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事业单位财务问题

文章简介:

事业单位财务问题及措施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内容单一,体制特征鲜明,管理模式固化

由于事业单位长期以来以使用财政资金为主,形成了较为固定化的管理模式。导致了氛围僵化,管理模式落后等诸多问题。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以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做依托,同时还需要对事业规划的详细了解和合理编报单位预算,以及具备精细化的会计组织做后盾和支持。新的制度和政策没有在较短的时间内让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得以全部吸收和消化,单位的财务管理成效受到财政制度的改革和财务人员结构与业务技能等原因的制约,体制特征鲜明,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氛围在一定形式上固化,从而直接影响到管理效益。

2.事业单位的资金业务活动投入产出无法量化评估,间接影响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事业单位固化的管理模式会导致财务管理活动缺乏优良的氛围,与财务工作人员对资金管理缺乏科学、全面的管理意识和理念密不可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除小部分为自收自支单位、差额拨款单位以外,绝大部分事业单位为全额拨款单位,资金来源的主要是国家财政补助收入,自有资金占有的比列微乎其微。有的事业单位属于纯公益性单位,对社会提供的服务主要是精神产品,很难对财政资金的投入产出进行量化指标衡量,所有的经济活动通过年终部门决算来反映。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的忽视。

3.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执行力

财务管理工作取得成效不足,大多数情况并不是没有系统的财务管理制度,关键在于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的执行不力[1]。首先,对于资金的管理中,职工借款后没有及时催收造成呆账现象,存在不及时核算清查造成坏账现象。在原始票据管理中,原始票据信息不准确,甚至出现了“假冒”票据。其次,有的单位对于应缴款项管理

对财务管理的思考

首先,从会计主体假设看,电子商务的应用,使得电子商务和网络公司十分普及。企业在网络空间中非常灵活,会计主体变化频繁,传统会计主体在这种条件下已失去意义。如何在电子商务络环境中对财务管理主体做出新的界定或对会计主体假设本身进行修正是网络会计无法回避的问题。

其次,在电子商务网络环境下,会计主体十分灵活,存在的时间长短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虚拟公司”可以随时终止,持续经营假设将不再适用。在网络会计中,是适用清算会计还是创建新的会计体系或方法,特别对会计分期假设存在冲击。

第三,财务管理所依据的货币计量假设发生了变化。由于电子商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不同货币之间的交易变的非常容易,尤其是在通过电子商务进行跨国金融工具交易时,财务管理中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的外币会计问题。

第四,现代企业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将大大提高。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最主要、最重要的投资对象。但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内容对无形资产涉及较少,在现实财务管理活动中,许多企业往往低估无形资产价值,不善于利用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说明财务管理理论已不适应经济时代投资决策的需要。

(4)现有的财务机构设置与财务人员素质严重妨碍着信息化、知识化理财的进程。

现代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应是管理层次及中间管理人员少,并具有灵敏、高效、快速的特征,我国现有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大多数是金字塔型,中间层次多、效率低下,缺乏创新和灵活性;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落后,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一切与严重妨碍了信息化、知识化理财的进程。

扩展资料

(1)树立现代企业理财新思维并非一日之功。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呼唤现代企业理财思维,这是形势的必然。现代企业理财新思维包括三个方面:“现代企业理财战略目标重生存;企业理财战略体现的是融合于企业战略管理;真正的企业理财战略决策是选择决策者较为满意的方案”。

(2)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任重道远。

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已经被大多数现代企业认同。但是,为“预算而预算”“财务预算管理属纯财务行为”的观念仍是大多数企业的通病。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客观要求现代企业实施全面的财务预算管理,即集业务预算、投资预算、资金预算、利润预算、工资性支出预算以及管理费用预算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预算体系。

内容涉及业务、资金、财务、信息、人力资源、管理等众多方面。在实务中,认为预算是一种纯财务行为的看法是无法使预算管理得到有效实施的,应以现有的财务会计方法为依托,与现行财务会计报告口径相衔接。

