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年cpi走势为什么是下降的-2002年cpi指数

文章简介:

2012年物价上涨为什么cpi反而下降

CPI又称物价消费指数,它是现期与基年整个国民经济中各大商品按照权重来进行价格加总后的比值。CPI = (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物价水平是上升了,但是CPI能反映出的是通货膨胀的状况,因此它只能反映物价水平变动的大小,并不能反映物价水平高低。而且CPI下降是指同比下降,物价水平是还在上升,但上升幅度可能小一些。以上仅为个人拙见,如有不妥,望加指出,谢谢^_^

书里有段话,大概是这么说的:“2002-2003年的低cpi增速导致市场对于长期利率的狂热追捧”。

从金融机构改革来看,商业银行受自身改制和金融当局资本充足要求的影响,资产扩张更加放缓,信贷管理趋于严格。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撤并分支机构影响了县域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民间借贷活动的活跃。从信贷环境来看,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流动性较差,特别是不良资产处置交易成本较高,贷款利率上浮也不能覆盖这些难以量化的风险,使得银行对于好企业争相贷款,对于较差企业或者是难以把握的企业惧怕放贷。从债券市场来看,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选择有限,企业债市场总量小,市场品种较少,而追逐企业债的资金却不断增加。从金融调控来看,为减弱外资大量流入的动力,促进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去年上半年的货币政策操作有意将除贷款以外的固定收益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金融市场利率分化问题,反映了市场主体结构、交易成本、融资方式、产品结构等方面问题。在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发达,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以及民间借贷处于灰色状态的情况下,出现一定的利率分化现象难以避免,但是利率分化益发明显,问题不是趋于减轻而是趋于加重,应引起重视。总体上,如果金融市场利率分化过度,分割、脱节时间过长,将影响金融机构与企业间资金有效融通,降低金融市场资金配置的效率,同时也不利于金融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市场利率分化现象亟待调整。[关注]利率为何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存贷款利率变化与利率幻觉我国金融以银行存贷款间接融资为主渠道,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是金融体系的主导价格。存贷款利率变动与经济增长速度、通货膨胀率变化关系密切。1985年以来,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调整,与价格水平、经济增长变化大体上一致。其中利率调整与CPI变化的同步性比与GDP增速变化的同步性更为明显,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利率政策调控更加关注通货膨胀的变化。从价格、投资、消费变化来看,CPI上涨与消费增长变化比较同步,投资增长、PPI变化则领先于消费增长及CPI上涨变化,投资增长和PPI波动幅度也相对更大。从经济运行的总体形势来看,名义利率与GDP增长、CPI变化比较一致,实际利率与经济运行大势以及名义利率的走势却恰好相反:实际利率在通货膨胀上升期是负利率,利率上调的速度低于价格上涨速度;在通胀平稳和减弱时期,大多年份为正利率。我国名义利率与CPI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名义利率的调整远远小于CPI的波动,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以及CPI之间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实际利率是由于价格变化和名义利率调整而被动产生的结果,实际利率本身并没有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指标。我国存在明显的利率幻觉:居民可能地根据名义利率而不是实际利率调整其储蓄行为,经济当局地是利用名义利率调整来进行宏观调控。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走势大体一致,且实际利率基本都为正。我国利率水平的调整,相比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其参考的指标要滞后。利率上调一般会落后经济扩张如GDP快速增长2-3个季度,利率调控的主动性相对较弱。我国利率调整是适应性的,是在经济运行已经出现问题的要求下较滞后地出现调整。从货币政策操作实践看,中国的宏观金融调控,主要还是通过货币信贷数量手段调控实现的,名义利率调整发挥辅助功能。对于企业扩张行为的控制,首先通过信贷控制,其次通过利率约束来实现。利率在中国尚没有成为最主要、最及时的调控工具。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利率对经济走势预期有限1997年以来,我国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快速发展。随着市场成员增加、市场交易规模扩大以及金融机构持有债券资产比重提高,市场利率对金融运行的影响越来越大。债券市场价格、市场收益率对宏观经济、金融市场的反映能力逐步强化,市场交易者关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预期影响了市场利率水平确定和利率结构形成。1999-2002年,经济运行中通货紧缩压力较大,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连续下调,债券市场收益率随之下降。2003年宏观调控以来,债券市场利率出现两次较大幅度的变动:一次是在2003年9月,市场利率大幅度跳升,一次是在2005年3-9月,市场利率迅速下降。这两次变化都体现了政策效应,即2003年9月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和2005年3月份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下调,同时也受到市场对宏观经济走势预期的影响。2005年上半年市场预期经济增速将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加上市场流动性充裕,债券收益率大幅度走低,与实际GDP、投资高增长的态势出现背离。成熟债券市场利率会全面反映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和价格上涨等变化趋势。由于我国市场体系、金融调控方式还在发育当中,市场预期理性程度有限,债券利率地反映CPI表面数字变化,尚不能综合反映经济运行趋势。这一方面由于交易者理性认知能力有限,另一方面由于市场流动性波动较大,而对市场利率造成冲击。

