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比赛画图-足球绘画比赛图片

文章简介:

足球列举几种11人制比赛阵型,并画图说明(至少四中)。

足球11人制比赛常规阵形

4-4-2,由4名后卫4名中场2名前锋组成.由于使用了4名后卫这种阵形在中场的配置上很多变,包括:2边前卫+2后腰、2边前卫+2中前卫、2边前卫+1前腰+1后腰(即4-3-1-2阵形)、4中前卫等。

4-5-1,由4名后卫5名中场1名前锋组成。

4-3-3,是一种倾向于进攻的阵形。由4名后卫3名中场3前锋组成。3名前锋使得球队进攻力大幅提升,但是中场的控制相对较弱。其中,3名前锋与3名中场配置决定了球队的进攻倾向。常见的1中锋2边锋+2后腰1前腰的阵形较倾向于从边路进攻。也有较少见的3中锋强打中路的阵形。

4-2-3-1,这个阵型其实就是由4-5-1阵型演变而来,这阵型最大的变革在于祭出双后腰,这能增强球队的防守。此外,在进攻上,这套阵型存在很大的变化。如三名负责进攻的前卫,可以平行站位,也能够与前锋形成菱形。

扩展资料:

足球比赛战术

弧线球,足球运动技术名词。指使球呈弧线运行的踢球技术。足球在运行中,由于强烈旋转,使两侧的空气产生压强差而形成。由于球呈弧线形运行,故俗称“香蕉球”。踢弧线球时,脚击球的部位应偏离球的重心。常用于绕过位于传球路线中间的防守队员,或射门中迷惑守门员,使之产生错误判断。罚直接任意球时,用弧线球射门已是得分的一种重要方法。

鱼跃扑球,足球技术名词。守门员的一种难度较高的扑球技术。以与球同侧的一脚用力蹬地,异侧腿屈膝提摆,使身体跃出腾空扑球。因是腾身侧面跃出,增大了控制的范围,故能扑出用其他动作难以扑到的球。

全攻全守,荷兰足球的代表,足球运动战术之一。一个队除守门员之外的10名队员都在进攻和防守的职责,称为“全攻全守”。根据比赛中攻与守的需要,每个队员都可到任何一个位置上发挥这一位置队员的作用。

这一战术打破了阵式对队员的束缚,能充分调动和发挥队员的积极性的才能。同时,对队员在身体素质、技术、战术和意志品质、战斗作风诸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74年第10届世界足球锦标赛中,米歇尔斯带领的荷兰队使用这种打法,拿到了亚军的位置,被誉为国际足球史上的第三次变革。

下底传中,足球运动进攻战术之一。指边线进攻中,通过个人带球突破,或集体配合把球推到对方底线附近,然后长传至对方球门前的战术方法。攻方在快速推进中,常乘对方防线阵脚未稳时,采用此法中间包抄以射门得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足球

请问,画图说明足球越位规则

越位规则制订的背景

越位规则是在1874年的足球规则中正式规定的。不过,那时的越位规则跟现在的越位规则有很大的不同。当时规定:攻方队员攻到前场,前面守方队员如果只有两个人(包括守门员)时,那么这个进攻队员就算越位了。19世纪70年代初,足球运动开始在西方等国盛行起来,那时,普遍重视进攻,而不大注意防守。这从当时一些国家常用的比赛阵形(1217,1226)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放在前面的锋线队员竟多达六七个。攻方攻到前场,就像决堤的洪水一样,势不可挡。守方一抢到球,也往往容易偷袭成功。这样,由于进攻的人多,防守的人少,造成攻与守的力量极不平衡,严重地影响了球技和战术的发展与提高。另外,由于攻守双方缺少人数上势均力敌的对抗,比赛也就不那么激烈和精彩了。为此,一些人便在战术阵形上动脑筋,有些人则在规则上想方设法给进攻一方以适当的限制。越位规则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越位规则

《足球竞赛规则》原文:

越位位置

队员处于越位位置本身并不是犯规。

队员处于越位位置:

*队员较球和最后第二名对方队员更接近于对方球门线。

队员不处于越位位置:

*他在本方半场内;

*他齐平于最后第二名对方队员;

*他齐平于最后两名对方队员。

犯规

处于越位位置的队员,在同队队员踢或触及球的一瞬间,裁判员认为其就下列情况“卷入”了现实比赛是进攻方获利时,才被判为越位犯规:

*干扰比赛;

*干扰对方队员;

*利用越位位置获得利益。

没有犯规

如果队员直接从下列情况接到球,则没有越位犯规:

*球门球;

*掷界外球;

