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财务年报在哪里填表-企业所得税年报填哪个表

文章简介:

企业所得税年报怎么填数?

你的问题太大了,让人不容易回答

企业所得税年报,包括1张封面,38张报表;还有关联方的报表,财务会计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建议:

找相应的文件看一下,包括这些报表的填表说明。在国家税务总局网站有企业所得税的年报说明。

企业所得税年报怎么报呀?

1、打开电子税务局的相关界面,选择增值税来填写申报表。

2、进入到申报表以后,报表里的数据都填写零。

3、把报表拉到最下方,需要对纳税人进行数字签名。

4、检查日期和报表里的零数据,没问题就点击提交。

5、这样一来会提示已申报,即可实现企业所得税年报了。

47

如何申报年度企业所得税零申报年报/财务报表怎么填

零申报的企业年度报表,按照实际情况填写。没有收入的填“0”。

零申报要先看企业状态,不停业的,资产负债表利用),开业以后一次摊销。利润表仍都是零。是属于筹备期的,所有支出记入递延资产(或待摊费用),利润表依旧是零

是属于没有收入但有费用发生的,资产负债表中本年利润(或未分配利润的本年合计)是负数。利润表按照费用科目填写。现金流量中,经营性现金流量为负值。

扩展资料:

一般的,如果是工业或商业,那国税地税都要去进行纳税申报的,如果你是服务业,那也是两边都要跑的,中外合资和新企业,大部分的税都是国税管,只有城市房地产税和印花税、个人所得税这几个是地税管,外商企业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这些都是免的。

有些申报表有不能报空表的,比如个人所得税申报表,如果有职工的月工资超过5000的,就可能要扣税,还有印花税申报表,那根据注册资本×万分之五,城市房地产税申报表。是根据公司的土地和房产价值算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零申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 在哪里填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一般是在当地的省或市税务局网站上得纳税申栏目中填报。

个别地方可能还有领表填制申报的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依照下面的填表说明填写即可

填表说明:

(一)表头项目

1.“税款所属期间”:一般填报公历某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纳税人年度中间开业的,应填报实际开始经营之日至同年12月31日;纳税人年度中间发生合并、分立、破产、停业等情况,按规定需要清算的,应填报至实际停业或法院裁定并宣告破产之日,并按国家税务总局《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国税发[[20051200号)的规定申报。

2.“纳税人识别号”:填报税务机关统一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号码。

3.“纳税人名称”:填报税务登记证所记载纳税人的全称。

(二)收入总额项目

填报纳税人当期发生的,根据税收规定应确认为当期收入的所有应税收入项目。

1.第1行“销售(营业)收入”:

(1)填报说明:填报纳税人按照会计制度核算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以及根据税收规定应确认为当期收入的视同销售收入。

(2)数据来源: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来源于附表一(1)《销售(营业)收入及其他收入明细表》第1行销售(营业)收入合计;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来源于附表一(2)《金融保险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表》第1行基本业务收入合计;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民办非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来源于附表一(3)《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收入项目明细表》第3至7行上级补助收入、拨入专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合计数。

2.第2行“投资收益”:

(1)填报说明:填报纳税人取得的债权投资的利息收入和股权投资的股息性所得。债权性投资利息表入填报各项债权性投资应计的利息,包括国债利息收入;股息性所得填报股权性投资取得的股息、分红、联营分利、合作或合伙分利等应计股息性质的所得。

(2)数据来源:来源于附表三《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第4列第17行投资收益(持有收益)合计数。

3.第3行“投资转让净收入”:

(1)填报说明:填报各项投资资产转让、出售、处置取得的收入(包括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之和)扣除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2)数据来源:来源于附表三《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第6列第17行投资转让净收入合计数。

4.第4行“补贴收入”:

(1)填报说明:填报纳税人收到的各项财政补贴收入,包括减免、返还的流转税等。

(2)数据来源: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来源于会计核算的《利润表》中“补贴收入”;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民办非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来源于附表一(3)第2行财政预算补贴收入。

5.第5行“其他收入”:

(1)填报说明:填报除上述收入以外的按照税收规定当期应予确认的其他收入。包括按照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外收入”,以及在“资本公积金”中反映的债务重组收益、接受捐赠资产、资产评估增值及根据税收规定应在当期确认的其他收入。

(2)数据来源: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来源于附表一《销售(营业)收入及其他收入明细表》第16行其他收入合计数;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来源于附表一(2)《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第16行其他收入合计数;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民办非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来源于附表一(3)《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收入项目明细表》第10行捐赠收入和第11行其他收入合计数。

