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简介:
- 1、现在社会只有贵金属才是货币,对吗?
- 2、马克思说,货币天然不是黄金,黄金天然是货币,这句话到底怎么理解?
- 3、老师说,货币不一定都是贵金属,贵金属也不一定都是货币,对吗?
- 4、世界货币是不是只有黄金?
现在社会只有贵金属才是货币,对吗?
错,现在社会的贵金属都不是货币。虽然金银很贵,但也只是能换成货币而已,并不是货币,不具备货币的基本特征。
看你补充的问题,说的好象不是现代社会的,因为现代社会的货币都是纸币。古代社会有银票比如“交子”,这也算做纸币吧。
马克思说,货币天然不是黄金,黄金天然是货币,这句话到底怎么理解?
这句话的原话是“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理解:
(1)“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意思是金银天生并不是货币。因为金银最初出现在市场上也只是一般的普遍商品,只是当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当一般等价物都集中到金银上,由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是货币。因为金银并不是一来到世界就成为货币的。
(2)“货币天然是金银”:意思是货币天生应该由金银来充当,或者说金银天生就具备了充当货币的优良特点。这是由金银的自然属性决定的,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优点。
扩展资料:
1.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金银充当货币的原因:金银体积小,价值量大,携带方便;不变质;易于分割;等质均质,基本上没有质量差别,由于他们这些本身的材料特征,使得他们是最好的等价材料
3.价值形式:(四个发展阶段)
1.价值的表现形式是要做什么:
→价值的表现形式是要为了表达价值的内容
→而价值的内容是无差别人类劳动,一般的人类劳动
→那么要判断价值形式是否完美,就要看价值形式能否准确表现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也就是要看价值形式是否能够反映劳动的同质性以及衡量劳动的量
→并且这种价值形式能够实现交换、实现价值
2.交换价值其实就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有四个发展阶段
3.四个发展阶段
1)个别的、偶然的、简单的价值形式
(1)定义:
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
(2)模型:
一只羊=两把斧子;
一件上衣=20码麻布
(3)分析:
一只羊的价值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需要与其他商品交换才能看到
一只羊的价值就是两把斧子的价值:
→也就是生产一只羊的劳动与生产两把斧子的劳动是同质的
→生产一只羊耗费的劳动和生产两把斧子耗费的劳动是等量的,也就是等于生产两把斧子耗费的劳动是等量的
→如此才能等价交换
个别的:
→说明这种价值形式不是普遍的
→也就是说明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商品交换不是常见的、常态的广泛的现象,而是偶尔把剩余产品进行交换
偶然的:
→不是到处都有市场交换,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简单的:
→一只羊=两把斧子,物物交换,而且是剩余的没用东西交换,非常简单
→也就是当时人们所需要的物品更多是自给自足的,交换比较简单
(4)评价:
《1》好处:
一只羊=两把斧子:
质上是无差别的,量是可以相等的,所以这个价值形式能够准确表现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缺陷:
一只羊能够与两把斧子交换,但是与其他商品能否交换不知道
这个价值形式只能表达一种商品与另一种特定商品的劳动的无差别性并且衡量生产这两种商品的劳动量的大小,但是一只羊和茶叶、酒和盐巴等等的有没有同质性没有表达出来;
因此价值形式并没有准确表达价值的内容,也没法很好衡量价值的量,当更多产品进入到商品交换,简单价值形式就不是价值内容的有效表达方式了
