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争视频剪辑笔记本电脑-关于伊拉克战争的视频

文章简介:

请请问一下为什么伊拉克战争,或者是伊拉克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A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真正原因

美国并不酷爱战争,但美国需要战争。过去20年里,美国是世界上唯一连打过四场对外战争的国家。美国为什么要如此频繁地发动战争?地球人不懂,恐怕美国人民也不懂,因为这四场战争,发生在三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开战的理由也都十分充分且冠冕堂皇,谁会把它们与一张轻飘飘的绿纸联系在一起?为美元而战,这就是美式战争的全部秘密。

美国人从未在他们公开的国家战略中谈论过这个话题。据说,上一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就职当天,就曾告诫他的同僚:在这里(美联储)你们可以谈论一切,就是不许谈论美元。这是禁忌,美国人对这一关乎美国国家生存的话题讳莫如深。

美国人在过去40年里,找到了一种在他们看来是最好的,也最便捷的国家生存方式,那就是用金融手段从全球向美国转移财富。美国人发现自己可以不用生产其他的产品,只生产一样东西就可以致富,就可以过得比世上所有人都好,这个方式就是印刷美元。

从罗马帝国到大英帝国,基本上都是以一种相似的方式完成帝国积累财富、消耗财富的过程。这种方式是什么呢?就是占领别国的领土,掠夺别国的资源,奴役别国的人民。这就是经典的殖民帝国模式。但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使美国意识到,必须避免重蹈古典帝国模式的覆辙。因为一次大战德国向老牌殖民帝国挑战,想要获取自己的生存空间,结果失败了。20多年后德国再度崛起,再次向老牌殖民帝国发起挑战,又再度失败了。美国毫无疑问记取了这个历史教训:如果一个国家的崛起,一定要从老牌殖民帝国那里虎口夺食的话,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战争,而其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最后徒使他人得利。美国就是两次大战最大的获利者。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全世界的货币锁定美元,而美元锁定黄金。美国政府向全世界承诺,每35美元可以兑换一盎司黄金,那个时候的美国可以说是志得意满,因为这个时候的美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黄金储备,世界上80%的黄金都捏在美国人手里,与此同时,美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军事机器。

没有足够多的黄金你就不能印足够多的美元!因为你对全世界有承诺,你是全世界的基准货币,你必须保持美元的稳定。这使美国陷入了空前的窘境。 1971年8月15日,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跟黄金脱钩。这一失信之举意味着美国可以不受黄金的羁绊,随意加印美元了。

半年后,研究报告《黄金非货币化的影响》出炉。这份具有良知的报告中提醒美国政府,美元跟黄金脱钩,在短时间内对美国有好处,因为美国可以在全世界还没回过神来时多印钞票,用没有黄金背书的纸币去占全世界的便宜。但长期看,这对美国和全世界都决不是什么好事,尤其对美国,无疑是饮鸩止渴。

而美国政府俨然如醍醐灌顶,大彻大悟!他们根本不理会作者迈克尔·赫德森的警告,对报告反其意而用之。既然这么干短期对美国有好处,干吗不把它变成一个长期的好处,让美国人永久享用呢?当然,这首先需要与黄金脱钩后完全变成一张绿纸的美元,在全世界面前,仍然保持它的信用。这就意味着美元必须保持它的霸权地位。怎样才能保持美元的霸权地位呢?美国政府认为最重要的是两根支柱,一根是美国强大的科技创新力。另一根是美国强大的军事实力。

但美国人知道,与黄金脱钩后的美元,最好与世界上最重要的大宗商品挂钩,才能确保美元的地位稳如磐石。机会很快就来了。1973年的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一开始,埃及人和叙利亚人两线出击,打了以色列一个措手不及,但不久后战况逆转,以色列反占上风。这让阿拉伯世界非常郁闷。坐拥石油的阿拉伯人决定,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就从其他地方去获得。于是,欧佩克——国际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用石油做武器,抬高油价打击西方。这个办法果然比战争来得更有效,很快西方就承受不住了。

这时,美国当时的财政部长西蒙秘密地飞到了沙特,去见沙特的石油大臣,也是首任欧佩克秘书长,告诉他:你们想把油价打多高我们不管, 但是要想不让美国人与你们为敌,你们必须接受一个条件,就是全球的石油交易用美元结算。这位沙特的石油大臣与整个世界一样,对美国人这一招棋的深远机心并不了然,于是就一口答应了美国人的要求,从此,全世界的石油交易与美元挂钩,而美元的信用也就在此后40年里,牢牢地与全球的能源需求挂上了钩。

走到这一步,美国人设计出的这个新型帝国渐渐开始显现出轮廓,这就是人类帝国史上从未出现过的金融殖民帝国。美国人发现,比起当年德国人虎口夺食去争取一个国家的生存空间这种愚蠢做法来,更高明的办法,应该是通过让世人几乎觉察不到的方式,乖乖地让他们把手中财富交出来,而又不制造仇恨。要达此目的,没有比金融殖民更好的办法了,这办法可以把全世界都纳入美国的金融体系中,然后,像拧开自来水水龙头一样让财富滚滚流入美国人的口袋。

美国人用比较优势理论把全世界分成了两块,一块是美国,美国人认为它的优势就在于生产美元;另一块是全世界。全世界的优势在哪儿呢?比如,中国人,你的比较优势就在于你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由美国人作为一方,全世界作为另一方,由美国人负责生产美元,而全世界负责生产用美元交换的产品,这就是美国人主导的全球产业大分工的本质,从此,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

美国用自己的金融体系,把全世界与美国紧紧捆绑在一起,这种由美国向世界输出美元,而世界向美国提供产品的交易模式,其结果就是全球财富快速向美国集中,这也就是美国在1990年前的200多年里,GDP最高时才不过达到7万亿美元,而在最近的短短20年里,GDP居然翻了一番,达到14万亿的根本原因。当然,美国人比全世界都清楚,用这种方式聚敛的财富,仅仅靠全球产业大分工是不够的,甚至再加上石油与美元挂钩也还不够,还需要一个非常强有力的手段,如果没有这个手段,美国不足以从世人手中掠走那么多的财富,而这个手段就是天下第一的军事实力。

美国人为什么要打伊拉克战争?答曰:为了石油。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什么美国占领伊拉克后,却不从伊拉克免费拉走一桶石油?当美国打下伊拉克时,首先出现的是什么情况?全球油价飙升。油价飙升,交易又以美元结算,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油价的飙升拉高了全球的美元需求,也就是说,美国人通过战争打出了全球的美元需求。打伊拉克战争之前,一桶石油38美元,打完了之后接近150美元,等于一场战争把美元的需求打高了近三倍。这样一来,美国政府就能以给全世界提供流动性的名义,开动印钞机,印刷更多的美元,而美国政府不是慈善家,不会白白把美元给你,你必须拿你的产品去换,从而再一次加入实物换绿纸的游戏。此时美国政府的印钞行为可以说名正言顺。更多的美元流到了其他国家的手里,流到了产油国的手里,也流到了需要购买石油的国家手里。

这么多美元攥在这些国家手里能干什么呢?除了作为财富的符号让人开心外,就是变为废纸的前景让人担心,因为美元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在贬值,天天在贬值,天天都在变成废纸,这个时候你唯一的选择,就是美国人早就为你准备好的选择:购买美国的国债。

购买美国国债使巨量的美元回流美国,也使美国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债务国。那么,美国为什么需要让流向全世界的美元,再以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回流美国呢?一个几乎没有储蓄率的美国,必须始终保持资本项目的顺差,而这个顺差的额度在2001年前后的时候,大约是每年7000亿美元左右,也就是说,需要每天净流入美国20亿美元。因此,美国需要大量的世界资本回流美国,大部分美国人刷卡透支的好日子才能为继,

