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财务困难案例财务视角分析-恒大集团财务战略分析

文章简介:

以下是一道财务会计案例分析,跪求高手的做题分析,我不胜感激!!

1、延迟收购意向性行为,属于企业合法经营行为,是个不错的主意,毕竟,争取到银行的贷款已经成为企业的首要任务。2、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其实,虽然只列出900万的负债,但另外的900万你如何列入到所有者权益里面?这个,无法操作。3、延长偿债期限,不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相当于y公司变相为abc公司融资。所以,这是可以操作的。4、公司的房产属于企业的固定资产,企业自己无权按照市值进行重估、列入会计报表计算。

从财务角度分析企业经营不善的教训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分析企业破产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由于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完善,造成企业人员报销费用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核,员工用假发票来报帐,没有审核出来,税务查帐时会以严重违反财经纪律予以罚款处理,造成企业在同行间的信誉受到极大的影响而最终导致企业破产。

由于企业从一开始就受到资金缺乏的影响,而不通过正规渠道引入借款资金,借款利率偏高,而企业的财务部门又不能很好的把关,加之企业销售渠道不畅,经营不善,最终导致企业破产。

一个企业从成立开始就要根据企业的各个部门和业务流程,制订出完善的财务流程,并派专人监督和核算,而财务部门也要通过其它部门的相互制约,才能不会因为财务本身出现擅自挪用企业运转资金,使企业受到很大的影响,最终导致企业破产。