2)扩大的价值形式:
(1)模型:
一只羊={两把斧子;一包茶叶;一袋盐巴;一瓶酒;一克拉黄金......}
(2)分析:
说明随着分工的细化和商品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进入交换的商品越来越多,那么通过交换可以获得很多东西
(3)不足:
一只羊等于两把斧子,但是有斧子的人未必想要换羊,同理有茶叶的未必能够换
→也就是实现交换目的的过程十分曲折复杂、效率比较低下
一只羊=很多商品,也就是一只羊可以和很多商品等价
→ 那么出现了一堆等价物出现了一堆
→ 但是这些等价物之间是否同质并不知道
→因此扩大的价值形式还是不能准确表达出价值的内涵
→所以价值形式不是完善的
3)一般的价值形式:
(1)人们逐渐发现,如果产品交换不出去,那么没法获得自己想要的产品,同时自己的劳动也没法得到补偿,所以交换是必须的
→但是如果是扩大的价值形式,实现交换的过程非常复杂,效率低下,甚至有可能实现不了
→所以要改进价值形式
→人们发现可以用手中的商品与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乐于接受的商品交换,再以这个商品作为手段去交换其他商品
比如:
如果一只羊想要交换斧子,但是斧子不想交换羊想要茶叶,那么一只羊可以先交换茶叶再交换斧子
(2)模型:
两把斧子、茶叶、酒、粮食、盐巴=羊=其他商品
(3)分析:
《1》原来,等价物是一个系列,是商品世界里面千差万别的各种商品;现在等价物就是羊,也就是所有商品共同的特点就是与大家都喜欢的、乐于接受的羊交换
一般价值形式,也就是等价物没有差异,是大家都能够接受的等价物
《2》羊充当的等价物:
两把斧子换了羊然后换茶叶,把羊作为中介和手段
→也就是一般等价物作为中介和手段
→由于羊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商品
→所以既实现了交换目的,又提高了交换效率。
《3》如果羊充当了所有商品的等价物:
→→那么相当于羊充当了生产所有商品的劳动的代表
→也就是羊代表了所有同质性无差别劳动
→而无差别就是大家都能接受,就是一般性
→所以羊就是一般等价物了。
《4》一般的价值形式,相比前两个阶段,更能够准确表达价值的内容:
从价值的内容来看:
→商品世界里面所有的商品都可以与羊交换
→能交换说明有同质的东西
→那么说明商品世界里面所有的商品的劳动与羊的劳动是同质的对等的
→充分展现了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充分表达了劳动的同质性无差别性
→把价值的内容充分表现出来了;
从价值的量上:
→所有的商品能够与羊进行交换
→那么能够交换的羊的数量表示,生产这个商品的劳动量用生产这么多样的劳动量来表示
→都用羊的劳动衡量所有商品的劳动量
→获得了统一的价值尺度
→更加准确
总结
一般价值形式已经充分表达了价值的质和量
《5》不足:
担任价值形式的等价物的商品有问题:
不同的区域,等价物不一样,相当于货币不一样,那么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A地等价物用的是羊,在B地等价物用的可能是麻布,两个地方的等价物不一样,互相不认,还要兑换,不利于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有的等价物一些地方有一些地方没有,没有办法打破区域进行交换
物物交换用具体商品作为等价物,质上无法保证,很重不方便携带,不能分割,没法计量,时间长了会变质,无法保证质量
总之,实践中发现等价物不合适
4)货币形式:
(1)羊这个等价物不合适,所以要换成更加适合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最早,金银在商品经济当中是商品,作为装饰,由于稀缺所以价值比较高
(3)金银体积小,价值量大,携带方便;不变质;易于分割;等质均质,基本上没有质量差别,由于他们这些本身的材料特征,使得他们是最好的等价材料
→所以金银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所以货币天生是金银,金银天生不是货币
→那么当羊变成金银代替的时候,达到货币价值形式的阶段
→此时,货币产生
→价值形式到了这个阶段就完善了
(4)货币把价值的形式内容和数量能够充分表达出来
老师说,货币不一定都是贵金属,贵金属也不一定都是货币,对吗?
你好,这句话是对的,现在的货币已经有了纸币等材质了,但是在古代的话货币一般来说都是贵金属。
世界货币是不是只有黄金?
