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简介:
- 1、缠论指月录●辨微之二:中枢与走势类型
- 2、缠论中,当更大级别的中枢产生前,该走势延续....这个在应用中具体怎么应用呢?可以举个例子吗?
- 3、缠论中枢、走势、级别?缠论盘整和趋势什么意思?
- 4、如何看明白、确定走势图上的中枢的级别、走势的级别?
缠论指月录●辨微之二:中枢与走势类型
缠论指月录●辨微之二:中枢与走势类型
走势终完美,作为缠论的第一原理,将走势从一种静态的事实性描述,转化成了一种动态的运动过程。走势作为人的实践活动造成的结果,在没有结束前,必然一直存在,且一直处于运动之中。这种运动不是某个物体从某处运动至某处,而是自身不断出现、生长、直至结束的运动过程。既然走势是一种运动过程,也就具备了方向、距离、速度等可以用来观察的特征,按照这些特征也就有了可以分析和操作的位次。
前面说过,对于做多的市场来说,交易获利的方式只有低买高卖。走势又可以分解成上、下、横三种不同方向。那么,只要----也只有----找到向上的方向,在向上开始的时候买入,在向上结束之前卖出就可以最大限度获利了。
前面也说过,百分百可以确定未来走势方向的方法是不存在的。但是,走势的方向却是投机这项活动通向盈利的唯一前提。所以,我们别无选择,只能从方向这个东西入手,看看是否可以找出一条出路。
还是回到那个1纳秒的假设,从最低级别来看看上、下、横这三个方向是怎么回事。
在1纳秒,走势图表现为一个一个的点。如果后一个点位在前一个点位的上方,则把方向定义为“上”,如果后一个点位在前一个点位的下方,则定义为“下”,如果后一个点位与前一个点位持平,则定义为“横”。这大概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人们的观念就是如此。
这种1纳秒的走势时间极其短暂,空间幅度也小,对于操作者来说,这样的时间和空间根本无法实行操作。所以,操作的级别必然要放大一些,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完成买和卖这两个动作。那么,方向就不能仅仅依照1纳秒这个级别来判断了。
走势在最低层面,是点与点的关系,一旦到更大层面去分析,就变成了一群点和另一群点的关系。这群与群的关系,跟单个的点与点的关系就有所区别了。
在上面这个图中,这一群点的方向,如果单纯从点的位置来看,就毫无规律,只能约莫估计一下。高、低、始、终这样的概念仅仅是个粗糙的概念,无法实施对这一群点的操作。如果点的数量增加到某个数量,这个“估计”的粗糙程度就无法容忍了。
如果从走势终完美的角度去分解,把这点与点的关系变成线与线的关系,就会明朗很多。
还是同一个图,依照时间顺序,前三个点的“上”、然后4个点的“下”、然后4个点的“上”,然后两个点的“下”,然后3个点的“横”,再然后3个点的“上”,最后3个点的“下”。所有的点组成一个整体(这里没有刻意把线与线的转折点区分,只是点与点的方向判断,所以总体数量不是相加的关系)。对于整体的方向判断,就要以这点与点组成的上、下、横这三种走势类型为基础,把每一个点与点之间的关系看成线,然后就可以考察线与线的关系。线与线的关系可以称之为“形态”。
注意:从现在开始,要用画线来辅助理解和学习了。但本人极其反对在实际走势上画线。按照我的理解,画线只应在三种情况下出现:
1:缠论所谓的几何化,实际就是逻辑推导的几何化。几何的学习可以用几何的方式来进行。所以学习过程中可以用画线来辅助理解逻辑关系。这个系列中的画线也将主要应用在这个方面。但也仅此而已。画线要符合逻辑关系,逻辑关系理顺,画线就没必要了。要注意区分画线和逻辑推导的区别,随手画出来的线跟逻辑可以没有任何关系。
2:与他人交流,为了直观说明自己的观点,可以画线。因为语言和问题总是啰里啰嗦、词不达意,画线会把自己的观点用最明了的方式表达出来。但也仅此而已。画线需要明白画线的前提,也即说的是什么。画线可能会比较清晰表达某种观点,但不会表达所有观点。
3:初学者在还不能对走势形成直观的观察时,用画线帮助自己记忆和理解理论的各种基础概念。但也仅此而已,画线只是初期的辅助,不能因为这样,就让拐杖成了自己的“主”。什么时候摆脱这根拐杖,才能真正地进入走势。
在博客原文中,缠师亲自给出的图片中,除了用于帮助学习者理解线段定义的几张纯折线图之外,所有涉及具体走势的图形,没有一张是有画线的。
就像曲解“懒人路线图”一样,也不知道从哪位学长开始,学缠者学会了在走势图上画来画去,就以为自己学会了缠论。每当看到那些学缠者发出来的图,上面密密麻麻都是线,甚至连K线都看不清楚,自己看了不头晕吗?最可笑的是,很多人把未来没出现的走势都画出来了,每天收盘画几条线就当成完全分类了,也不知道哪里学来的毛病。
在原文,缠师只是用数字标记线段的开始和结束点,然后以文字说明的方式来讲解。数字标记的是基本可以固化(虽然并不是)的最低级别的笔线段,但线段以上,从未有画线的情况出现。面对同一段走势,可能有数种不同的分解组合,这不同的分解组合分别对应不同的意义,不同的意义就有不同的参考价值。这些东西,又岂是画几条线能解决的?