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 近年来,我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财政支出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引起了财政预算管理和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重大变革,影响到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但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未因此进行相应的改革,已不适应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会计制度滞后于会计实务的情况越来越突出,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 1.财物管理不健全 一是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上不健全。一方面把关不严,供应范围过宽。由于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在核拨专项资金前,项目缺乏必要的论证,使资金和应办的项目脱节,从而在各级财政的预算、决算中几乎所有的支出科目都列有专项经费,使用范围带有极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缺少“度”的限定。另一方面资金分配存在严重的随意性。“会哭的孩子多吃奶”的情况带有普遍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施行,同时也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以可乘之机。 二是在往来款项的管理上不健全。据调查,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项的账面余额占流动资产的50%以上,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呆账、坏账。主要表现在:采购财产物资商品的预付货款因不及时清算或贷款担保硬性扣回形成呆坏账:单位购车、买设备或其他物品,汇给商家的钱多,购物金额少,因结算不及时,产生债务纠纷,无法收回形成呆账;个别单位违规为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贷款担保,由于借款人不能到期清偿而承担连带责任被银行硬性将款项扣回,单位求偿未果形成呆账,而直接责任人得不到相应的惩罚。 三是在年终清理结算和财务结账上不健全。年度终了,对全部会计核算进行清理结算和账务结账是编报年度决算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单位决算报表准确、真实、完整的一项基础工作。突出表现在:单位财务没有及时清理结算,往来款项往往由于跨年度,导致责任不清,形成呆账坏账。 2.财务管理职能较弱,资金使用效益低 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不是太规范,经费相互挤占,费用支出无计划、无定额,或是有计划定额但流于形式。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常常是事后核算,忽视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和使用中的控制,对经费收支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平衡上,很少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考核。因此,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 3.会计核算不恰当 我国预算会计是以现金制为基础,其目的是汇报支出,为决算服务,但不进行成本核算,因而无法计算和统计行政成本,也无法评价资金的使用效益。现行预算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的设置和核算内容上,与部门预算编报口径不一致;一般预算支出科目与行政事业单位科目不一致,导致在编制决算时,预算单位必须将会计科目合并或拆分后才能得出预算科目。有的预算单位对项目支出的核算不区分不同的专项项目资金,统一使用规定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科目核算,不利于专项项目资金的管理;而有的单位则只按专项项目归集各项费用,不按科目核算,不利于单位各项费用的整体控制管理。 4.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方面,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和严肃性 一是有的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超标购买小汽车、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款进行高档消费,致使单位的会议费、招待费、车辆燃修费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公众形象。二是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三是有的预算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树立讲求经济效益的理财理念,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实际效果,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地监督和考核。 究其根源,主要是各行政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编制中存在缺陷。虽然财政部门要求部门预算编制采用零基预算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基数法仍普遍被沿用,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部门预算编制在项目支出的细化程度、基本支出定额制定的科学性等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为一些单位挪用资金、铺张浪费留下了隐患。由于部门预算编制不够细致严谨,所以在安排项目支出预算时人为因素较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不应安排的项目人为安排资金,致使应该安排的项目预算不能打足,影响了预算编报的准确性,导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追加预算比较普遍,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也给项目的绩效考核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避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的对策 首先,建立有效的财务支出约束机制。比如加强经费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等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加强办公费、电话费、邮资费等单项的管理制度,加强接待、车辆等相关性的管理制度。这样,可以从单位内部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按制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防止经费支出中的跑、冒、滴、漏,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其次,细化部门预算,提高财务管理的计划与预测能力。应落实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建立科学的部门预算。每个单位应当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于适当的差异,可以适当调整预算定额标准,使部门预算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 第三,改革预算会计制度。一方面,按照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建立起规范、统一的预算会计体系,同时将权责发生制确认基础引入预算会计。同时,推进预算收支科目改革,对于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不适应部门预算改革需要的科目,要根据现行预算管理的要求进行修订,为各项管理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 最后,严格预算开支,建立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预算一经下达,就要严格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可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约束财务行为,主要方法是:1.岗位分工控制,保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2.授权批准控制,严格遵循授权范围和权限,重大会计事项建立集体审批制度。3.会计系统控制,制定符合单位的会计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等。4.财产清查控制,采取定期盘点的措施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5.内部报告控制,及时全面地反映经济活动的情况。6.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加强电子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尽量减少人为操纵因素的影响。内审部门还应经常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 财政管理是一个单位的“管家”,得当与否关系单位的盛衰、富贫和宽窘。特别在目前经济不太景气的形势下,探究财政管理对策尤显重要。

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的认识

即使不管是什么单位财务管理的相关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基本是一样的,主要就是对本单位一条相关财务情况做一个统计,同时分析财务的状况对公司有决策的作用。

对地勘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

吕西林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七地质大队)

财务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系列管理行为。加强财务管理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状况,防范财务风险,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具有其他专业管理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也决定了财务管理在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中居于中心地位。

