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湖北省经济金融走势-湖北经济发展趋势

文章简介:

湖北未来几年内经济的发展方向如何?

现阶段湖北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国有经济战线逐步收缩,经济成分呈现多元化

国有经济比重不断下降,非国有经济比重不断上升,呈现国有经济、多种经济共同发展格局。从工业经济类型构成看,国有工业总产值比重由1978年的77.3%下降到1998年的20.9%,集体工业由22.7%上升到40.7%,城乡个体工业由不到1%上升到17.9%,以股份制、“三资”企业为主的其他类型工业由基本上没有发展到占20.5%。从商贸流通领域经济类型构成看,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所占比重分别由1978年的48.8%和48.2%下降为1999年的18.2%和13.5%,个体经济由不足1%上升为36.5%,个体经济由不足1%上升为36.5%,其他经济由不足3%上升为31.8%。

(二)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形成,资源配置呈现市场化。

首先,短缺经济基本结束,买方市场已经形成。主要农产品总量得到扩张,人均占有量较高。如1999年湖北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13公斤,为1980年达到1.38倍。据国内贸易部对市场商品统计,近几年来,供大于求和供求平衡的商品比重一般在95%以上。

其次,商品及要素市场迅速发展,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一是商品市场基础较好,发展较快,全省已经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覆盖面较广的商品市场网络。二是金融市场稳步发展,初步形成了以证券市场、同业折借市场、外汇调剂市场及保险市场为主体的金融市场格局。三是劳动力市场初具雏形,已初步形成了以劳动部门为主、非劳动部门为辅、覆盖城乡劳动力市场的服务网络。四是技术市场基本形成。全省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种所有制的技术经济服务网络。

(三)三元结构已经显现,产业结构趋向高度化

一是产业结构从以农业为主转向以工业为主,目前已初步具有三元结构特征。从三次产业构成变化上看,三次产业占GDP比重由1978年的40.5:42.2:17.3到1999年为17:48.9:34.1,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升。1978年第二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农业,199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开始超过农业,目前湖北经济土壤中已经孕育着、成长着知识经济的因素,尽管还比较弱小,但它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具有极大的增长潜力。

显然,世纪之交的湖北正从工业化初期的二元结构,逐步演变为三元结构:传统农业、以一般重化工为主的大工业、以高科技产业为代表的知识经济因素。

(四)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长足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湖北城市化水平已由1978年的15.1%上升到1990年的28.8%、1998的31.9%。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快,城市自来水全年供水总量由1978年的5.23亿吨增加到1999年的27.69亿吨,增长4.3倍;城市辅设道路总面积由1142万平方米增加到6205万平方米,增长4.4倍。

二是城市功能逐步完善,中心地位比较明显。1999年湖北共有地级市11个,县级市25个,建制镇864个。这些城镇已成为全省经济社会的主要载体。据统计,1999年11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虽然只占全省的10.30%,人口仅占24%,但拥有全省工业固定资产的92.6%,创造了占全省90%的总值、79.2%财政收入。

(五)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收入稳定增长。199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12.8元,比1980年增长11.6倍,年均增长14.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17.08元,比1978年增长19.1倍,年均增长15.3%。

二是消费水平逐步提高。1999年全省居民消费水平达到2619元,比1978年增长15.4倍,年均增长14.3%,其中非农业居民消费水平5292元,年均增长13.6%,农业居民消费水平1698元,年均增长12.9%。

三是消费结构明显改善。在居民消费水平迅速提高的同时,居民消费结构,显现出生存型比例逐年下降,享受、发展型比例逐年上升的趋势。1999年,湖北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1%,按45%的小康标准,已进入小康层次。农村居民在整体上已解决温饱并向小康迈进。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70.8%下降到1999年的54.1%。

湖北:2025年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金融中心

《湖北省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近日发布,实施期限从2021年到2025年。

观点新媒体了解到,《规划》确立了2035年初步建成现代金融强省的远景目标,提出"十四五"时期湖北省金融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813"目标:力争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县域贷款余额、直接融资规模、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规模、上市公司数量、上市后备企业数量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利润总额在2020年基础上实现"八个倍增";武汉市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金融中心;打造东湖科创金融、双碳绿色金融、中部资本市场"三个高地"。

为实现目标,规划第二章到第八章从7个方面明确了湖北省金融业的重点任务、实施路径和具体要求:1.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2.充分发挥科创金融创新驱动作用。3.实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行动。4.完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5.优化金融协同发展布局。6.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7.健全金融现代化治理体系。

绿色将成为"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规划》提出,建设全国碳交易中心和碳金融中心,打造双碳绿色金融高地。拓展绿色融资渠道方面,湖北将试点推进南水北调水源地环境权益生态补偿绿色融资,支持武汉推进制造、化工、金属冶炼等传统产业绿色化技术改造升级,支持鄂州探索实施生态价值工程试点,支持宜昌和恩施推进三峡地区气候投融资项目及国家气候债券等绿色金融产品项目,支持荆门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急求关于金融危机下湖北农产品的产销状况分析!