*角球。

违规/判罚

对于任何越位犯规,裁判员应判给对方在犯规发生地点踢间接任意球。

规则解释

现在运用的越位规则,是1925年规定的,它对足球运动技术和战术的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在某

越位图解

种意义上说,没有越位规定的制度,也没有足球运动的今天。

越位,顾名思义就是越过球的位置的意思。用足球规则的术语来说就是:队员比球更接近于对方球门线者,即处于越位位置。换句话说,当队员踢或顶球时,同队接球队员在对方半场内所站的位置是在球的前面,并且他与对方球门线之间,对方队员不足两名(只有一名对方球员或没有)时,就是越位了。

观众在看台上欣赏比赛,因为角度的关系,往往认为某队员已越位了,实际上并没有越位。因为助理裁判的位置能更加准确地判断队员是否越位。

越位是足球规则中很重要的一条规则,也是较复杂的规则。从定义来讲一般球迷基本上都能理解它的精神实质。但是,足球比赛的形势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场上队员不断地跑动,像有矛就有盾一样,有了造越位战术,也有反越位战术。

越位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越位是攻方的大“忌”,一个个极有威胁的攻势常常丧失在“越位”身上。守方也常用造越位战术瓦解对方强大的攻势,不费什么力气便可将球“抢”到而由本方踢间接任意球。

1.如果同队队员回传球或平行传球时(即球与接球人平行,距对方球门线相等),接球人不算越位,因为他并未在球前面,仅与球平行。

2.判罚越位的关键,不是在队员接球时而是在同队队员传球时即同队队员踢球或顶球的一刹那。当传球时,接球队员如果不处在越位位置,而是在踢出的球在空中或在接球时跑到越位位置,不得判罚越位。相反,虽然队员在同队队员传球时处于越位位置,然后又跑回非越位位置接球,则应判罚越位。在对方队员踢球时,同队队员停球或带球时,无论哪方的队员,无论在何位置,均无越位犯规可言。因为判定越位是指同队队员传球时的一刹那,这是判定越位的主旨和关键所在。

3.如果守方队员故意退出场外造成攻方队员越位属非体育的行为,裁判员不但不判攻队队员越位,反而应在成死球时给守方队员予以警告。

越位

4.国际足联最新规则规定:队员所站的位置与对方倒数第二名防守队员平行(包括守门员),不算越位。

5.队员如处于越位的位置,如果裁判员认为该队员没有影响比赛,没有阻碍对方的活动,或没有从所处的越位位置获得有利条件,不应判罚。

6.最后触球或踢球为对方队员者,不算越位。这一规定系指队员虽然处越位地位,但触球或踢球给他的不是同队队员而是对方队员。但如果是对方队员没有控球权时的触球将球交到队员脚下,则有越位犯规,此时判断越位的依据仍为最后触球的同队队员出球的一刹那。拥有控球权与否由裁判掌握。

7.队员进攻时,由于前冲使身体越过了球门线(跑入网内),裁判员应看该队员是否影响了守门员来决定是否判罚越位。

8.如果进攻时有两名或多名进攻球员直接面对门将,所有防守球员皆被甩在身后,此时如果进攻球员传球,判断越位与否应以传球一瞬间,接球队员与球的位置对比为依据:如果球与接球队员平行或在接球队员前面,则不越位;如果球在接球队员身后,则越位。

9.越位规则,即队员较球和最后第二名对方队员更接近于对方球门线。可以依据第8条理解:守方少于两名球员时,在攻防传球的一瞬间,如果球与攻防接球队员平行或在接球队员前面,则不越位;如果球在攻防接球队员身后,则越位。

越位通俗解释

进攻球员在传球时那一刻,在进攻半场(我方防守半场的另一半场)有我进攻方球员且有参与进攻意识,看看他们点构成的平行于底线的线是否比倒数第二个防守球员更靠近底线(倒数第二个防守人员平行于底线的线为越位线,越位线到底线甚至出了底线为越位区,越位线最多到中线)或者进攻方传球者在越位区域若传球只能传给不比自己更靠近底线的我方球员,否则均视为越位犯规!

