波萝儿)
手肘(道拐子)
手臂(手敢)
眼珠(眼鲁子果果)
头(老壳)
儿:母儿,老汉儿喃?
母:上山挺隔兜去了,灶们前有把开山子,你上坡去帮你老汉嘛!
儿:我代该院上达了一匍爬,咳细波萝儿伴德青几蛙子痛,你不可能鼓捣让我去了?
母:杂整的?
儿:昨天半晚里,星星都莫求一颗,曲麻乌黑,看起不到,一个广兜石把我档伴了,道拐子都搓落皮,老壳也青痛!
母:该背时,一天幺豁嘛!
儿:妹妹喃?
母:代火姥屋里烤火,一天亲施的很,像女子达歉不嘛?她半晚打铺盖,整凉倒达了,青鼻子长涨!
儿:那整药没代?
母:弄个喘喘,她说水药昂苦,不求喝!
儿:嘿嘿…
母:些起你那五花二,老子给你妈一脚,起喊你老汉儿回来胀饭了!
发布于 2022-12-11 12:28:33 回复
发布于 2022-12-11 22:30: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