为了保持资本项下的顺差,美国会不惜动用战争手段,去打坏别国、别的地区的投资环境,像驱赶羊群一样,把美元驱赶回美国。所以说,表面上看,两次伊拉克战争都和石油有关,但实际上主要是和美元有关。因为只要在产油区打仗,油价就会上升,美元的需求也就会随之上升。如此一来,美国人就可以开动印钞机,印更多的美元,从全球换回更多的实物财富,道理就这么简单。

美国打科索沃的真正动机到底是什么?这场战争发生的时间是1999年3月,但耐人寻味的是,1999年1月1日,发生了另一个重大事件:欧元正式启动。当时欧元和美元的汇率是1∶1.07,欧元作为一种全新的国际结算货币,一上来就对美元霸权地位构成了挑战和威胁。仅仅两个月后,科索沃战争打响。战争还没结束,世人便发现,深受战争创伤的,不光是南联盟,还有欧元。有欧盟各国空军做帮手的72天的狂轰滥炸,其最重要的结果,不光是米洛舍维奇政权的垮台,还有欧元与美元汇率的倒挂,由1欧元兑换1.07美元,变为0.82美元兑换1欧元,欧元跌幅达30%。由此可以看出,美国人打科索沃战争是“项庄舞剑,意在‘欧元’”。

结果,战争一打响,7000多亿热钱中有4000多亿立刻从欧洲抽逃,其中2000多亿去了美国,直接支持了美国已经连续90多个月的经济繁荣。美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如此漫长的经济增长期。

另外的2000多亿则去了香港,香港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化这么多钱?显然是那些投资人或投机家,看好中国内地市场,想拿香港做跳板,进入中国内地。让人备感蹊跷的是,恰在这个时候不早不晚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事情,美国人用5枚精确制导炸弹,“误炸”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一个星期之后,滞留香港的2000多亿热钱从香港抽逃,最后去了哪儿呢?又去了美国,4000多亿热钱全部流到了美国,去支持美国已经连续90多个月的经济繁荣。

“9·11”发生之后两个月不到,美国就打响了阿富汗战争,这完全不符合美国打一场局部战争的战争准备规律。1980年之后,美国人连打了四场战争,除阿富汗战争之外另外的三场战争,美国人的战争准备时间都在半年左右,这意味着美国打一场局部战争需要半年的准备,但是阿富汗战争却是个例外,不到两个月就仓促打响。

因为这个时候正是“9·11”发生之后不久,大量的资金开始撤离美国。因为全球的投资人突然对全世界最安全的投资环境——美国产生了疑虑。美国是全球的金融中心,纽约是美国的金融中心,而华尔街是纽约的中心,世贸大厦则是中心的中心。现在,这个中心的中心居然让恐怖分子给撞毁了,谁还敢对你的投资环境保持信心呢?于是,从这时起,据说有三四千亿美元撤离了美国,前面提到美国每年需要吸纳大约7000多亿美元的净流入,这个时候有三四千亿美元撤离美国,而这一年还有几个月的日子要过,没有钱怎么行?所以美国迫切需要一场战争,需要用一场战争,打回全世界投资人对美国的信心。

果然如此,当阿富汗战争打响之后,巡航导弹一落在阿富汗的土地上,道琼斯指数就在短期下探后很快回升,华尔街一片叫好,随着战况进展顺利,大量撤离的资金又陆续回到了美国,这场战争重新打回了全世界对美国投资环境的信心。

美国人向全世界展示的现代战争理念是,如果我的投资环境不好而短期内又无法改变的话,那我就用战争把其他地方打得更坏,反衬出美国相对的好。你不是认为我的投资环境不安全吗?那我就打一场战争给你看,美国仍然是最强大的,美国人想打谁就打谁,你要觉得美国的投资环境不安全,还有别的地方比我更不安全,那个地方还在发生战争。这就是美国的军事力量如何为它的金融大战略服务。

过去,美国人喜欢说,当世界上什么地方出现麻烦,美国总统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们的航空母舰在哪里?现在这种说法正在逐渐成为过去时。当互联网把全球连成一个整体,网上交易、网上支付已成家常便饭,随便敲几下键盘,成百亿、上千亿甚至数万亿的美元,就可以在瞬间完成转移或者是抽逃时,这种几乎以光速运行的资本流动,是每小时以三四十节的速度航行的航空母舰无法跟上的。即便是以超音速飞行的舰载机,也同样跟不上。

为此,五角大楼对其军事力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尽快建立“全球快速打击系统”。这一系统要求美军的军事打击能力,能比航母为代表的传统军事手段更快捷地打击地球上任何目标,打击时限也一再缩短,从号称一小时打遍全球,缩短到28分钟打遍全球。意义就在于,它基本上可以跟上资本流动的速度了。

做出上述一系列(军事开支)压缩之举的同时,我们会看到五角大楼的另一些耐人寻味的举措:比如说建立空天司令部,比如说建立全球第一支网军,又比如说全球第一架空天飞机的试飞,再比如说正在研发的5倍于音速的巡航导弹……所有这些,又都在向我们传递与前述信息相反的信息,那就是五角大楼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注重美军的速度——从部署的速度到打击的速度,而这一切,都与资本的流速和流向有关,因为美国人心里最清楚:今天的美国是一个建立在纸币上的帝国。要让这个帝国不垮塌,就必须保持美元的霸权,现在,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军事手段,美国人手上似乎已没有其他什么管用的家伙了。

伊拉克战争的结果是什么

“不能忽视一个事实,就是伊拉克是一个有着各种缺陷的国家,美国现在根本无法确定世界上未来的面对的对手是否和伊拉克同样虚弱。”----作者

回顾伊拉克战争和先前美英与伊拉克军事力量的对比都清晰地反映出联合作战力量角色的转变。伊拉克战争的结果不仅展现了这种转变的价值,而且解决了有关战争一系列关键教训的争论,而这种争论甚至开始于主要战斗开始之前。

在3月底美军地面部队行动停滞时,一场争论出现了,它针对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强迫美国军队和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托米·弗兰克斯接受比他们最初所要求少得多的军事力量。一些批评家指出,这种对战争计划的干涉削弱了联合军事力量,使他们不足以赢得决定性的胜利。

然而,联合军事力量胜利的速度和程度回答了一切。联合作战计划和军事力量态势不无风险,但是联合军事力量不需要达到取得战争胜利的传统军事实力标准。同时,战争结果还引出了新的军事理论问题,未来美国军事力量运用计划和美国现在是否能够计划一场“新式战争”,这些都需要未来进一步解决。

一、战争计划的争论

伊拉克战争的战争计划形成的详细过程还是一个未打开的“黑匣”。除了那些直接参与作战计划制订和执行的人以外,能真正了解联合作战计划形成详细情况和作战计划的选择的人很少。实际上在所有战争计划的制订过程中,有关作战指导原则方面都有严肃的争论,提出最有可能的军事解决方案是军事人员的职责所在,而确定战争计划符合政治、财力、物力条件和总统的总体要求则是国防部长的责任。在军队和政府官员这些对国家安全最负有责任的人员中,不含有这种激烈争论而制订出战争计划的战争是会陷入危险和被动境地的。

通过与一些曾参与制订伊拉克战争计划的个人交谈,我们了解到,在2003年3月底一些文职官员对战争计划提出的批评阻碍了战争计划,但很明显其中也包含了真理的因素。在战争计划制订过程的早期,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他的同事曾质询弗兰克斯将军和战争计划制订者们,要求他们研究重空轻地的军事力量选择和使用问题。高级军官在讨论过程中指出这些讨论有时候是对立的观点,但多数令他们紧张的问题还有其它原因。