世界货币
world currency
在国际商品流通中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货币。世界货币是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当商品交换超出国家界限而发展为国际贸易时,商品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展开自己的价值,作为它的价值表现形态的货币,也就成为世界范围的商品的一般等价物,即世界货币。世界货币在前资本主义社会虽已产生,但没有获得很大发展。当时,世界市场尚未形成,货币只在规模和范围都有限的国际贸易中发挥作用,主要作为购买手段而不是作为支付手段。只有到了资本主义时代,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国际贸易包括了世界各个国家,世界货币的各种职能才获得充分的发展,真正成为全世界的货币。
世界货币的职能 世界货币除作为价值尺度之外,还是国际支付手段、国际购买手段和财富的国际转移手段。
国际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最主要的职能是作为支付手段,平衡贸易差额。对外贸易带有双方的性质,即每个国家既输出商品也输入商品,而且主要以信用方式进行,因此,国与国之间就发生了相互的债务关系。这些债务关系的结算可以利用信用工具(如汇票、支票等),通过相互抵消来进行。对于抵消后的差额,即利用真实的货币作为最终的结算手段来偿付。这时,世界货币就执行着国际支付手段的职能。
国际购买手段 当货币直接被用来向国外购买商品时,它就发挥着国际购买手段的职能。这时,与在国内流通中作为商品交换的中介不同,它是作为货币商品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由于意外事件(如战争、灾荒等)使不同国家之间的正常商品交换受到突然干扰,平衡遭到破坏,因而一国不得不大量购买别国的商品的场合;或者发生在一个国家单方面向另一个国家购买商品,买与卖彼此分离的场合。
财富的国际转移手段 当把财富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去,但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或不适于以商品形式实现,而要以货币形式进行时,货币就充当社会财富的化身,借以实现财富的国际转移。例如,战败国向战胜国支付货币赔款,一国向其他国家提供货币贷款,或资本家将货币资本从国内转移到国外等,均属此类。
金本位制下的世界货币 19世纪,金、银都曾是世界货币。以后,随着金本位制的普遍建立,黄金遂取得了主导地位。
黄金充当国际货币 在金本位制下,黄金既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国内货币的作用,也在国际关系中发挥世界货币的作用。国际收支的差额用黄金来抵补,构成国际储备货币的也只有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而且一个国家的货币可以按固定比价自由与黄金兑换。
货币的国际流通与国内流通不同。国内流通处于一个国家的主权范围之内,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由该国法律规定,价格标准、铸币形态、辅币和价值符号等都由国家根据本国的经济情况和传统习惯予以规定。在国际流通中,货币以其原始形态、即黄金条块的形态出现。在国内流通中铸币是按其名义价值流通的。已磨损的铸币(在规定的限度内)可与价值十足的铸币同样使用。在世界市场上其名义价值完全失去意义,而须以黄金条块的形态按其实际重量和成色来计算、使用。至于不能兑现的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在世界市场上无效。
黄金的兑换与汇率 由于黄金充当了世界货币,就产生了货币的兑换与汇率以及黄金的国际流通问题。货币兑换成了国际贸易中的必要因素。为了在对外贸易中进行支付,就要将本币与外币相兑换,或用各种货币同充当世界货币的黄金相交换。由于货币作为世界货币时失去其地方性,都归结为一定的黄金量,因而一国的货币可以用另一国的货币来表现。各国货币以它们相互的黄金含量之比为基础,形成一定的兑换比例,即货币汇率。一国货币对黄金以及其他国家货币兑换比率的稳定,是国际贸易正常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为此要求各国货币对世界货币维持一个稳定的比价,而且可以自由兑换,即本币能够随时兑换一定量的黄金。
黄金的国际流通 世界货币在国与国之间进行支付,引起了黄金的国际流通。它随着各国国际收支与汇价的变动而不断地从一个国家转到另一个国家。这种流动是自发的,取决于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状况和各个国家对外政治、经济联系的状况。前者是后者的反映,又受后者影响。但黄金作为世界货币在国际上的流通同它作为商品在国家之间的移动性质不同。例如,产金国把它所生产的黄金出售到国外时,黄金是作为商品输出,而不是作为世界货币发挥作用的。
