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玻璃提炼贵金属-玻璃制造中的贵金属

文章简介:

二战期间,日本是如何利用玻璃瓶子毁掉苏联上百辆坦克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虽然苏联主要的战斗都是在欧洲进行的,但是位于中苏边境的一代,苏联也经常与日本发生着大大小小的战争。尽管日本并不太愿意与苏联发生战争,但是作为敌对国家,只要离得近,战争肯定也是无法避免的。

据统计,苏军总共出动了498辆坦克、346辆装甲车,542门大炮还有515辆飞机,日军想以70辆坦克打苏联的498辆坦克,180架飞机打人家的515辆,简直就是痴人说梦,螳臂当车。这场战役持续到了9月16日时,日军终于无力抵抗,退出边界,这场战役苏军大获全胜。

虽然说这场战役苏军赢得很漂亮,日军惨败,可是苏军的伤亡也很惨重。日本人有个特点,就是从小被灌输武士精神不怕死,这种狠劲让苏军在很多时候防不胜防。例如日本想出一个策略,仅仅用了一千个汽水瓶,就将苏联一百多辆坦克给消灭掉,堪称奇景。他们先是收集来了一千多瓶玻璃材质的汽水瓶,然后将汽油灌入瓶中,做成“燃烧瓶”。这种燃烧瓶具有一定的杀伤力,虽然炸不开坦克的表面,但只要放到坦克最脆弱的底部,燃烧瓶就会将坦克的油箱引爆,从而摧毁坦克。于是日军便想出由士兵携带燃烧瓶,趁晚上让日军狙击手将坦克外围的苏军给歼灭掉,然后钻入坦克底部立即引爆燃烧瓶,这不就是敢死队吗。这一举动立马使苏联紧张起来,马上派了更多人对坦克进行保护。

一部手机能含有多少贵重金属?

很负责任地告诉你:这是真的,千真万确。

手机里面的贵金属,其实有点类似于沙子中的黄金。玩过沙子的人都知道,沙子里面有很多金色的闪闪发光的金属屑,那就是黄金,货真价实的黄金,但你要想把这些黄金收集起来,却很困难。

手机也一样,收集手机中的金属存在一定的技术高度,并且弄不好会造成环境污染。

可操作性难度不低,需要的设备成本也不低,并且提取贵金属也需要一定的化学原料,但是总的采集金属的成本会比冶炼金矿便宜的多。

首先粉碎电路板,然后煅烧,然后进行化学分离提取,然后再冶炼,再提取。

手机中的一些芯片中含金,电路板表面有镀金,并且还有其它的贵重金属。

日本为什么要大量的收购废玻璃 提炼稀土 还有中国为什么要制止?

先来看看稀土的作用 在冶金工业方面:稀土金属或氟化物、硅化物加入钢中,能起到精炼、脱硫、中和低熔点有害杂质的作用,并可以改善钢的加工性能;稀土硅铁合金、稀土硅镁合金作为球化剂生产稀土球墨铸铁,由于这种球墨铸铁特别适用于生产有特殊要求的复杂球铁件,被广泛用于汽车、拖拉机、柴油机等机械制造业;稀土金属添加至镁、铝、铜、锌、镍等有色合金中,可以改善合金的物理化学性能,并提高合金室温及高温机械性能。

在石油化工方面:用稀土制成的分子筛催化剂,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好、抗重金属中毒能力强的优点,因而取代了硅酸铝催化剂用于石油催化裂化过程;在合成氨生产过程中,用少量的硝酸稀土为助催化剂,其处理气量比镍铝催化剂大1.5倍;在合成顺丁橡胶和异戊橡胶过程中,采用环烷酸稀土-三异丁基铝型催化剂,所获得的产品性能优良,具有设备挂胶少,运转稳定,后处理工序短等优点;复合稀土氧化物还可以用作内燃机尾气净化催化剂,环烷酸铈还可用作油漆催干剂等。

在玻璃陶瓷方面:稀土氧化物或经过加工处理的稀土精矿,可作为抛光粉广泛用于光学玻璃、眼镜片、显象管、示波管、平板玻璃、塑料及金属餐具的抛光;在熔制玻璃过程中,可利用二氧化铈对铁有很强的氧化作用,降低玻璃中的铁含量,以达到脱除玻璃中绿色的目的;添加稀土氧化物可以制得不同用途的光学玻璃和特种玻璃,其中包括能通过红外线、吸收紫外线的玻璃、耐酸及耐热的玻璃、防X-射线的玻璃等;在陶釉和瓷釉中添加稀土,可以减轻釉的碎裂性,并能使制品呈现不同的颜色和光泽,被广泛用于陶瓷工业。