一些军官感到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他的同事们非常轻视军事专家,这种紧张出自国防部长对美国军事力量和各种各样的规划的主要改革和军队计划的讨论。这种紧张在陆军特别强烈,他们中至少一些人认为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更有效地兼任了陆军参谋长之职,并偏爱空中和空间的精确战而不是笨重的陆军。

在战争开始时,一些军官对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和支援保障有效性表示担心。按照1990年战争计划标准衡量和此后研究“两个主要地区性突发事件”,美国将需要5-7个重型师以对付与伊拉克陆军规模相当的军事力量,而不是一个重型机械化步兵师,一个中型海军陆战队远征部队,和一个相对轻型的第101空中突击师。

传统的军事计划需要更强的军事力量来保证主要地面进攻部队后方和侧翼的安全,并且需要更多的各种支援保障分队。体现这种兵力运用的不同时期部队调整表被联合参谋用于制订战争计划。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反复质询了军事力量的兵种和规模,在战争计划制订的最初阶段又做了缩减和调整。

然而,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在内部军事争论时,军事和文职人员之间如此对立还是少见的。许多军官也质询传统军事力量需要量,并且感到一些决策在战争计划制订中有些过时了。他们感到一些决策要求过多的军事力量和战争计划实施进程过于缓慢,这些都没有反映出情报、监视、侦察、空中精确打击和地面力量机动速度的优势。

如果说军事人员内部关于以上问题存在“代沟”的话也许是不公平的,因为支持传统还是改变毕竟与年龄没有关系。至少一些参与制订战争计划的官员感到在提交给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那份战争计划里的关键决策是过时的,并且力图提交一份令大家都满意的战争计划,其中所需的各个军种都大于其实际所需。

还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战争计划是在没有人对伊拉克战争能力有错觉的情况下制订的,尽管直到战争结束,没有一个计划制订者能够排除伊拉克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可能。美国的情报已经清楚地确定了伊拉克军队结构规模绝大多数对比缺点。当美国情报分析家发现伊拉克潜在的威胁是因其庞大的军队人数时,他们也看到了实际在伊拉克常规部队的各个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而且他们的评价没有给联合军事力量对比提供理论根据,伊拉克现军队无法打败它。

此外,像陆军副总参谋长在战争计划争论之前就认为,精确空中打击和装甲机动能力和联合作战所构成的优势使得更小的部队就可以保证侧翼和后方安全,机动速度和精度比传统战争样式更有效,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尔斯将军也持相似观点。

二、政治因素引起“战争计划”的争论

一些在职的军官批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他的同事们傲慢无理地干涉军事还表明主要是弗兰克斯将军赢得了争论的胜利。事实是土耳其拒绝为美英200多架战斗机、大约70-100架直升机提供基地,而美国第四步兵师和第三装甲骑兵师与战争计划的争论无关。联军开战没有完全计划好开辟伊拉克北部第二条战线也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决定的战争计划无关,这也是事实。

同样大多数军事力量计划受联合国安理会长时间对伊拉克动武授权争论的影响也是事实。这种争论迫使国防部作出政治决定以延缓一些部队的部署和众多海、空运输行动,避免美国好像要在联合国授权之前就急于开战,这同样给伊拉克更多的时间来备战。

最后,在战争一开始就决定利用有利时机对伊拉克现政权领导人萨达姆·侯赛因实施“斩首”行动是一项政治决定,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军队关系紧张没有任何关系。决定不等几天看萨达姆是否死亡和伊拉克现政权是否垮掉就开始大规模空袭战役同样与此没有关系。

三、关于不了解“战争计划”详细过程和特质的争论

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是一个长于与人对质争论的人,他不是一个以同情和怜悯的方式来恳求或刺激别人的人。但是,在3月25日美国国防部的记者招待会上,他回答的有关争论公平性的一些基本问题还是值得注意的:

我不知道政府以外的人是怎么知道我的看法是什么的,或者是弗兰克斯将军的观点是什么的,或者迈尔斯将军观点的。我们都深受影响,战争计划已经被所有指挥员,当然,也有迈尔斯将军、佩斯将军、唐·拉姆斯菲尔德和美国总统先生,而且这个战争计划很好,在4天半到5天时间地面部队已经逼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了。我们在伊拉克的军事力量每一天、每个小时、每一分钟都在增强。这是事实,而且将继续增强。有一个军事力量流,数周之前就开始向战区流动,全体人员空运到战区与自己的装备整合。每个小时那个国家联军的军事力量都在增强。

如果你们回到阿富汗形势,就会像前几天一家报纸描写那样的陷入“泥潭”。并且就是最近几天形势看来不错,我记得,马扎里沙里夫已经被攻陷,其它城市也开始陷落。

3月25日,美国国防部的记者招待会上迈尔斯将军关于此问题还有如下发言:

这项计划正在执行当中,人人都参与了计划的制订,人人对计划表示同意。我已经公开发表意见表示,我认为战争计划最终由弗兰克斯将军参考他和他的指挥人员们的意见系统化和最终整理,是一项非常出色的战争计划。并且我们已经按照此项计划实施了近一周时间。我们已经逼近巴格达。我们遭受重大损失主要是因为伊拉克严重违反《日内瓦公约》中有关武装冲突的条款,伊拉克军队身着平民服装或向我部队诈降然后对我部队人员发起突然袭击。所以我认为这项战争计划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们会实施到底。

我要说,实际上我军此时已经深入伊拉克境内200多公里,已经到了巴格达脚下,我们不急于攻击伊拉克地面共和国卫队师。因为我们已经用直升机打击他们,武装直升机,还有空军和火炮打击他们,但是我们没有用典型的战斗方式与其激战。

联军地面部队司令在战斗结束后的4月23日发表了相似的观点:

地面战役的行程已经反映出我们高速持续性的作战行动,准确的机动、远距离的后勤补给保障,我承认其中在我们的远距离的通信和后勤补给保障线有风险,但我们已经克服了困难,战争计划执行决策总是针对敌人的。

并且我要反驳任何提出战争中的作战行动有所停顿的言论。我们时时刻刻都通过空、地、海和特种部队等向萨达姆政权施加压力。

伊拉克战争中没有作战行动停顿,你制订战斗计划后会碰到糟糕的天气,战争中有3-4天我们就碰到了这种情况,他们停下来以便后勤保障能跟上,几次战斗后部队也需要重新编队,如果那一天你和这个部队在一起,看起来这支部队好像停下来了。但同时我们没有停止空中打击、直升机对地攻击、战场其它部分地面部队的机动,在整个战争中我们的特种作战部队都在伊拉克全境执行特种作战任务。

华莱士将军对战争计划、军事力量强度和战后的意外提出一些重要观点:

我建议你的是“节奏”快些或慢些,或者快慢都行只要由你控制节奏,而不是由敌人。当我们放缓推进的进程和节奏,那是我们有意做的,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我们想在总攻巴格达之前建立我们的后勤补给基地。二是即使不向前推进,我们每天也都在攻击敌人。

我想萨达姆的部队想将我们引入城市,他们认为在城市中对他们有利。实际上,我们将城市变成了一个对其不利的地方,用我们的装甲部队突袭他们的重型装备、车辆、掩体。我们曾用我们的重型装甲部队进行袭击,后来转变为由重型装甲装备支援下,轻型步兵进行进一步的清理性行动。在这一系列战斗中,我们不仅保证了通信线路的安全,沉重打击了敌人的战斗力,而且开始控制人口中心区,本来准备在战争第4阶段稳定性的军事行动进行的,这一问题比我们预期提早结束了。