所以后面的文字,只是用画线来表达逻辑推导,并无其它意思。如果有涉及实际走势图的理解,有可能辅助画线说明。但面对实际操作,绝无画线的可能。因为在实际走势图上画线就意味着把所有走势的未来演化都固化成了一种,其它的可能性就没有了。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思维的固化,这恰恰是学习缠论的大忌。即便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一个简单的走势也需要许许多多张画线图才能说明所有的可能性。这一点必须谨记。
此外,本文中所说的“笔”,一般指的是每一“次”交易;本文所说的“段”,一般指的是每一“个”某级别走势类型。除非出现“笔线段”或者相关内容,本文的“笔”、“段”、“线段”跟一般学缠者说的笔线段都没有任何联系,仅仅作为一个数量词出现。这一点也要仔细分辨。
点这个层面,走势类型只有三种:上、下、横。
如果只有两段点这个层面的走势类型,则完全分类如下:
可以看出,两个走势类型的比较是无法比较出方向的。要么一个跟另一个完全等同,比如上+下、下+上;要么一个包含在另一个里面,比如上+盘、下+盘、盘+上、盘+下,盘就完全包含在上或者下里面,上+下、下+上中,如果其中一个比另一个更长一点,那也会形成包含。
也就是说,只有两个走势类型的比较,是无法判定方向的,只能形成区间的包含。
当然,还可以从第一个走势类型的开始点和第二个走势类型的结束点来比较,但那就又成了点和点的关系,重新回到起点了。
如果把走势类型增加到3个,转机就出现了。
可以看到,在这些图中,某些形态组合已经有了方向,比如图1上+横+上,图6下+横+下等等。
以此为基础,通过设立某些更为严格的标准,就可以得出上涨、下跌、盘整这三个走势类型的定义。
比如:
上涨: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高,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高。
下跌: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低,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低。
盘整: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高,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低;或者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低,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高。
在这一定义之下,上图中所有图形都可以分类到上涨、下跌、盘整中去。由此可见,至少需要三个以上的构件相互比较才可以得出走势的方向。
这大概就是是为什么有人说“3”这个数字在缠论中地位崇高的原因吧。曾经有人提过,所有传统理论都在“笔”这个层面,只有缠论做到了把“笔”升华为“线段”,从而看到走势的真谛,这就是缠论的伟大之处。其实笔线段只是上述定义的一个变形,只不过用更精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而已。如果缠论仅仅止步于此,还敢号称数学般精确,那不如去买块豆腐算了。3也从来不是一个神秘数字,只是缠论中用到的普通数字之一而已。
在上图中,不管用什么方法来确定方向,都会发现,“横”这个概念变了。
在最低的1纳秒级别,走势只是点与点的关系,所以只要有价位持平即为“横”,但到了线与线的关系这个层面,所谓“横”就不再是同一价位了,变成了线与线的重叠,也就是一个区间,除非出现某个时间段内所有价位都持平(比如涨跌停板)的情况。在后文中还会谈及,这种情况又要做特殊处理。
既然横成了一个区间,那以高低点进行的上、下、横之间的分类就会出现很多争议。比如,一个横的区间,从开始点到结束点是向上的,但中间有些反复波动,总体区间却比一个上还大,那这个横还算不算横?