在新材料方面:稀土钴及钕、铁、硼永磁材料,具有高剩磁、高矫顽力和高磁能积,被广泛用于电子及航天工业;纯稀土氧化物和三氧化二铁化合而成的石榴石型铁氧体单晶及多晶,可用于微波与电子工业;用高纯氧化钕制作的钇铝石榴石和钕玻璃,可作为固体激光材料;稀土六硼化物可用于制作电子发射的阴极材料;镧镍金属是70年代新发展起来的贮氢材料;铬酸镧是高温热电材料;近年来,世界各国采用钡钇铜氧元素改进的钡基氧化物制作的超导材料,可在液氮温区获得超导体,使超导材料的研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此外,稀土还广泛用于照明光源,投影电视荧光粉、增感屏荧光粉、三基色荧光粉、复印灯粉;在农业方面,向田间作物施用微量的硝酸稀土,可使其产量增加5~10%;在轻纺工业中,稀土氯化物还广泛用于鞣制毛皮、皮毛染色、毛线染色及地毯染色等方面。 再看看稀土在世界上的分布。现在不用我说你也知道中国为什么要制止日本大量的收购废玻璃了。以及限制出口稀土。

请介绍一下日本古代贵金属的生产情况

楼上说的不对,日本战国时期是于1490-1620年左右,

据考古发现,绳纹时代倭人已佩带陶制或者木制的、涂有漆的腕饰和纹饰,以及玉石制作的耳饰、骨制的发饰等工艺品。《三国志?倭人传》载,男子“以木棉招头,其衣横幅,但结束相连,略无缝”,女子“作衣如单被,穿其中央,贯头衣之”,可见列岛的纺织技术进步,这与倭人以农业为主、“种禾稻、?麻,蚕桑、缉绩,出细?、缣棉”等是分不开的。邪马台国向曹魏贡献的“斑布”、“倭锦”、“绛青缣”、“绵衣”、“皂布”及“异文杂锦”大概供统治者专用,这充分说明当时手工业已较发达。此外,从女王壹与上献的“白珠”、“青大句珠”等装饰物来看,倭国还出现了专门制作供统治者赏玩、装饰等工艺品的部门和工匠。“倭锦”和“异文杂锦”上也肯定与弥生陶器一样绘有图案,虽然不能确定其图案是否为花草、禽兽或人物。至隋代时,倭王开始着冠且“以金银镂花为饰”,很有可能受中国的影响。倭人“男子无大小,皆黥面文身”、“文身亦以厌大鱼水禽,后稍以为饰”则说明了倭人以文身用来装饰,而且“诸国文身各异,或左或右,或大或小,尊卑有差”。断发文身乃是古代中国江南吴越地区的习俗之一,倭人文身习俗当来自中国江南地区,《晋书?倭人传》载倭人自谓吴泰伯之后,应是有凭可据的。

本战后战败国的地位限制了国防工业的发展,日本采取“寓军于民”的国防工业发展战略,没有专门的军工厂,国防订单由防卫省委托给民间企业完成。日本政府采取派遣退役军官进驻生产军工的企业方式来加强与民间企业的联系。军工生产分散于多个民间企业也有利于战时国防经济的动员。目前日本自卫队对武器装备需求的数量有限,但日本一些大企业在军品开工不足的情况下,仍继续保留着制造军品的机器、生产线、车间、厂房等设施,以备战争一旦爆发能够迅速投入战时的军品生产。企业每年要拿出很大一笔资金对这些车间、厂房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使其随时处于良好的“待命”状态。

日本的军工产业对战时的扩充都有很好的准备,比如造船业的每一种军舰都由两三家公司来造,这样保证战时有多家公司都拥有建造能力。

日本在人力资源动员上采取储备大量军官、军士的做法,经过院校和自卫队的教育锻炼努力提高他们的素质,他们服役的年限可以很长,使他们成为军队动员扩编的骨干,保障战时能够进行快速、大量、持续、安全的动员,以确保防卫动员计划的实施。

日本还从思想上进行动员。日本极力强调朝鲜所带来的核威胁,称日本必须考虑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加快军事防御准备。“中国威胁论”在日本也经常被右翼分子提起。日本人从内心深处有大国情节,从心理上是支持日本再一次成为亚洲乃到世界的政治和军事强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为战时国防经济潜力的转化提供了群众基础。