四、“战争新样式”的争论

伊拉克战争是否是战争变革的产物,反映一种新的战争样式。战争双方的不对称是战略、战术、技术等多方面的综合,这种变革帮助美英快速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谈及“战争新样式”和军事力量变革需要有一个历史的角度。关于二战后美军军事力量变革需要军事历史方面做大量的工作,包括这种变革成功和失败的规律,及军政官员在这种变革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这一过程总是充满着军事政府部门的关系紧张和军队内部深层次的争论。美国已经从众多正规的筹划工作受益,决策制订通常总是辩证的而不是经验主义的。

当今众多的军事变革都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早期的历史根源,美国的军事变革的速度和特性引人注目,尤其是在冷战后期美国在越南战争的失败而获得了变革的惟一动力后。

这不是分析伊拉克战争教训而随便找的一个时间点。众多军队政府领导人用了将近25年时间来建设成的美国军队,在2003年3月投入了伊拉克战争。他们是胜利与失败的产物,实际上,每一点作战要素在投入战斗时都是处于军事变革过程之中的。

概略地看,在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这些军事力量开始实践一种“战争新样式”,而且在阿富汗战争中使用并改进了许多技术装备,但是他们使用的许多关键的武器装备都是定型于越南战争或更早的战争时期。当然,关于战备和领导的一些最重要的教训主要来自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的失败。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战争新样式”是建立在新旧战争能力的恰当融合上。

美国确实实现了一种新的“战争新样式”的许多要素,正如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他的同事们制订的军事力量改革的相关文件和证明所提到的一样。伊拉克战争的经过已经清楚的表明了美国军事力量通过作战分别达到《四年防卫评估报告》中确定的六个目标:

一是保卫美国本土和其它军事行动基地安全,清除敌核、生、化武器和运载工具;

二是不给敌人庇护所,剥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他们的跑和藏的能力;

三是在遥远的战区规划和建设军事力量以应付面临的威胁;

四是在太空进行有效的军事行动;

五是进行有效的情报活动;

六是使用情报技术提供美国联合作战力量通用行动图。

伊拉克战争的进行遵循的许多军事原则出自一开始就提到的“拉姆斯菲尔德学说”,尽管各新闻机构对拉姆斯菲尔德学说的表述各有侧重。

一份报告将其描述着重于“精确闪击战”,强调:

一是快速机动、部队轻装,这样的军事力量能够快速投入战斗;

二是弹性决策,保证战场部队对形势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

三是陆、海、空、海军陆战队联合作战;

四是运用战略空中力量对数百个目标发动同时攻击;

五是将高技术应用于“灵巧炸弹”和战场情报收集。

另一家新闻机构将拉姆斯菲尔德学说描述为:

一是由文职人员调整战争计划及其实施;

二是速度和机动;

三是弹性实施;

四是着重运用特种作战部队、大规模空中精确打击、诸军兵种联合或整体作战;

五是应用更新的技术装备,如利用无人机提供战场实时图像。

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军队改革办公室主任在总结伊拉克战争教训时没有提及任何拉姆斯菲尔德学说,他表述了如下内容:

一是网络中心战的运用增加,及其通过空地作战和动态作战等新形式所表现出的作用,他把被更好的传感器和情报信息网、迅速决策、相对独立多战场的驾驭能力推动的这一过程称为没有前沿的战场;

二是在网络中心战中需要更多的接续性;

三是所有的非直接火力方式,火炮支援、近距空中支援和空中战场遮断等,要增加有效运用、相互促进;

四是在战场尽可能减少对直升机垂直空运的依赖;

五是提高对特种部队和地区性因素重要性的认识,有能力与当地友军共同作战,提供更多像特种作战部队一样的力量保障情报、侦察、监视系统;

六是联合作战计划还需要进一步修订,特别是编写一部透彻的联合作战理论学说和为军队改革制订一幅路线图;

七是进一步增强战略机动性,尽可能提高海上运输和飞船运输的速度;

八是指挥控制速度要进一步提高。

实际上,许多过去的观点看法表明如“拉姆斯菲尔德学说”报告描述的概念和原则很大一部分源于军方观点,这些观点早在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入主国防部之前就有了。一个例子就是联合参谋部制订的一系列联合构想战略的文件,与此相关的就是联合参谋部编写的《2020年联合构想》,它发表于布什政府上台之前。在谈论文官创新而军队保守之前,有必要提一下《2020年联合构想》中强调的作战行动的四种观念,这四种观念看来与伊拉克战争计划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军队改革目标非常相似:

一是机动优势;

二是精确攻击;

三是聚焦式后勤;

四是全维防护。

其它重要观点像网络中心战和通用的术语“军事革命”在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入主国防部的前十年就提出来了。全维同步攻击或“平行作战”思想是第一次海湾战争战争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效果中心战”的许多思想运用于科索沃战争,“联合反应力量”思想是20世纪90年代早期就提出来的。克林顿总统的首任国防部长威廉·科恩在担任参议院议员和国防部长期间都曾提倡扩展特种作战部队的任务范围。

像“精确闪击战”的思想基础是古老的运动战,新军事强调的“绝对优势”是18世纪欧洲战争思想,那个时代强调运用军事力、经济力、政治力联合优势达成战争目标——通常不需要使用战争。

从第一次海湾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来看,伊拉克战争更像是一次进化性而非革命性的战争。联军“闪电般的”胜利是以战争双方军事力量的极度不均衡为基础的,必须思考战争新样式是“新”在哪里了。标题“精确闪击战”可能是新的,但这种思想与战争同样古老。

总之,伊拉克战争中所运用的新的技战术和着眼于未来作战的军队改革都是经历了数十年发展的。如果说美国在最近10年军事发展速度非常迅速的话,至少部分原因是众多的外国军事力量发展的停滞和倒退,很多美国人忘记或根本不知道目前军事发展的过程。实际上,美国的“战争新样式”是相对保守的。它从来不会裁掉公认的军队单元直到有更新的来取代它,它是新旧作战方式的融合,是经过评估和运用的。

五、“鲍威尔学说”与“拉姆斯菲尔德学说”的争论

思考“鲍威尔学说”与“拉姆斯菲尔德学说”,已经成为战争计划和军队改革的一部分,看起来更像是提出不相干的事实或论点,以分散对主题的注意力。它与伊拉克战争中的实际军事行动的细节没有什么关系,这种争论是鲍威尔喜欢大规模的军事力量,更多运用传统的军事行动方式,而拉姆斯菲尔德侧重于用小规模的部队,运用高技术武器装备。

这种争论又一次反映了美国军队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他的许多文职顾问之间争论仍存在,主要是关于军队改革的速度和道路方式的选择。这反映了拉姆斯菲尔德等文职官员和军方在许多其它问题上的紧张关系,其中军方认为对方是刚愎自用,对军队的意见置之不理,而拉姆斯菲尔德等人认为对方是过于官僚的军事,不愿面对形势变化的需要。

这也反映了一种支持鲍威尔和支持拉姆斯菲尔德之间更广的政治争论,这种争论针对各种各样与伊拉克战争几乎没有关系的问题,这是政客之间钩心斗角。

实际上,将用于伊拉克战争的战争计划称为“拉姆斯菲尔德学说”的结果没有什么意义,因为:

一是战争的军事力量规模不是拉姆斯菲尔德一开始要求的;

二是国务卿鲍威尔从来没有在任何场合表达过对战争计划和拉姆斯菲尔德正在实施的军队改革计划的意见。鲍威尔惟一可能早就知道的是他感到伊拉克战争计划使用的兵力是否充足。这很难说是一场争论,很可能是发言人将自己的话带上了国务卿的帽子,那根本不是什么“鲍威尔学说”。