等等以上原因都是因为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漏洞造成企业破产的根本原因,所以财务管理不仅仅是制订出来就够了,关键还在于如何监督和把控是最重要的。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的案例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十个常见问题问题一:重会计核算,轻财务分析。目前, 我国仍处于经济转轨期。一方面, 由于市场和自身的原因, 有些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管理人员的管理决策很少依靠财务信息支持, 造成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不足; 另一方面, 由于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调整频繁, 为了跟上变化, 大部分企业的财会人员没能处理好企业会计核算反映调整与财会工作服务经营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学习新准则、新制度以及调整核算体系和会计信息系统上, 很少有时间进行财务分析, 从而也难以通过财务分析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产品。在会计核算按照国家强制提供的标准照章处理, 企业对财务分析的需求和供给都不足的情况下, 大部分企业仍存在重会计核算, 轻财务分析的现象。问题二:找不准需求,不知为谁服务。在现实中,有些企业财务人员因不了解或不全了解相关各方对财会工作的需求程度,导致其不清楚财会工作为谁服务,反映在财务分析上则表现为:不清楚应为谁提供财务分析产品,应该提供哪些产品。这些企业的财务部门不习惯与业务单位进行对接,习惯以总部为据点运营,将本部门定位为居高临下的总部职能部门,不清楚财务分析的“客户”,不愿意为业务部门提供个性化的财务需求。财务分析一种模式走天下、只出一种财务分析产品,财务分析报告专业晦涩,让人看不懂。问题三:定位不清,作用不明。有些企业对财务分析的定位和作用认识不清,片面地重视企业财务分析,分析得很细,分析结果提示的问题也很到位,然而分析完后却到此为止,没有下文。他们错将财务分析当作战略执行分析的核心,而不是战略与战略行动方案。这样一来,导致财务分析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财务分析的作用似乎也越来越大,但企业仍在走老路,战略执行或偏离目标,或困难重重。问题四:只检查过去,不指导未来。受管理者控制性思维习惯的影响,有些企业习惯于对过去已完成、不变化、有结果的活动进行财务分析和检查,而不能够基于过去,结合当前,着眼未来进行分析和沟通。不服务于未来的财务分析,只会发现过去的问题和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在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上,这些企业的财务分析以内部的、静态的的信息为主材料,很少采用外部竞争者提供的动态环境信息,从而使财务分析结果无法为企业战略的动态调整提供指导和帮助,那么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是阳光大道还是荆棘丛丛就不得而知了。问题五:找不到标杆,不知优劣。由于没有战略、或战略不清晰,或战略没有转化为可执行的标准,有些企业对外不清晰行业竞争情况,不找或找不到外部标杆,不分析或分析不出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看不到机遇与威胁。对内,缺乏走向战略目标的明确的行军路线和阶段目标,走到哪算哪,甚至不清楚企业走到了哪一阶段。找不到外部标杆的结果是习惯于自我比较,习惯于与本企业的计划比,与过去同期比,是计划和过去存在问题还是当前存在问题,不得而知。没有正确的比较就没有真正动力,就不能找准正确的方向,找不准方向就不知企业存亡。问题六:不考虑风险,或过于保守。有些企业缺乏风险意识,决策不进行风险分析,过去运气比较好,胆子大,财务分析从不考虑或很少考虑风险,对分析结果不进行风险调整,把偶然的成功当成决策系统的必然成功,导致企业决策层夸大自身能力,喜欢冲击小概率事件,看不到前方万丈深渊,直到风险变损失时,企业已陷入万劫不复,难以重生的境地。由于缺乏对风险的正确认识,有些企业惧怕风险,或缺乏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责任制度,要么视风险为洪水猛兽,要么但求无过,对存在风险的业务一律回避,满足于赚取微薄的利润,看不到风险中蕴藏的机会,错失发展良机,以致落后遭致淘汰。问题七:不计资金成本,影响效率。有些企业财大气粗,摊子很大,特别是一些垄断企业,项目分析与内部核算不计资金占用成本,企业内占用大量资金的业务单元明为贡献实为包袱。这类企业有时为了做大,并购了大量不计资金成本的微利企业,其结果是股东投资回报不断受到侵蚀而企业却浑然不知。这些企业虽长年盈利,净资产回报率却大大低于市场利率,占用股东和社会的大量资源低效运转。问题八:重财务指标,轻非财务指标。货币计量假设虽然为财会工作提供了处理企业信息的便利,但也容易使一些企业只重视结果而不顾过程。有些企业重财务指标分析,轻非财务指标分析;分析的过程是从大结果到小结果;只出数字结果,而不清楚数字内涵,始终找不到产生结果的驱动因素,更没有涉及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以价值为管理基础的企业,倾向于降低成本和强化资产结构等较易达的的目标,常忽略外部众多难以用货币计量的不可控因素的影响,遗漏一些非货币性的外部战略性信息,对威胁与机遇的反应较慢;对内仅以财务指标评价,否决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业务。问题九:习惯使用静态分析,缺乏动态分析。有些企业习惯于用静态的思维、静态的企业发展战略、静态的市场环境、静态的生产经营计划和静态的员工需求与能力对企业进行静态的分析。这些企业很少关注外部和内部的变化,很少动态地去修正和完善企业的战略规划,很少调整行动方案。从而难以做到与时消息,与时偕行,与时俱进。问题十:不解剖整体,个体分析不足。有些大企业、大集团规模越做越大,财务越分析越来越宏观,出现了重视整体分析,轻视个体分析的一锅煮现象。他们没有像解剖麻雀一样对企业各分部中心、各业务流程、各作业单元分别进行财务分析,因此也就分析不出个体的战略贡献,从而难以挖掘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对分部中心的分析不客观,不到位,就会造成低效率挤占战略单位和高效分部资源的现象,而企业整体资源配置的低效,最终将影响企业整体效益。


原文链接:https://211585.com/23723.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5 18:27:17  回复
过去存在问题还是当前存在问题,不得而知。没有正确的比较就没有真正动力,就不能找准正确的方向,找不准方向就不知企业存亡。问题六:不考虑风险,或过于保守。有些企业缺乏风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5 09:57:45  回复
走下去是阳光大道还是荆棘丛丛就不得而知了。问题五:找不到标杆,不知优劣。由于没有战略、或战略不清晰,或战略没有转化为可执行的标准,有些企业对外不清晰行业竞争情况,不找或找不到外部标杆,不分析或分析不出自身的优势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5 19:45:46  回复
析, 从而也难以通过财务分析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产品。在会计核算按照国家强制提供的标准照章处理, 企业对财务分析的需求和供给都不足的情况下, 大部分企业仍存在重会计核算, 轻财务分析的现象。问题二:找不准需求,不知为谁服务。在现实中,有些企业财务人员因不了解或不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