日本战败后不允许拥有航空母舰,但是日本建造了一些巨型登陆舰和超大型商船,可以在战时快速动员改装成航空母舰。例如,由日本三井造船公司制造的“大隅”号大型坦克登陆舰,1998年3月4日下水,该舰全长178米,宽26米,排水量为8900吨,造价530亿日元。在飞行甲板上可起降CH--47大型直升机和英制“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可载1000名陆战队员,运载两艘气垫登陆艇,10辆90式坦克。据专家分析,“大隅”号可在48小时内改装成轻型航母。

能源和技术储备

为了保证战时国防经济的正常运行,日本建立了规模巨大的民用和战略能源储备。日本战略石油储备达到161天,用国际标准衡量属于“很安全”的级别。日本建立了国内60天消费量的稀有金属储备,其中国家储备42天,民间储备18天。主要是镍、铬、钨、钴、钼、钒、锰等稀有金属,其进口依赖度超过90%。稀有金属在国防工业中有重要用途,例如铟在高科技武器制造中不但用于液晶面板的制造,而且还用于制造高灵敏度的导弹导引头、F一22隐形战斗机远程探测雷达和隐形座舱盖。

日本的制造业一旦出现稀有金属原料供给中断,将会给日本的经济带来严重打击,并且危及国家安全。日本国际未来科学研究所的代表浜田和幸说:“中国拥有世界稀土资源的88%,钡、镝和铟的储量非常丰富,掐住了日、美的咽喉,日本和美国没有这些稀有金属,就无法制造精密的制导武器。”据日本“稀有金属”数据库的统计,日本的稀有金属进口量一半都依靠中国,而稀土资源更是83%从中国进口。日本悄悄储备稀有金属,一是为平时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二是为战时国防经济的运行做好准备。

日本受“武器出口三原则”的限制不能在国际市场上出售武器装备,自卫队装备武器追求“少而精”,日本国内军火市场规模不大,武器装备采取“多研制、少装备”的政策。日本军事技术在平时很多被储备起来,战时一些尖端科技应用于武器生产将大大提高武器装备的生产效率和性能,为国防经济潜力转化为实力提供了坚实的条件。

经济产业结构有利于日本国防经济潜力的转化

不同的经济产业结构,可以形成的国防经济实力是不同的。不同的产业部门在国防经济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与国防工业相关的钢铁、化工、机械、造船等产业在整个工业中的比例是国防经济潜力转化为实力的重要条件。日本工业中的这些行业基本上都具备雄厚的实力。日本重工业特别发达,钢铁制造业不但产量居于世界前列,质量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像汽车底盘用的高强度钢,许多国家就必须从日本进口。日本经济产业结构种类齐全,这也是日本国防经济潜力转化为实力的重要条件。

日美同盟关系支持日本国防经济潜力的转化

在所有对外关系中,日美同盟关系对日本是最重要的。美国是世界头等经济军事强国,美国视日本为维护亚太战略利益的重要棋子,日美关系在竞争和合作的矛盾中得到进一步巩固。日本近几年在走向军事大国道路上采取的措施是与美国的支持分不开的。

日本经济国防潜力向实力的转化如果得到美国的支持将容易得多。如果有了美国的支持,日本主要战略资源可望保存,主要战略物资原材料能基本保障进口。日本在美国有规模巨大的投资,在美国建立和收购了很多工厂。战时这些工厂将是日本国防工业的重要组成部门,其军火会由美国源源不断地流入战场。日本拥有雄厚的资金和大量的外债,在美国的支持下日本经济即使在本土经济受到打击后仍能维持一定的生产能力,战时的物质基础生产不会停止。

电子垃圾提炼黄金需要那些化工原料

是真的。

一种是焚烧提纯法,这种方法最古老,提纯的效率不大,主要是在一些露天的场所会采用,但此方法对环境污染较大,通常会在废旧电子产品上喷洒汽油、煤油等助燃液体,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气,且未燃烧完成的废旧电子产品除贵金属之外也会产生大量有机物浮渣,超标的贵金属铅等对人体有害的气体会逃逸到空气中使得空气进行二次污染,当然这种方法目前使用的人也比较少了。