为了实现黄金的国际流通,每个国家必须保有一定的黄金储备。一个国家的黄金储备既是它的世界货币的准备金,又是国内流通和银行券兑现的准备金。黄金储备的上述两种机能之间互相矛盾,当它用于国内流通时,就会影响它作为世界货币准备金的机能;当它用于国际流通时,又会影响其国内准备金的机能。当资本主义国家停止黄金在国内流通之后,黄金储备就只执行世界货币准备金的机能。
黄金调节汇价和经济的机制 在金本位制下,黄金作为世界货币而输出输入,对汇价起着自发调节的作用。这种机制使汇价的波动被限制在一定幅度之内。由于本币可以按固定比价自由兑换黄金,并可将黄金自由输出输入,当汇价上涨到一定程度,以致购买外汇所付费用超过输出黄金的费用(等于金价加运费),人们就会直接输出黄金对外支付,而不再购买外汇;反之,汇价下跌也不会过低。因此,汇价虽有波动,但能保持相对稳定。
黄金的输出输入,也会对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联系产生影响。黄金储备是整个货币信用制度的支柱,当黄金输出使国内的黄金储备减少到一定限度时,为阻止黄金的继续流失,货币当局就要提高利率,收缩信贷,从而使经济增长减缓甚至下降,使商品输入和对外支付减少;反之,黄金的流入和黄金储备增加,就会促使利率下降,信贷扩大。
金本位制崩溃后的变化 帝国主义时代金本位制趋于崩溃,黄金从国内流通中退出,在国内流通的完全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在此情况下的变化是:
黄金作为世界货币的作用发生了变化 首先,各国的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是没有价值的,其流通只能以国内为限。因此,国内货币与世界货币就互相分离,黄金不再像金本位制下那样既是国内货币,又是世界货币。其次,在黄金继续发挥世界货币作用的同时,有一些特定的信用货币(如英镑、美元),作为黄金的补充,充当国际支付手段与储备货币。
世界货币的发展中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由于:①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日益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扩大,与此相适应,在国际上流通的世界货币的需要量也急剧增长。而世界上黄金的生产量的增长远远赶不上国际流通对世界货币的需要,这就迫使人们使用非黄金的信用货币来行使世界货币的职能。②资本主义各国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少数经济实力特别雄厚的帝国主义国家手里集中了巨额的黄金储备,从而它们的信用货币(在与黄金挂钩的条件下)就有可能经过协议在国际上被承认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
一国的信用货币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的条件 必须具备的条件是:①发行这种信用货币的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国际经济领域中占有重要的或统治的地位。只有当一个国家在世界范围的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中占有重要地位,同各国有着广泛的贸易、金融联系时,它的信用货币才会在国际间被广泛使用,并顺利地被接受。②这种信用货币必须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而由于任何信用货币本身都是没有价值的,要保持其稳定性,就必须与黄金发生联系,即能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汇价兑换成黄金。因此,有关国家必须具有足够的黄金储备,才能保证其信用货币的稳定性。③某个国家的货币虽然可以在彼此经济联系密切的国家之间充当支付手段,但要在世界范围内正式取得储备货币的资格,还要得到所有国家的确认,这就必须通过国际协议来实现。如果上述条件发生变化,它就不能再当作世界货币来发挥作用。因此,与黄金不同,一国的信用货币当作世界货币发挥作用,是有条件的、不稳定的,是包含着矛盾和危机的。历史的发展正是这样。
货币集团和货币区的出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绝大部分货币黄金落入了美国和英国手中。而其他国家则缺乏必要的黄金以进口所需的物资。为了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机制重新运转起来,1922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国际经济会议上确定:以可同黄金兑换的英镑、美元与黄金一起构成各国的国际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金汇兑本位(见金本位制)。但不久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各种类型的金本位制便宣告瓦解继而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货币区,如英镑区、美元区、法郎区等。这些货币集团是由各帝国主义国家建立并受它们控制的,在货币集团中居统治地位的帝国主义国家的货币成为集团内各国的储备货币和相互结算的工具。