这一类问题当然可以通过更为严格的进一步定义来解决,但由此会引发更多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和解决方案都是以人的普通观念为基础做出的,而人的观念恰恰是最靠不住的。数学之所以被称为“精确”,就是因为数学不以人的主观感觉为基准,而是对客观结构与关系的研究,得出符合自身逻辑关系的结果。
在现代科学中,参照物与被参照物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常识,运动也只有在参照系中才得以显现。上述三段式比较可能会引发争议,缠论就干脆不把这种结构作为方向的判断依据,而是当做参照物来看待,也就是“中枢”。各级别各个不同中枢组成一个参照系统,从而指导对当下走势的观察与分析。
某级别走势类型中,被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的部分,称为缠中说禅走势中枢。
这里面的几个关键词:至少三个----意味着三个或三个以上都可以,这里还没有九段升级的概念;连续----中间不能有空缺或多余,必须是连续性的;次级别走势类型----必须是次级别的,其它任意级别都不行;重叠的部分----三个次级别走势类型的重叠区间,像上图中的横+上+横这样的,就不能看做中枢。
在这个定义中,比较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必须是次级别?不是次级别行不行?
其实这只是个定义标准,也就是强制性人为规定,原文也有提到过,不是次级别的就不构成中枢。值得注意的不是定义,恰恰是这个定义可能会引发的思维误区。走势是客观的,怎么走都可以,它也没学过缠论,怎么知道一定要走出符合定义要求的样子来呢?分析却是主观的,客观上的形态符合主观定义就把它看做中枢,不符合定义就不是中枢,而不能在还未出现时,就认定某处一定要形成中枢,一定要走出符合定义标准的形态。
有了中枢的定义,就可以给出上涨、下跌、盘整的精确定义。
缠中说禅盘整:在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中,某完成的走势类型只包含一个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就称为该级别的缠中说禅盘整。
缠中说禅趋势:在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中,某完成的走势类型至少包含两个以上依次同向(但互不重叠)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就称为该级别的缠中说禅趋势。该方向向上就称为上涨,向下就称为下跌。
17课原文没有括号里的“互不重叠”,但从后文来看,这个条件也是必须的。
注意趋势和盘整定义的具体用词,这两个定义有问题,而且问题很大,但在这里暂时不提,先来看能否根据这些定义来推导出些什么结论。
从原理一走势终完美和趋势盘整的定义可以得出 “缠中说禅技术分析基本原理二”:任何级别任何完成的走势类型,必然包含一个以上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
原理二也可以视为一种人为规定,原文给出的证明使用了反证法,但这个反证法只能证明走势波动必有重叠,却不能证明必然会形成三段次级别走势类型组成的中枢。所以就跟中枢的定义一样,有就是,没有就不是,强制规定而已。
有两个原理和中枢、趋势、盘整的定义可以得出:
“缠中说禅走势分解定理一”: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都可以分解成同级别“盘整”、“下跌”与“上涨”三种走势类型的连接。
“缠中说禅走势分解定理二“: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都至少由三段以上次级别走势类型构成。
走势分解定理二证明比较简单,既然走势类型必有中枢,中枢又必有三段以上次级别走势类型重叠,所以用替代法就可以得出“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都至少有三段以上次级别走势类型构成”。
走势分解定理一的证明稍微有点麻烦,麻烦出在“同级别”这三个字从何而来。在前面的两个原理一二和中枢、走势类型的定义中从未出现“同级别”的字样,那这三个字从何而来?比如一段走势是不是可以分解成5分钟上涨+跳空+5分钟上涨这样的组合?