而另外一种方法则相对更加实用一些,高温液体提纯法,主要是用强酸性溶液将电路板中的贵金属与硅片进行分离,如现在主流的王水法、铅汞法与硫脲法等,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较好的提取电路板上的金、银、铜等贵金属元素。以PC电脑的CPU处理器来讲,提炼CPU中的黄金其实步骤并不复杂,将玻璃容器中倒上40%左右的硝酸,将拆解下来的CPU浸泡在容器当中,直到脚针完全溶解,镀金成针状浮在水中,进行过滤后利用王水进行二次提纯方可提炼到想要的黄金贵金属元素。

虽然通过强酸液体提纯的方法可以将废旧电子产品的贵金属提炼出来,但依旧不适合大规模的金属回收。废旧电子产品由于单品贵金属纯度含量不等,焚烧产生二次污染,氯化氢虽然提炼纯度高,但本身氯化氢属于剧毒物质,国家严格管控,技术瓶颈也是目前是致使大规模电子产品回收的巨大障碍之一,由此可见,为了逃避相关部门打击,小作坊提纯黄金游击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轻松逃避罚款打击,且提纯门槛低,非法获利高,遍地开花的非法炼金游击队现象存在也属正常现象。

玻璃最早出现在那个国家?什么时候出现的?

玻璃的历史源远流长,传说中玻璃的形成有一段有趣的叙述。它是这样描述玻璃的形成的。商队在经过沙漠时,中途休息,遂取干枯的沙漠植物生火做饭及夜晚御寒。事后以沙埋之。第二日,临行前人们在沙堆中意外发现前夜沙里所埋皆为晶莹剔透亮闪闪的宝贝,于是众人欢呼雀跃,这晶莹剔透的宝贝就是现在我们熟悉的玻璃。在西方,人们常把玻璃说成是上帝赐予人类的最佳礼物,玻璃给世人带来了生活的喜悦和创作的灵感,它是一个充满矛盾而又非常神奇的物质,艺术家们利用它晶莹透亮冷峻而坚固同时具有折光反射的特点,在艺术创作上使玻璃工艺达到变幻莫测、光怪陆离,令人难以预想的艺术效果。一般认为,第一块玻璃是距今五千年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制造的(今伊拉克与叙利亚北部),当时的技术可能是热融成形或模型铸造。而世界上第一个玻璃工厂则建立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埃及。当时先以陶土做内核,再于内核外浇上热玻璃溶液而制成容器,这种技术现在称为“沙芯法”。古代埃及人的发明创造,后经阿拉伯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希腊人曾这样形容玻璃“流动、融化的石头”和“透明、澄澈”。随着人们对玻璃的不断深入研究,在公元一世纪,玻璃的“充气法”技术出现,这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吹制玻璃艺术。著名玻璃艺术家戴尔_奇胡利曾感慨地说:“我曾以为玻璃本身是很奇妙的,但后来我发现,吹入玻璃的空气,才是最神奇而不可思议的。我常想,究竟是谁会想到将空气吹入融化的玻璃?这样的方法如果运用在其他材质上,是绝不可能成功的。”艺术家的话不仅是对前人发明的敬佩和感叹,还有艺术家对玻璃内在东西的思索。玻璃的传统技术不仅是今天玻璃工业的基础,同时亦是新玻璃艺术运动的基础。然而这些玻璃的重大突破,并非源于制作技术上的进步,而是玻璃艺术作品本身的内在的进步。

公元三百年,罗马网状杯的出现,标志着玻璃艺术走向它的成长时期。网状杯是因容器外围绕着网状花边,而精心刻画的景物一一呈现在厚实的玻璃上。这项制作技术为二十世纪的玻璃工艺家所向往,并试图以模铸方式再现此种风貌。如二十世纪初,英国工艺家弗德烈克_卡得(FredericRCarder,史都本玻璃SteubenGlass创始者)、美国工艺家卡拉_亭克利(KarlaTrinkley)和巴瑞_梭特(BarrySauter),以及日本的西悦子(EtsukoNishi)皆曾重新诠释此项传统艺术技法。

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其玻璃工艺可追溯到一千年前,工艺家们创造了无与伦比精致的、奇特的玻璃造形,这种带着神秘和贵族气息的玻璃器具在玻璃工艺界独占鳌头,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早期玻璃艺术运动工作室兴起,才宣告结束。

十八世纪,威尼斯超凡脱俗的玻璃制品逐渐势微,取而代之的是做工繁杂的英国与爱尔兰透明水晶。然而,玻璃材质特别能引发奇异幻想的特性,再次为十九世纪末为新艺术的设计家们所钟爱,他们运用玻璃的高可塑性,制成复杂曲折的造型。