08年前三季度湖北省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及全年走势预测

[内容提要]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各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和谐湖北建设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发展要求,努力克服特大自然灾害和世界经济衰退带来的损失和不利影响,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积极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的发展。对前三季度全省经济形势的总体评价和基本判断是:从总体上看,全省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全省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但受宏观调控、国际国内基础产品价格上涨和世界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三季度有所回落。

一、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前三季度,全省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经济运行呈现出“快、稳、优”的特点,体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

(一)“快”: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整体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

初步预计,前三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将增长14.2%,增幅与上年同期持平,比今年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自2004年一季度以来,湖北经济已连续19个季度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经济较快增长的区间逐步拉长。

2.农业发展速度加快

随着国家和省政府对畜牧水产业各项鼓励措施的落实,政策效应日渐显现,农业发展速度明显快于上半年。据测算,前三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预计达到1200亿元左右,增长6.0%左右,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左右,比今年上半年加快2.1个百分点左右。

夏收生产好于预计。今年夏收作物遭受了冰冻雪灾和局部风暴等自然灾害,年初普遍对形势不看好,但各地一方面加大抗灾力度,一方面加强田间管理,同时后期气候正常,夏收作物形势明显好于预计。

从夏粮看,呈现“两减一增”态势,单产水平有所提高,总产因面积下降而减产。全省夏粮播种面积1811.62万亩,比上年减少148.06万亩,减幅为7.6%;单产213公斤/亩,比上年增长2.8%;总产386.24万吨,比上年减少20.20万吨,减幅5.0%。

从油菜籽看,呈现“两增一减”态势,单产有所下降,总产因面积扩大而增长。全省油菜籽播种面积1634.41万亩,比上年增加243.76万亩,增长17.5%;单产131.48公斤/亩,比上年下降5.4%;总产214.89万吨,比上年增长11.2%。

早稻喜获丰收,中稻生产形势喜人。全省早稻播种面积为511.67万亩,基本与上年持平,但早稻气候条件很好,同时由于年初冰雪影响病虫害发生也少于去年,平均单产高于上年。据统计全省早稻总产198.42万吨,比上年增长2.0%。

全省中稻播种面积1842.32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目前正在收割,从调查情况看,单产普遍高于上年。预计中稻单产增长3.5%。

棉花面积扩大,畜牧生产明显回暖。受去年棉花价格上涨和效益提高的影响,今年全省棉花播种面积达到814万亩,比上年增长5.6%,目前长势正常。

初步调查,前三季度全省生猪出栏1882.4万头,家禽出栏23654.6万只,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9.5%和8.7%。

渔业生产增长提速。据统计,全省今年渔种渔苗投放比上年增长10%,新增精养池面积达到45万亩,精养池面积比上年增长8%,预计前三季度全省水产品总量达到25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8%。

3.工业生产较快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政策效应作用明显,政府驾驶经济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着眼于打基础,管长远,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尤其是今年以来,强化“产业第一、工业经济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积极推进“做大做强企业、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武汉城市圈带动”等战略,使培植市场主体工作取得了积极、明显成效。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926.88亿元,同比增长22.9%,增幅同比加快1.8个百分点,比今年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过千亿元产业发展迅速。前三季度,过千亿的钢铁、汽车、石化3大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055.31亿元,占全省工业36.1%,所占比重同比上升3.1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的贡献率高达43.2%。其中钢铁工业的贡献率为10.6%;汽车工业为20.1%;石化工业为12.5%。

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成效显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突破1万家。截止8月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突破1万家,达10221家,分别比1—2月、1—5月增加1279家和884家。小型企业是全省新增企业的主体。1—8月小型企业数达9360家,比1—2月增加1187家,新增家数占全省工业新增家数92.8%。

武汉城市圈拉动作用增强,生产效益较快增长。前三季度,武汉城市圈工业实现增加值1823.62亿元,同比增长25.4%,增幅快于全省工业增幅2.5个百分点。产销率为97.8%,高于全省工业0.1个百分点。从企业实现利润看,1—8月武汉城市圈工业实现利润297亿元,同比增长27.8%,增幅快于全省工业4.8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比重为59.8%,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

