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的信息质量要求有-会计提供的企业财务报表有哪些质量要求

文章简介:

财务报表的信息质量要求有哪些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根据基本准则规定,它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其中,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要求,是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基本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的次级质量要求,是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等首要质要求的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在对某些特殊交易或者事项进行处理进,需要根据这些质量要求来把握其会计处理原则,另外,及时性还是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制约因素,企业需要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确定信息及时披露的时间.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真实可靠是指会计信息值得使用者信赖的程度,他又分为如实反映、可验证性和中立性。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下列要求:

(一)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二)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实反映经济现实和实际情况。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

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财务会计信息的八个质量要求有哪些不能同时满足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包括相关性、可靠性、可核性、忠实性和中立性,及时性,可比性、统一性和一贯性,可理解性,重要性等。

一、相关性和及时性 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特征,其他一些概念或特征均与这两个属性密切相关。 所谓相关性,指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与使用者的决策有关,可以增进使用者的预测和决策能力,从而影响其投资或其他经济行为。使用者的决策包括投资决策、贷款决策、生产经营决策、筹资决策、股利分配决策等。 财务报表是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程序而产生的主要会计信息载体。它的相关性,既表现在每项具体的会计信息上,也表现在信息总体上。通常认为,财务报表对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和维护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转具有相关性,这是财务会计得以继续存在的理由。 从属于相关性的另一个属性是及时性。及时性有两层 含义。一是及时将信息提供给使用者。相关的信息必须在决策之前提供给使用者,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若信息不及时提供,决策者便会错失良机,相关的信息便成为无用的信息。第二层含义指所提供的财务报告应尽可能包括影响使用者决策的未来信息、隐含未来发展的现行信息,以便使用者及时采取措施,不至于在将来惊慌失措。

二、可靠性、可核性、忠实性和中立性 所谓可靠性,也称真实性,指会计信息能够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相,丝毫不加掩饰。这是会计信息最重要的属性,也是相关性的前提。 可靠的信息必须是可以核实的,即可核性。可核性,指彼此独立的会计人员,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使用相同的会计计量方法,可以得出相同的结果。如果别的会计人员采用同一方法,却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则说明会计信息不具可核性,便失去了可靠性。 忠实性 ,即忠实反映,指财务报告所提供的数据,包括文字数据和图表数据等,反映了实际所发生的或所存在的事实,即所谓的账证一致、账表一致。 中立性意味着信息的产生不偏向任何一方利益攸关集团,不带主观成分。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实事求是的、真实的、无偏的信息。

三、可比性、统一性和一贯性 可比性是财务会计信息的次级质量特征,是扩大会计信息有用性的重要属性。 可比性指两家企业的同类信息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信息可以相互比较,据以判别优劣或发展状况。前者是一种企业间横向比较,后者是一种企业内不同时期的同一会计信息纵向比较。 横向比较要求不同企业采用类似(甚至相同)的方法计量和报告会计信息,这就是统一性。会计的计量方法应当尽可能一致,会计信息的分类、汇总的口径也必须一致。这种统一性一般由制定会计准则 来保证。 纵向比较要求企业各期所采用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保持一致,这就是一贯性。但这并不表示企业不能从一种会计方法改为另一种会计方法。如果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企业改用另一会计方法要比原来的方法更合适,那么就应当改变方法。但是,会计变更的性质、影响及其变更的原因,必须在变更的当期加以披露,以提醒信息使用者注意。

四、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是联系会计信息与使用者的桥梁,有用的信息必须为使用者所理解,否则再相关、可靠的信息也徒然无用,因而可理解性构成了会计信息的一个质量特征。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谈到可理解性时指出,“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对于那些于企业和经营活动具有合理程度的知识,而又愿意用合理的精力去研究信息的人土,应当是可以理解的”。因此,信息使用者主要指有会计知识的专业人士,他们又愿意花时间去 研究信息。在美国,上市公司的信息使用者主要指财务分析师;在我国,目前主要包括政府有关部门的人士。投资者和债权人等。

五、重要性 会计处理要按照适当的方法,遵循规定的程序,求得真实、可靠、相关的结果,这当然是必要的,也是会计工作所追求的。同时,会计信息也应当尽可能地完整。但是,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不能片面地理解为事无巨细,均应亦步亦趋地求得精确的结果,也不是所有信息均应包罗万象,相反需要考虑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是能够改变信息使用者对决策问题看法的信息。重要性和其他质量特征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与相关性尤其密切。使用者需要的信息,必须既重要又相关,才可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不重要的信息,虽有相关性,但对决策不起作用。重要性原则还要求企业在提供会计信息时考虑提供信息的成本及相应产生的效益。

财务报表的信息质量要求?

(1)客观性要求。客观性要求是对会计信息的其本质量要求,客观性要求,目的在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可靠。

(2)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力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这一规定体现的就是相关性要求。

(3)明晰性要求。明晰性要求实质上是要实现财务报表的可理解性;即企业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要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4)可比性要求。可比性要求,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要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财务报表的信息质量要求有哪些?

(1)可靠性。可靠性是指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当如实地表达所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中明确指出,“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可靠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性要求。

(2)相关性。相关性是指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当与决策活动有关。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应有助于其使用者在经济决策中选择最佳的方案,降低或避免风险。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中明确指出,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相关性是会计信息重要的质量要求。

(3)可理解性。可理解性是指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当清晰、简明,便于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中明确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可比性是指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可比性要求每一个企业在不同时期处理相同的或者类似的交易或事项时,应保证所使用的会计政策的一致性,不得随意变更;而且要求不同企业在处理相同的或者类似的交易或事项时,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相同或者类似交易或者事项处理时会计政策的一致,可以保证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会计信息的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不同企业间会计信息的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中明确要求,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5)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以反映业务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为重,而不仅以其法律表现形式为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以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为准进行处理,提供会计信息。以经济实质为重,体现的是会计信息对交易或者事项的如实反映。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中明确要求,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6)重要性。重要性是指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反映所有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重要性要求企业在处理交易或者事项时,应通过对其重要程度进行判断,来决定具体会计记录、报告的方式。对于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按照严格的会计方法、程序进行记录,并且在财务会计报表中单独列示、充分说明。而对于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判断的前提下,则可以简化处理,合并报告。这样既能够使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同时,也可以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中明确要求,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7)谨慎性。谨慎性是指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谨慎性要求在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的选择过程中,充分考虑可能的风险,保持谨慎的态度,尽量选用能够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尽量少预计或者不预计可能发生的收益的方法,以保证所提供的信息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避免由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在决策中过于乐观的判断所招致的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8)及时性。及时性是指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完整、及时。及时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要求会计及时地收集、加工、处理会计信息,保证一定时期内的全部交易或者事项得以反映;另一方面要求会计信息及时传递给信息的使用者。及时的会计信息才是对使用者的决策有价值的信息。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中明确要求, “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原文链接:http://211585.com/11805.html

相关文章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07 09:32:39  回复
计准则委员会在谈到可理解性时指出,“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对于那些于企业和经营活动具有合理程度的知识,而又愿意用合理的精力去研究信息的人土,应当是可以理解的”。因此,信息使用者主要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07 11:31:38  回复
的会计人员采用同一方法,却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则说明会计信息不具可核性,便失去了可靠性。 忠实性 ,即忠实反映,指财务报告所提供的数据,包括文字数据和图表数据等,反映了实际所发生的或所存在的事实,即所谓的账证一致、账表一致。 中立性意味着信息的
访客
访客
发布于 2022-07-07 02:12:28  回复
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八、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返回顶部