二十世纪末叶以前,全世界玻璃制品,不论来自何方或是何种造型,无一不是为了市场的需求而设计,很少有工艺家能以玻璃表达他们自己的思想,1922年生于美国纽约北部的哈维_利特顿开创性的打破了这一局面。他发起了玻璃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运动——玻璃艺术工作室运动。运动初期。着重于如何学习吹制玻璃,这坚持了哈维_利特顿一直追求的目标,即要让工艺家们能够直接接触玻璃进行艺术创作。他希望自己和其他玻璃工艺家能够不为迎合消费者与市场喜好,被迫制造大量生产的实用性器具。而是在自由的空间中,表达自己对美学的观点。这个目标改变了玻璃的传统,并使得美国成为玻璃艺术工作室运动的先驱。

以工艺家们在小小的工作室独立制作玻璃艺术作品的玻璃艺术运动,作为新的艺术团体及用全新的自由的理念来创作玻璃艺术品,为玻璃艺术注入了新的血液,为玻璃艺术开创了新的局面。“在火和温度的较量中,玻璃变换了光和空间,而且改变了我们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在此,火的张扬和冷却后的冰清玉洁,明目张胆的标榜了艺术家的存在。”玻璃艺术工作室运动推出了一批玻璃艺术大师,他们也成为了这次运动的主力军。他们在各自的作品中都倾进了他们对自己的诠释。捷克的史丹尼史雷夫_李宾斯基和加柔史雷瓦_布勒赫瓦不只是一对艺术夫妇,也是精湛的玻璃艺术品的创造者。作为一对娴熟绘画雕刻的夫妇他们彼此都会相互影响,雕刻创作是他们的主干,绘画方面对光线的影响感受敏锐,因此,他们的作品包含了对美学的鉴赏力及活泼的色彩双重趣味,他们知道如何将光线运用在玻璃中,为其内在注入生命,这种视觉的神奇效果使他们的艺术品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日本的藤田乔平在日本与现代玻璃艺术一起成长,后来也成了其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可以唤起大家对日本传统生活方式的永久怀念。将玻璃与珍贵金属融合在他的作品中,有一股浓厚的禅意,并使他对色彩产生一种特殊的感觉。意大利的李维_瑟古索出生在威尼斯,他将传统吹制玻璃的技巧与光学切割结合,在对照球体、椭圆和四边形的美术表现方式时,领悟了光线在玻璃中的包容性,他作品的几何造型,似乎要表现对玻璃可塑型式的疑问,以及要为现代雕刻做完整的诠释。美国的戴尔.奇胡利更是家喻户晓的吹制玻璃艺术家,作为第一位在威尼斯工作的美国玻璃艺术家,奇胡利承袭了威尼斯的传统技术,也学习到了团体合作的价值,因为吹制玻璃是要通过很多双手来完成的。奇胡利以螺旋方式将玻璃圈住器皿本身的方式把他对海洋,对自然的情感通通表现在玻璃这种材料上。吹制玻璃艺术是技术性很强的一门艺术,通常需要5-7年的时间才能熟练掌握。它更是一门合作的艺术,需要多方的配合协调,奇胡利就深深的体会到了这一点,因此他能将玻璃的魅力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上简要的谈及了玻璃艺术在西方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在我国,曾出土过几千年前的玻璃制品,但由于玻璃在中国的封建时代不受人们重视,以及人们偏爱于金属工艺、漆器工艺、陶瓷工艺等原因,玻璃艺术在中国几乎找不到传统的痕迹。其实早在公元前三、四世纪中国已有玻璃珠发明。到公元五世纪末才有了吹制方式。清朝康熙皇帝深受西方影响,于1680年设立造办处料器厂专制玻璃,此时期的作品形式简洁且极富中国味,作品灵感大多来自于瓷器的造型,并雕刻饰以织锦般的龙纹、卷形纹及花的图样。由于玻璃不受人们重视,在中国没有大的发展,且没有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因此玻璃制品的“精湛技巧”依然止水不前,它的目标和价值都在萎缩。建国以后由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传统手工的重视和日用工业的发展,全国各大城市先后都建起了玻璃厂,但大多以某种功用、装饰或器皿的面貌出现,这些既有着传统功能性、装饰性,同时又具有雕塑性的产品,艺术含量已日遂下降,而变得工业化。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在世界玻璃发展的大潮下,中国的玻璃艺术家不断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制作经验,使得玻璃艺术在局部地区有了很大发展。如大连的吹制玻璃,在制作技术方面已能和国外先进水平一比高低。新玻璃艺术运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撞击,必定会让中国玻璃艺术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一场新玻璃艺术运动将在中国掀起。中国玻璃艺术的发展需大量拥有奋斗精神艺术家的加入,我们要做的不是观望,而是参与到这一洪流当中去,让这场玻璃艺术的风暴来得更猛烈些吧!