此外,国务卿鲍威尔在担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时曾协助开创许多美国军事技战术的改革,使海湾战争胜利成为可能。他支持1991年的战争计划,那是划时代的创新。在冷战结束后他曾帮助美国进行主要军事力量的削减,这都表明他是支持革新的,并不是一个固执地坚持教条的人。

第三是伊拉克战争不可能用拉姆斯菲尔德寻求的那种军事革新的方式来打。这种军事革新还没有在来年的防卫计划中正式宣布,它只能等2004财政年度的防卫预算的资助下才正式开始实施。这种拉姆斯菲尔德寻求的改革后的军事力量至少要5-7年才能形成。

第四是美国空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军都有改革考虑,还没有具体的学说和长期力量改革计划,只能是服从或反对拉姆斯菲尔德尚未确定的军队改革计划。

第五,当把“鲍威尔学说”讨论的一些内容与美国军队的领导人的观点相联系看,军队的计划是最空洞的。美国陆军打击旅——陆军首先努力使其更轻型化、更易于部署——并没有完全准备使用在伊拉克战争。此外,他们主要用于打击的对象不是伊拉克共和国卫队重型坦克部队,而且与任何“鲍威尔学说”和精确打击力量无关。

迄今为止,美国军队远没有能够为其未来战斗系统清楚地制订一个军队方案,未来作战系统还在提出无尽的要点和具体军种、设备、费用。甚至根据军方自己提出的,更宽的概念的军队改革方案直到2010-2020年的某个未确定的时间才能实施。

围绕关于“战争新样式”争论的问题和任何主要军种计划决策都是非常严肃的。围绕个人学说没有任何具体争论,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国务卿鲍威尔都没有为个人目的公开发表相互对立的意见。

最后,还有更重要的讨论需要美国战略和防卫计划的制订者参加。美国武器在发展战争新样式方面的成功,并且赢得了伊拉克战争的胜利,没有借口说是任何形式的“胜利主义”。美国还是易受不对称战争和恐怖主义的攻击。那些成功发展的国家没有很好的答案,先发制人的攻击或“首次攻击”能够引起可怕的地区冲突。

任何胜利的定义都无法忽略战争对人类生命的摧残,对财、物的消耗。它也不能忽视一个事实,就是伊拉克是一个有着各种缺陷的国家,美国现在根本无法确定世界上未来的面对的对手是否和伊拉克同样虚弱。

美国在未来任何一场与北朝鲜或俄国、中国对抗的战争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美国有能力发动和赢得战争的胜利绝非是靠较量通过国家建设和和平调解赢得和平的能力。它“世界惟一超级大国”的地位是主要依靠地区联盟网和坚持全球政治支持的良好平衡。

围绕伊拉克战争还有一个不确定的批评,就是实际上是如何选择战争方式的,制裁和裁军早就对付萨达姆·侯赛因了。在萨达姆·侯赛因统治下的伊拉克发出的威胁看起来好像并不那么紧迫,从已发现的资料还不清楚伊拉克成功地保留了多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种潜在的威胁迫使美英不得不对其发动战争。萨达姆·侯塞因的专政、侵略和武器扩散有很长的历史,可以很好地证明伊拉克战争的正义性,但是战争发动的时机证明还是有些随意了。

美国战争能力的发展也并不意味着美国能漫无目的地寻找敌人,或放弃寻求建设更强大的国际机构和使用外交而非武力。美国可能有能力推翻一系列实力不强而令人反感的领导,但是“能”绝不是“必须”或“应该”的同义词。正如克劳塞维茨讲到的:

“首先,政治家和指挥官必须要认清他们所进行的战争的种类,既不能误解战争种类也不能将其转化成其它的东西,这是影响最深远的判断行为。这是战略问题之首。”

美国必须赢得全世界的信任,以巩固其联盟结构和避免建立一个敌对的军事、政治、经济联盟网。信任不是靠战争新样式而是靠正义和严谨获得的。

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国军队参加了吗

名义上没有参与,但根据各方披露的视频来看,亚洲军队不少,而且不是帮助伊拉克,而是攻打伊拉克。

美国发动战争的理由名义上有二,

第一,英国手相布莱尔向美军提供情报,声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违反公约。

第二,萨达姆是邪恶的独裁政府,美国将帮助伊拉克人民取得民主。

第一点嘛,就连布莱尔后来都承认这是个假情报,他道歉,就很搞笑。。。

第二点嘛,推翻萨达姆雕像的,的确是伊拉克民众,并且目前伊拉克有100多个党派,选举也很西方化,相对于萨达姆时期,人民的确有了一些民主,不过民主是多方面的,很难几句话说清。战后的伊拉克经济恢复很快。

最后说一句,即使中国有参与,也不是帮助伊拉克的,而且名义上没有,即使秘密派遣特种部队,也是维护中国在伊的利益。具体的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在中东战场上,黄种人真的是很常见,日韩军队几乎每次都来,国外媒体报道中说见过中国人,我等小民就无法考证了。

伊拉克战争有多大杀伤力?

已经不错了 伊拉克战争爆发一周来,人们可以通过电视画面看到,在剧烈的爆炸声中,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上空升起了非同寻常的冲天蘑菇云。军事分析家们认为,在此次战争中,美国正在把伊拉克当作其新武器的试验场。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已经或可能使用的新武器多种多样,其中主要有:

电磁波炸弹。电磁波炸弹是美军拥有的新武器之一。这种炸弹爆炸时可以发出能量高达数百万瓦的电磁脉冲,破坏大面积范围内一切正在使用的电子设备,包括电脑、收音机和手机,摧毁可能被敌人用来发射导弹的电子控制设备,掐断敌人的通信联系。其原理就像雷电可以使电视机烧坏一样,不同的是这种炸弹可以使一个城市范围内的电器中断工作或被烧毁。深藏在地下掩体中的伊军指挥中心将可能是这种炸弹袭击的重要目标。

“传感融合武器”。这种武器是一种子母炸弹。它可以替代海湾战争时使用的作战飞机对地面的坦克集群发动攻击。这种炸弹被投到坦克集群上空时将分解成若干带降落伞的小炸弹,每枚小炸弹又发射出4枚带激光制导寻的器的弹头,击毁地面行进中的坦克。一架携带30枚这种炸弹的轰炸机可以在30英亩之广的地面范围内摧毁分布其中的坦克和其他战车。据报道,在1999年科索沃战争期间,美军已经拥有这种炸弹,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规模的坦克集群来进行试验。

数字化坦克。美军这次使用的主战坦克与1991年海湾战争时使用的坦克在外观上并没有多少变化,但这些坦克内部已作了很大改进。美军现在的坦克已配备先进的计算机图像系统,使坦克内的士兵能看到外边的整个地形,更方便协调行动并控制火力分布。美军第四步兵师由于较早配备了这类坦克和运兵车,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全数字化”师。

“毒剂解除”炸弹。这种炸弹是五角大楼专门为对付生化武器而研发的一种新型精确制导的炸弹。它的用途不是炸开掩体,而是破坏敌人可能储藏在掩体内的生化炸弹。“毒剂解除”炸弹在击穿掩体后爆炸时发射出钛合金棒,击穿储存在掩体内的生化弹头,然后通过爆炸时产生的高温烧毁里面的生化毒剂。

激光武器。英国简氏信息集团的技术编辑鲁珀特说,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可能首次使用可以致使敌人失明和使敌方光制导武器失灵的激光武器。海湾战争时美国陆军的坦克上就已配备这种激光武器,但从未加以使用。

“斯特赖克”轮式战车。这是美国陆军2002年刚刚开始配备的新型系列战车,包括运兵、移动火炮、反坦克导弹、火力支持、生化和核武器侦察、战地侦察、作战指挥和医疗救护等各种型号。战车配备了可以确定自己和其他战车位置的联网地图,驾驶员在电子地图上标出他发现的敌人的位置后,其他战车上的驾驶员将同样可以看见。

在海湾战争中,美军“爱国者”防空导弹初试身手。如今,经过改进的“爱国者”导弹已能够拦截多种导弹。目前,笔记本电脑、卫星电话和全球定位系统已与步枪和迫击炮一起成为美军士兵的标准装备。12年前,美军士兵已配备了夜视仪,他们今天又增加了能发现隐藏着的敌人的热传感器。12年的技术进步已经大大改变了美军的装备。

布拉姆·科恩个人资料!