——工业发展方式有效转变,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主要效益指标增幅加快。进入三季度,全省工业经济效益快速增长,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税金等主要效益指标增幅加快。1—8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997.01亿元,同比增长40.4%,增幅比1—5月加快2.8个百分点。实现利税955.04亿元,增长26.7%。其中完成利润496.97亿元,增长23.0%,增幅同比加快6.4个百分点;上交税金458.07亿元,增长31.0%,增幅同比加快5.4个百分点。预计9月底,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将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工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高于全国,升幅快于全国。从二季度开始,我省工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结束了连续10年低于全国的运行格局。1—8月全省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32.47,同比上升29.9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12.5%,上升0.6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20.8%,上升0.9个百分点。与全国相比,我省工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高于全国,升幅快于全国。1—8月我省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高于全国8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3位,比上年同期上升了4位。综合指数升幅快于全国9.8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升幅快0.2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升幅快2.5个百分点。

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增幅也快于全国,1—8月全省利润增幅由1—5月慢于全国4.3个百分点变为快于全国3.6个百分点,税金增幅由1—5月慢于全国0.8个百分点变为快于全国4.3个百分点。

工业产品毛利率提高。1—8月全省工业产品毛利率为18.1%,比1—5月上升2.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同期3.5个百分点,但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市场占有率居全国位次持续前移。1—8月我省工业市场占有率为2.53%,同比上升0.21个百分点,居全国的位次由上年同期的第13位上升到第10位,前移了3位。与1—5月相比,市场占有率上升0.04个百分点,居全国的位次由1—5月第11位上升到第10位,前移了1位。

4.消费需求增长加快

今年以来,在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物价上涨较快和会展商务活动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下,湖北城乡市场持续繁荣稳定,消费需求不断加快,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前三季度,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490.50亿元,同比增长23.3%,增幅同比加快6.2个百分点,创1996年以来同期新高。

全省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增速逐月加快。“消费马车”在2007年较快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速,消费升级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更加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量和增幅再创新高,迎来了消费品市场全新的发展时期。目前月增幅连续7个月保持在20.0%以上。前三季度增幅比一季度高出2.5个百分点,比上半年高出0.9个百分点,比1-8月份高出0.4个百分点。

城乡市场增速同步加快。全省城乡消费均实现快速增长,增速趋于同步,呈现出城乡市场协调发展态势。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460.07亿元,农村(县及县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30.43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3.8%和22.1%,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6.1和6.4个百分点。城乡增幅差由上年同期的2.0个百分点缩小为1.7个百分点,缩小了0.3个百分点。

住宿和餐饮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省住宿和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61.71亿元,这是我省消费历史上同期首次突破450亿元,成为增长最快的行业。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4.1%,增幅同比提高7.2个百分点;增幅与批发业相比,高出1.7个百分点;与零售业相比,高出0.4个百分点;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相比,高出0.8个百分点。

消费热点更加突出。据对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销售统计,前三季度,汽车销售延续去年的热销,呈现较强的需求能力,汽车类实现零售额11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7%,增幅高于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个百分点。因汽车类增长而带动的石油及制品类在高需求及高价格双重因素带动下,零售额持续走高,油品消费处于高位,为131.4亿元,增长44.8%。其它增长较快的商品类别还有: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增长34.4%,五金、电料类增长29.2%,金银珠宝类增长34.0%,化妆品类增长27.4%,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4.2%。

5.外需增长较快

前三季度,全省进出口总额完成158.3亿美元,同比增长49.2%,增幅同比加快25.5个百分点,比今年上半年回落2.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完成87.8亿美元,增长51.6%,增幅同比加快19.6个百分点,比今年上半年加快0.4个百分点。

(二)“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平稳

前三季度,全省全社会投资累计完成4058.63亿元,同比增长30.7%,增幅比1-8月回升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全省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754.80亿元,同比增长30.9%,增幅比1-8月回升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

地方项目投资仍占主导地位,中央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前三季度,我省地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194.76亿元,同比增长29.9%,比全省投资平均增长水平低1.0个百分点,占全省投资的比重达到85.1%,在全省投资中仍占主体地位。前三季度,中央在鄂企事业单位共累计完成投资560.05亿元,同比增长36.9%,比全省投资平均增长水平高6.0个百分点,占全省投资的比重为14.9%,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中央项目投资增长快于地方项目7.0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仍保持高速增长,外商投资继续回升。前三季度,全省城镇投资中的民间投资累计完成1699.04亿元,同比增长56.5%,高于全省投资平均增长水平25.6个百分点,增幅比1—8月回升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16.9个百分点,占全省投资的比重达到45.2%,比上年同期上升7.3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全省城镇投资中外商投资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4.19亿元,同比增长17.7%,比1—8月回升1.6个百分点,比1—7月回升5.9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升12.8个百分点。

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进展顺利。前三季度,全省安排的84个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到位资金588.18亿元,占全年计划的71.2%,完成投资565.87亿元,已完成全省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的68.5%,占全省城镇投资的15.1%。

