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简介:
13 | 审计报告:怎么判断审计的质量?
第一模块我们一直是围绕企业的三张财务报表展开的,我们讲了如何从资产、负债、利润和现金流的角度去解读这三张表。可是我们都知道,这些报表都是企业自己编制的,作为外部投资人,我们怎么判断公司在财报中披露的数字,是不是真实的呢?
你可能说,靠审计啊。审计报告不就承担了对财报进行审查和鉴定的任务吗?没错,这份由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鉴定书确实能替我们把个关。可审计报告本身就一定可靠吗? 这些年不少上市公司造假,审计为什么没查出来?怎么去看一份审计报告的可信度呢?这一讲我们就来说说这些问题。
审计报告长度不同,写法也多种多样,但是其中最核心,也是你必须要看的一个信息,就是审计意见。审计意见相当于是审计报告的一个最终结论, 共分为五种类型:(1)标准的无保留意见;(2)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3)保留意见;(4)否定意见;(5)无法表示意见。
每种类型意见的具体含义,我附在这讲文稿最后供你参考。 简单来说, 你只要记住,“标准无保留意见”是最好的情况,表示审计师没有发现问题 。其他四种意见都是负面信号,表示财报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从投资角度来说,获得这四种审计意见的公司可以直接pass。
不过,即使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就说明财务报表就一定没有问题吗?绿大地、万福生科、安然这些公司的财务造假案被曝光前,审计这些企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都是“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结果。这些上市公司造假,审计为什么查不出来呢?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缺乏独立性。
你想,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不是证监会委派的,而是上市公司自己聘用的。收了企业的钱,加上频繁的业务往来,还想保持审计的独立性,这显然很难。所以,财务高手即使看到“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结果,也不会马上接受。他们会多思考一个层面,那就是出具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多大程度上能保持独立性,出具的审计意见是客观中立的。
怎么判断呢?
财务高手会通过观察四个维度来判断: 事务所自身的声誉;审计任期;与被审计企业之间是否存在其他业务往来,以及是否存在“旋转门”现象。 什么是旋转门?就是被审计企业雇佣会计师事务所的前雇员担任高管。下面我们就来分别说一说。
1、审计事务所声誉
财务高手在阅读审计报告的时候,会特别关注报告是不是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因为研究发现,如果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比较大,那么,他的声誉和审计质量也相对更高。关于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排名情况,可以参考下面这张图。
事务所规模信息可以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网站上获得。这个网站每年都会发布全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收入排名。上面是2018年排名前十的会计师事务所。
2、审计任期
虽然大事务所出问题的概率相对更低,但也不能保证一定不出问题。比如安然的财务造假案就是由世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做的审计,最后安达信也因为这次审查事故而倒闭。安达信为什么没有查出问题呢?如果你去了解这两家企业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现,安达信从1985年起就开始给安然做审计,到安然出事时,已经做了整整16年。这中间的利益、瓜葛很难扯得清。类似的例子还有国内的康美药业。2019 年4月康美药业声称自己的299亿元现金不翼而飞,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监管部门的调查。最后发现是康美药业联合了他合作了19年的会计师事务所的造假行为。
因为这样的案子不在少数,所以有会计学者针对审计任期和企业财务造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发现,一般当审计任期小于6年, 审计任期的增加对审计质量的正面影响更多, 因为会计事务所对这 家企业的经营情况越来越了解,有问题也更容易发现。但是, 当审计任期超过了6年, 双方合作的时间越长,会计事务所反而容易放松监督标准,出问题的概率就越大。
所以,在判断审计独立性时,财务高手还会关注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合作时间的长短。
3、其他业务合作
导致审计失灵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会计师事务所和被审计客户之间,除了审计业务还有其他业务往来。比如在20世纪同样爆出财务丑闻的世界通信公司,它的审计事务所安达信在过去10多年中,既为世界通信提供审计服务,也向它提供咨询服务。安达信2001年共向世界通信收取了1680万美元的服务费用,其中审计收费只有440 万美元。 其他1200多万美元都是税务咨询等其他服务费。当时世界通信可以说是安达信最大的客户之一,丢失这样一个大客户,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这种情况下,安达信难免会对世界通信不规范的会计处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所以财务高手知道,当会计师事务所和被审计企业有其他业务往来的时候,审计质量就很难保证了。
4、旋转门现象