布拉姆•科恩的 BT 软件创始者:奔流的字节

在网络泡沫破裂后的两年里,人们基本上只能在布拉姆•科恩(Bram Kohen)的小餐桌旁找到他。开头他在旧金山的诺布希尔,后来是在奥克兰。他注视著他那台戴尔(Dell)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一行接著一行地编写程序。棕色的长发不时垂下来,遮住了他的双眼,他不断地将头发缕到耳后。科恩也曾停下来,有几个晚上他去了夜总会;有一次,他帮助组织了一场编程会议;还有一次是去阿姆斯特丹旅行。但他最终又坐到木椅上,回到键盘边。他的笔记本摆在几本书上面,他的脊背挺得笔直(这要归功于他上过的姿态课)。就这样,他写出的程序越来越多。起先,他靠在网络泡沫时期挣到的钱过活,存款花光后,他开始用信用卡。到后来申请信用卡变得严格,因为欠债,他已经不能享受先期利率了。朋友们不禁要问: 他到底在做什么?为什么不找份工作?科恩完全不理会他们的忠告,他决心破解一个令他著迷的难题。

自网络诞生之日起,如何在既不产生高额费用、又保证不经常断线的情况下,实现电影、电视剧、游戏之类大文件的传输,就是程序员面临的一大难题。科恩认为,他能找到解决办法。他需要的是时间、好的代码和硬生生的智力。这三者他都有,钱只是水到渠成的事。“刚开始做的时候,我并没有明确的计划。”他说,“我并不担心,一个原因是我知道我所做的事确实很酷,还有一个原因是我已经破产,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科恩并非在自谦,他从来没有自谦过。他今年 30 岁,说话很直率,听不出什么城府。他谈论什么(包括他的病)都用这种语气,这是因为他患有亚斯伯杰症。这种病被称为“小教授综合症”,是一种程度较轻的自闭症。患上这种病的人可能会在某些方面具备超人的能力,但难以与别人正常交往。一位研究人员称: “即便那些能够很好地对付自身缺陷的人也会给人以怪异的感觉。”科恩病情比较严重,他经过很大努力,才做到了在别人和他说话时看著他们的眼睛。但这种病也有好处,它使科恩能够专心地思考下载问题。

他思考出的成果便是 BitTorrent(BT,俗称“变态下载”——译注)。这种软件看似简单,却成了最热门的下载方式,可以下载比音乐文件还大的软件,既包括合法的软件(比如 militaryvideos.net 上的业余爱好者拍摄的伊拉克战争视频),也包括盗版的软件。它使得下载好莱坞的最新电影变得轻而易举。你只需免费下载 BT 软件(已经有 4,500 万人这样做了),再等待几分钟到几天时间就行了。一个名叫 TorrentSpy 的网站(与科恩无关)帮助人们寻找可供下载的内容,平均每天为 BT 新添 600 多个文件,比如微软公司(Microsoft)的 Office 2003,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的电影《后窗》(Rear Window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鬼语者》(Ghost Whisperer)[可供珍妮弗•拉夫•休伊特(Jennifer Love Hewitt)的忠实影迷欣赏的高清晰版],还有一个包含了 400 多本《神奇蜘蛛人》(Amazing Spider Man)漫画的扫描文件。这些大文件的下载令 BitTorrent 成为互联网最有影响的一股力量,占到了网上字节流量的 20%,是点击网页、收发邮件、在线观看视频文件等最平常的在线操作所产生的流量的一倍。

影响力大了,强敌当然也随之而来。你大概能猜到要发生什么。21 世纪初,音乐共享网站 Napster 和 Kazaa 方兴未艾,最终被唱片公司告倒。BitTorrent 无疑会是下一个被告,特别是好莱坞已经感觉到压力了。据网络媒体评估公司 BigChampagne 统计,现在已经有 170 万部好莱坞电影可以通过 BT 下载,而且多数是热门影片,这一数字比 2004 年增长了 12%。分析公司 Informa Telecoms Media 估计,下载让好莱坞损失了 8.6 亿美元,相当于票房收入的 4%。同年电视剧的下载数量增加了 150%,其中有 70% 是通过 BT 下载的。BigChampagne 的 CEO 埃里克•加兰德(Eric Garland)说: “这就好比大卫与巨人哥利亚之战,那个在键盘边上编写出极具破坏性程序的小孩是大卫。”

但现在事情有了变化: 娱乐业似乎愿意容忍这个破坏分子。去年 9 月中旬,唱片公司向 7 家影响大的下载技术公司发出了终止不当竞争函,包括 BearShare、LimeWire 和 eDonkey(eDonkey 的 CEO 已被迫向参议院的一个委员会宣布,他“认栽了”)。值得注意的是,BitTorrent 不在这次攻击对象之列。2004 年冬天,电影业向提供需使用 BT 下载的盗版内容的网站发动攻击,却放过了 BitTorrent 公司本身。科恩没有反抗娱乐公司,而是去讨好它们。去年 7 月,他会见了美国电影协会主席丹•格里克曼(Dan Glickman),两人在贝弗利的半岛旅馆畅饮,格里克曼对他赞赏有加: “他是个特别聪明的家伙。”格里克曼说,好莱坞明白,现在是接受这些新技术的时候了。“有了这些技术,我们就有机会把产品介绍给千千万万更多的人。”

想知道科恩如何躲过了好莱坞的惩罚,就得进入他的头脑。科恩更像是一位发明家而不是创业者,从未声称要挑�权威。他还坚持说,自己从未下载过一个侵权软件。Napster 公司的肖恩•范宁(Shawn Fanning)梦想改变音乐行业,科恩对此根本不关心。不过,在他尚未推出 BT 的 1999 年,他曾在自己的网站上说过: “要建造一个系统,以传播信息、搞数字盗版、合成药物、发展无信任度交往……”他坚持说,那是对网络人革新性思维的丑化模拟。BitTorrent 从不搞加密,也没有隐藏过用户的活动状态(下载者要当心了)。这支持了他的说法。他说他制作软件只是想……唉,他也说不清是为什么。“我想搞一些有回报的东西。”等到做成了,他又会去搞点新玩艺儿。他父亲不得不逼著他在工作之外,多交几个朋友。

2005 年 9 月份,风险投资公司 DCM-Doll 资本管理公司(DCM Doll Capital Management)给科恩的新创企业投资了 875 万美元,它相信科恩能把 BitTorrent 变成一门生意。现在,科恩必须证明他不仅在编程领域出色,还要证明自己在捉摸不定的公司世界一样能获得成功。在编程领域,规则主宰一切,一个理论是对是错,可以很明确地加以判断。而管理公司则需要寻求平衡与妥协,而且智慧并不总能战胜愚蠢。他的父亲巴里•科恩(Barry Cohen)说: “他一定会把做首席执行官看成一件可以分析并能得出结论的事情。我想他并不天生具备当首席执行官的素质。”巴里 科恩是新泽西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教授。