载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

玻璃的历史

前言

玻璃的出现与使用,在人类的生活里,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从西元前二千多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的遗迹里,都曾有小玻璃珠的出土.在中国,约从战国时代起,就已或多或少有玻璃的制造,一般来说,中国的玻璃技术深受西方的影响,但是成分含钡的铅玻璃,与西方不含铅或钡的钠玻璃是有所不同的.在台湾,玻璃的发展约有近百年的历史,日据时代,日本在新竹设台湾高级玻璃厂,设厂的原因是因台湾产矽砂及丰沛的天然瓦斯,促使日后也陆续有玻璃厂的增设.

玻璃在台湾

在台湾,玻璃之发展约有百年的历史.早期以制造工业仪器,民用必须品为主.天然瓦斯(作为燃料)是玻璃业之所以集中於新竹地区的重要条件之一.新竹地区玻璃工艺最早乃由工业玻璃(仪器或日常用品)分化而出.空心和实心玻璃的发端期约在1960年代左右,拉丝玻璃则始於1970年代.

玻璃工艺最初以内销为主,随著台湾出口导向的发展策略,玻璃工艺亦转而以外销为主.其间1970和1980年代各有二波兴盛期.但不景气的时期亦曾存在(如1980年代初).劳力不足实为玻璃工艺近年来的一大隐忧.

台湾玻璃发展大事记

1887

光绪13年

陈两成先生於台北创设玻璃器皿工厂,以坩埚窑配合手工吹压玻璃器皿为主,揭开台湾玻璃产业的序幕.

1895

明治38年

台北商人陈万源先生聘请日本玻璃技术人员来台制造玻璃器皿,但因业绩不佳而仅仅数年后即关厂.

1915

大正4年

日本商人高石组首次来台设厂,主要制造玻璃小瓶子,因业绩欠佳不久便结束经营.

1916

大正5年

日人中泽曾来台与玻璃商「永泰隆」在台北合办工厂,但因日本政策及战争影响,未能产生显著的成果.

1922

大正11年

日本著名的「东明制瓶会社」来台,与专卖局(战后改名称为公卖局)合办制瓶厂,专门制造专卖局用品:咖啡色酒瓶.

1925

大正14年

廖启明先生於新竹创立「合成玻璃厂」,制造玻璃日用品,包括捕鱼用玻璃浮球,煤油灯,捕蝇灯,军用信号灯,医疗用试管等.

1928

昭和3年

「东明制瓶会社」增设厂房,兼制其它各类玻璃容器等,并引进OWENS自动制瓶机,是台湾自动制瓶工业的开端,此时期为台湾玻璃工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30

昭和5年

这期间,大众广泛看好台湾玻璃工业前途,从此年后台湾人或日本人相继投资数十家玻璃工厂,生产范围有医疗仪器,计量计,化学实验仪器等,均属於透明玻璃.於新竹市街最早出现的是「芝山硝子制作所」,生产温度计与比重计的玻璃公司(厂址在现今新竹图书馆旧址对面),此公司后来与日本著名的「百木硝子制作所」合并;新竹百木硝子制作所,是日本总公司在台分支机构,来台主持人为百木氏的祖父,他於明治时期在美国学习各种玻璃制作技术,在台湾厂有员工数十名,大部份是台湾人,员工从百本氏处学习不少技术.(注:硝子为日语,音念GLASS,即是玻璃)

1939

昭和14年

正处於中日战争激化之时,日本总督府成立「台湾高级硝子株式会社」,员工约两百人左右,并将〔百木硝子制作所(上述)〕合并,当时以生产医药用化工实验仪器,军用仪器及注射液装用的小瓶,供应全台湾岛上的制药公司与日本国内制药公司需求,该会社后期设立〔技能培养所〕训练新进员工,负责人是陈建祥先生,这个机构对新竹玻璃工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力,今天新竹玻璃工业界先辈,几乎都出身於当时的「高级硝子株式会社」. (注:当时是西洋医药学上(注射疗法)在日本医学界盛行之际,而日本制药界所生产的注射剂,部份要用在中国大陆战场上日军医疗之用.