一、二产业投资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前三季度,全省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81.26亿元,同比增长110.0%,比上年同期提高71.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城镇投资平均增长水平79.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1616.87亿元,同比增长44.3%,高于全省城镇投资平均增长水平13.4个百分点。其中全省工业投资完成1595.79亿元,同比增长43.4%,比全省城镇投资平均增长水平高12.5个百分点。工业中制造业完成投资1277.12亿元,同比增长53.6%,高出全省城镇投资平均水平22.7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占第二产业比重达79.0%,占工业比重达80.0%,制造业投资成为带动全省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

2.金融运行基本稳定

据统计,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3087.02亿元,比年初增加1875.43亿元,同比多增563.29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6438.70亿元,比年初增加948.16亿元,同比多增724.92亿元。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8734.20亿元,比年初增加946.14亿元,同比少增53.67亿元。

3.民生稳定改善,物价逐步回落

前三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9947元,同比增加1282元,增长14.8%,增幅比今年上半年加快0.7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累计3561元,同比增加686元,增长23.9%,增幅比今年上半年加快2.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4.8个百分点。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分别增长7.7%和14.2%。

前三季度,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7.4%,涨幅比1-8月回落0.3个百分点,但仍比上年同期上升3.2个百分点。城乡CPI涨幅分别为6.6%和8.5%。其中9月份,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4.8%,涨幅比8月回落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

(三)“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市场导向作用增强,产销衔接维持高位水平。前三季度,全省工业完成销售产值9050.49亿元,同比增长34.9%,产销率为97.7%,与上年同期持平。进入三季度,产品出口增长加快,改变了自3月份开始产品出口增幅逐月回落的不利状况。前三季度,全省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511.24亿元,同比增长30%,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1.4个百分点。

重工业生产加速,但轻工业增幅仍然快于重工业。前三季度,轻工业实现增加值824.21亿元,同比增长23.5%;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102.67亿元,同比增长22.7%。轻工业增幅快于重工业增幅0.8个百分点,重工业对全省工业的贡献率为75.1%,比轻工业高50.2个百分点。

非公有工业产销快速增长,实现利润大幅增长。前三季度,非公有工业完成现价产值4538.87亿元,同比增长42.7%,增幅高于全省工业7.7个百分点,非公有工业贡献率为56.5%,其中“三资”工业的贡献率为17.5%;其它经济类型工业的贡献率为5.6%。

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成本控制成效明显,利润由降转升。进入三季度,全省国有控股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产品销售加快增长,利润由降转升。1—8月国有控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61.58亿元,同比增长39.2%,增幅比1—5月加快4.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312.88亿元,同比增长10.3%,而1—5月利润下降0.3%。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工业新亮点。前三季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822.26亿元,同比增长26.5%,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高新电子产业实现增加值144.17亿元,增长22.9%;新材料产业实现增加值236.27亿元,增长38.6%;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实现增加值69.8亿元,增长21.8%。

2.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单位能耗有所下降

在能源消费增长的同时,全省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使单位能耗水平显著下降。1-8月份重点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由上年同期的1.22吨标煤下降到1.05吨标煤,下降14.0%。

3.消费与投资增幅的差距继续缩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前三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7%。二者的增速差距为7.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缩小了6.6个百分点,也低于2007年全年8.8个百分点的差距。这一变化表明,随着“消费马车”的提速,消费对全省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投资与消费的运行更趋协调,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消费、投资协调拉动转变迈出重要步伐。

4.房地产开发结构优化,中小户型住房投资建设加快

前三季度,全省住宅建设中90平米以下住房施工面积883.89万平米,同比增长85.8%;其中新开工90平米以下面积274.17万平米,增长54.0%,完成投资63.61亿元,增长65.6%。全省住宅建设中经济适用房施工面积588.08万平米,增长33.5%,其中新开经济适用房面积246.33万平米,增长23.5%,完成投资41.37亿元,增长42.5%,经济适用房在去年同期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而办公楼、商业用房投资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11.1%和22.2%。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三季度部分经济指标增幅回落

工业生产增幅回落。受工作日减少、上年基数较高等多种因素影响,9月份全省工业生产增幅、产销率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均呈回落态势。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增幅比8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月回落2.8个百分点。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比1—8月回落0.1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逐步回落,商品房销售面积继续下降。前三季度,全省房地产开发累计完成投资603.89亿元,增长26.3%,增幅比1—8月回落2.6个百分点,比二季度回落3.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5.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完成投资451.42亿元,增长34.0%,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4.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1178.96万平方米,下降16.4%,增幅同比回落38.7个百分点,比1—8月回落4.9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销售1110.48万平方米,下降17.2%,增幅同比回落40.6个百分点,比1—8月回落4.8个百分点。实现商品房销售额390.56亿元,下降9.2%,增幅同比回落47.3个百分点;商品住宅销售额357.25亿元,下降9.3%,增幅同比回落53.2个百分点。由于商品房销售趋缓,商品房空置面积增加。前三季度,全省房屋空置面积263.41万平米,增长38.5%,其中住宅空置170.70万平米,增长39.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9.3个百分点。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逐步回落。前三季度,全省地方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1033.12亿元,增长24.2%,比1-8月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532.13亿元,增长23.2%,比1-8月回落1.1个百分点。