地勘单位是以完成国家各类地质勘查项目为主要任务,以地质勘查生产活动为主业,同时开展一些与地勘工作相关的地勘延伸产业经营业务,实行内部企业化管理的国有地质勘查事业单位。地勘单位的事业性质及企业化管理方式决定了其财务管理不但要满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也要具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特征。1996年4月12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印发《地质勘查单位财务制度》的通知(财基字〔1996〕88号),通知中系统地对地勘单位财务制度作出了详细规定,包括国家基金和负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地勘工作拨款及支出、成本与费用、外币业务、财务清算等10余项内容。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进一步的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地勘单位的经济结构和经营机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地勘单位由事业单位逐渐向事企分开、企业化方向转变,地勘单位也逐渐走向企业化经营的道路。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地勘单位资金来源不再是单一的国家拨款,而是在争取国家投入的同时,通过矿业开发、工程测量测绘等地勘延伸产业自筹资金,形成了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新格局。原有的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单位变革,加强和改进财务管理已成为当前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地勘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1.干部职工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地勘单位长期受计划体制和客观环境的制约,导致部分单位干部职工具有“靠皇粮吃饭”的旧观念,在管理上也形成了“以生产为中心”的管理格局,财务管理工作一直处于从属地位,一些单位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对财务管理工作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理解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认为财务管理工作者仅仅是充当单位付款人的角色,没有发挥财务管理工作应有的辅助决策和监督控制功能,对财务管理工作者缺乏一定的职业规划及工作开展的建设性意见和要求,甚至将个人的主观意识凌驾于财务管理制度之上。

2.缺乏持续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事业单位在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时所采用的一种管理手段,是企业、事业单位有效的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防范舞弊,减少损失,提高资本的获利能力具有积极意义。要想确保财务管理更有效地实施,就必须在地勘单位内部建立一个持续有效的内部控制、内部监督机制,这样的控制、监督工作在财务上通常是由内部审计部门执行的。但是地勘单位往往由于单位历史原因,通常没有设立类似的部门,也很少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内部审计,忽视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有一些单位尽管设立了监督检查职能部门,也制定了相关的监督检查审计制度,但是却由于种种原因难以有效实施,部门不能独立执行审计任务,使财务监督流于形式。

3.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地勘单位人员通常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很多管理人员、财会人员和审计人员都是半路出家,对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知识结构老化,面对外部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财务会计制度的不断更新显得力不从心。

二、改革与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

1.建立合理的财务内部控制系统

(1)以财务管理为核心,预算管理为重点,建立地勘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为了保证各项经费有效、合理、合法地使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强化落实,应根据地勘单位的工作范围、工作性质和任务特点,建立一整套的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系统以及与之配套的控制制度。从组织和制度上对地勘单位的财务实行内部控制,同时规范地勘单位财务管理的运作程序,明确控制标准。在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单位预算管理和预算控制,保证预算编制所需的时间,完善预算编制的内容,控制反馈预算完成的过程和效果,进一步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2)建立内部监督机构,强化内部审计作用。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就必须在地勘单位内部建立专门的内部监督、内部审计机构,定期对单位内部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财务活动进行审计。内部控制只有被监督,才能及时发现、调整和反馈控制中出现的问题。事业单位的领导应重视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和专职人员的配备。内部审计可以涉及单位业务的各个方面,如执行情况审计、财务收支审计、效益审计等,以确保揭露事业单位内部潜在的风险。内部审计应以配合全面预算控制为目标,对财务预算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要不断强化内部审计的作用,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客观、权威,内部审计的有效实施可以进一步促进内部控制的完善。

2.重视财务人员素质培养,提高地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度还需要较高能力的管理人员执行,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尤其是企业决策人员的素质是影响单位财务管理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地勘单位企业必须要有一支过硬的财会队伍,才能更好地适应市经济发展的要求,才能更对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关键的促进作用。当前部分地勘单位人员组成趋向老龄化,职工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长年吃大锅饭,对新知识新概念的接受能力较差,思想上也不重视。这就要求单位财会人员努力加强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学习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机制,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在企业层面也要求单位内部领导转变观念,重视支持财务人员的选拔、培养和再教育,对财务管理工作大力支持,使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不断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程美淋.2009.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财会研究,(02):53-54.

黄歆梅.2007.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浙江统计,(09).

张伟.2008.浅谈当前经济形势下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5).

刘娟.2008.浅析加强现阶段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商情(财经研究),(01).


原文链接:https://211585.com/25729.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7 01:48:41  回复
过程中的执行不力[1]。首先,对于资金的管理中,职工借款后没有及时催收造成呆账现象,存在不及时核算清查造成坏账现象。在原始票据管理中,原始票据信息不准确,甚至出现了“假冒”票据。其次,有的单位对于应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