6,第6行“收入总额合计”:来源于本表第1行至第5行合计数,即销售(营业)收入、投资收益、投资转让净收入、补贴收入和其他收入合计数。

(三)扣除项目

填报纳税人当期发生的,按照税收规定应在当期扣除的成本费用项目。

1.第7行“销售(营业)成本”:

(1)填报说明:填报纳税人按照会计制度核算的“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以及与视同销售收入相对应的成本。

(2)数据来源: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来源于附表二(1)《成本费用明细表》第1行销售(营业)成本合计;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来源于附表二(2)《金融企业成本费用明细表》第1行基本业务成本合计。

2.第8行“主营业务税金发附加”:

(1)填报说明:填报纳税人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相对应(实际己缴纳、应缴)的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

(2)数据来源: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来源于会计核算的《利润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3)注意事项: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的规定,纳税人缴纳的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关税和城市维护建设费、教育费附加等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以及发生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可以扣除。

金融企业缴纳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己计入费用扣除的,不再作税金单独扣除。金融企业缴纳的契税、进口设备的关税,应予以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原值,不能作为当期费用直接扣除。

3.第9行“期间费用”:

(1)填报说明:填报纳税人本期发生的销售(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合计数。

(2)数据来源: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来源于附表二(1)《成本费用明细表》第29行期间费用合计: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来源于附表二(2)《金融企业成本费用明细表))第39行期间费用合计。

4.第10行“投资转让成本”:

(1)填报说明:填报转让投资资产(包括短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必须按税收规定计算投资成本调整。

(2)数据来源:来源于附表三《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第9列第17行合计数投资转让成本合计数。

5.第11行“其他扣除项目”:

(1)填报说明:填报与第5行“其他收入”相对应的成本支出(包括“营业外支出”中按照税收规定可以扣除的项目、资产评估减值等),以及其他扣除项目。但不包括公益救济性捐赠、非公益救济性捐赠及赞助支出。

(2)数据来源: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来源于附表二(1)《成本费用明细表》第17行其他扣除项目合计: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来源于附表二(2)《金融企业成本费用明细表》第26行其他支出合计;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民洲V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来源于附表二(3)《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支出项目明细表》第14行准予扣除的支出总额。

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怎么填

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填写:

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表体项目

本表包括利润总额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纳税额计算、附列资料四个部分.

"利润总额计算"中的项目,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口径计算填报.实行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分行业会计制度纳税人其数据直接取自利润表;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纳税人其数据取自收入支出表;实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纳税人其数据取自业务活动表;实行其他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纳税人,根据本表项目进行分析填报.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和"应纳税额计算"中的项目,除根据主表逻辑关系计算的外,通过附表相应栏次填报.

行次说明

第1-13行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利润表的说明编写.

第1行"营业收入":填报纳税人主要经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取得的收入总额.本行根据"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的数额填报.一般企业纳税人通过《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10)填报;金融企业纳税人通过《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20)填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等纳税人通过《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A103000)填报.

第2行"营业成本"项目:填报纳税人主要经营业务和其他经营业务发生的成本总额.本行根据"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的数额填报.一般企业纳税人通过《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A102010)填报;金融企业纳税人通过《金融企业支出明细表》(A102020)填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等纳税人,通过《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A103000)填报.

第3行"营业税金及附加":填报纳税人经营活动发生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本行根据纳税人相关会计科目填报.纳税人在其他会计科目核算的本行不得重复填报.

第4行"销售费用":填报纳税人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本行通过《期间费用明细表》(A104000)中对应的"销售费用"填报.

第5行"管理费用":填报纳税人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发生的管理费用.本行通过《期间费用明细表》(A104000)中对应的"管理费用"填报.

第6行"财务费用":填报纳税人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发生的筹资费用.本行通过《期间费用明细表》(A104000)中对应的"财务费用"填报.

第7行"资产减值损失":填报纳税人计提各项资产准备发生的减值损失.本行根据企业"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上的数额填报.实行其他会计准则等的比照填报.

第8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填报纳税人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负债,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和套期业务中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本行根据企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数额填报.(损失以"-"号填列)

第9行"投资收益":填报纳税人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确认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根据企业"投资收益"科目的数额计算填报;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纳税人根据"其他收入"科目中的投资收益金额分析填报(损失以"-"号填列).实行其他会计准则等的比照填报.

第10行"营业利润":填报纳税人当期的营业利润.根据上述项目计算填列.

第11行"营业外收入":填报纳税人取得的与其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的金额.一般企业纳税人通过《一般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10)填报;金融企业纳税人通过《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A101020)填报;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或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通过《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A103000)填报.