(二)农业基础地位仍显薄弱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今年初的特大雪灾,在我省的发生虽然没有南方其他省严重,但对夏收作物特别是油菜、蔬菜生产带来了较大影响,直接造成油菜单产和蔬菜产量的减产,同时局部地区上半年暴雨、龙卷风、冰雹灾害也时有发生,虽然我省大江大河水利治理有了明显改善,但小型农田水利依然脆弱,对农业的影响不可忽视。

农资价格的涨幅过快使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由于农资价格的全面上涨,农业生产成本急剧攀升,前三季度全省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升27.1%,虽然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但农业比较效益已经出现下降趋势。农资价格的急剧上升,提高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支出,抵消了政策实惠,也挫伤了农民积极性,有的农民只好减少对农业的投入,甚至出现弃耕。

生猪价格逐渐回落,生猪农户散养热情不高。从今年5月开始生猪价格已经开始逐渐回落,但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养猪利润不断缩小,生产者信心已经受到影响,四季度将是生猪出栏的高峰期,如果生猪价格继续下跌到12元/公斤以下,猪粮比价跌破盈亏点,势必造成生猪生产的急剧滑坡,再次陷入暴起暴落的恶性循环,其产生的影响一是政府的公信力受到质疑。二是明年生猪生产可能出现倒退。三是规模养殖受到冲击,散养农户依然热情不高。四是农民增收压力加大。五是市场肉价再次攀升,直接影响城乡居民生活。

(三)两项资金占用逐月上升,亏损企业亏损额升幅加快

受国内外经济增长放缓、银行紧缩银根等多种因素影响,全省工业“两项资金”占用增长较快,且增幅逐月扩大。1—8月规模以上工业“两项资金”为1658.42亿元,同比增长26.3%,增幅分别比1—2月、1—5月加快8.9个和6.1个百分点。其中应收帐款净额为1022.94亿元,增长26.2%,增幅分别比1—2月、1—5月加快9.9个和8.6个百分点;产成品为635.48亿元,增长26.4%,增幅分别比1—2月、1—5月加快6.9个和1.6个百分点。

截止8月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1842家发生亏损,亏损面为18.1%。1—8月亏损企业亏损额为89.74亿元,同比增长2.0倍,而上年同期亏损额下降47.1%。与1—2月、1—5月升幅相比,1—8月亏损额升幅分别上升129.9个和67.6个百分点。

与全国相比,1—8月亏损企业亏损额占全国2.6%,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居全国位次由上年同期第18位上升到第17位。亏损额增幅高于全国37.7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第13位。

(四)新开工投资大项目不足

前三季度,全省新开工项目8890个,同比增长23.5%,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338个,同比减少65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432.40亿元,同比增长14.5%,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9.3个百分点。全省新开工项目平均规模2736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14万元,同比下降7.3%。

(五)企业景气下降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经济不确定因素的连续累积爆发使企业的发展受到直接影响。据调查,前三季度全省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双双下降,其中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4.6,为2006年以来的新低,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18.0和9.2点;企业景气指数为129.0,为2007年以来的新低,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7.2和4.4点。

三、全年经济走势预测

展望全年,全省经济发展仍然面临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一是世界经济形势急剧变化,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恶化,影响日益加深,对世界金融市场形成强烈的冲击,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世界各股票市场一路狂跌,各国纷纷采取了救市措施,但目前效果甚微,国际经济增长逐步放缓已成定局。国际经济组织多次调低了世界和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长预期值。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把世界经济增长率由1月份预计的4.1%调整到了9月份的3.9%;世界银行把世界经济增长率由1月份预计的3.3%调整到了6月份的2.7%;英国共识公司把世界经济增长率由2月份预计的3.2%调整到了9月份的2.9%。二是国内包括中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基调未变,但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不容忽视,深、沪两地股票市场也是跌跌不休,国家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措施也在不断的推出,如降低存贷款利率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单边收取证券交易印花税,鼓励国有企业回购股票等。三是省内各地竞相发展的势头未变。综合判断,四季度湖北经济还将会延续前三季度以来的良好发展态势,平稳较快增长仍是整体经济发展的主基调。

据预测,全年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分别为:

GDP:三次产业生产形势比较稳定,三大需求增势比较稳健,虽然三季度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有所回落,但整体经济的基本格局没有大的变化。预计全年GDP增长14%以上。