去年9月的一天,科恩坐在华盛顿的万豪沃德曼公园饭店(Marriott Wardman Park)的大厅里,他脱掉了脚上的麦乐登山鞋(Merrell),把脚(穿著 Gold Toe 牌�子)插进长沙发椅里。他刚用一根印著 ABC 家庭频道(ABC Family)字样的桔黄色大号铅笔做完一本数独(Sudoku,一种数字填充游戏——译注)游戏集里的填数题。几个小时前,他在为几家控制互联网主干的公司举行的会议上作了主题发言。大庭广众之下,他以印度式的盘腿坐在沙发上,把鞋子整齐地摆放在身前,对我解释了 BT 软件的影响。之后,他不再和身边的人闲谈,而是高兴地说起了数独游戏: “这种游戏对人是个很好的调节。有不少窍门。掌握了这些窍门,就能破解任何数独游戏。”

每当想到什么问题,科恩总爱发表一通听上去深思熟虑过的独白。在一次早餐上,他说起了薯条与薯饼的不同、电信公司濒临破产的原因以及汽车油门的演变。(现在,为了帮助做家务杂事,他正努力学驾照。他妻子已经怀上了他的第三个孩子。)他在每个话题上的发言都很独到、优雅,显然是在脑子里斟酌过的。话说完了,他常常发出不连续的大笑,瘦弱的身子骨在笑的时候一动也不动。他在 LiveJournal 网站建立的博客也充满了这种深刻的见解,看过的人一定会引以为必读之物。DCM 风险投资公司的创始人之一赵克仁(David Chao)说: “无论你和他说到什么话,他总喜欢做深入的讨论。这是伟大思想家和伟大策划者的典型标志。”

科恩在曼哈顿上西区长大,父母发现他有了不起的头脑,但缺少了某样东西。6 个月大时,他会把一块积木放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玩上几个小时,同时还目不转睛地盯著它。他最早学会说的几个词儿是“翻到”、“运行”、“打印”……全是从家里那台 Timex Sinclair 计算机发出来的。5 岁时,他就用这台计算机学习编程。显然,他在某些方面出类拔萃,但和同龄孩子的隔阂却越来越大。他的弟弟、BitTorrent 公司的首席技术官罗斯(Ross)说: “在社交方面,一直和别人不一样,他很难交到朋友。”罗斯仍然不相信哥哥患有亚斯伯杰症。实际上,这种病被确认的时间并不太长。甚至到了 1994 年,在医生的宝典《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Disorders)里,也没有对它的详细论述。而在此前一年,科恩已经从公立精英学校史图维森公立中学毕业了。

如今,科恩承认: “我知道我很怪,与别人交往时有很强的失败感。过去,我不能很好地理解别人,所以有许多事情搞不懂,现在我已经知道那些是怎么回事了。这样的事情我能回忆起很多。”对社交的困惑,使人们以为他不是个叛逆分子就是爱逃避的人,或者两者都是。他差点没通过高中一年级的数学课,因为他在考试时做完第一道题后,就拒绝做其余 49 道题,宣称这些题不过是第一道题的变形。我给他的学校打过电话,询问科恩在当数学小组组长时的情况。接电话的负责人张口就说: “那是个爱胡思乱想的家伙!”

并不是所有人都持这种看法。1992 年,贝尔实验室(Bell Labs)前研究人员巴特•塞尔曼(Bart Selman)在纽约大学发表关于计算机科学一个生僻领域的演讲,科恩不请自来。他缠著塞尔曼,提了一些很精辟的问题。塞尔曼给了他一般只向大学学生提供的暑期实习机会,还让他接触用于解决蛋白质折叠、复杂物流等大型问题的软件里的新型算法。目前在康奈尔大学任教授的塞尔曼说: “我们让他尝试这项工作,他没说什么就走开了。一周后他说: ‘嗨,我找到了加快一百倍的方法。’许多科学家-世界知名的人——都思考过这个问题,而布拉姆来了之后,做出了新成绩。”

可惜,麻省理工学院和其他理工学校并不看中科恩的天才,它们更注意他那令人失望的学分。他去了布法罗大学,两年后就退学了。塞尔曼说,后来只和科恩有过一次联系。神童给他打电话,问他是否能写一封到 RadioShack 公司的推荐信。当时,科恩因不服从领导,刚被金考公司(Kinko's)炒了鱿鱼,而网络正在兴起,他开始在一家又一家网络公司打工。大概在此期间,他解决了最大的一个难题: 他的行为动机与方式。在读过很多资料后,他认识到自己患有亚斯伯杰症。通过了解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动机,科恩已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个世界。他的妻子从前是位系统管理员,他俩在 2004 年结婚。在妻子眼中,他的这个病甚至也有优点。“她觉得我坦率得可爱。”科恩如是说。接下来的难题,使科恩让自己与世隔绝,也最终让全世界把他看作明星,而不再是喜欢胡思乱想的家伙了。

在 BT 软件出现之前,大文件的传输极为缓慢。假如你在网上搜索到某人有你想要的电视或电视剧,你所能做的就是等待,等待,再等待。你要等待字节一点点传到你的电脑上,再组装成文件。有时候,你还等不到这时候。科恩突发奇想,他把文件分割成片段,通常为 1,000 份,让众多下载用户分担传输的痛苦。一台用户端机器上的 BT 软件可以与其他准备下载同一文件的用户进行“对话”,自动交换各自所需的片断(见图示)。用户越多,下载越快。科恩还在软件里加进了一些精明的设计。比如,机器下载文件的速度相当于它们上传该文件的速度。这是为了阻止有人企图吃白食,光接收不贡献。程序还总是首先找到并提供上传文件中被下载次数最少的片段。这是为了让更多的机器首先下载这个片段,增加它的被下载次数。

2003 年,BT 软件得到了第一次实际应用测试,检验了这一原理是否能不限规模地加以应用。开源软件公司 Red Hat 在 2003 年发布了 Red Hat Linux 9 操作系统。对该产品的需求极大,用户纷纷下载,导致 Red Hat 的服务器瘫痪。但德国奥登堡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艾克•弗罗斯特(Eike Frost)有幸得到了这个软件。他把它放在 BT 文件里,并在热门技术网站 Slashdot 上发布了链接,邀请网友前往下载。人们蜂拥而至。三天内,Red Hat 的用户交换了 2,115 GB 的数据,容量相当于国会图书馆的全部藏书。高峰时,有 4,500 台电脑同时交换文件片段,上传和下载的速度达到了每秒 1.4 G。弗罗斯特估计,如果他租一条专线来处理这么大的流量,要花费 2 万至 6 万美元。实际上,他只付了 99 美元的服务器占机费。

盗版者看到了好处,但一些合法的企业也看到了好处。游戏制作商暴雪娱乐公司(Blizzard Entertainment)利用 BT 发送游戏《魔兽争霸》(World of Warcraft)和补丁。这款游戏有两 G 大,相当于 3 张光盘的容量。暴雪娱乐公司首席运营官保罗•撒姆斯(Paul Sams)说: “许多人下载了我们的游戏,没有上百万,也有几十万。”Sun 公司(Sun Microsystems)通过 BT 向数十万用户提供完整的 Open Solaris 操作系统。它还打算在今后几年更多地借助 BT,将所有软件变成开源代码的软件。动画片巨头 ADV Films 等公司也把 BT 当作向大量影迷放送预告片的最佳办法。