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了我好久,问过很多人。大多数人的意见只有两种:
一种是这个问题不必深究,当做不证自明的原则来用就行了。正因为缠师发现了这个原则,所以缠师才伟大,缠论才伟大。但一个理论如果不能穷根朔源,必然会导致“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就不能直下承担。承担不是打碎牙齿和血吞,要先明白所有的选择背后的可能和结果,然后才会有当下的选择与承担。
另一种是用“反推”来自证,也就是用后面的结论来推导前提的正确性,比如30分走势类型可以分解成5分走势类型的组合,或者根据走势终完美,30分的走势类型也必完美,所以都能分解成30分的走势类型的连接这一类。且不说反推这种证明方式正确与否,在只有两个原理和三个定义的前提下,是不可能使用这些东西的。假如让一个从未听过缠论相关内容的人,用这两个原理和三个定义,能推导出走势分解定理一才是正确的证明方式。
在与多人讨论,并经人提点,到原文查证之后,终于发现,原来这个定理的重心不在“同级别”这三个字,而是在“可以”这两个字上。
可以,这个词意味着这只是可能性之一。这句话说的是“可以”这么分解,那自然还“可以”不这么分。比如上面提到的“5分钟上涨趋势+跳空+5分钟上涨趋势“,虽然这种分解方式不符合缠论的标准,也未必能证明可以这么分解(对于这一点,这个系列的最后还会有描述),但起码类似这种分解方式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是“可以”,而不是“唯一”、“必然”这些词,再加上前面提到的各种人为强制规定,两个分解定理以及后续由此推导出来的各种定理定律似乎也就不具备那么大的诱惑力了,缠论也就不像想象中那么高大威猛了,这会不会让学习缠论的人感到沮丧呢?对我来说,恰好相反。缠师新浪博客开博(2006年2月1日)到今天(2019年1月16日),马上要13年了。现在不是缠师开宗立派的时代了,缠论早已为大家熟知,包括反对缠论的人也都知道有这么一种理论。而在缠论圈子里,因为人的贪嗔痴疑慢,也形成了很多不好的风气,是时候破除缠师的“狂禅”风格,把缠论的神秘色彩揭开,回归到它朴实、平易的本来面目了。
正因为缠论是一个普通的理论,所以它跟其它理论一样,不能预测未来哪怕一秒的走势,也不会存在“学会缠论”就能如何如何这一说法。但缠论的思维方式以及由此带来的完全分类思想,将会继续引领学缠者的脚步和方向,哪怕不在资本市场。
回头接着说,为什么可以这么分解呢?
因为中枢才是缠论分解走势的参照物。某级别的走势只有形成了该级别新的中枢,才有可能用中枢的位置比较去分析该走势是否延续或转折。如果没有形成新的该级别中枢呢?那就无法比较,也就无法分析,只好当做原走势类型的延续来处理。而当一个新的该级别中枢出现,如果没有破坏原走势类型的延续,就归类到原走势类型中去,如果破坏了原走势类型的延续,则说明产生新的走势类型,因为走势类型的级别由该走势类型最大级别的中枢决定,所以新的同级别中枢出现,就意味着新的同级别走势类型出现。由此,走势分解定理一得以成立。
“5分钟上涨+跳空+5分钟上涨”,在缠论看来因为跳空不形成5分钟中枢,所以不作为一个独立走势类型,那么整个走势就只有一个5分钟上涨而已,这也就是缠师说的,上涨+上涨还是一个上涨。
有了这两个定理,就可以进一步推进。但在此之前,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搞清楚,比如前文说过的趋势和盘整的定义里隐含的问题。
缠论中,当更大级别的中枢产生前,该走势延续....这个在应用中具体怎么应用呢?可以举个例子吗?
这是一个结构上的逻辑结论,在实际应用上并没什么意义。同级别的走势由同级别的中枢组成,更大级别的走势由更大级别的中枢组成。同级别的走势最终肯定会升级为更大级别的走势,而更大级别的走势出现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出现更大级别的中枢。所以说当更大级别的中枢产生前,该走势延续。但这个延续是当下的,也就是说当下是在延续着,但明天是不是还在延续,谁也不知道。所以说在实际应用上没什么意义。另外,还得看你选择什么级别。举个例子:当人死亡前,生命在延续。
缠论中枢、走势、级别?缠论盘整和趋势什么意思?