农业增加值及粮食产量:预计全年农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粮食总产量增长1.6%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刺激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发挥效用,以及国际原油价格高位回落,全省工业生产仍在高位保持平稳增长,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资金供应会有所好转,要素制约会有所缓解。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3%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根据各种支撑条件和投资增长的规律,初步判断今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仍会保持25%左右的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当前,我省消费市场面临着较好的发展机遇,整个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仍然比较强劲。全省消费品市场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消费升级的加速,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不断增强居民即期消费,带薪休假、假日经济效应开始显现以及物价保持高位运行,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稳步增长都将推动消费进一步发展。预计下一阶段名义消费增长将呈现持续升温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有望高于上年增长速度,约在23%左右,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有所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预计名义增长均在15%左右。

CPI:预计控制在6.5%左右。

湖北 股票为何近期走势强劲

湖北12万亿投资计划拼图

12万亿!这笔史无前例、三倍于中央政府的投资,只是一个中部省份——湖北在未来数年的投资计划。

3月22日,在湖北省经济形势及重大项目信息通报会上,该省发改委主任许克振介绍,截至目前,全省重大项目库已入库项目3.76万个,投资总规模达12.06万亿元。这些项目,最迟将在“十二五”初期集中开工建设。

这一投资计划,几乎接近湖北省GDP的10倍。2009年,湖北省GDP约为 1.28万亿元。

根据湖北省发改委公开的重大项目库情况,省级项目库按照开工时间,分为在建项目、新开工项目、明后年开工项目和“十二五”初期开工项目四类。这四类项目分别占到总投资规模的24%、26.1%、30%和19.9%。

“湖北省经济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将仍然主要靠投资带动,投资将占到经济增长的七成以上。”许克振表示,一方面,转变发展方式,要通过项目来落实、通过投资来改变;另一方面,过去积累的问题,也要通过投资引导来消化。

记者从湖北省发改委了解到,2009—2012年全省投资来源约为5万亿元,将分别来自各级财政性资金、国内贷款、企事业单位自筹、以及利用外资和债券等其它资金。但余下的缺口,则寄望于社会资本来解决。

12万亿项目库

这是迄今为止,地方政府公布的最大规模的投资计划。

记者从湖北省发改委了解到,12万亿的投资项目按照投资的不同领域,分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农业水利、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等六大投资部类。其中基础设施项目所占比重最大,其入库项目1780个,总投资达3.17万亿元,占省级项目库投资总额的30.6%。

基础设施项目分为四大块:交通、能源、城建和开发区。其中交通项目投资计划超过1万亿元,是项目库中比重最大的一块。

“库中的大量交通项目是关系到湖北长远发展的基础项目,比如说武汉新港、天河机场、城际铁路等,这些项目有利于巩固湖北及武汉在中部地区的枢纽地位。”许克振解释,部分重点项目亦旨在解决困扰湖北及其他中部省份多年的能源运输问题。

在《2010全省在建和推进重大项目》清单中,投资超过150亿元的“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名列其中;此外,总投资达200亿的辛亥革命百年庆典工程中的部分项目亦被列入。

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从去年5月开始,湖北省常务副省长李宪生亲自督导项目库调整,剔除了此前列入库中的达不到规模标准、不符合新的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不能满足结构调整要求及已完工项目,共4000多个;同时,增补了一批未来几年可以开工的大型项目,共1400多个。

“这些新增补的项目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碳经济、城镇化等符合政策投向的新项目。”湖北省发改委一位官员对记者表示,目前相关处室还在抓紧完善新入库项目的前期工作。

12万亿的省际投资蛋糕,按照开工时间,可分为在建项目、新开工项目、明后年开工项目和“十二五”初期开工项目四类。其中,在建项目3599个,总投资2.5万亿元,占入库项目投资总规模的24%;新开工项目4120个,总投资2.7万亿元,占26.1%。两者共计约5.2万亿元。

此外,近期策划拟于明后年开工的项目共4892个,投资总规模3.1万亿元,占30%;而拟争取在“十二五”初期实施的中长期重大策划项目则达2108个,投资总规模2.1万亿元,占19.9%。

“大部分投资计划,将在2012年前予以实施。”湖北省发改委副主任王玉祥表示。

据其介绍,此次入库项目以大中型项目为主体、投资集中度较高,单项平均投资规模即超过7亿元;其中,单项投资规模1亿元以上的共1.1万个,100亿以上的特大型项目105个。

记者亦了解到,武汉城市圈9市入库项目和投资总额均超过全省半数。

“湖北省经济发展还是主要靠投资带动。”许克振表示,中部地区现在正处于国家发展格局的第二梯队中,正处于全面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在相当长时期内,投资这驾马车还将发挥重要作用。

而湖北省在投资拉动上的目标则是,力争到2012年,全省人均投资突破2万元,以此实现“生产总值再超越、人均投资再翻番、基础设施再跨越、重点产业再倍增、社会民生再改善”的五大跨越。

投资资金来源拼图

金融危机之初,全国各省共发布了总额达18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但其资金来源问题一直饱受质疑。而此番一省即高达12亿的投资总额,钱从哪里来?