如何看待2月份CPI同比下降0.2%?其中都有哪些方面的原因?

根据有关媒体的报道,能够看到中国统计局它在3月10号的时候发布了相关的数据。很多网友在看到这组数据之后,对于中国的经济也会感觉到非常的紧张。首先就是中国的消费史处就是CPI它同比上涨了5.2%,但是它的涨幅却回落了0.2个百分点。像这样的一个情况,也让很多网友们对于现在的这个行情感觉到非常的揪心。

目前来看疫情得到有效管控

能够看到通过疫情的有效控制,很多地区的经济也是陆陆续续的有一些回升的迹象了。而且也能够感受到在很多城市都给新的一年下了一个比较可观的目标,而且也是奔着更好的成绩去前进着。但是通过这些数据上来看的话,能够感受到,虽然说同比上涨了很多,但是总体的涨幅回落的并不是特别多,但是0.2个百分点也能够感受到,对于疫情之前的经济状况还是非常好的。

由于交通运输或者物流等原因导致食品价格上涨

但是由于疫情的原因也是给经济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挫伤,在这些数据中能够看到食品,它继续成为拉动 CPI的主要因素。确实在平时的日常消费过程中,能够看到像食品或者是烟酒类这些价格,他们在经历一些节假日的时候也会有一些上涨的现象。并且作为居民生活中平时必须要去买的一些食品,或者是烟酒类的物品,他们在需求上也是会保持着一定的增长的幅度。另外就是像肉类它的价格也上涨了87.6%,像这样的一个数据很多网友感觉到特别的焦虑,能够看到现在很多食品它们都陆陆陆续续的涨价了。

像这样的情况也让很多居民们觉得自己的生活成本上涨了很多,首先就是从供给方面来看的话,很多地区他们也是实施了不同程度的交通运输管理措施。由于一些地区他们的疫情管控的原因导致有些城市他们在一些原料输出或者是一些交通经济上有一些不方便,所以部分地区因为流通不畅。所以也造成了人力短缺或者是物资配送有些困难,就导致了这些食品原料有些价格上升的现象。


原文链接:http://211585.com/25944.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7 03:24:42  回复
,债券市场收益率随之下降。2003年宏观调控以来,债券市场利率出现两次较大幅度的变动:一次是在2003年9月,市场利率大幅度跳升,一次是在2005年3-9月,市场利率迅速下降。这两次变化都体现了政策效应,即2003年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16 22:44:59  回复
而被动产生的结果,实际利率本身并没有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指标。我国存在明显的利率幻觉:居民可能地根据名义利率而不是实际利率调整其储蓄行为,经济当局地是利用名义利率调整来进行宏观调控。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名义利率与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