财务高手考察审计独立性的第四个维度,是看会计师事务所和被审计企业之间是否存在“旋转门”现象。2010年,连续为冠城大通公司做了三年审计的一名注册会计师就转换身份,从会计师事务所离开,担任了冠城大通的财务总监。 财务上把这种审计师在会计师事务所和客户公司之间流动的现象称为“旋转门”关系。
“旋转门”关系对审计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具有事务所工作经验的财务高管更了解审计过程,有助于和事务所配合,提高审计质量。但另外一方面,前雇员和事务所的这种“亲密”关系可能会导致事务所在对客户进行审计时 “过度友好”,损害审计独立性。
比如,2001 年,澳大利亚 HIH 保险公司爆发了严重的财务危机并最终倒闭。后来发现,公司的两名独立董事都是它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前任高级合伙人,这两人又同为公司审计委员会成员,其中一位还是审计委员会主席,给企业与事务所之间的合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所以,财务高手除了翻阅审计报告本身之外,还会关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企业高管和董事的背景信息,如果有“旋转门”关系,就要特别警惕。
讲完了四种影响审计质量的问题,你可能觉得,审计工作真的应该慎之又慎,一旦出了问题,就会对会计师事务所和被审计企业造成毁灭性打击。但是我想说,它的危害远不止这些。当一家企业被爆出审计问题,这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其他企业,也会受牵连。这就好比,你买了一个钻戒,结果发现,给钻石做质量鉴定的机构,跟钻石厂家联合造假,那么你还会买这家机构鉴定的其他公司的钻石吗?恐怕不会了。
同样,当一家企业的审计事务所“暴雷”之后,聘用同一家事务所的其他企业的信誉也会降低,这可能导致这些股价下跌,贷款困难等等。比如,安然审计案中,在事件曝光之后3天,安达信事务所服务的其他客户,总市值损失超过100亿美元。
审计失灵怎么办?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作为财报质量守门人的会计师事务所都不能做到万无一失。那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改善吗?这也是资本市场监管者长期在思考的一个问题。目前的解决方向,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 提高财务欺诈的违规成本。
我们国家资本市场一直存在造假的收益和惩罚不对称的问题。比如南纺股份连续5年虚增利润超过3亿元,最后却只罚了50万元。这样的惩罚力度,企业当然甘愿用惩罚去换利益。这一点倒是可以参考美国颁布的萨班斯法案,他们对财务造假的刑事责任,最高可处500万美元罚款或20年监禁;大大提高了财务欺诈的违规成本。
第二个,发挥市场投资人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保护。
比如美国资本市场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制度,叫“集体诉讼”(Class-action lawsuit),被称为“维护投资者权益的基石”。就是中小股东可以委托一个律师事务所起诉上市公司,要求企业赔偿投资人的损失。安然造假案中,投资者最终追讨回来了超过100亿美元的赔偿。这实际上是从投资人的角度,给企业造假施加了压力,也增加了企业造假的成本。
附录:五种审计意见类型
1、 标准的无保留意见: 说明审计师认为企业的财务报表已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 说明审计师认为企业的财务报表符合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是存在需要说明的事项,如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及重大不确定事项等。
3、 保留意见:说明审计师认为财务报表整体是公允的,但是存在影响重大的错报。
4、 否定意见:说明审计师认为财务报表整体是不公允的或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
5、无法表示意见:说明审计师的审计范围受到了限制,且其可能产生的影响是重大而广泛的,审计师不能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
1、把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机构参与上市公司审计工作的,由证监会进行入库选择,且库中机构保持定期更新,审计费用由证监会统一支付(由证监会向上市公司收取);2、不允许旋转门事件的存在;3、提高审计造假、上市公司造假的处罚力度,这方面可以向美国学习。
如何从财务报表看风险
第一个层面,看整体,从公司的财务金三角(增长性、盈利性、流动性)判断经营的基本面。
这里所说的增长性是指收入规模的增长,流动性是指营运资产的周转率、现金流状况。华为的总裁任正非先生对财务金三角有一段形象的描述,他说,“考核要关注销售收入、利润和现金流,三足鼎立,支撑起公司的生存发展。单纯地销售额增长是不顾一切的疯狂,单纯地追求利润会透支未来,不考核现金流将导致只有账面利润。光有名义利润是假的,没现金流就如同没米下锅,几天等不到米运来就已经饿死了。”
可以这么说,企业健康体现在财务金三角的平衡。增长性反映了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盈利性体现了公司存在的价值,流动性代表了公司的管理水平。
第二个层面,看具体,透过敏感会计科目去判断企业潜在的风险。
评点会计科目无需面面俱到,找点、聚焦、深挖,就可得出自己的判断。三张会计报表看几个关键数据就能对一个公司的基本情况做出判断。利润表看公司赚不赚钱(净利润)与产品的盈利能力(销售毛利率)。现金流量表看公司赚的钱能否收回来(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资产负债表看公司的偿债能力,有无债务风险(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二、会计报表需要重点关注的科目
阅读会计报表无需面面俱到,看几个关键数据就能对一个公司的基本情况做出判断。譬如,利润表看公司赚不赚钱(净利润)与产品的盈利能力(销售毛利率)。现金流量表看公司赚的钱能否收回来(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资产负债表看公司的偿债能力,有无债务风险(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如果会计报表没有水分,上述方法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会计报表做假了,就要有所鉴别了。如何判断会计报表有无水分呢?建议重点关注一下科目。