根据记者从该省相关部门了解到的情况,湖北省将综合财政、信贷、直接融资、吸引民间资本等多渠道进行筹资。

比如,2012年以前重大项目的投资计划约为6万亿元,这其中,各级财政性资金将分担4300亿,国内贷款拟争取7700亿,各级企事业单位自筹资金目标则为32500亿;此外,还拟利用债券市场和FDI等渠道筹资5600亿元。

还有将近1万亿元的资金缺口,许克振表示,将千方百计扩大民间投资、加强招商引资。如若保持民间投资增速高于全省投资7%的水平,即可有效弥补全省建设资金的不足,支撑项目建设。

“在项目建设上,我们将认真落实地方配套资金,优先保证中央投资项目配套资金。”许克振对记者表示,与此同时,扩大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来源来建设省级重大项目。

近日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表示,退出经济刺激政策要比推出刺激政策难。“它不能像8、9月份中国的钱塘江江潮那样轰然而来、悄然而去。”

湖北省常务副省长李宪生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亦表示,中央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的过早退出,会影响到刚刚好转的地方经济和投资进度。

尽管银行收紧流动性的措施出台,但湖北省金融机构存贷款增长仍然较快,2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2805.92亿元,比年初增加748.75亿元,同比增长33.8% ,增速同比加快11.8个百分点。

而记者此前获得的一份《武汉市加快金融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显示,在2015年以前,武汉市决心培育发展1个资产过2000亿元的金融控股集团,并将壮大4个综合性投融资平台、建立5—6家专业性的投融资平台。

此外,湖北省亦在本月下发通知,对符合发债条件、净资产规模在12.5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和融资平台,要引导和支持单独发行企业债券;同时,支持探索企业集合债券的发行。

除了以上传统融资渠道以外,许克振表示,将完善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破除限制民间投资准入的不合理障碍。