这些令人兴奋的事情足以让人对公司充满信心,但一件事除外: 没有哪家公司向 BitTorrent 支付一分钱。科恩制作的是开源软件,谁都可以修改、发送和使用。BitTorrent 网站得意地声称: “本公司只接受捐款,数额不限。”DCM 注入的资金将用于支付当前 13 名员工的工资,但无法保证公司的长期生存。不过,科恩和首席运营官阿什温•纳文(Ashwin Navin)已经根据科恩的想法制定了蓝图。

纳文今年 28 岁,他在 BitTorrent 的办公室里向我描述的,是一家媒体公司的蓝图。公司的办公室是由一间仓库改装的,位于旧金山老港附近。纳文解释说,BitTorrent 实现的媒体等式是最昂贵的部分——分销——的大众化。现在是它依靠内容来赚钱的时机了。公司计划打造基于宽带内容的新市场,这个市场有点像 iTunes,也有点像 eBay。公司可为想销售(当然也可以是赠送)内容的商家提供内容存放场所,并为内容编目。它可以向卖方收取少量佣金或相关广告费用作为营业收入。市场建成之时,公司将拥有独一无二的网络 2.0 时代(Web 2.0)商业模式。公司还与 AskJeeves 开展合作,在 BitTorrent 网站主页上建立内容搜索引擎,借以销售广告。

搜索广告?网络市场?就差把播客也用上了。BitTorrent 出自编程天才之手,但它的商业模式完全谈不上新颖。Google 在今年春天推出了 Google 视频(Google Video),允许用户发布流媒体(但与 BitTorrent 不同,不允许下载)。用户也可以销售他们的内容。更可怕的是,Google 不限制上传文件的大小,这使得 BitTorrent 简单廉价的大文件处理办法变得不那么实际和必需了。去年 10 月中旬,苹果公司发布传闻已久的视频 iPod,用户可以通过热门软件 iTunes 下载电视剧和皮克斯公司(Pixar)的动画短片。纳文说,Google 和苹果都是竞争对手,但 BitTorrent 不仅提供电影和电视剧。此外,他还估计宽带将使苹果公司“付出巨大代价”。

这些可怕的竞争对手带给 BitTorrent 公司的挑战不是技术上的,而是商业上的。它要拿出自己的服务来。所以,今年夏天,他们请来了弗雷德•戴维斯(Fred Davis)。他是唱片业传奇人物克莱夫•戴维斯(Clive Davis)之子、娱乐界知名律师。他们要他负责同音乐公司的谈判事宜,以争取销售各类音乐产品的授权,包括专辑、MTV,以及大到一张 CD 也装不下的高保真音乐。戴维斯说: “人人都知道 BitTorrent,当我打电话说: ‘见个面吧?他们想合法化,’所有公司都欢迎我们。”纳文暗示,公司和好莱坞也在进行类似的谈判。

科恩知道,公司需要纳文这样的人来运营。纳文魅力十足,科恩离不开他。但科恩并不打算过分放权。他说: “我现在还是首席执行官,因为别人当首席执行官我不放心。”为了让我对这个话题感兴趣,他一个劲儿地试图预测未来,把整件事看成又一个待解的难题。“我真心希望,那么多的内容制作人都能通过在网上发布内容赚到钱。”接著,科恩又列举 Google 和 eBay 作为榜样。他强调,创造这样一个市场,对内容制作人和他们的公司都有好处。“但为别人挣钱,比为我自己挣钱更令人感到骄傲。为自己挣钱也说得过去,但人们多把为别人挣钱当成一个高尚的目标。” 在媒体界和娱乐界,几乎人人都认为,数字销售是大势所趋。随著宽带费用下降、媒体大公司的技术意识越来越强,已经产生了控制连接消费者的渠道、让中间人去死的强烈愿望。去年 9 月底,在作为好莱坞要人的最后一次演讲中,前迪士尼公司 CEO 迈克尔 艾斯纳对同行说: “我们不应该为同侪传送(Peer-to-Peer)、Wi-Max 或是 802.11 这些技术行话感到惊慌,我们要接受它们。”那么,BitTorrent 会不会与电影公司携手走进乐土呢?这还不好说。

目前,好莱坞只是暂缓了对 BitTorrent 的判决。对有些人来说,这已足够。公司的投资者肯定在盼著 Skype 的故事发生在它身上。Skype 是一家新兴的网络电话企业,不久前被 eBay 以高达 41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DCM 的赵克仁说: “我坚信,在 BitTorrent 统治了大部分网络传输,而且拥有 4,500 万用户的时候,你已经可以把它变成钱了。”

不过,对于科恩是否将始终引导这一过程,还很难说。亨利•考茨(Henry Kauts)曾在贝尔实验室与科恩亲密共事过,现在是华盛顿大学教授。他认为,BitTorrent 能不能带来回报,科恩根本不会关心。2004 年秋天,这位前实习生突然走访了考茨的办公室,向他询问了有关稳定性测试方面的问题。两人还谈起了离开贝尔实验室的情况。科恩提到了 BT,但讲得不多。这让考茨觉得奇怪。他说: “我想,如果 BT 被定为非法软件,不得不消失,是不会对科恩有什么精神打击的。他只是把 BT 看成一个他已解决的有趣难题而已。”

有没有张召忠在伊拉克战争时在cctv的所有评论伊拉克战争的视频啊 我想看看

网上有的可以去找下

其实当年基本上全世界都认为伊拉克是可以顽强抵抗下去的,毕竟当时伊拉克也是雄兵百万,有十几年战争经验的老兵很多。装备上,伊拉克当时也不弱,T72坦克,法国,俄罗斯的战斗机,当时很先进的全国防空指挥控制系统。

而张召忠作为军人,还是在伊拉克工作过很长时间的军人,对伊拉克军队了解还是很多的。

但是,全世界都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忽视了美军整体战争的强大碾压能力、最后结果么,当然是伊拉克被狂虐了。

这个价结果让全世界都震惊了,中国也不例外,中国军方也是在伊拉克战争后,完全放弃了打大规模全面战争,而转向局部高科技战争的路子上来。


原文链接:https://211585.com/21205.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3 14:59:03  回复
走那么多的财富,而这个手段就是天下第一的军事实力。美国人为什么要打伊拉克战争?答曰:为了石油。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什么美国占领伊拉克后,却不从伊拉克免费拉走一桶石油?当美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3 23:21:29  回复
纳德·拉姆斯菲尔德是一个长于与人对质争论的人,他不是一个以同情和怜悯的方式来恳求或刺激别人的人。但是,在3月25日美国国防部的记者招待会上,他回答的有关争论公平性的一些基本问题还是值得注意的:我不知道政府以外的人是怎么知道我的看法是什么的,或者是弗兰克斯将军的观点是什么的,或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3 19:09:46  回复
之后,他不再和身边的人闲谈,而是高兴地说起了数独游戏: “这种游戏对人是个很好的调节。有不少窍门。掌握了这些窍门,就能破解任何数独游戏。”每当想到什么问题,科恩总爱发表一通听上去深思熟虑过的独白。在一次早餐上,他说起了薯条与薯饼的不同、电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3 21:22:51  回复
条专线来处理这么大的流量,要花费 2 万至 6 万美元。实际上,他只付了 99 美元的服务器占机费。盗版者看到了好处,但一些合法的企业也看到了好处。游戏制作商暴雪娱乐公司(Blizzard Entertainment)利用 BT 发送游戏《魔兽争霸》(Wor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3 18:14:38  回复
斯菲尔德决定的战争计划无关,这也是事实。同样大多数军事力量计划受联合国安理会长时间对伊拉克动武授权争论的影响也是事实。这种争论迫使国防部作出政治决定以延缓一些部队的部署和众多海、空运输行动,避免美国好像要在联合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