资产负债表需要重点关注的科目:
1)应收账款。一方面,如果收入与利润有水分,应收账款就是藏污纳垢之地。因此要注意识别虚增的应收账款;另一方面,如果超长期应收账款金额不菲,有可能说明公司客户信用管理不过关,或者产品交付有瑕疵。
2)存货。一方面要注意识别未结转的成本形成的虚假库存;另一方面要关注存货减值,包括原材料减值与产成品减值。
3)其他应收款。其他应收款有资产垃圾筐之称,要注意识别挂账的费用。另外,如果大股东从公司借款较多,说明公司公私不分,没有严格的内控。
4)无形资产。除土地使用权外,其他的无形资产基本都是伪资产,特别要提防别有用心的研发费用资本化。研发费用资本化会减少当期费用,虚增资产,无形资产(不含土地使用权)比重高的企业往往是美化报表给别人看的,给金融机构看,给潜在投资人看。
5)其他资产。正常经营的企业,其他资产几乎不会出现。但有其他,必不寻常,譬如被法院冻结的银行存款。
利润表需要重点关注的科目:
1)销售费用。销售费用占比畸高,往往说明企业销售渠道不畅,客户认可度不高,市场还没有打开,属于硬推出货。
2)管理费用。管理费用占比高低,可以看出一个企业的内部运营效率。管理费用偏高的企业往往内部运作效率低,形式主义盛行。
3)营业外支出。除非企业在做捐赠,除此之外的营业外支出都可以和管理不善挂上钩,营业外支出偏高,说明公司管理出问题了。
4)资产减值。因为资产周转不畅或管理不善,就可能导致资产减值,资产减值偏高,同样说明公司管理出问题了。
现金流量表需要重点关注的科目:
见过了太多虚构收入、利润的报表,大家会觉得现金流量表更可信。现金流量表真是清白之身吗,不是。大家迷信它,是因为觉得资金流动的轨迹是真实的。真实的轨迹何尝不可以运作呢?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要提防美化现金流量表的现象,如找家关系户,做份采购合同,打笔预付款,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立马会好看。待到明年,再把合同取消,预付款退回,一切恢复本来面目
2)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了解公司主要的融资渠道。
对会计科目的判断可作为第一层面整体结论的验证与补充。看会计报表时,把两个层面结合起来。
为什么有的企业财务报表上是盈利,但是却破产?
账面盈利不代表企业就有钱。也就是说净利润不代表现金流入。
在会计准则中,销售收入以实现为原则,即只要确认产品销售出去了,那么就要记上一笔。
但是产品销售出去的所带来的收入并不是都以现金方式得到的。如果一家企业的应收账款太多,而举债的压力过大,则很有可能因为现金流不足而导致破产。
因为你不可能拿应收账款去还银行贷款,别人借你的是现金,你还的也必须要现金才行。尽管应收账款额度在会计上被计入销售收入,并最终构成账面盈利。
盈利企业破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资产结构
资产结构是指各类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通过对资产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报表上列示的资产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企业出现经营危机时并不能缓解企业的压力。各类资产的比例高低反映了企业资产的质量。
1、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
应收帐款是因赊销而引起的债权,而其他应收款是企业应收款项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应收款项均存在坏账损失和资产减值的风险。在通货膨胀和时间价值的影响下,又使应收账项不能和现金划等号。即使如数收回账款,账款的购买力也不一样,为了收回现金还会发生收账费用。可能有的企业为了提高当期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不顾客户的资信状况,盲目放宽信用政策,虽然企业的营业收入会立即增长,但应收帐款收帐期不正常变长,应收帐款收回的风险加大。这样的资产虽然存在于账面上,却不能形成购买力或者还债。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比例过高会影响资产的质量。
2、虚拟资产
虚拟资产是企业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但由于权责发生制原则仍列为资产的项目,如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资产损失等。其实这些资产已经流出了企业。若企业的虚拟资产占净资产比重过大,说明企业可能为虚增本期利润而不摊销或少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将其长期挂帐,企业帐面利润质量差。
3、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固定资产是以历史成本计价的,以某种提取折旧的方法每年提取折旧,直到清理固定资产或者是提完折旧。虽然账面上反映的资产余额不少,但一部分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原因,重置成本远高于历史成本,或者说市场价值低于账面价值,这样资产已经远远不值报表上显示的余额。而无形资产的计价会有更多主观因素的影响。
4、资产减值准备
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对八项资产提取减值准备。但实践中企业往往根据自身利润的需要,不切实际地提取资产损失、减值准备或根本不提。若发现企业的资产已减值(如高龄应收帐款、已跌价存货、已减值固定资产等)而没有提取足够的减值准备,形成不良资产长期挂帐,说明企业可能为增加利润而对不良资产不做处理,造成企业虚盈实亏,其帐面利润质量差。
发布于 2022-09-16 02:59:57 回复
发布于 2022-09-16 10:38:26 回复
发布于 2022-09-16 12:26: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