“能放开的领域我们基本上都会放开。”李宪生表示,湖北将全力支持民间投资投向公用事业、社会事业等领域。

湖北当前所面临的优势和劣势

江城 江城是武汉市的简称,也是武汉的美称。来源于“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之古诗词。 而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华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在市区内交汇,将市区一分为三,形成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镇。全市现辖13个城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面积8467平方公里,人口831万人。 武汉作为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一万多年以前),这里就有先民生息繁衍。据考证,位于武汉市北郊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宫城。明清时代,汉口成为全国闻名的商埠,是当时四大名镇之一。近代武汉,作为民主革命的发祥地,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武汉风景秀丽,名胜众多。名闻天下的黄鹤楼,位居“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江城明珠”东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佛都古刹”归元寺,内藏惟妙惟肖五百罗汉。此外,还有古琴台、晴川阁、楚天台等古迹名胜,令人流连忘返。 综合经济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市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特别是1992年被确定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后,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1992-1998年经济年均增长率达16%,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连续多年位居"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的第六位。 区位和资源 武汉地理坐标为北纬30°33"、东经114°19"。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雨量充沛,平均无霜期约250天以上,年平均气温16.3℃。武汉地形属残丘性冲击平原,大部分在海拔50米以下。 武汉位于中国经济地理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东去上海、西抵重庆、南下广州、北上京城,距离均在1000公里左右。 武汉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武汉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水利资源丰富,被称为“百湖之市”。武汉有各类矿藏33种,矿点154处,潜在经济价值8400多亿元,尤其是冶金辅料和建筑材料丰富,并拥有全国最大的熔剂石灰岩、白云岩和石英砂岩基地,膨润土储量居全国第一位。 武汉的最显著的资源优势,可以概括为“二厚”。即“得水独厚”,武汉临江傍水,湖泊星罗棋布,水资源相当丰富,总量大大超过了现有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居民用水总量;“得中独厚”,武汉是我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我国新的经济发展将形成东-中-西“H”型格局,武汉将成为重要的战略大支点。这种经济发展的强辐射效应必然带动武汉城市超常规发展。 产业结构及市场潜力 在新世纪里,武汉将着力推进产业和功能的深度开发,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经济系统。推进产业深度开发,重点是大力发展通信及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及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激光、软件等产业,改造和提升钢铁、汽车、机械等产业,逐步把武汉建成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利用外资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牢牢抓住“开口”和“开放”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各项优惠政策条件,适时制定“开放先导”方针,始终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开放促发展”的策略,积极利用外资,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 1980年我市批准设立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向国际资本市场迈出重要的第一步,特别是1992年国家批准我市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以来,我市利用外资不仅规模不断扩大,而且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领域不断拓宽。武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可观的投资回报,吸引了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大批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的投资。外商投资武汉的信心不断增强。 教育与科技 武汉是华中地区的科技文化教育中心,科技教育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3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基础设施与城市功能 1、能源供应 武汉煤炭、电力、石油、液化气等能源供应充足,价格合理,完全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所需。 全市拥有液化气贮存能力6000余吨;液化气输送管道14.4公里;煤气中压干管900多公里;与荷兰SHV公司合资建有年卸能力10万吨的液化气专用码头。民生石油公司已建成年周转能力60万吨的专用码头。 目前,武汉正积极实施“川气东送”工程,到2003年每年将有30亿立方米天然气从四川进入武汉。 2、交通 武汉是全国铁路主枢纽之一。京广、京九、武大、汉丹四条铁路干线在武汉交汇。营业里程1077.7公里,每天到发旅客列车40多对,货物列车80多对。 国道106、107、316、318及建设中的京珠、沪蓉高速公路在武汉交汇。市境内里程235.13公里,在册通车里程2974.2公里,长途客运班线1007条,日发班次3439个,客货运输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区。 市区内共有公交线路228条,线路总长度4016公里,公共汽、电车4461台。出租汽车12260台,中巴客运车361台。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2.9台,在全国大城市中居领先水平。 武汉港是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之一。武汉拥有码头泊位615个,年吞吐能力4400万砘。拥有各类船舶2080艘,总载重量150万吨、载客量6万客位,货轮可直达俄罗斯、日本、韩国、东南亚及港澳地区。货运量居长江内河港口第3位,客运量居首位。 武汉是我国重要航空指挥中心和航空港之一。航线可抵达全国56个大中城市,并开通了至香港、澳门及日本福冈、韩国清州四条国际航线,至韩国汉城和俄罗斯的国际航线亦在筹划之中,预计2000年内开通。武汉航空客运量居全国第9位。 3、邮政 武汉邮政局是全国七大一级中心局和八大航空邮运中心之一,是中国南方七省(鄂、湘、粤、桂、川、滇、黔)的通信与邮政的传输、集散中心,并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邮及380个城市、130多个国家(地区)开办了特快专递业务(EMS)。 4、电信 武汉是全国主要的通信枢纽,京广汉同轴电缆与沪宁汉渝光缆通信干线在汉交汇。武汉拥有光纤、数字微波、中同轴载波和长途、市话程控交换、公用分组交换及数字网络为代表的现代通信手段。目前,全市已形成功能齐全的现代通信网络,可与国内900多个城市和国际150多个国家(地区)直接通话。 1999年市内电话装机容量305.69万门,市话用户129万户。移动通信和国际互联网发展迅猛,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50.79万户,网络用户也达5.4万户。市区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45.48部,其中移动电话每百人拥有11.21部。市郊实现了村村通电话。 5、供水 全市有供水企业15个(其中公用自来水厂12个),日总供水量429.9吨,供水能力仅次于上海、广州居全国第三位。 6、医疗卫生 1999年末全市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167个,其中医院220个。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5.64万人,医院病床2.77万张。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33.2人,拥有医院病床44.5张。 7、“三废”治理 全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78.86%,城市地面水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工业废气处理能力114.22万标立方米/小时;固体废弃物处理能力255万吨/年


原文链接:https://211585.com/12665.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07 18:06:51  回复
计2000年内开通。武汉航空客运量居全国第9位。 3、邮政 武汉邮政局是全国七大一级中心局和八大航空邮运中心之一,是中国南方七省(鄂、湘、粤、桂、川、滇、黔)的通信与邮政的传输、集散中心,并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邮及380个城市、130多个国家(地区)开办了特快专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07 22:31:23  回复
众多。名闻天下的黄鹤楼,位居“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江城明珠”东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佛都古刹”归元寺,内藏惟妙惟肖五百罗汉。此外,还有古琴台、晴川阁、楚天台等古迹名胜,令人流连忘返。 综合经济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市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特别是1992年被确定为沿江对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08 00:53:40  回复
季度,全省住宅建设中90平米以下住房施工面积883.89万平米,同比增长85.8%;其中新开工90平米以下面积274.17万平米,增长54.0%,完成投资63.61亿元,增长65.6%。全省住宅建设中经济适用房施工面积588.0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07 19:42:57  回复
,增长21.8%。2.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单位能耗有所下降在能源消费增长的同时,全省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使单位能耗水平显著下降。1-8月份重点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由上年同期的1.22吨标煤下降到1.05吨标煤,下降14.0%。3.消费与投资增幅的差距继续缩小,对经济增长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