10个队举行足球比赛,每两队比赛一场,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可以画图示意,还需列算式计算解答)

如果是单循环赛制是45场,双循环是90场。

算法有很多,我给你说下我的秒算法吧:

假设单循环(不分主客场)10个队除去自己还剩9个队,要和每个队踢一场,就是踢9场,也就是说可以有9轮的比赛,每一轮要进行几场比赛呢?答案是10/2=5,就是每一轮有5场比赛可以踢9轮,5*9等于45。

如果是分主客场的话再乘以2就是90场。

还有一种更好理解的算法:

同样也是单循环赛制,10支球队,1支球队和其他9支球队各踢一场,然后把他去掉,再1支球队和剩余8支球队各踢一场,再把他去掉。。。用算式表达就是:

9+8+7+...+1=45场 (会奥数算法的话也是秒算的,9+1=10,8+2=10,...加了4个10最后剩个5,结果就是45)

画出足球场地和各个区域的标准平面图

足球场如果没有特指,一般是普通意义上的11人制场地,国际足联对正式足球比赛赛场规格有着明确具体的要求:必须是长方形,长度90—120米,宽度45—90米,球门高2.44米 ,宽7.32米,足球用皮革或其他适料制成,圆周不长于70厘米不短于68厘米。

球场画线的规定:线宽不得超过12厘米(5英寸)。两个长边叫“边线”,两个短边叫“端线”(“球门线”)。场地中间横穿球场的叫“中线”。球场内各区域的面积包括画线部分,也就是说是各区域的长度与宽度是以画线的外侧为准。

球门要求:长7.32米(8码),高2.44米(8英尺),也就是说长正好是高的3倍。球门的两个前门柱必须居中放置在球场短边(端线)线上。球门的这个长与宽是以门柱与门梁的内侧为准量的。球门的宽没有严格规定。门柱和门梁的宽与厚须≤12厘米,并且应对称相等。

小禁区:球门柱与球门区场内的两个角所夹的矩形面积其实是一个长宽各5.5米(6码)的正方形,也就是说球门区的面积=5.5×5.5×2+7.32×5.5=100.76平方米。

中圈:半径9.15米(10码),开球点直径是22厘米。中圈的作用就是比赛开场(或开球)时,在主裁判吹哨前,非开球方的任何球员不得进入此圈内,目的是为了保障开球方队员能将球开出从而使比赛顺利地开始。

罚球区:俗称大禁区,宽16.5米(18码)。罚球点距离球门线的距离是12码(11米)。罚球区弧线,俗称罚球弧,它是以罚球点为圆心,以10码(9.15米)为半径在罚球区外画的一段弧线,所以它与球场中圈的弧度是一样的。罚球点的直径是22厘米。

角旗弧的半径是1米(1码)。在场地4个角各树1角旗,旗高不低于1.5米(5英尺),旗长方形。

足球列举几种11人制比赛阵型,并画图说明(至少四中)

1、3-5-2阵型

以强大的中场调控能力来左右比赛的节奏,攻防转换快,打法多样。显著特点就是中场人数多,力量强,有利于夺取中场优势和取得比赛主动权,同时能轻易的击败对方,不给对方还手之力。

2、4-4-2阵型

该阵型的防线由两名边卫和两名中卫组成,中场同样包含了两名中前卫和两名边前卫,两名前锋则顶在阵型的最前端,后方有子把手,因此层层围绕着敌方,是个精明的阵型。

3、4-3-3阵型

这套阵型适用于传球能力出众的球队。它十分着重于通过巧妙的皮球运转来创造得分机会,因而能让队中的传球手们充分发挥。两名边路攻击手的配置让己方有机会冻结对方边后卫所带来的威胁,并且能够混乱敌方的视线,达到以假乱真的现象。

4、4-2-3-1阵型

通过三角形的线路传递皮球要比一味地通过直线撕破对手防线更有效,这也正是 4-2-3-1 兴起的根本。

5、4-1-4-1阵型

此阵型一般用于主攻中路,进攻时两名中前卫前插配合前腰,后腰前插时则中前卫回防补后腰的位置。

6、4-5-3阵型

通过前锋和中场队员逼迫式防守,既可减轻后防的压力增加对方进攻的难度,又可在中场抢截成功时发动反攻。


原文链接:http://211585.com/2197.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6-30 12:54:23  回复
制相对较弱。其中,3名前锋与3名中场配置决定了球队的进攻倾向。常见的1中锋2边锋+2后腰1前腰的阵形较倾向于从边路进攻。也有较少见的3中锋强打中路的阵形。4-2-3-1,这个阵型其实就是由4-5-1阵型演变而来,这阵型最大的变革在于祭出双后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6-30 09:11:01  回复
2阵型该阵型的防线由两名边卫和两名中卫组成,中场同样包含了两名中前卫和两名边前卫,两名前锋则顶在阵型的最前端,后方有子把手,因此层层围绕着敌方,是个精明的阵型。3、4-3-3阵型这套阵型适用于传球能力出众的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6-30 14:33:49  回复
并未在球前面,仅与球平行。2.判罚越位的关键,不是在队员接球时而是在同队队员传球时即同队队员踢球或顶球的一刹那。当传球时,接球队员如果不处在越位位置,而是在踢出的球在空中或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