缠论里讲到的分型、走势类型,本质就是自同构性结构。同样,走势必完美的本质也是自同构性结构。走势的不可重复性,决定了一切的判断必须也必然是不可绝对预测的。但是自同构性结构的复制性,决定了一切的判断都是可判断的,有着绝对的可操作性。理论的纯逻辑推导,就证明其结论的绝对有效性。
缠论的核心是结构和级别,级别混乱不清,缠论也就瞎掰了。首先讲中枢、走势、级别。通常说的级别是忽略了其定语,首先问一下自己,什么的级别?缠论里所说的级别有中枢级别和走势级别,其中走势级别是由走势中包含的最大级别的中枢的级别所决定的,该中枢的级别就是这个走势的级别。因此,核心是中枢级别,而中枢的级别是由构成中枢的次级别走势的级别所决定的。
因此,中枢和走势是两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循环递归相互定义的,类似于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一定会有人问,是先有中枢还是先有走势?为了打破递归定义,通常会给出初始条件A0,缠师在给出缠论递归公式的时候也解决了这一点。因此,可以确定的讲,是先有中枢,后有走势的,也就是最低级别中枢由什么构成。缠师经过多方面考虑,最终确定了一种比较稳妥的方式,就是用线段来构造最低级别中枢,由此向上递归出走势,更大级别中枢和更高级别走势。
那么,中枢和走势之间是什么关系呢?首先,必须明确,中枢和走势可不是一类。中枢是构成走势的一部分,走势分为盘整和趋势,盘整和趋势的区别就是包含同向同级别中枢的个数不同,包含一个中枢是盘整走势,包含两个或多个同级别中枢的走势叫趋势。
在走势中的任何一个点,必然是面临着走势类型的延续或转折的可能。怎样去理解这句话呢?可以通过买点来讲,对于一个必然的买点,必然是满足以下的两种情况之一。一个是向上的延续,一个是由下往上的转折。
中枢有三种情况即延续、扩张与新生。在这三种情况中,其中有一种是和走势的分类重复的,那就是延续。需要观察走势延续和中枢延续是不是一回事、区别在哪里,才能明白想要表达的是何种结构。
对于中枢下形成的买点,如果该中枢是在上涨之中,在中枢之下并不能必然形成买点,中枢下的买点,只可能存在于下跌与盘整的走势类型中。换言之,一个上涨趋势确定后,不可能再有缠论第一类买点,只可能有缠论第三类买点。
而对于盘整的情况,其中枢的扩张与新生,都不能必然保证该买点出现后能产生向上的转折,因为其扩张与新生完全可以是向下发展的,而对于中枢延续的情况,中枢形成后随时都可以打破而结束延续,也不必然有向上的转折,所以盘整的情况下,中枢下也不必然产生买点。因此,只有在下跌确立后的中枢下方才可能出现买点,这就是第一类买点。
活到老学到老,平凡的一句话,是做人的大意境!
常言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无止境地学习,是每一个智者所必需的。要想不断地进步,就得活到老、学到老。在学习上不能有厌足之心!
如何看明白、确定走势图上的中枢的级别、走势的级别?
在周线图上,周线中枢必须由3条线段重叠构成,而3笔重叠显然不可能是周线中枢。这3笔重叠放到日线图上去看细节估计正好是3条日线线段的重叠,因此它的级别当成日线中枢更准确。引申来说,各个周期图上的3笔重叠都可以粗略地当成次级别中枢,本级别中枢必须由线段重叠构成。更准确的中枢级别可以从最低级别慢慢递归上来,但太繁琐没必要,多级别联立去分析时,粗略的结论就足够应用了。
中枢级别与走势级别息息相关;而对走势级别的判断,将影响整个操作系统。下文以实际走势为例,区分盘整走势类型的级别问题。趋势的级别和盘整的级别判断是一致的。
走势级别,还是以1分钟为看图级别举例。1分钟走势类型必然含有一个一分钟级别走势中枢,假如在1分钟图里面连5分钟中枢都找不到,这就是一段非常强劲的走势,如果价格走势形态形成了一个30分钟中枢。5分钟、1分钟的走势就是30分钟的次级别,走势级别和看图级别是不同的,看图级别是自己选择的,走势级别是市场行情走势走出来的,不能自己选择走势级别。
走势级别定义:在任何级别的任何价格走势中,5周期SMA均线线是最低级别的走势分界线;13周期SMA均线是次级别走势的分界线;55周期SMA均线是本级别走势的分界线;233周期SMA线是高级别走势的分界线。当价格穿越5周期SMA线,5周期线拐头,意味着最低级别的走势结束,其后是最低级别的盘整或反趋势。当5周期线穿越13日线,13周期线拐头,意味着次级别走势结束,其后是次级别的盘整或反趋势。当13周期线穿越55周期线,55周期线拐头,意味着本级别的走势结束,其后是本级别的盘整或反趋势,其后依次类推。
发布于 2022-09-25 07:13:21 回复
发布于 2022-09-25 03:50: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