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 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协议,确定以美元作为各国货币定值的标准和储备货币,而美国则承担义务,将各国中央银行持有的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这样,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70%以上黄金储备的美元,取得了“等同黄金”的地位,成为主要的国际结算工具。这就是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但是,这种制度是不稳固的。因为:①这种制度包含着一个深刻的矛盾:一方面各国的储备货币的来源要依靠美国国际收支的逆差,另方面为保证储备货币的稳定却要求美国国际收支有顺差。②实际上美元并未排除黄金的世界货币的职能。黄金仍然是国际结算的最终手段和国际储备的重要构成因素。而且,就是美元本身的地位也有赖于黄金的支持。美元之所以能取得“等同黄金”的地位,同它可以按一定比价兑换黄金是有密切关系的。一旦美国的黄金储备急剧减少,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对黄金的兑换,美元的特殊地位就会发生动摇,对美元的信任就会急剧下降,最后导致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的瓦解。
特别提款权 西方国家设想的扩大信用货币国际流通的另一种形式是发行世界性的信用货币。这类计划早已存在,但过去并未付诸实施。197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始发行特别提款权,可看作是一个初步的试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已经同意使特别提款权在未来的国际货币制度中逐步取代黄金与美元,成为各国货币的定值标准和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但要使特别提款权成为真正的世界性信用货币,却殊非易事。因为,要作到这一步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如特别提款权稳定性的保证、它的发行与分配、国际收支的调节等。这些关键问题的真正解决,要求各国经济之间达到高度的协调一致,为此有时不仅要求有关国家放弃一部分利益,甚至要求它们放弃一部分国家主权,以服从于一个超国家机构的统一计划与调节,而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对黄金最终发挥世界货币作用的不同观点 由此可见,在国际流通中,虽然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以一种特殊的信用货币(一国的信用货币或世界性的信用货币)来充当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但是黄金作为国际结算中最终的清偿手段和最可靠的储备资产的作用,仍然不是任何信用货币所能取代的。所以,黄金最终仍然在发挥世界货币的作用。当然,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黄金的这种作用不可能以金本位制下那种形式表现出来。但在货币危机尖锐化的情况下,它却表现得十分明显。
在这个问题上,还有另一种观点,认为既然黄金已不再用于国际支付,而且金价对汇价也无决定作用,所以黄金已失去其世界货币的作用,而成为一般的商品。至于黄金储备也只是起着商品性质的价值储备的作用。
世界货币成为帝国主义国家进行掠夺的工具 世界货币是实现国际经济贸易联系的工具,它促进了国际经济联系的扩大与发展,从而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世界各地区在经济上逐渐联结起来。但这一过程包含着深刻的矛盾。它不是通过各个国家的相互合作来实现的,而是通过资本主义国家间的激烈斗争、经济发达国家对经济不发达国家的剥削与掠夺来进行的。为了扩大商品输出、夺取销售市场和进行国际不等价交换,帝国主义国家力图扩大本国货币在国际经济周转中的使用范围,操纵外汇行市,并使其他国家、特别是殖民地附属国的货币依附于本国的货币。世界货币的职能也广泛服务于资本输出,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奴役掠夺殖民地附属国的有力工具。此外,世界货币的职能还被用于准备和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以及瓜分势力范围的斗争。
为了上述目的,帝国主义国家不仅加紧争夺和积累作为世界货币的黄金,借以加强自己的财政与金融实力,而且力图以本国货币取代黄金的世界货币地位,树立本国货币在国际金融领域中的统治地位,以便更有效地对汇价进行控制;并以本国货币来抵偿对外收支逆差,进行资本输出,以免受黄金储备的束缚。
发布于 2022-07-13 01:34: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