第12行"营业外支出":填报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的金额.一般企业纳税人通过《一般企业成本支出明细表》(A102010)填报;金融企业纳税人通过《金融企业支出明细表》(A102020)填报;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或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纳税人通过《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支出明细表》(A103000)填报.

第13行"利润总额":填报纳税人当期的利润总额.根据上述项目计算填列.

第14行"境外所得":填报纳税人发生的分国(地区)别取得的境外税后所得计入利润总额的金额.填报《境外所得纳税调整后所得明细表》(A108010)第14列减去第11列的差额.

第15行"纳税调整增加额":填报纳税人会计处理与税收规定不一致,进行纳税调整增加的金额.本行通过《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调增金额"列填报.

第16行"纳税调整减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处理与税收规定不一致,进行纳税调整减少的金额.本行通过《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A105000)"调减金额"列填报.

第17行"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填报属于税法规定免税收入、减计收入、加计扣除金额.本行通过《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A107010)填报.

第18行"境外应税所得抵减境内亏损":填报纳税人根据税法规定,选择用境外所得抵减境内亏损的数额.本行通过《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A108000)填报.

第19行"纳税调整后所得":填报纳税人经过纳税调整、税收优惠、境外所得计算后的所得额.

第20行"所得减免":填报属于税法规定所得减免金额.本行通过《所得减免优惠明细表》(A107020)填报,本行0时,填写负数.

第21行"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填报根据税法规定应抵扣的应纳税所得额.本行通过《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明细表》(A107030)填报.

第22行"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可在税前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的数额,本行根据《企业所得税弥补亏损明细表》(A106000)填报.

第23行"应纳税所得额":金额等于本表第19-20-21-22行计算结果.本行不得为负数.本表第19行或者按照上述行次顺序计算结果本行为负数,本行金额填零.

第24行"税率":填报税法规定的税率25%.

第25行"应纳所得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23×24行.

第26行"减免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按税法规定实际减免的企业所得税额.本行通过《减免所得税优惠明细表》(A107040)填报.

第27行"抵免所得税额":填报企业当年的应纳所得税额中抵免的金额.本行通过《税额抵免优惠明细表》(A107050)填报.

第28行"应纳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25-26-27行.

第29行"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按照我国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所得税额.本行通过《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A108000)填报.

第30行"境外所得抵免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来源于中国境外所得依照中国境外税收法律以及相关规定应缴纳并实际缴纳(包括视同已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性质的税款(准予抵免税款).本行通过《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A108000)填报.

第31行"实际应纳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当期的实际应纳所得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28+29-30行.

第32行"本年累计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本纳税年度已在月(季)度累计预缴的所得税额,包括按照税法规定的特定业务已预缴(征)的所得税额,建筑企业总机构直接管理的跨地区设立的项目部按规定向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预缴的所得税额.

第33行"本年应补(退)的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当期应补(退)的所得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31-32行.

第34行"总机构分摊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的总机构按照税收规定在总机构所在地分摊本年应补(退)所得税款.本行根据《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年度分摊企业所得税明细表》(A109000)填报.

第35行"财政集中分配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的总机构按照税收规定财政集中分配本年应补(退)所得税款.本行根据《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年度分摊企业所得税明细表》(A109000)填报.

第36行"总机构主体生产经营部门分摊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填报汇总纳税的总机构所属的具有主体生产经营职能的部门按照税收规定应分摊的本年应补(退)所得税额.本行根据《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年度分摊企业所得税明细表》(A109000)填报.

第37行"以前年度多缴的所得税额在本年抵减额":填报纳税人以前纳税年度汇算清缴多缴的税款尚未办理退税、并在本纳税年度抵缴的所得税额.

第38行"以前年度应缴未缴在本年入库所得额":填报纳税人以前纳税年度应缴未缴在本纳税年度入库所得税额.


原文链接:http://211585.com/27286.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20 10:28:05  回复
计准则的纳税人根据"其他收入"科目中的投资收益金额分析填报(损失以"-"号填列).实行其他会计准则等的比照填报.第10行"营业利润":填报纳税人当期的营业利润.根据上述项目计算填列.第11行"营业外收入":填报纳税人取得的与其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20 12:43:51  回复
40)填报.第27行"抵免所得税额":填报企业当年的应纳所得税额中抵免的金额.本行通过《税额抵免优惠明细表》(A107050)填报.第28行"应纳税额":金额等于本表第25-26-27行.第29行"境外所得应纳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按照我国税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20 11:35:54  回复
企业单位,来源于附表一(3)《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收入项目明细表》第3至7行上级补助收入、拨入专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合计数。2.第2行“投资收益”:(1)填报说明:填报纳税人取得的债权投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