1945

民国34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台湾光复,国民政府接收日本人经营的10个玻璃事业单位,改组并编为7个玻璃制造厂,运用原有设备与专业人才,拓展外销,先是生产公卖局专用酒瓶,热水瓶等生活器皿,然后生产医疗器具及化学,工业仪器等产品.

1949

民国38年

由於市场需求扩大,民营玻璃工厂增加至29家.

1953

民国42年

「新竹玻璃公司成立」,董事长 陈尚文,开始生产建筑材料的平板玻璃.

1960

民国49年

新竹玻璃公司创立「中国玻璃工业研究所」,并增设玻璃工艺窑炉,开始台湾玻璃工艺的起步,初期生产手工花瓶加喷砂图案,图案是以古画为主,嗣后发展到玻璃雕塑的动物或文镇等略具艺术品味的产品.

1962

民国51年

「联合玻璃公司」创立,董事长 苗育秀,设址中坜市,生产高品质24%P60水晶玻璃,是台湾第一家水晶玻璃厂,但因原料来自国外,成本昂贵,国际市场竞争困难,数年后关闭.

1964

民国53年

「台湾玻璃公司」创立,生产磨光玻璃.

1970

民国59年

「中央玻璃纤维公司」创立,生产玻璃保温棉供做冰箱隔热材料.

1971

民国60年

「五松玻璃公司」创立,生产玻璃动物与文镇等外销.「飞利浦公司」来台投资电视像管,开启了台湾电子玻璃工业的发展.

1973

民国62年

世界性石油危机,燃料价格上涨10倍,使台湾玻璃工业不得不朝向高品质及富有设计性产品路线迈进.

1974

民国63年

「新竹玻璃公司」设立汽车强化玻璃厂.

1987

民国76年

「琉璃工房」创立,设址台北县,也是第一家运用PATE-DE-VERRE(脱腊铸造法)技术的工作室.

1988

民国77年

因市场不景气及台湾劳工成本高涨因素,玻璃产业景气逐年下降.

1990

民国79年

玻璃工业蔡松平先生首次於新竹文化中心演讲,倡导新竹地区同业转型走向玻璃工房的新思潮,引起热烈回响,并与文化中心联合举办〔浴火凤凰〕玻璃大展於高雄.

1993

民国82年

琉园创立.新竹市立文化中心举办全国〔第一届金玻奖〕玻璃艺术创作比赛.

1994

民国83年

「竹堑玻璃协会」成立,首届理事长为蔡松平先生,理事由潘国贤,陈玉树,黄安福,王水吉,简瑞明,陈泉水,陈三郎,黄宝雪担任,监事由郑阿匏,吴春池,邱瑞尧担任,并续办〔第二届金坡奖〕.

1995

民国84年

新竹市立文化中心举办〔第一届竹堑国际玻璃艺术节〕.主题:期使本土传统玻璃产业,结合历史,艺术,科技及国际视野的全方位文化.

1997

民国86年

新竹市立文化中心举办〔第二届竹堑国际玻璃艺术节〕.主题:玻璃之美,玻璃之用.

1999

民国88年

新竹市立文化中心举办〔第三届竹堑国际玻璃艺术节〕.主题:玻璃新视纪展,玻璃常设展,玻璃教育在台湾特展,玻璃体验和玻璃技法简介.

浮球:渔民因应渔网的大小和水域的深浅,选用大小合适的浮球系於鱼网上,使渔网浮於水面.

医药及化学实验仪器

香水容器

现代手工加工作品

设备仪器

玻璃的制作一般可分为大规模制作及个人制作.大规模的工厂里所需的器具有窑炉,坩锅,塑模,磨砂机,烘等.依成品之不同,尚有不同的器具.在目前熔窑大致上分为瓦斯窑,重油窑及电窑等.而以电窑之使用成本低且较乾净无污染而较其他窑好.而个人制作所需工具有喷火嘴,牛车及成形所需工具等,我们将分别介绍如下: 大规模制所需工具设备

烘炉:高温熔烧成行的制品,须经烘炉徐徐退火.

坩锅:装玻璃原料之用具.

窑炉:主要目的在将玻璃原料融化,并坩锅需24小时保持高温

个人制作所需工具设备

玻璃成型所需之钳子.

牛车:主要作用在保温与预热,一方面节省玻璃加热的作业时间,另一方面避免玻璃瞬间加热破裂.

喷火嘴:主要目的在将玻璃软化,以便成行.

玻璃的制作过程

如果想在五光十色的玻璃展外,品味传统的玻璃制造过程,那就转往玻璃工厂,目前仍有一群热爱古味玻璃老师傅依然坚守其传统岗位.参观旧式的玻璃工厂时,场内热度,窑炉,吹玻璃的老师傅,还有满地的玻璃成品如同另一个世界,现代生活全然不会出现的旧画面,在这却原原本本得展现在眼前.玻璃的制作过程可分为热端作业与冷端作业两种.

热端作业

熔烧玻璃管

作玻璃的第一个步骤是将长长的玻璃棒放入高达摄氏1300度的窑炉内溶烧,接著将玻璃棒取出,你会看到长棒的前端被烧得红红的,烫烫的,软软的,完全失去它原有玻璃的本色,但这时候也是它以吹制或模制成型的最佳时刻.

吹制或模制

这两种技法是为了让玻璃成型.其中模制的过程较为简单,只要将熔热玻璃棒的前端插入模器里,模齿一合,即可搞定!吹玻璃可就要花点功夫!为了不让熔得早已软化的前端掉落,吹玻璃的老师傅必须一面吹,一面又不停更转手中的玻璃棒,对於第一次接触玻璃世界的人来说,眼前的景象特别新鲜有趣.而培养一个技法纯熟的吹玻璃师傅,大约要花上一年的时间,才会慢慢步入轨道,只是这其中还要忍受许多夏日酷热难耐的苦闷,和吹制失败的挫败,但也因此显得玻璃异品的珍贵和价值.

第一次冷却

由於制好玻璃半成品,内外密度的不同,很容易因此而使半成品遭致扭曲变形的意外,所以才需有这个的慢慢降温的阶段,这个步骤需要将先前已制好的玻璃半成品送上第一次冷却输送带,同时也经历一段血液沸腾的高温,在摄氏500度的缓慢熔制过程中,每一步骤都马虎不得.而从输送带外往内瞧,彷佛炎炎夏日里的柏油路面般,有一种连空气都要燃烧起来的感觉.在这步骤之后,还需要再经过一次冷却.在历经共多次的高温后,一个个完工的玻璃生命就这样诞生了!

冷端作业

不使用热的技巧从事玻璃创作,而用喷砂,磨刻,切割,抛光,描绘,镶嵌等方式制作玻璃,则称为冷工.其中喷砂技巧收敛玻璃外露的锋芒,透著深邃的朦胧感;磨刻方式的构图丰富了玻璃的面貌;而切割让玻璃在不同角度的折射下露出目眩神驰的风采等.怕热却又热爱玻璃创作的人,可考虑这种「凉凉」的制作方式.

个人独立制作与常用技法

若依玻璃艺品个人独立完成的部份而言,在新竹地区主要是以所购入之玻璃棒为材料,其制作程序为先热成形再冷却,依成品之不同所使用玻璃棒也不尽相同,有所谓的空心玻璃棒,实心玻璃棒和拉丝玻璃棒.至於常用的技法有下列六种.

热塑技法

玻璃塑形技法,以喷火嘴为工具,双手各执玻璃棒,将玻璃棒不断於火焰中旋转,使之熔融至所需之份量,利用点,拉,熔,切,压等手势将之塑形.

拉丝技法

将玻璃拉成细玻璃丝并加以编织者,谓之拉丝玻璃,拉丝作品好似编织毛衣一般卷曲.

空心技法

玻璃空心管加热吹制塑形者称之空心玻璃,如圣诞灯泡的制作.

吹制技法

吹制是以吹管醮取玻璃膏并从另一端进行吹气撑大玻璃体(吹小泡)使之中空并加以塑形为基础步骤谓之.

脱蜡技法

翻制矽胶模以石膏固定,灌入腊液,冷却取腊模原型精修,以耐火石膏包埋腊模,加温脱腊,取石膏模,将玻璃块填入模内加温烧融,冷凝成型脱模修整.

磨刻技法

常见於玻璃杯身或杯底,以钻石轮刀或铜轮将所需之几何图形刻画於玻璃上,以因应特殊玻璃成分之表现与需求,增加其产品附加价值.

实心玻璃 热塑技法

空心玻璃 空心技法

拉丝玻璃 拉丝技法

热端作业 吹制技法

冷端作业 磨刻技法


原文链接:https://211585.com/30690.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9-30 06:39:16  回复
座舱盖。 日本的制造业一旦出现稀有金属原料供给中断,将会给日本的经济带来严重打击,并且危及国家安全。日本国际未来科学研究所的代表浜田和幸说:“中国拥有世界稀土资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